酷狗怎么录自己的歌:世界贫富格局的起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03:02
 

 世界贫富格局的起源

(2011-04-07 13:38:4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fed9f40100rtn1.html 

一   广泛的疑问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工业发达水平,人们总忘不了七大强国,它们分别是美,日,英,法,德,意,加七国。这七国的特征是,国强民富。

如果单从人民生活富裕的程度来考察,它们很容易被中东石油国家超过。如果从国力强弱来衡量,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力似乎要比美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强大。

但是,如果要用国力强弱和民众的富裕程度两把尺子同时衡量,这七个国家就会脱颖而出。石油国家的特点是民富国弱,中国和俄罗斯则是国强而民贫。

为什么这七个国家会在全世界的贫富格局中遥遥领先呢?考察它们的社会制度,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这必然会使我们产生疑惑,既然马克思已经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可是为什么现在最富强的国家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相反的问题同样存在,既然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加优越,可是为什么会出现东欧剧变和苏联倒台。

现实生活似乎从正反两方面都在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明摆着比社会主义更有生命力。无论从生产力的发达程度来说,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来说,都是如此。

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从苏联成立到现在为止的一个世纪当中,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在和资本主义制度较量。从结果来看,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逐渐获得全面的胜利,而社会主义的阵营在节节败退。

这一切现象不由得不使人们对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理论产生怀疑,因为,现实社会和马克思所预言的完全不同。

可是在一个世纪以前,马克思理论在解释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那时候的现实同样在告诉人们,马克思理论的无比正确性。

所以就出现一种解释,马克思理论是在资本主义还处于自由竞争时期总结出的。马克思去世以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根据自由竞争而得出的马克思理论不能解释新的资本主义现象。因此,该理论是有缺陷的,应该对之进行修正。

这就是修正主义产生的根源。

可是修正又是什么意思呢,修正并不是发展,而是篡改。

发展是指在严格遵守马克思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对新的现象详细分析,提出更深一步的理论。

篡改是指面对新的现象,不做深层次的考察,而是对原有理论任意删减,使理论屈从于现实,企图蒙混过关。这是典型的懒人哲学。这种方式也是我们常说的机会主义。

所谓机会主义,就是投机取巧,不愿意做科学的调查研究,只要在纸面上能够自圆其说,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但是机会主义总是有大量的土壤,因为探索毕竟是很花精力的,“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要能够把人们和自己都能骗住就行,机会主义者向来如此。

为什么所有发达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所有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众还在为温饱挣扎呢?

机会主义者不假思索的告诉我们,因为马克思理论过时了。

这样的回答其实根本就不是回答,它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马克思的理论过时了,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可是所有的机会主义者都喜欢这样回答,因为这样一句轻松的回答,他们就可以把自己应付的责任赖掉。

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有位贵族不服气的对他说,美洲大陆本来就在哪里,只不过碰巧被你发现了。

哥伦布回答,任何事物其实本来都在那里,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发现,有人发现了,有人没发现,就差那么一点。

对于那些总想投机取巧的修正主义分子,我们也可以这样回答:答案就在历史当中,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寻找。

说什么马克思的理论与现实生活不符合,这完全是含糊其辞的说法。如果不能用马克思理论解释当代生活,那么为什么它能解释到十九世纪末期以前的一切历史现象呢。

难道二十世纪不是从十九世纪发展出来的吗,它难道是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种独特的世纪,所以需要新的理论来解释它吗?

真实的答案只有一个。

人们没有准确的把握马克思的理论,没有很好的运用马克思理论这把工具来分析新的现象。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人笨怪刀钝”。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比旁人更加想知道,为什么资本主义到目前为止,似乎还很有生命力,而各国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似乎都濒临失败。

但也正因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我们绝不异想天开,弄虚作假,相反,我们是艰苦的探索者,在历史的迷雾中寻找答案,马克思理论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答案只属于有心寻找的人

 

二  财富与工业

在当今世界里,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西北欧,北美洲再加上东亚的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的的特点是,不仅人民享有的物质财富充足,同时举国的财富制造能力强大,而财富的制造能力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

一个富裕的国家并不一定就具有发达的工业,,可是发达的工业国家必定是富裕的国家。究竟一个国家是先有发达的工业,然后才拥有巨额的财富呢,还是相反,先成为富国,才发展工业。

从世界近代史来看,工业的发达程度和国家的富裕程度大多是同步发展的,但是最终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杠杆性力量,还是其工业水平。

我们就拿资本主义早期阶段来说,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分别称为世界的霸主,财富最从西班牙流到英国,其根本原因,就是西班牙几乎没有工业,而荷兰的工业力量又较英国薄弱,英国只有到了工业革命之后,才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霸主地位。

为什么说工业水平是一个国家富裕的决定性的杠杆呢?

