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醋比例 调好吃:宋子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20:04:33

 宋子文(1894—1971)饱受西方文明熏陶后回归彼时狼烟四起的故土,以其在经济与外交方面的才干活跃在民国的政坛上。虽作为皇亲国戚,但蒋宋并不始终和善 。1949年,宋先赴法国,后定居美国。宋在美国一直在建设自己的独立王国,结识并在经济上照顾着各种势力的人物,还曾被指从加拿大向中国内地走私枪支, 这一切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不满与警觉,但也对他无可奈何。晚年接受蒋介石邀 请,访问台湾。蒋指望借助宋对华盛顿施展影响,也只是一厢情愿。

  国民党的理财家 1894年12月4日[光绪二十年(甲午)十一月初八]宋子文生于上海同仁医院,人 们习惯用他的英文名缩写“T.V.”来称呼他。宋家原籍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 省)。其父宋耀如早年留学美国,一度在上海当传教士,后改营工商业,同情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宋子文于1902年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从少年班读到大 学。1912年10月,18岁的宋子文前往美国哈佛大学主修经济,1915年获哈佛硕士 学位,接着前往纽约,一面在国际银行实习,一面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攻 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1917年,宋子文获得学位后回国,受盛宣怀之聘,任汉冶萍公司驻上海总办事处秘书等职。第二年,他的父亲宋耀如便逝世了,留下的家产,虽足以维持小康, 但绝谈不上巨富。1923年孙中山在广东成立的革命政府,一直面临着财政经济困难。当年3月,由宋庆龄推荐,宋子文南下广州,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英文秘书兼两 广盐务稽核所经理,开始涉足财政经济。接着,孙中山指令宋子文在广东筹建中央银行,作为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中央银行体系的先导,这正适应了世界金融 发展的潮流,适应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宋子文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并不负众望,广东革命政府逐渐摆脱了财政困境。

  1925年初,孙中山逝于北京,宋子文是其遗嘱证明签字人之一。由京返粤后,他历任广东省政府商务厅长、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长,整理财务颇见 成效。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就使财政收入增长十多倍。

  这个理财的成果成为国民政府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进而出师北伐的重要 经济前提。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他任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 员、商务部长等职,负责筹措北伐经费。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之后,他以广东一地的收入供应前方费用,对国民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汉密尔顿是美国独立战争 期间的财政部长。此时的宋子文即被人称作“中国的汉密尔顿”。

  1929年3月,宋子文当选为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以后又连任三届。1930年 ,在宋子文的参与及主持下,中国实现了关税自主。1931年6月任国民政府行政院 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统一了全国财政,确立了严格的预算制度,收回了关 税主权,改革了币制,使乱无章法的中国财政逐步走上了正轨。当然,一心要走西方式道路的宋子文,在蒋介石独裁政权之下并不能随心所欲。

  对日抗战的强硬人物 宋子文是南京政权中对日态度上著名的强硬派代表。他较早地认识到:日本的侵 略扩张,是国民党统治的最直接、最主要和最大的威胁,要有效地抵御日本的侵略扩张,就必须停止内争、内战,一致对外。对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尽管宋子文通过财政拨款给予支持,但他也较早地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这一 政策的歧见。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成立特种外交委员会,宋子文兼任该会副 会长,负责对日交涉与处理。他曾多次发表演说,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他一方面多次与美、英各国洽谈,谋求西方国家的调停 ;同时积极支持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还把他亲自组织起来的武装——财政部的税 警团放在上海与十九路军并肩抗日。这支武装后来成为缅甸战役中知名的新一军 。1933年长城抗战期间,宋子文以强硬的措词反复指责日本的侵略行径,表明中 国抵抗的决心,并以行政院代院长的身份赴北平、热河,筹措饷款,参与军事部署,鼓舞士气。宋子文的抗日言行赢得全国各界的赞扬,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 人士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曾对他寄予厚望。4月17日,宋子文奉命出访欧美 ,参加华盛顿会议和伦敦世界经济会议。近四个月里,他向全世界揭露了日本侵略的真相,表现了中国自强救国的决心;阐明了南京政府的对外政策和方针,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日塘沽协定》签署后中国在外交上的被动地位。这次出访 ,宋子文被世界舆论认为是国民党内英美派领袖。回国不久,他以与蒋政见不合为名,辞去政府职务,随即发起公司,专门从事财政金融活动。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宋子文公开表明抗战到底的决心,他说:“即使上海和黄 河以北均告不守,中国政府亦不愿与日本休战。”抗战初到重庆,任中国银行董事会主任等职。1940年,宋子文以蒋介石的代表名义常驻美国,为蒋争取美援, 第一次获1亿美元借款,第二次签订租借协定,获5亿美元借款。他与美国国务卿 赫尔签署的《中美租借协定》,为中国无偿获得美国大宗军事援助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他还争取到500万英镑的英国平准基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出任外交 部长,仍驻纽约。他频繁活动欧美各大国寻求支持和帮助,促使有关国家对日本侵略扩张的后果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无疑有益于中国的抗日事业。甚至这一时期 中国外交业绩,包括争取美国巨额援助、废除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获得四大国之 一的地位,直至促使美国“逐步确定了扶蒋反共的方向”之类,都与他的活动有 相当关系。

