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我音乐酷狗音乐:同名异物中药的应用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27:15

同名异物中药的应用区别  

  同名异物中药的应用区别

  中药中有同名异物现象,易引起混淆。中药名称的标准化、规范化,应以《药典》中所收载的名称为准,处方中不用别名。现列举部分同名异物中药加以区别。

  

  紫金龙

  一、紫金龙:为罂粟科植物藤铃儿草的根。本品辛苦微寒,具有镇痛止血、消炎降压之效,内服用治各种疼痛,外用可治外伤出血,以止血之功为优。

  【别名】串枝莲、豌豆七、豌豆跌打

  【来源】罂粟科指叶紫堇属植物攀援指叶紫堇,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研粉。

  【性味】辛、微苦,凉。有毒。

  【功能主治】消炎,镇痛,止血,降压。用于各种疼痛,跌打损伤,高血压;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3~5分,开水送服;外用适量,根研粉撒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虎杖:别名斑根紫金龙、活血龙、阴阳莲。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及根。本品微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通经、祛痰止咳等多种功用。内服治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等,外用治烧烫伤、跌仆损伤,以活血散瘀见长。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中空,表面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节稍膨大。叶互生,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短尖;托叶鞘短。花单性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被白色或红色,5深裂,外轮3片,背部有翅;雄花雄蕊8;雄花子房卵形,有3棱,花柱3。瘦果三角状,包于翅状花被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沟、河旁、溪边、林下阴湿处。主产江苏、浙江、安徽、广西。

  〖药品说明〗: 苦,寒。归肝、胆、肺经。

  〖功用主治〗:

  1.活血定痛用于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证。

  2.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等证。

  3.清热解毒用于水火烫伤、疮痈肿毒、毒蛇咬伤等。

  4.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

  5.泻下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用法用量〗: 10-30g。外用适量。

  〖注意要点〗: 孕妇忌服。

  

  桂皮

  二、桂皮:为樟科植物天竺桂、细叶香桂等的树皮。桂皮辛温,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其散寒止痛、温通血脉的作用与肉桂类同而力弱,多用于寒湿痹证,或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

  肉桂:别名桂皮,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或枝皮。本品辛热,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引火归元,多用于肾阳不足、心腹冷痛及上热下寒证。又善入血分,温通经脉,用治寒凝血瘀之痛经、闭经。此外,少量配伍于补益气血方药中,有鼓舞气血生长之妙用。

  肉桂与桂皮的区别

  植物来源:二者均为樟科植物。肉桂为肉桂的干燥树皮。桂皮为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川桂等的树皮。

  外观性状:二者均为槽状或卷筒状。肉桂: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以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气香浓烈、味甜微辛辣、嚼之无渣者为佳。桂皮:厚0.1~0.2cm。外表面黑棕色至黑褐色,有灰白色花斑、栓皮或鱼鳞状脱落而显龟纹状凹斑;内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平坦,有极细纵纹,划之无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灰色,内层红棕色,两层间有黄棕色射线。气清香而凉,似樟脑,味微甘辛。以皮薄、香气浓厚者为佳。

  所含成分:二者均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桂皮醛),肉桂约1~2%;桂皮约1%,后者且含有丁香油酚等。

  功能与主治: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经闭,痛经。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1]。桂皮:辛、温。归心、肝、脾、肾经。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用于腹冷胸满,呕吐噎膈,风湿痹痛,跌损瘀滞,血痢肠风。阴虚有火者忌服[2]。综上所述,肉桂与桂皮同小异大,从他们的厚薄、色泽、表面及断面特征、气味等均可区别。一般肉桂以入药为主(除1953版《药典》外,均被历版《药典》收载);桂皮以菜肴佐料为主(《本草纲目》无桂皮专条药名,且历版《药典》均未收载)。在使用时,如症见上述肉桂功能、主治者,可在菜肴中加入肉桂(但不及加入桂皮的汤、菜味),但“春夏为禁药”;如只作菜肴佐料者,宜选桂皮,一般大型中药店及中医院均有出售,且价格便宜。

  