因为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瓜分世界市场的历史,各国资本家都竞相把本国产品输出,工业越发达,意味着产品的价格越便宜,在世家市场上就越有竞争能力。

世界近代史战争不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殖民地和殖民国之间,经常爆发战争,前者有英法争霸战,后者有鸦片战争。武器工业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力量之一。

一个贫穷可是具备先进工业的国家可以轻而易举的掠夺富国,这种现象直到现在还在不断上演,中国近代所受的屈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当代七个发达国家中,除了加拿大,没有一个国家没有走过侵略的道路,掠夺他国的财富。

所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意味着,第一,可以制造出更有竞争力的商品。第二,装备更有战斗力的军队。

因此,具有发达的工业也就有意味着,不仅能制造更多的财富,还能保住自己的财富不被他国掠夺,更有甚者,可以强夺他国的财富。

那么在当代世界里,一个国家要想稳定的发展,是应该先成为一个富国,还是成为一个工业强国呢。

答案不言自明。

 

三   资本主义与富强

实际上,当今世界贫富格局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定型,即是说,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形成当前格局的雏形,只是各国实力的排名先后和目前有所不同。那时候,英法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属于一流强国,德意美日属于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后来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实质就是新老资本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战争。

但是如果再向后推到十八世纪末,我们就会发现,国力最强的反倒是东亚的中华帝国和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帝国,英法虽然在海外获得广泛的殖民地,可是对这两个亚洲帝国,它们一向是敬畏有加的,日本正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完全以大清帝国为蓝本,德国和意大利还出在四分五裂的状态,美国刚获得独立,在国际政治上还没有话语权。

可是德国于1870年获得统一之后,立刻发展资本主义,到了十九世纪末已经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向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挑战,日本于1868年明治维新后的短短20年的时间内,就跻身于世界列强,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它过去的先生——中华帝国。在日俄战争中,再次战败沙俄。而美国经过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之后,一跃成为资本主义新强,而曾令西方敬畏的大清帝国却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给英法。

这一切都似乎说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能够迅速提高一国的实力。

但是相反的事例也是存在的,即有些国家即使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任然摆脱不了贫弱和受人宰割的命运。

资本主义能否使贫弱的国家变得富强,这个问题一直在引起广泛的争论。

我们的回答是,这要看资本主义处于哪个阶段。

如果资本主义还处于自由竞争的阶段时,弱国实行资本主义是可以走上富强的道路。

如果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发展成为帝国主义时,弱国即使实行资本主义,也只能成为强国的经济附庸国。因为强国必然会压制弱国,而且也有能力压制。弱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对强国更加有利,因为这使它对弱国的剥削变得更加容易。

所以我们的问题就变成另一个问题了。

为什么西欧各国会先发展资本主义,为什么同是东亚的封建国家,日本能够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却不能。为什么美国的资本主义会发展得如此迅猛,在半个世纪内就从新型的资本主义强国跃变为全球的霸主。

这就要从资本的性质谈起

 

四  资本的起源
    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指出,要想通过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富强之国,那就要看起跑的先后。在世界近代史中我们已经看到,凡是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现在即使不是强国,至少也是富国,例如比利时,荷兰之类。

日本是当今发达国家中起跑最晚的国家,可它却是在亚洲起跑最早的,作为一个曾落后的亚洲小国,何以能在近代史上成为新的列强,我们以后要对之专门做详细的考察。

现在起我们的疑问是,为什么西方会率先进入资本主义,或者说,为什么资本主义会首先在西方产生?

首先我们要再次详细的讨论,资本究竟是什么?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资本是能够自行增值的价值。而在这里所说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简称。交换价值是以劳动时间来衡量其大小的。

从物质表现来说,资本具体是什么东西呢?

