齧怎么读:中药调周法的临床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1:44:56

中药调周法的临床应用

1楼 发表于 2007-6-20 22:25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中药调周法的临床应用
http://www.wy120.com


南昌市第五医院生殖医学科 詹耀球

  中药调周法即应用中药调理月经周期的方法。它是根据中医月经周期四个时期阴阳消长转化理论而立治。行经期,重阳必阴,是阳转阴,排出经血的时期;经后期,阴长阳消,阴长至重,促进精卵发育成熟;经间期,重阴必阳,是阴转阳,排出精卵的时期;经前期,阳长阴消,阳长至重,温煦子宫,为受孕或排经的生理服务。临床应顺应这四期生理特点,注重各期中初、中、末三个时期的不同,抓住周期中转化节律的某一关键时刻论治。同时注意心理调节,利用关键时刻的影响,可取事半功倍之疗效。

行经期治法

1、一般调经

  行经期的表象是排泄经血,实质是阳气下泄,让位于阴,一般有3~5~7天时间,多用理气行滞与活血化瘀的方药。初期极为短暂,一般1天,有的仅半天,偶或2天。因经血初动,应理气调血,偏于理气,以四制或七制香附丸加减。药用制香附9g,青陈皮、乌药、片姜黄各6g,川断,当归、赤芍、泽兰叶各10g;中期是排经高峰期,一般2天,甚至3天,也有的1天。应活血调经,以五味调经散加减。药用当归、赤芍、丹参、山楂、艾叶各10g,益母草15g;如转化不利,排经不畅,可在中期加服1剂,日服4次;末期较长,一般2~4天,也有1天。因残余经血待排,而子宫内包括冲任血海已开始生新,随末期时间后移,生新渐占主导,故治疗上应把生新放在主要地位,祛除陈瘀为次要。治法是滋阴和瘀,以归芍地黄汤加减。药用当归、赤白芍、山药、生地、山楂、丹皮、茯苓、泽泻各10g,益母草15g。

2、临证辩治

  如经量多、有腐肉样血块,伴小腹胀痛,属膜样痛经,适用逐瘀破膜法。方用逐瘀脱膜汤。药用肉桂、五灵脂、三棱、莪术、炒当归、赤芍、白芍、广木香、延胡索、川断、益母草、茯苓等。一般在行经初、中期服用,末期停服。如末期仍有小腹痛,下膜样血块者,可减量服至行经期结束;
如月经后期,或经期失调,经量偏少或偏多,色紫暗有血块,小腹胀痛有冷感的痛经,适用温经止痛法,方用温经化瘀、和络止痛的痛经汤,药用钩藤、丹皮,丹参,赤芍,广木香、延胡索、桂枝、肉桂、茯苓,益母草等。一般在行经初、中期服用,末期停服。但末期仍有小腹痛者,可续服至经期结束停服。

  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有血块,或周期失调,经量多的功血。适用清肝调经法,方用清热调肝、化瘀止血的丹栀逍遥散,或固经丸合加味失笑散。药用黑山栀、丹皮炭、黑当归、白芍、荆芥、炒黄芩、炒五灵脂、炒蒲黄、茯苓、大小蓟等。一般在行经中末期服用,如初期量多亦可服;
如经量多,色淡红,无血块,伴有腹胀便溏,神疲乏力等,属于功能性子宫出血。适用补气调经法,方用补气健脾、养血调经的归脾丸,或香砂六君汤,但必合失笑散加味。药用党参、炒白术、黄芪、煨木香、砂仁、荆芥炭、炒五灵脂、蒲黄等。行经早中期为主,末期亦能服。

  如经量少,色淡,质粘腻,或挟痰状血块,小腹作胀,经行不畅,形体肥胖,属肥胖型(痰湿证型)月经失调。适用化痰利湿法,方用化痰利湿活血的越鞠二陈汤合泽叶汤。药用制苍术、制香附、丹皮、山楂、陈皮、制半夏、制南星、泽兰叶、赤芍、茯苓、益母草等。行经期早中末均可服。不过短期内未必显效,必于经后期滋阴助阳,经间期补肾促排卵,才能取得效果。痰湿偏盛者,需用防风通圣丸、礞石滚痰丸泻之,同时结合血府逐瘀汤,加大化痰通经的药力,以推动行经期的转化。