  豆蔻

  三、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实。本品辛温香燥,既能温化中焦之寒湿以醒脾和胃,又能宣化上焦之湿以通畅气机,适用于上中二焦之湿阻气滞证。

  肉豆蔻:别名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为种仁。本品辛温,可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常用于脾肾虚寒所致之久泻久痢、滑脱失禁等症,又能温中行气,治疗寒凝气滞之脘腹胀痛。

  草豆蔻:别名豆蔻,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种子。本品燥湿行气、温中止呕,用治寒湿内阻脾胃之脘腹胀满冷痛、恶心呕吐等。

  

  金不换

  四、金不换;【别名】独脚乌桕,石琴薯,山乌龟,地乌龟,地不容为防已科植物华千金藤的块根。 【性味归经】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入心、肺、脾、胃经。 【功效分类】止血药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健胃止痛,散瘀消肿。治外感咳嗽,咽痛,口舌生疮,呕吐腹泻,痢疾,胃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本品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之功,善治胃痛、痢疾及痈疽肿痛、跌打损伤等。

  三七:别名金不换,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三七苦甘温,可散瘀止血、消肿止痛,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对出血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是跌打损伤之要药。

  菊三七:别名 红背三七、土三七、破血丹、金不换,为菊科植物草三七的根茎。性味 性温,味甘、苦。性状 根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全体多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弧状沟纹,在突起物顶端常有茎痕或芽痕,下部有须根或已折断。质坚实,不易折断,新鲜时白色,干燥者呈淡黄色,有菊花心。味甘淡后微苦。 功能主治 破血散瘀,止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创伤出血、吐血、产后血气痛。 功用与三七相似,但散瘀止血作用弱,可解毒消肿,多用于跌打伤痛、疮痈肿毒等。

  土大黄:别名【别名】吐血草、箭头草(汪连仕《采药书》),救命王(《慈航活人书》),金不换(《纲目拾遗》),红筋大黄(《贵州民间方药集》),野蒿荬(《中医药实验研究》),广角(《福建民间草药》),铁蒲扇、大晕药(《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包金莲(《闽南民间草药》),血当归、癣药、土三七、萝卜奇、止血草(《湖南药物志》),化血莲(《江西草药》)。【性味】辛苦,凉。

  【功用主治-土大黄的功效】清热,行瘀,杀虫,解毒。

  治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湿疹,疥癣,队打损伤,烫伤。

  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根。本品苦寒,可清热解毒、行瘀杀虫,用治肺痈、腮腺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烫伤等,内服外用皆可。

  此外,大金牛草、地不容、白接骨、虎头蕉等,亦称金不换,因来源不同,药用有别。

  

  文蛤

  五、文蛤:为帝蛤科动物文蛤的贝壳。本品咸平,具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之功,善治痰热互结而致的瘿瘤、瘰疬等。

  [药材性状] 文蛤 扇形或类圆形,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弧形,长3~10cm,高2~8cm。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壳外面光滑,黄褐色,同心生长纹清晰,通常在背部有锯齿状或微波状褐色花纹。壳内面白色,边缘无齿纹,前后壳缘有时略带紫色,铰合部较宽,右壳有主齿3个及前侧齿2个;左壳有主齿3个及前侧齿1个。质坚硬,断面有层纹。无臭,味淡。

  
青蛤 类圆形,顶壳突出,位于背侧近中部。壳外面淡黄色或棕红色,同心生长纹凸出壳面略呈环肋状。壳内面白色或大胆红色,边缘常带紫色并有整齐的小齿纹,铰合部左右两壳均具主齿3个,无侧齿。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用于痰火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瘰疬瘿瘤,胃痛吞酸;外治湿疹,烫伤。

  五倍子:别名文蛤,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等叶上的倍蚜科昆虫寄生的虫瘿。五倍子酸而咸寒,收敛固涩,兼有降火之效,对各种滑泻、遗精自汗而兼虚热者,用之最宜。外用又能收湿敛疮,可治疮疡溃烂难愈之症。

  [药材性状] 呈菱角形,具不规则的角状分枝,表面被灰白色滑软的柔毛,壁较薄。或成长圆形,表面灰褐色或淡棕色,被灰黄色滑柔的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内壁平滑,内有黑褐色死蚜及灰色粉末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敛肺止咳,涩肠止泻,解毒。