——商品与货币,这两种物质是资本的两种表现形式。

货币又是什么呢?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说它特殊,是因为它被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为什么人类普遍选择贵金属充当货币呢,是因为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这里就不多谈了。

所以,货币首先是商品,然后根据其特有的自然属性,才被人们选作货币。即是说,即使这种商品不再适合当做货币,可它还是商品,能进入市场作为普通商品进行交换。

既然商品和货币都是资本的表现形式,而货币又是特殊的商品,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商品是资本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即商品是资本的细胞。

在当今社会里,资本是由商品组成,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商品就是资本。商品变成资本,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实现。

我们再讨论商品。

商品是什么呢?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所以,商品有两种特征,第一,它是人类的劳动产品,第二,它的职能是用来交换别的产品。

如果一种物品具有实用价值,可不是人类劳动的成果,它就不是商品。

如果劳动者生产某种物品是为了自己享用,那该物同样不是商品。

因为商品的职能是和别的劳动产品交换,就会出现交换比例的问题,人们只能从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彼此的交换比例,也正是因为交换的需要,我们才引出“交换价值”这个概念。

交换价值就是劳动量,大小由劳动时间衡量。

现在我们清楚,商品具有两个特点,(1)是劳动产品,(2)用于交换。

为什么必须是劳动产品,我们已经解释了,因为只有包含劳动量,才能决定交换比例。

我们要重点讨论交换。

交换的目的是什么呢?

互通有无。

人们总是用自己有的产品换回自己没有的产品。

那么,为什么自己没有的产品,别人有呢?

因为自己没办法生产,所以只能通过交换获得。

可是为什么自己没办法生产某些产品呢?

因为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劳动者无法得到他需要的资源。

比如,森林里的猎人很难得到食盐,大河边的人很难得到皮毛,于是他们只好彼此交换。

所以,人类之所以出现交换行为,是因为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他们劳动产品的种类也就不同,因而具有不同属性,这些产品的不同属性,就是交换的基本动力。

早期人类的主要劳动产品是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主要是动物性或则植物性食物。因此,在交换行为的活跃程度,取决于动植物的多样性。

而动植物的多样性,则由各地域所处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有关。

所以,马克思早就告诉我们一条科学的规律。

“资本的故乡在温带”

 

五 资本主义的起源

我们已经讨论了资本的起源,资本源于商品,商品源于交换,交换源于动植物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又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我们再继续讨论资本主义的起源。

究竟什么是资本主义呢?

在我们讨论的内容里,资本主义并不是说社会的政治制度,而是指一种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与以往人类历史中的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不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商品生产占据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

我们已经知道,商品之所以被生产,并不是为了满足生产者的需要,相反,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生产者并不消耗他的产品。

为了市场需求,而不是为了劳动者本人的需求而生产,这是商品生产的特点。

因为交换行为在原始社会就存在,所以,商品生产的历史是古老悠久的。

但是,在资本主义以往历史中,商品生产不占据全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它只是社会生产一种次要的补充。为满足劳动者需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以往社会的的主要生产方式。

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则是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全社会的生产都因为交换而进行,即是说,全社会的生产都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而不是为了劳动者本人的需要。

为什么社会生产会从满足劳动者本人需要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向满足市场需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呢?

因为对货币的追求。

我们以前就分析过,一旦从商品世界里分化出了货币,货币就成了交换价值的承担者,也就是交换价值的具体表现,它可以和一切使用价值交换,拥有货币也就是拥有了社会财富。

既然资本主义生产属于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而商品则用于交换,显而易见,劳动者本人不能在交换过程中停留太多的时间,因为一旦劳动者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太长,他在生产领域停留的时间只可能相对减少,而这和大规模生产这个前提违背。

所以,要想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社会就必须出现一种人,他们专门进行商品交换,这种人就是商人。

现在我们得出了另一个结论,一个地域的生产活动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的生产,那就必然活跃一个商人阶层。

实际上,商人是资本主义的开路先锋。

 

六  商业资本的起源

我们已经论述到,在传统生产方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中,商人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现在我们要探讨,为什么商人负有这种历史使命。

商人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古老,自从有人类生产活动开始,就存在交换行为。在古代的欧亚大陆,分布着无数个原始共同体,这些以部落形式存在的群体,在内部实行共产主义,共享财富。但是在部落之间,则需要通过交换互得所需。

早期的商人主要从游牧民族中产生,因为这种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四处流动,因而可以遇到不同的原始部落,由于各种部落的产品不同,这使得游牧民族可以作为部落间的中介人,完成部落间的产品交换,这些游牧民族逐渐成为最早的商业民族。

商人的目的不仅是使商品彼此交换,同时还使自己的财富逐渐积累,自从出现货币之后,这种积累更加方便,因此商人的职能就成为,通过不断地商品交换,使货币的一枚枚的积累起来。

我们已经多次讨论了资本的性质,资本就是能自行增大的交换价值,当货币成为交换价值的承担者之后,资本最直接的体现是,能够不断增大的货币量。

所以商人的职能和资本的性质完全一致,虽然资本主义在16世纪才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但是资本的萌芽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最早的资本就是商业资本。

虽然商业资本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可为什么资本主义直到近几个世纪才被发展起来呢?