  如经行不畅、量甚少、点滴不下,经期延长,BBT下降不著,或降而复升,属于现代医学的黄体功能萎缩不全。此为重阳太过,转化不利,与心肝火甚有关,应先清降通瘀。适用清降逐瘀法,方用清心降火、行血逐瘀的益肾通经汤,药用柏子仁、丹参、钩藤、黄连、泽兰叶、牛膝、茺蔚子、生茜草、川断、赤芍、桃仁等。行经期早中末均可服。如效欠佳,可用清泻法,取张子和的三和饮、玉烛散,按热涸闭经治疗,药用薄荷、山栀、连翘、荆芥、大黄、芒硝、丹参、赤芍、石膏、生地、泽兰叶等。务必把过盛的阳气、心肝郁火泻下降下,随经血而排出,始能达到转化。

经后期治法

1 、一般治则

  是血中养阴,阴中育精,以滋阴为主,适时补阳。一般7~12天,或达13~14天,其中初、中期较长,末期较短,调治各有侧重。初期:阴长初始,水平很低,应养血滋阴,归芍地黄汤加味,药用炒当归、白芍、熟地、泽泻、茯苓、山药、丹皮、焦山楂、怀牛膝、墨旱莲各10g,女贞子15g。如阴虚明显,肝肾亏损重者,须选用补阴较好的二甲地黄汤:炙龟甲、炙鳖甲、女贞子、淮牛膝、山萸肉、熟地、茯苓、山药、丹皮等。方中龟甲滋阴补肾,鳖甲滋阴养肝,合熟地、山药、山萸肉、牛膝等大补肝肾,较为合拍。两方也可用于经后中期。如脾胃薄弱者,先调脾胃,或兼调脾胃,视情而定。前人有熟地合砂仁同用,以防熟地滋腻,影响脾运。素有便溏者,应去当归,因当归合熟地更易引起腹胀便溏,非不得已时勿用;中期:阴长有了一定水平,但仍需补阴,特别要补养动态的阴。故应滋阴养血,佐以补阳,对提高阴长水平,较他法为佳。方用归芍地黄汤合菟蓉散合剂。药用当归、白芍、山萸肉、熟地、茯苓、山药、丹皮、焦山楂、怀牛膝、墨旱莲、川断、菟丝子、各10g,女贞子15g。肉苁蓉或巴戟天6g等。阴虚兼阳虚之经后初期亦可用;末期:宜滋阴助阳并重,阴阳并补。但目的仍在补阴,故选助阳药时,宜选其平和之品。本法也适用阴虚兼阳虚者的经后中期治疗。方用归芍地黄汤合五子补肾丸加减,药用炒当归、赤白芍、山萸肉、熟地、茯苓、山药、丹皮、川断、菟丝子、肉苁蓉、栀子、覆盆子、韭菜子各10g,女贞子15g等。本方把助阳药增加到几乎与滋阴药同等地位,是末期阴长要接近重阴,需高水平阳的化生。较高水平的阴要上升到重阴,非有较高水平的阳参加不可。夏桂成教授对少数人使用冲击法,即在本方中加入巴戟天、黄芪、红花,量宜小以促之,目的是通过阳的升动,使阴长冲击达重阴,暂服即止,过则伤阴。

2 临证辩治

  因血滞、血瘀所致精卵发育欠佳或排卵功能不良的不孕症。可用活血生精汤,此方清化扶正,滋阴活血,双相调节精卵发育。药用炒当归、赤白芍、山萸肉、山药、炙鳖甲、五灵脂、红花、益母草、山楂、甘草等。五灵脂、红花用量宜轻,必要时加蜈蚣少量。行经末期即应开始服,直服至经后中期。