  1945年4月,宋子文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会议,参与联合国的筹建工作。6 月返国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

  1944年12月4日,宋子文由外交部长改任行政院代院长。12月18日,宋子文成了这 一天出版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封面选用的是一幅宋子文彩色标准肖像画。他身着灰色西装、白色衬衫,系着一条蓝色方格图案的领带;方方正正的脸庞 ,戴一副眼镜,眼神不活泼但也说不上呆滞,似乎更近于平静。在肖像画作者的 笔下,年过半百的宋子文梳理得整整齐齐的头发,醒目地被点染出斑斑霜色。在宋子文的脑袋周围,安排着最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景致——左边一座七层古塔,右 边一尊威风八面的石狮子,头顶上则是北京故宫一片壮观的“飞檐”。在“中国 的宋子文”的称谓下面,《时代》用了这样一句说明:“通往胜利的路在峭壁之 上!”在介绍这位封面人物的教育背景时,《时代》明确指出:“被委以重任挽 救中国的这位中国人,既是亚洲人,也更像一个美国人,或者说他可能希望能做到这样。”在《时代》的报道中,宋子文精明、能干,其性格与作风也与其他政 府官员颇有不同:“作为财政的监管者和对‘贿赂’的坚决反对者,宋子文对众多衣着华贵的官员十分反感,气恼地打翻过数不清的茶杯。他对托人说情和当面 吹捧的做法嗤之以鼻。他喜欢坦率交谈,尽量减少繁文缛节。他具有美国人讲究 效率的理念。他下决心要使华夏古老的车轮能像汽车轮子一样快。他的惯用方法之一是,命令他的部属‘应急待命’,这意味着他们不能离开办公桌去按照中国传统慢条斯理地吃午饭或扎堆儿闲聊,或者搞各种各样的中国式磨洋工。”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宋子文主张立即抗日,遂与蒋介石发生了自1927年以 来最大的冲突。“宋子文对日本侵略满洲和热河,发表了最直言不讳的讲话。委 员长认为中国还没有做好全面抵抗的准备。宋则主张立即对日作战。从此,这对兄弟反目。1933年,宋子文被解除了财政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的职务。接替他的 是蒋的连襟——温文尔雅的山西银行家孔祥熙。”《时代》对宋子文的过高评价 ,有些还是说到了点子上。

  日薄西山 从1928年到1933年,宋子文身为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和第一任央行总裁,为 国民党政权的国家资本、官僚资本打下了制度基础。他注意制度建设,对当时的银行制度、货币制度、财政制度建设,对关税、盐税和统税制度的改革都起了很 大作用。以后他虽离开权力中心,但以开设棉业公司、垄断对外贸易等手段聚集 钱财,经过抗日战争时期发国难财和战后接收敌伪产业等办法,宋氏家族积聚起巨额财富。抗战胜利后,宋子文以行政院长身份复出,并通过担任中央银行总裁 的贝祖诒对战后国家资本、官僚资本的运作机制发挥影响。