我们说过,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商业资本能否使传统的生产方式转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决于商业资本能否控制生产部门,而这要取决于诸多的历史条件。

 

七  世界市场

  我们已经论述了商业资本的起源,并且说明了商人对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引导作用,但是,商人阶层自古就有,在古代各民族都存在,为什么资本主义只有到了近代才发展起来,又为什么先在西方社会产生呢?

  这就要引入市场的概念。

  所谓市场,既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它和交换行为同时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以往的社会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生产者只是把偶然的剩余产品拿到市场上交换。

  是不是那时候就没有专业的商品生产呢?

  有,手工艺者,例如铁匠,皮匠等,就是专门为市场生产,换得自己所需的生活资料,他们就是商品生产者。

  但是,这种商品生产者的存在,完全依附于自然经济的发展程度,也就是说,只有在剩余产品不断出现的地方,这些专门的手工艺人才能生存,因为只有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者有了剩余产品之后,才会和这些手工艺人的产品交换。

  在以往的社会中,即使有商品生产,也只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仅此而已。

  由于以往的商品生产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那么,它的市场必然是地方性的,顾客都是本地熟人,生产量几乎没有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本地市场。

  如果这其中存在商人的活动,情况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无非是商品被运输到较远的地方,地方性的市场变得更大一些,但是商人的活动范围必然会受到市场规模本身的限制。

  地方性市场即使规模不是一成不变,变化也必然是缓慢的,变化的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商品的生产规模,一方面又取决于流通货币量。商品量能增加对货币的需求,货币量同样也能刺激对商品的需求。

  我们知道,流通中的货币量和商品量要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这点看来,货币量由商品总量决定,可是,货币又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是财富的象征,从这点来说,生产者愿意为了获得货币而生产。所以货币反过来可以刺激商品生产规模。

  假如市场的商品量和流通货币量始终保持理想的比例关系,那么尽管商品生产的规模在持续扩大,可是这是因为自然经济的规模扩大造成的,这种规模扩大的商品经济反过来还会维持原有的生产方式,即自然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里,丰富的商品与自然经济并存,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不发生任何变化。

  要想使原有的生产方式有所改变,就必须出现大量的货币,使市场对商品的需求量大增,我们说过,劳动者愿意为了货币生产,一旦有获得货币的可能,他们就愿意改进生产方式,从松散的个体劳动者联合为集体协作的劳动群体,加速生产分工,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资本主义的生产特点就是分工与协作。

  很显然,本地市场无法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因为它无法提供足够的货币量,只有世界市场被开拓之后,才有这种可能。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贵金属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而贵金属的巨量提供,只有在世界市场被建立之后才有可能。

  所以,资本主义产生于大航海时期,因为大航海时代建立了广阔的世界市场,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提供了足够的货币刺激。

 

八  深层次的疑问

  我们已经讨论了资本形的一般规律:资本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商品,商品又因为交换产生,交换的规模取决于动植物性产品的多样性,所以资本主义作为发达的商品生产方式,必然会首先在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的温带地区诞生。

  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转变,就是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生产,转向为获得货币的生产,也就也是为了赚钱而进行的生产。这种转变的程度,取决于市场货币量的多少。只有源源不断的货币购买商品时,劳动者才有兴趣改变生产目的,从而改变自身地劳动方式,从个体劳动转变为集体协作,最后发展为大规模的专业分工。

  由此可见,要想完成劳动方式的转变,即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在假定没有人为干预的自然状态下,只有通过货币来实现。

  只有商人能够胜任这种历史使命,即提供充足的货币。因为商人的社会职能正好是积累货币,并且以商品交换中介人的身份来增加货币。

  商人要想获得巨量的货币,他们只能在世界市场中寻找。这就是西方开始大航海的目的。

在历史上,正是由于大航海开辟了世界市场,导致源源不断的金银流入欧洲,持续几个世纪之久,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率先诞生。

  但是在对比东西方地理和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符合资本产生的条件在中国也同样存在。

  长江中下游历来是商品繁荣的地区,商业也一直很发达,可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诞生在中国呢?