  凡女子腹胀矢气频频,或服滋阴药后腹胀明显,或腹鸣便溏,属脾胃失和致阴血不足、不能养精。适用健脾养精法。方用参苓白术散、资生健脾丸加减。药用太子参、白术、广木香、薏苡仁、桔梗、陈皮、炒谷芽、建莲肉、山萸肉、茯苓、山药等。经后中末期须加入川断、菟丝子。心烦寐差者,以资生健脾丸加减为合。腹泄有冷感者,应去山药、桔梗,加六曲、炮姜,使脾运健旺,不补阴而阴自复。本方健脾滋阴重在健脾,以后天水谷之精以养先天之阴精,保证脾胃正常运化非常重要。

  因心神妄动致阴精耗损的失眠、不孕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适用宁心安神、收敛阴精的宁心敛精汤,药用龟甲、牡蛎、炒枣仁、莲子心、五味子、生地、夜交藤、山萸肉、茯苓、山药等。经后中末期加川断、菟丝子等。

  因肝郁化火致月经先期、量多,以及焦虑症、不孕症。适用清肝保精法,方用清肝解郁滋阴养血的妇孕汤,药用炒当归、白芍、炒柴胡、广郁金、钩藤、丹皮、炒山栀、山药、山萸肉等。经后中末期加桑寄生、熟地、菟丝子。尚需心理疏导才有良效。

3 、阳消失常的调治

  如阳消太过,或素体阳虚,必然影响阴长。此非滋阴养血所能治,当扶阳推动阴长。但经后期以阴血为主,故扶阳以平补为要,方选菟蓉散、五子补肾丸等。加入川断、菟丝子等。

  如阳消不及,致阳有余,或禀赋阳盛,嗜食辛辣,阳有余则化火,火旺必耗阴,不仅阴长不及,反致倒退为消。故清热抑阳,扶助阴血,适用两地汤,药用地骨皮、大生地、玄参、白芍、山药、丹皮、茯苓、麦冬、天花粉等。

  如阳火过旺,当泻火坚阴,适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必要时加大黄、黄连等,如兼脾胃不和、湿热内阻,随证加健脾清利之品。

经间期治法

1、一般治则

  经间期是阴阳交替,血气活动明显的节律时期,与行经期同属转化期,不同的是行经期重阳必阴,由阳转阴,活动的结果是排出经血,并呈下行性活动。而经间期是重阴必阳,由阴转阳,活动的结果是排出卵子,并呈左右上升性活动。经间排卵只有1天或数小时,但出现排卵症候前后时间可达3~5天,有的7天,可通过基础体温、宫颈粘液涂片及尿LH检查、B超追踪等证实,故可分为初、中、末三期治疗。初期以滋阴为主,佐以助阳,兼调气血,用补肾促排卵汤,药用当归、赤白芍、山药、生地、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各10g,红花6g;中期以调血通络为主,佐以补肾,用排卵汤,药用当归、赤白芍、丹参、泽兰叶、续断各10g,充蔚子15g;末期应阴阳并补,偏于补阳,用促黄汤加减,药用炙鳖甲15g,丹参、枸杞子、女贞子、山药、续断、菟丝子、肉苁蓉、仙灵脾各10g。其他治法如温经,化痰,清利,调心等可临证采用,对转化排卵过甚者,当清热补气以调节之。

2、常用促排卵法

  ①活血化瘀促排卵 方用排卵汤,药用当归、丹参、赤芍、泽兰叶、茺蔚子、红花、香附等,因经间期血气活动特点呈左右上升性,故方中加入川芎、五灵脂、生山楂更好。又因经间排卵极为短暂,为争取短暂时间内较快地发挥药力,可加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4~10ml,经间期连用,发挥作用快。使用活血化瘀药,须有重阴基础,成熟的卵子,在重阴必阳的前提下进行,否则难成功。如在活血化瘀方药中加续断、熟地等效更佳。