  

  重楼

  六、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根茎。本品苦寒,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用治一切痈疮肿毒、咽喉肿痛、虫蛇咬伤等,外涂内服皆效。其水煎剂,尚有平喘、定惊之效。

  拳参:别名重楼,为蓼科植物拳参的根茎。本品苦酸寒,用治痈疮肿毒、咽喉肿痛,功同重楼,但本品味酸,有收敛之性,常用于痔疮便血、赤白痢疾等。

  重楼与拳参的鉴别

  重楼与拳参是较为常见的中药,由于两种药物外形较为相近,造成人为代用情况的混淆。因其为七叶一枝花的同属植物,有许多的干燥根茎都同等入药,药材外形极难区分,已知的主要有云南重楼(P.yunnanensis Franch)、华重楼〔P.polyphila simith var chinensis(Franch)Hara〕等商品药材,其有效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七叶一枝花的根茎又叫草河车,一些地方与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 bistorta L.)的根茎混淆使用;又因两种药物有相同别名为草河车,而拳参的量多价廉、重楼的价贵量少,在成分功效上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严格来讲两种同名异科的药物绝对不可混用。为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有效,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现将两种药物分别介绍如下。

  1 重楼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Puris Polypylla Smith)及同科属植物的干燥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原品蚤休,别名七叶一枝花、草河车等。

  1.1 性状鉴别 呈结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长6~10cm,直径1~4cm,外表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上面有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陷的茎根,下面散有须根或须根痕,顶端具鳞叶或芽根。质坚实,断面色白,有粉性,气微,味微苦辛。

  1.2 主要成分 含皂苷,其皂苷元为薯蓣皂苷元(Dios-genin),华重楼根茎含薯蓣皂苷元约1.35%,云南重楼含薯蓣皂苷元约2.14%。

  1.3 主要功效 性微寒,味苦。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用于治疗瘰疬,毒蛇咬伤,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外用治疖肿、腮腺炎等。

  2 拳参

  本品为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 bistorta L.)的根茎。始载于《图经本草》,别名山虾子、倒根草、草河车等。

  2.1 性状鉴别 呈扁圆柱形,常卷曲,长6~13cm,直径1~2.5cm,表面紫褐色,粗糙,一面隆起,一面稍平坦或略具凹槽,全体具密而粗的环关纹及根痕。质硬,断面近肾形,浅棕红色至棕红色;具环状排列的黄白色小点维管束。气微,味苦、涩。

  2.2 理化鉴别(检查鞣质) 取本品粉末约0.5g,加水4ml,微热,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发生蓝黑色沉淀,稍一振摇,滤液即呈茶蓝色。

  2.3 主要成分 含鞣质8.7%~25%,其中有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尚有没食子酸(Callicacid)、逆没食子酸(Ellagic caid)、D-儿茶、6-没食子酰葡萄糖等。此外尚含羟基蒽醌、β-谷甾醇,糖类等。

  2.4 主要功效 味苦涩,性凉。清热解毒,镇惊息风,除湿消肿。用于治疗热痛惊搐、破伤风、气管炎、菌痢、痈肿、瘰疬等。

    3 小结

  两种同名异科中药在临床中应用较广泛,其作用也较好,均有清热解毒、镇惊息风等作用。以重楼为主治疗蛇毒伤应用较多,以拳参为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或菌痢应用较常见。最易鉴别的特点:重楼质坚实,断面色白,有粉性;拳参质相对疏松,断面近肾形,浅棕红色至棕红色。在药市场中又出现了红、白蚤休混淆现象,实质上红蚤休就是人为拳参的代用品,这种混淆之品将对中医药事业带来不良后果,在临床上易造成用药失误,因此,加强医药范围管理对开展临床用药是有必要的,对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防止不合理泛滥药物有着长远的重要意义。

  

  竹黄

  七.竹黄:为肉座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本品性淡平,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经、定惊化痰,多用于风湿痹证、四肢麻木等。