  有一点引起我们的注意,西方国家开拓世界市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货币 ,而这项探险耗费巨大,任何商人都无法承担,西方的航海时代所以能够开展,是因为国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是主要的资助者。

  几乎在西方大航海的同时,明朝的郑和航队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行驶,可是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中华帝国的天威,和商业行为没有半点联系。

  都是政府资助,为什么西方和中国的航海目的完全不同?

  为什么中国古代早就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却没发展出自己的资本主义,以至于在最后两个世纪里,我们被西方甩在后面。

  为什么西方的商人能够跨出国门,向海外探索市场,而中国的商人却只能局限于地方市场范围内活动?

  所有答案都隐藏在历史中。

  我们对资本形成的一般历史规律做了简单的介绍,以后将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分别加以讨论。

 

九  欧洲概述

   世界资本主义首先起源于欧洲,我们的讨论就从欧洲开始。

  欧洲与亚洲连为一个整体,被称为欧亚大陆。而在这块大陆上,亚洲面积占据绝大多数,   欧洲更像大陆上的一块半岛,被黑海,地中海,大西洋,北海和波罗地海包围着。

    欧洲被海洋包围着,同时又处在温带,地貌复杂多样,既有平原,也有山峦,既有冰川,又有森林。这种地理与气候特征,使欧洲的气候宜人,雨水充足。景色千变万化。相比之下,非洲,亚洲和美洲都相对来说比较单调。

    这些自然条件决定了欧洲大陆上自古以来,就有众多的民族繁衍生息。由于这些民族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所依赖的生活资料来源不同,所以他们的生产方式也就必然不同,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民族文化也就必然不同。

    由于各民族的劳动产品千差万别,必然导致产品交换的产生,所以自古以来,欧洲的商品经济就比较发达。

    欧洲与亚洲在陆地上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东欧平原一直到中国的大兴安岭,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在平原上生活着无数个游牧民族。这片大平原的地势为东高西低,即是说,越往西走,水草越丰盛肥美,而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是逐水草而居,一旦出现人口增长或者气候恶劣,使得游牧民族无法获得足够的生活来源,他们要么向南或东进入农业文明的领域掠夺,要么顺着大草原向西移居。最后进入欧洲。

    中古世纪的欧洲不断承受来自亚洲牧民的冲击,从而导致欧洲民族的多样性,多样性的民族必然导致多数小国的产生,最终导致国际间的贸易。

    欧洲处于地中海的北岸,东海岸是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和中东地区,南海岸是北非地区。前者有希腊,巴勒斯坦和两河流域等地,后者有埃及。这些地区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欧洲大陆的奇特之处在于,亚平宁半岛像靴子一样插入地中海,巴尔干半岛就像爪子一样呈扇形分布在地中海东海岸的前方,这两个半岛相隔不远,它们就像接力棒一样,使亚洲,非洲和欧洲的经济文化的交流较别的区域更加频繁,所以地中海历来是人类文明最活跃的地域。

    总之,我们的观点是,由于欧洲自身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得古代欧洲的文明主要建立在商业的基础上,简单的说,欧洲文明属于商业文明,而中华文明属于农业文明,这两种文明最后决定了东西方的发展道路的不同

 

十 中华文明概述

《我们已经从欧洲的地理与气候特点分析出,欧洲的文化主要建立在商品经济为主导的生产方式上的,即欧洲文明属于商业文明。

  现在我们分析中华文明的特点。

  文明只有等到生产者在某一地域定居才能发展起来,而早期人类之所以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从漫游者转变为定居者,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足够的农业知识,农业生产能够比以往提供更多的食物。

  农业生产离不开灌溉,这就是为什么古代文明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例如,中国的黄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巴比伦的两河流域和古印度的印度河流域。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这其实是说,中华文明是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雨水是否充足至关重要,但是黄河流域属于大风少雨的干旱地区,灌溉工程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开始在黄河流域开沟挖渠,建立灌溉工程。

 灌溉工程是一项耗费人力物力的庞大工程,它必然会要求建立一支管理队伍,因此,一套完整严密的官僚体系也就被建立起来。

 由于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恶劣,为了和这种不利的外部环境作斗争,就必须对人力物力资源实行高度的集中管理,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会发展成权力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国家。