  ②滋阴调神,活血化瘀 中国女性多有重阴不足,常与心肾交济不佳有关,而心神是驾驭肾精,开启子宫的所在。所以滋阴宁神,调达心气,不仅可提高肾阴水平,且有助血气活动。方用益肾通经汤。药用丹参、赤白芍、熟地、续断、怀牛膝、香附、茺蔚子、五灵脂、合欢皮、茯苓等。排卵障碍与心肾子宫生殖轴的关系很大,本方是从心肾子宫生殖轴的阴分论治。经间期用滋阴药,不能静补要动态补阴,选择有流动性能的补阴药。静态补阴药会牵制活血化瘀药的流动性,故方中加柏子仁、鳖甲等更宜。

  ③补肾活血促排卵 不排卵多因重阴不足,而重阴不足又与阳不足有关。适用补肾活血促排卵汤。药用炒当归、赤白芍、山萸肉、熟地、茯苓、山药、丹皮、续断、菟丝子、五灵脂、红花等。方中滋养肾阴药提高重阴水平;活血化瘀药促血气活动,达转化排卵;补阳药助阳气内动,有利阳长,且有助活血化瘀药的推动作用。处方合理,照顾周到。本方与上方有偏阴偏阳之不同。益肾通经汤偏于滋阴,本方偏于补阳,但为阴中补阳,故临床效佳,在不孕症中最常用。

3、转化不利排卵障碍的临证辩治

  转化不利有两种情况:一是阴精较虚,未达重阴。当以大补阴精,可按经后期法论治,但要加强补阳药;二是阴精达重而不转化。应先加强活血通络,促动冲任血气呈显著活动。具体治法临证议定。

  如经间期白带多,腰酸,少腹胀痛,有冷感,BBT高低温相均偏低,或伴少腹症瘕等。属阳虚寒胜证,适用温阳活血法。方用温经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药用炒当归、赤白芍、熟地、茯苓、山药、丹皮、续断、川桂枝、肉桂、五灵脂、桃仁等。如腰酸明显,BBT高温相偏低偏短,加紫石英、仙灵脾等。确诊为内膜异位症者,除加强补阳药外,还须加入延胡、石打穿等。
如经间期带下或多或少,少者指锦丝状带下,多者指混浊性带下,形体肥胖,腹胀,大便易溏等,属痰湿脂肪蕴阻所致排卵功能不良,适用化痰燥湿法。方用越鞠二陈汤加活血化瘀之品,药用制苍术,制香附、山楂、陈皮、制南星、丹参、川芎、赤白芍、茯苓、丹皮、续断、五灵脂等。痰脂蕴阻,形体肥胖者,服此类方药,须有一定量的锦丝状带下,效果颇佳。如锦丝带下过少,不宜服用此方,应着重经后期治疗,奠定滋阴养血基础,待有一定量锦丝状带下,再开始服用本方,同时测BBT及B超观察排卵及临床效果。
如湿热较甚,排卵障碍,有黄白带下、赤白带下、腰酸、少腹胀痛、纳欠、苔黄白腻厚,妇科检查为盆腔炎者。适用清利湿热法,方用复方红藤煎合四妙丸加减,药用红藤、败酱草、黄柏、牛膝、马鞭草、扁蓄、桑寄生、制苍术、丹参、赤白芍、五灵脂等。临证有重阴不足可加炙鳖甲、川断、山药等,大便偏干偏坚加生地、大黄等。

  胸闷不舒,心情不畅,腰酸腹胀,夜寐差,带下少,BBT低温相呈不规则波浪状,属心肝气郁,心神失宁,影响排卵。适用宁神调心法,方用调心神降心气的远志菖蒲饮,药用炙远志、石菖蒲、广郁金、丹参、赤白芍、五灵脂、柏子仁、合欢皮、川断、川芎等。精(卵)的成熟及顺利排出与心脑神明的驾驭关系较大,安全期的突然排卵,即与心脑神明有关。如能在上方中另入紫河车或紫石英、红花等更合。