 1942年2月11日,宋子文用外交部公文给胡适一个荒唐奇怪的命令:“请求美国财 政部通过国务院不要冻结我在下列银行的账目……”其中列出了六家银行,实际上也是宋子文利用战时所发的“国难财”。战后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发现,宋子文“开始担任公职的财力十分有限,而(到1943年1月)他已经积蓄七千多万美元 ”。美国作家默尔·米勒采访杜鲁门时谈到美国对中国的援助,杜鲁门气得大骂 :“他们都是贼,个个都他妈的是贼……他们从我们给蒋送去的38亿美元中偷去 7.5亿美元。” 抗战胜利后,宋子文成立了行政院收复区全国性事业接收委员会,以行政院长身 份,主持大规模接收日伪“逆产”。但没多久,从国民党及其政府内部到“国统 区”整个社会,便出现了一个针对宋子文、孔祥熙的“讨伐豪门”运动。连学者 傅斯年也愤而撰文称:抗战胜利后“要做的事多极了,而第一件便是请走宋子文 ,并且要彻底肃清孔宋二家侵蚀国家的势力……我向社会广泛提议,如立法院,如参政会,以及一切人民,都该彻底调查,上海及他地以及国外,所有豪门权族 之‘企业’是些什么内幕。他们的营业范围如何?他们的外汇得自何处?” 1947年3月,宋子文在一片讨伐声中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在暂时隐居南京时,他在 给好友顾维钧的信中说:“我个人感觉完全解脱了,我和委员长有很好的约定, 今后将继续在各方面以个人之力帮助他。”不数月,他改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任蒋介石广州行营主任等职,继续“以个人之力帮助”蒋介石,为蒋经营退路。

  正是由于宋子文竭力劝说美国杜鲁门政府出钱出枪,多方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内 战,加上其豪门经济与政治,他成为内战的战犯。

  1949年1月21日,与蒋介石同进退的宋子文辞去公职。6月,他离开中国前往法国 ,然后到美国定居,当起了“寓公”。

  宋子文夫妇初抵美国时,先在曼哈顿买了一套住宅,可是,终究今非昔比,宋子 文和张乐怡尽管在美国仍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排场毕竟不如当年那般显赫了。后来,宋子文在长岛买了一套豪华住宅。为安全起见,宋子文在其宅邸周围安 装了复杂的警报系统,戒备相当森严。

  蒋介石抵达台湾后,立即致电宋子文,请其赴台继续效力。为了给这个行将就木 的政权注入新的活力,宋子文曾与顾维钧商议组织一个新内阁的问题。他们的设想是:邀集一部分知名、廉洁、自由主义的留美学者在蒋介石和李宗仁的支持下 ,组成一个新的内阁,并在各政府机构工作中使用若干美国顾问;蒋介石在充分 的外国技术支持下主持军事,把政治和政府事务交给文职官员,让文官去当省主席;蒋介石和国民党退居幕后,授予新内阁以施政的全权,用民主的方式来应付 局面。他们改革政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拯救国民党政权,以图重整旗鼓,更是为 了让美国当局看到国民党人“真诚自救”的决心,以便获得美国的大力支持与援 助。然而,这一主张根本不可能为蒋介石所采纳,组阁的梦想很快被现实击碎。

  随后,美国也明确表示准备放弃在台湾的国民党政权。视美援为挽救国民党政权 唯一希望的宋子文,对蒋介石政权与自己的政治前程彻底地失去信心。这时,几乎没有人认为蒋介石能在台湾呆一年以上。英国已经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少人认为美国效尤只是时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宋子文自然是不愿意去台湾与 蒋介石“共患难”了。另外,宋子文也发现,美国官员不像以前那样“友好”了 。美国联邦调查局在杜鲁门的指示下,甚至开始调查宋氏家族所控制的工业、公司和企业的国内银行存款额。好在宋子文不是美国公民,也不是已经注册的外国 代理人,并不再是国民党政府的官员,他是以“社会名流”的特殊身份在美国居 留,这使他免去了填表申报的麻烦,让美国人无法找到宋子文及其家族贪污、挪 用公款的证据。有美国媒体明确提出,与其由美国援助台湾,不如动用孔宋两人在美国的银行存款。其实台湾方面催促孔、宋赴台,或许也有从二人腰包中捞些 资助的想法。而一年前宋子文还在大陆的时候,国民党内就有人提出要宋子文把 他巨额财富的一部分捐献给国民党事业的动议。如今,他更不会去台湾自投罗网,让人分享他的财富。