  中国并不是唯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印度的孔雀帝国,也都建立了类似的专制君主制国家。这些国家有共同的特点,水利灌溉工程是最重要的生产活动。

  在这里,我们可以略微看到东西文化的差别,东方文化更依赖于水利工程,西方文化更依赖于商品经济,所以在近代,东方各国都不约而同地建立了专制君主制,西方则建立立宪君主制。

  记得曾有人说过(可能是马克思),中华文明和水有关,因为中华文明是从农业文明发展起来的,而文明的起源地又缺水,水利工程决定了我们的文明模式必然是权力的高度集中。

  为什么古代中国政府历来都实行中央集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十一   欧洲的民族多样性

   欧洲大陆的特点是国家众多,即便是法或德国的面积只能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但是在欧洲,它们都是头号大国。欧洲大陆被分割为许多小国,这是由于欧洲的民族多样性造就的。

 我们知道,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然后向欧洲与亚洲迁移,最后分布在除南极洲外的全球各大陆。欧洲由于候宜人 且离非洲较近,因为在这块大陆上很早就有许多不同的原始群体活动。

  古代欧洲曾出现过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帝国,即罗马帝国,不列颠到西亚的两河流域,从莱茵河到埃及,都在其版图之内。在其欧洲疆界之外,生活着许多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民族。

  在罗马帝国强盛的同时,东亚也出现了另一个同样强大的帝国——汉帝国。汉帝国最重要的功绩之一就是完成了对匈奴的征伐。

  在汉帝国的无情打击下,凶悍的匈奴沿着欧亚大草原进入欧洲,沿途不断驱赶居住在这里的日耳曼部落,日耳曼人只好离开家园,进入了罗马帝国,原本处于奴隶制末期的罗马帝国被分为东西两部份,东罗马帝国避开了日耳曼人和匈奴的打击,而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

  摧毁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分为许多部落,例如法兰克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伦巴第人等,这些部落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他们和匈奴人开始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国。这些日耳曼国家主要在分布在西欧,南欧,和中欧

  除了来自匈奴的打击之外,直到公元十世纪之前,欧洲连续不断的承受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和北欧维金人的侵扰。斯拉夫人,阿瓦尔人和马扎尔人进入了巴尔干半岛

   我们曾说过,在欧洲与亚洲之间有一条通道,那就是欧亚大草原,在中古史上,生活在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不断通过这里向西部的欧洲挺进,这就使欧洲的东部比西部更加民族多样化。

   民族的多样化必然产生众多的民族国家,除了民族问题之外,基督教对欧洲国家的建立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二 欧洲封建制度的启示

    我们已经知道,现代欧洲各国是在古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虽然欧洲出现过奴隶制的国家,即罗马帝国。可是欧洲的封建制并不是从奴隶制中产生的,相反,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进入的。

    建立欧洲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是拉丁人,可是建立欧洲封建制国家的却是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日耳曼人,这就回答了一个长期引起争议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渐变性的还是跃变性的?

    人类社会的进化顺序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点普遍没有异议。

    问题是人类是否必须把每一个形态都经历一遍呢?

    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没有必要。社会形态可以经历跃变。

    马克思重点告诉我们的,是各种社会形态必然出现的先后顺序,在奴隶社会之前,不可能有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不可能有社会主义,但不是说,每个民族和国家,都必须把把上述的社会形态都经历一次。

    如果把地球上所有的人看成一个整体,那么整体人类的进化必然要经历上述社会形态的每一个阶段。但是单个考察某个别的民族,就会发现,社会形态经常发生跃变,即从原始社会跳入封建社会,或则从奴隶社会跳入资本主义社会。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从原始社会自然进化到资本主义社会,假如单独考察各国,就会发现,它们 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跃变。

    正是这些众多的跃变,才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顺序。

    社会形态要完成跃变,就必须有一个支撑点,要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就必须存在和封建制类似的制度。日耳曼人在自己的原始社会制度里和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找到了这种支撑点。

    一个是在日耳曼原始部落里早已存在的军事等级制度,一个是在罗马帝国早已普遍存在的基督教教阶制度。

    欧洲的封建制度就在这两种制度的基础上开始结晶,并发展起来。

    认为每个民族必须一个不漏的经历所有社会形态的观点,都犯了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