4、转化排卵太过的临证辩治

  多见月经先期,经量偏多,需用调节排卵法抑之敛之,收之摄之。

  ①清火解郁法 主治肝郁化火致经间期出血及经间期过早,临证月经先期,量多,或经间期出血稍多,伴有胸闷烦躁,乳房乳头胀痛,头昏失眠等证。适用丹栀逍遥散合钩藤汤,药用钩藤、白蒺藜、炒山栀、丹皮、白芍、生地、茯苓、炒柴胡、莲子心、鹿衔草等。钩藤、鹿衔草用量宜大。清心肝之火,安定神魂,以静制动,有时需加炒枣仁、青龙齿、左牡蛎等。

  ②滋阴降火法 主治阴虚火旺所致转化排卵加快,证见月经先期量多、胸闷烦躁、性欲亢进、带下偏多、面部痤疮等。常用《傅青主女科》清经散,药用地骨皮、青蒿、黄柏、丹皮、大生地、白芍、茯苓、钩藤、碧玉散等。雌激素水平稍低或过高,均可表现为阴虚火旺证候,故滋阴降火有双相调节作用。但本方原意仅指雌激素水平过高之谓。

  ③补气固经法 主治气虚所致代偿性加快的转化和排卵。因气虚子宫收缩乏力,证见月经先期量多,头晕神疲,腹胀便溏等。方用健固汤加减,药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煨木香、砂仁、炒川断、补骨脂、炙甘草、荆芥等。

经前期治法

1、一般治则

  扶助阳长,维持阳长至重,在保持重阳延续的前提下,兼用理气,以利转化,排出经血。一般经历12~14天,初、中、末三个阶段,初、中期较短,末期偏长。本期病理以阳长不及较多,也有阴不助阳,以致阳虚等本质上的不足,还有现象上的热证实证,以及夹痰夹脂夹瘀等不同。治法上以补阳为主,初期应养血补阳,毓麟珠加减,药用当归、白芍、山药、丹皮、茯苓、续断、肉苁蓉、菟丝子各10g;中期补阳疏肝,上方合逍遥散进退,加巴戟天9g,炒柴胡5g,荆芥6g,紫河车10g;末期补阳疏肝、理气调经,毓麟珠合七制香附丸加减,即上方加巴戟天、制香附各9g,广郁金、青陈皮各6g,紫河车、丹参各10g。临证兼用理气、活血、化痰、利湿、清肝等法,亦有泄阳转阳以治有余。如经前期过长,BBT高温相超过16天者,需排除早孕。

2、常用助阳法

  ①阴中求阳 即水中补火法。方用右归丸加减,一般去桂附,药用炒当归、赤白芍、山萸肉、干地黄、茯苓、山药、丹皮、川断、菟丝子、鹿角片、巴戟天等。方中当归、熟地是右归主药,有熟地就保留了右归水中补火之意;川断、菟丝子、鹿角片温补肾阳,鹿角片促BBT上升及维持高温相有重要意义,是功能性不孕症的有效药物。服药按BBT高温时限。如经前末期出现各种不同症状,可随证加减。

  ②血中补阳 即补血补阳法。女子以血为主,子宫冲任以血为用,阴阳消长转化节律亦在血中进行,故阳有不足,血中补之。常用张景岳的毓麟珠,药用炒当归、赤白芍、茯苓、山药、丹皮、川断、菟丝子、白术、太子参、鹿角片、杞子等。BBT高温相开始服药,至BBT高温相下降,月经来潮停。经前末期是重阳延续的波动时期,较多患者心肝郁火明显,方用调经种玉丸较毓麟珠更为合适,药用当归、白芍、川芎、熟地、茯苓、川断、杜仲、白术、丹参、制香附、紫石英等。如加钩藤、丹皮则更好。