  国民党中央党部后来几次电请宋子文赴台,宋子文均置若罔闻。1952年10月,国 民党在台湾召开“七大”,会议通过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整肃案”,该案规定 :在此次会议以后,中央委员应举办党员总登记,“详订办法,严加考核,分别 去取”。蒋介石和宋美龄也几次致电、致信宋子文、孔祥熙,请他们务必在限定的时间内返回台湾供职。宋、孔二人均不理睬。次年,由蒋介石圈定批准开除国 民党党籍名单,孔祥熙位居第一,宋子文位居第二。

  晚年的宋子文,在美国深居简出,交际圈子大大缩小。他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经营 他的金融事业。据《宋家王朝》中说,他在余生“疯狂地从事石油股票、商品期 货和新技术的交易”。

  在晚年宋子文档案中看到,当时宋子文非常关注股票和债 券的价格,他会仔细抄下股票行情,用笔记下股票原始价、涨跌幅度,这是散户的个人理财心态。而他的股票投资买卖并不走运,损失惨重。据说,为弥补炒股 的亏空,宋子文曾将他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豪宅以28万美元的价格向银行抵押。

  宋子文在纽约的生活很有规律,他喜欢早起,吃完早饭后就直接去办公室。闲暇 时间,他很喜欢散步,通常午餐以后散步一小时,他不多的娱乐方式是与故友相聚,以打扑克牌消磨时光。他的侄媳宋曹琍璇描述说,大伯宋子文不太喜欢讲话 ,但很有幽默感,他喜欢跟老朋友聊天,喜欢喝酒,拥有很好的格调,是一个美 食家。“他更像一位deep thinker(深思者),虽已退休、身处美国,我相信他的 头脑中并不会忘记那种使命感,所以他在生活中仍经常思考国家的处境。”身处 异乡的宋子文生前仍然期盼叶落归根,“他很想回到自己的祖国,在纽约时也曾向很多美国政要询问是否有回到中国的可能性,但最终未能如愿。” 宋子文虽然不理睬蒋介石的一再召唤,但仍然关心着败退到台湾的蒋记政权,也一直关注着台湾的局势。

  宋美龄赴美,他偕夫人前往机场迎接。台“驻美大使” 顾维钧是宋子文圣约翰大学的校友,二人私交甚好,始终保持着联系。宋子文时 常与顾维钧会晤,交流信息或商讨有关事宜,尤其当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或美国出台新的对台政策时,他会邀约顾维钧或另邀有关人员在自己寓所开会,共商事关 台湾前途的事宜。1953年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了由联合国托管台湾的有关消息,宋子文对此非常关注,为此而召集有关人员进行讨论。被开除了国民党党籍, 已成为一介平民的宋子文,对国际上的反共问题也一直甚为关心,有过五年外交 部长经历的他更对外事问题有着特殊的“感情”。

  据《顾维钧回忆录》记载,宋 子文曾多次宴请赴美的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不过,在蒋介石看来,这种无 关痛痒的关心毫无实质意义,宋美龄也怪哥哥的无情与自私。1949年以后,宋子 文对蒋记政权最大的也是最有实际意义的帮助,可能要数他对院外援华集团的出 钱支援。院外援华集团是杜鲁门时代美国政界中的一个派别。该派出于强烈的反共意识,主张美国应在世界上一切地方充当反共急先锋,他们认为中国比欧洲更 重要,不满于美国政府的现行对华政策,力主美国应大力援助蒋介石的反共政策 ,他们以催促美国政府加强援助蒋介石为职责。这一派人中包括有国会议员周以德、诺兰等“中国帮”、舆论界的大腕人物艾尔索普兄弟、亨利·鲁斯等,还有 麦克阿瑟等军人。当然,宋子文出钱支持院外援华集团,不仅是为了在台湾的国 民党政权,也是为了他本人的利益,因为该集团中的许多人物能够在四面八方产生影响,这对宋子文在美国的生意与生活不无帮助。