  【别名】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

  【性味归经】辛,平入肺、肝经。

  【功效分类】化痰止咳平喘药

  【功效主治】镇咳化痰,理气止痛,镇惊。治中风,小儿惊风,胃气痛。

  【用药忌宜】灰指甲、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

  【资源分布】分布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功效分类】化痰止咳平喘药

  天竺黄:别名竹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被竹黄蜂咬洞后于竹节间贮积的汁液,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冬季采收,砍取竹秆,剖取竹黄,晾干。本品自然产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受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止咳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小儿百日咳,白带过多。有谓尚可治胃病。本品性甘寒,功用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治痰热惊风,热病神昏,为儿科要药。

  为不规则多角形的块状或片状物,表面乳白色、灰白色或灰蓝色相杂。质轻,松脆,易破碎。断面光亮,稍显粉性,触之有滑感。吸水力强,置水中有气泡产生,不溶于水。味甘有凉感,舐之粘舌。以干燥、块大、淡黄白色、光亮、吸水力强者为佳。

  竹黄-性味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平。"

  ②《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

  ③《本草正》:"味甘辛,性凉。"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天竺黄与竹黄子座鉴别

  别名:竹黄

  来源: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功效: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伪品:肉座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寄生于竹杆上端。

  鉴别:

  天竺黄: 为不规则的片块或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灰黄色,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洁白色,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破裂,吸湿性强。无臭,味淡,舐之粘舌;置水中产生气泡,由象牙色渐变为淡绿色或天蓝色,加酚酞试液不变色。

  竹黄子座:了座肉质,渐变为木栓质,粉红色,呈不规则瘤汰;初期平滑,后龟裂,大小1.5—4*2.5cm;子囊壳近球形,埋生于子座内,直径480—580cm,孢子单行排列,长方形至棱形,两端尖锐,大小42—92*35CM,无色或近无色或呈柿黄色。

  附注:

  人工合成的竺黄,其形、色、粘舌均似天然品,但质坚而重,不易碎,其水浸液加酚酞试液呈红色,可与天然竺黄区别。

  

  胡麻

  八、黑脂麻;别名:胡麻,乌麻,乌麻子,黑脂麻,油麻,乌芝麻,小胡麻。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成熟种子。本品甘平,可滋养肝肾、润燥滑肠,用于肝肾阴亏、精血不足而致的须发早白、久病脱发或血虚津亏、肠燥便秘等。   

  药材性材:种子扁卵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表面黑色,平滑或有网状皱纹。尖端有棕色点状种脐。种皮薄,子叶2,白色,富油性。气微,味甘,有油香气。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化学成分:木脂素类: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等;脂肪油类: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等;蛋白质类:α-球蛋白,β-球蛋白,13S球蛋白等;其它:多种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和无机元素。   

  药理作用:延缓衰老;降血糖等。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

  亚麻子:别名胡麻,胡麻子(《博济方》),壁虱胡麻(《纲目》),亚麻仁(《国药的药理学》)。

  【药材】种子呈扁卵圆形,一侧较薄,一端钝圆,他端尖,并歪向一侧,长约4~6毫米,宽约2~3毫米,厚约1.5毫米。

  表面棕色,平滑而有光泽;扩大镜下可见微小的凹点,种脐位于尖端凹入部分,种脊浅棕色,位于一侧边缘。

  种皮薄,除去后,可见棕色薄膜状的胚乳,其内面有2片一面平、一面突起的大形子叶,黄色,富油性,胚根朝向种子的尖端。

  浸在水中,表皮中的粘液膨胀而成一粘液套,包围整个种子。

  嚼之带粘液性,油样,气无。

  以色红棕、光亮、饱满、纯净者为佳。

  主产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

  【性味】甘,平。

  ①《本草图经》:味甘,微温,无毒。

  ②《滇南本草》:味甘辛,性平,无毒。

  为亚麻科植物亚麻的种子。本品祛风润燥,善治风毒所致皮肤干燥瘙痒或津枯便秘,而补肝肾、益精血之力弱。

  上述几组药材,虽名称相同,却是异物。有的尽管同类同效,但不尽相同,或功用截然不同,为避免混用,建议处方中不用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