  ③气中扶阳 即脾肾双补法。不孕患者常见脾肾不足,气中阳虚,流产、滑胎中更多见。凡腹胀矢气,大便偏溏,小腹冷感,经期腰疼,大便先硬后溏等,均属脾肾不足,需温补脾肾。方用《傅青主女科》健固汤、温土毓麟汤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山药、神曲、茯苓、巴戟天、覆盆子、菟丝子、鹿角片等。肾虚明显者,加杜仲、补骨脂等;脾虚明显者,加煨木香、炙黄芪、砂蔻仁等。经前末期随证加减。就不孕证而言,脾肾不足,治在于肾,重在温补肾阳,方中重用巴戟天、覆盆子,并加鹿角片等,意在气中补阳,暖宫种子。

3、常用兼治法

  ①疏肝理气 方用越鞠丸加减,药用制香附、山楂、丹皮、制苍术、青陈皮、广郁金、绿萼梅等。经前期特别是末期,气郁颇为多见,兼用下气,很有必要,不仅缓解症状,且有助于调经,在理气并调经药中,香附首选,次为广郁金、柴胡等。

  ②活血调经 方用泽兰叶汤加减,药用泽兰叶、丹参、赤芍、五灵脂、山楂等。用量宜轻,经前末期服。用于月经量少后期等病症的治疗,特别是经量少,经期有的仅1天,不在经前期服调经药,等待经期服药时间上不允许。此外,本方除活血调经外,尚有利湿浊和脾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助阳有益。方中泽兰叶、丹参,必要时加川牛膝有引经血下行的意义,亦有利于经前期热症的减轻。

  ③利湿祛浊 适用于经前末期,此时阳长至重,经血中含有相当量的水湿津液,加之未孕精卵,败精化浊,均需排除和吸收。方用四苓散加减,药用泽泻、苡仁、牛膝、制苍术等。如有盆腔或宫颈、阴道等炎症者,加土茯苓、败酱草、晚蚕沙、车前子等。

  ④化痰减脂、因痰脂蕴阻者,表现为月经不调和肥胖。治法上必须补肾调周以治本、化痰减脂以治标。治标者有苍附导痰汤、启宫丸、消脂膜导痰汤等。临床常用越鞠二陈汤加减,药用制苍术、制香附、广陈皮、制半夏、茯苓、制南星、炒枳壳、六曲。服法按助阳法。

  痰脂蕴阻,月经失调者,朱丹溪创有六郁汤痰郁方,药用海浮石、制香附、制南星、瓜蒌。又有润下方,药用南星、制半夏、桔红、黄芩、黄连,一反辛香温燥之弊,与妇科临床颇为吻合。《济阴纲目》的消脂膜导痰汤,药用姜半夏、车前子,从祛风胜湿以化痰脂,开辟了又一化痰减脂法。体质壮健者,也常佐以防风通圣丸服之。

  ⑤清肝宁心 即在助阳的前提下,兼用安定心肝神魂,以利调经的方法。方有钩藤汤、丹栀逍遥散、清心莲子饮等。偏肝旺者,以丹栀逍遥散加钩藤、白蒺藜等;偏心火旺者,清心莲子饮加钩藤、紫贝齿、黛灯心等。调治得当,并有控制出血的作用。

4、纠正长消过甚的治法

  对少数经前期长消过甚者,需用抑制法纠正。如阳长有余,重阳偏甚,心肝气火有余,BBT高温相偏高,烦热口渴便秘者,常用清热泄阳法,方用芩连四物汤,药用黄连、黄芩、生地、赤白芍、山药、丹皮、茯苓、钩藤、白蒺藜、丹参、炒枳实等,经前末期服用。如热盛者,可用三和饮,即四物汤合凉膈散,必须用大黄或芒硝以泄之;如阴不消,阳长缓慢,甚或不长,而阴有余者,可用滋阴活血促转化法,即用活血润燥生津汤,药用干地黄、当归、赤白芍、桃仁、红花、川断、五灵脂;如内有湿浊,影响阴转阳者,可用助阳利湿,活血促转化的方药,药用丹参、赤白芍、制苍白术、川断、巴戟天、紫石英、五灵脂、红花、苡仁、茯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