  1958年12月11日,居住美国长达九年的宋子文夫妇突然回到香港。香港新闻媒介十分敏感,立即发表关于宋子文将重返政治舞台的种种报道。为了澄清视听,宋 子文在其私邸举行了一个有20来位记者参加的西餐招待会。面对记者们的提问,宋称:他来香港就是为了看朋友,度圣诞节,别无其他使命,“我已是望土之人 了,和政治生活已隔得太久,不准备再搞了”。至于记者们所提的敏感性问题, 宋子文一概不作正面答复。据参加招待会的记者报道说:“宋显得苍老而瘦削,发已半白,但精神仍健旺,他这副模样和神态,如果不事先知道他是宋子文,至 少得定睛端详,仔细忖量,方能认出。”这时的宋子文与当年神采飞扬的他已是判若两人。

  据说,宋氏此次离美东来,本有意复出主掌救济总会,并由宋氏先垫出美金1亿元,辅助国家财经建设,并扩大海外救济工作。但蒋介石认为,宋在救济总会工作 无问题,但重登政治舞台尚非时机。宋子文只好知难而退。

  1963年,宋子文应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的邀请,对台湾做了唯一的一次访问,受到了蒋氏夫妇的热情接待。当时,美国政府受国内外局势的压力,正考虑调整对 大陆及台湾的政策,为拉拢与美国的关系,蒋介石希望宋子文能够出力,对华盛 顿重施故伎,为他的“反攻复国”争取援助。宋子文此次在台湾仅住了几天即很 快返美。以后,宋子文再没去过台湾,与蒋介石的关系一直十分冷谈。

  1969年2月25日,宋子安因脑溢血在香港病逝。3月5日夜,宋子文由美国飞抵香港 ,次日在一基督教堂参加其弟的安息礼拜仪式。这是宋子文生前最后一次踏上国土。

  意外身故 1971年4月,宋子文已77岁了。应朋友之约,他和妻子张乐怡到旧金山去会见亲 友。24日晚上,广东银行的老朋友爱德华·尤在他的住宅设宴欢迎他们。事前, 张乐怡不想去,但说不清为什么,只觉得有点怪怪的,似乎闻到一股气味,这气 味令她恶心。宋子文见妻子不舒服就劝她不要去了,但张乐怡放心不下,又没有理由阻止宋子文前行,只好强忍着恶心的感觉陪丈夫去。

  在车上,宋子文显得兴致勃勃,话比往日多得多。而张乐怡却莫名其妙地想起杜 月笙的那次暗杀,虽然,连她自己也难以找出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可她的脑海就是排除不了那团阴影。记得那次她抽过一签,证明自己的直觉是对的。不过, 她终于没能阻止丈夫去旧金山。

  这一次,眼皮又是不停地跳,张乐怡感觉不妙。她想劝丈夫不去,但又怕他生气 ,何况他难得有今天这样的兴致。车子越往前开,那股恶心的气味越浓,张乐怡依稀感到这股气味竟是从宋子文身上发出来的,这使她大吃一惊!可是,司机和 他本人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呢? “不行!停车!”张乐怡突然大声说。

  司机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嘎”地来了个紧急刹车。宋子文惊讶地望着满脸通红 的妻子,忙问:“你怎么啦?” 张乐怡也惊呆了:刚才那话真是我说的吗?她几乎有些不信,既然车子停了,她 只好找个理由,说:“哦,我忘了拿个东西!” “你忘了什么东西嘛?”宋子文看看表,急了,他是一个守时的人。

  “不行!没有这个东西我不能去!”张乐怡语气很坚决。

  “可是,再回去就要迟到啦!”宋子文大声说,“你忘了什么东西就不能在这里 买吗?” “不行!我用不惯这里的东西!”张乐怡受一种奇怪的力量所支持,说话干脆而洪亮。

  “你今晚怎么啦?”宋子文真的生气了,“你是想让我在朋友面前丢脸?” 张乐怡脸孔发白,泪水涌出了眼眶。

  然而,这一回宋子文特别固执,他说:“你是纯粹与我过不去!你不想去就直说,我早就劝你不去的嘛。好了,现在不去也行,我替你叫车子送回家,好不好? ” 张乐怡伤心得直哭,但又觉得这泪水白流了,因为,她实在找不出理由阻止丈夫去啊!宋子文见张乐怡不吱声,就吩咐司机赶快开车。

  张乐怡痛苦地合上眼睛。

  爱德华·尤和一班朋友早就在等待宋子文的到来。当宋子文夫妇出现时,尤顿时跑上前去,跟宋子文亲切地拥抱,并且问:“路上还好吧?” “还好。”宋子文笑着说,“不过车子出了点小故障,所以迟到了几分钟……” “没关系,没关系。”尤和一班老朋友边说边请宋子文夫妇入席。

  很奇怪,张乐怡到了尤家后,那股恶心的气味顿时没有了,眼皮也没有乱跳,一切都正常。尤的夫人特别热情,拉住张乐怡的手说个没完。张乐怡朝宋子文看了一眼,为刚才车上那荒唐的一幕感到可笑。

  宴会开始了,大家都十分客气,吃得很优雅。宋子文胃口特别好,他以惯常的方式很快地吃了许多道菜。就在尤再次为他倒酒的时候,宋子文突然停了下来,显得很慌张。

  “你怎么啦!”尤大声问,“是不是噎住了?” 宋子文说不出话,他站了起来,脸孔发白,肌肉在剧烈地抽搐,口张得老大。张乐怡一看不妙,脑子“轰”地像炸开了,她抱住宋子文直嚎,那股恶心的气味再次出现。张乐怡眼前一黑,倒在地上。

  宋子文跟着倒在地上。

  当张乐怡悠悠苏醒过来时,她发现自己躺在医院。她问宋子文怎么样了,医生护士们避而不谈,但张乐怡从他们那躲躲闪闪的目光中知道不妙。她发疯般要冲出病房,她要去看宋子文。“让我去看他!”她大声叫着。

  这时,医生抓住她冰凉颤抖的手,说:“很遗憾,夫人。宋子文先生已经去世。

  遗体解剖表明,一小块食物堵在他的气管里……” 张乐怡再次昏迷过去,她不知道医生后面说些什么。她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宋子文猝然辞世令许多朋友感到不解。

  1971年4月24日晚,宋子文因食物进入气管导致心力衰竭而猝然去世。时年77岁。

  尼克松总统给蒋介石夫妇发去了一份唁电,云:“他报效祖国的光辉一生,特别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我们共同的伟大事业所做的贡献,将永为美国朋友 们铭记不忘。和你们一样,我们感到他的逝世是一个损失。” 4月27日,台湾《中央日报》在第一版报道了宋子文去世的消息,并附有宋子文的 遗像,另在第三版刊载了《宋子文事略》,内称:“宋故院长一生热爱祖国,于 北伐、抗战与戡乱诸役,或主持政府度支……或主持中央与地方政府,皆有重大 贡献。……大陆局势逆转后,他出国赴美。在旅美期间,仍时以祖国情况为念。

  ”对宋子文的一生做了较高的评价。除此之外,既无高规格的表示,没有像先前对待孔祥熙那样,为其在台湾举行一个追悼大会,也没有派政界要人或至亲赴美 国参加宋子文的葬礼,只是由蒋介石“颁挽”一块题有“勋猷永念”四字的匾额。

  宋子文的去世,本给宋氏三姐妹的相聚提供了一次有利的机会。当时,中美两国 政府正在进行秘密的接触,以求改善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想通过宋氏三姐妹奔丧的机会推进中美两国建交,为此他邀请了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在台的蒋介石 夫人宋美龄和时在美国的孔祥熙夫人宋霭龄前来参加宋子文的葬礼。据说尼克松 当天就收到了中方的回复:“宋庆龄副主席赴美参加宋子文的葬礼,由于中美尚 未建交,没有直达航班,现在通过美国航空公司联系专机,经伦敦飞美国。”同 时,尼克松也收到了宋霭龄、宋美龄将前来参加葬礼的回函。

  不料,已离台经夏 威夷飞纽约的宋美龄,中途得到了蒋介石的通知,以勿入中共的圈套为由,要其 停止飞赴美国参加葬礼。据台湾官方发言人的解释,其妹宋美龄原打算赴美参加葬礼,在“获悉”中共方面可能派宋庆龄赴美时,“立即决定取消此行”。接着 ,宋子文家属又收到孔家的电话,宋霭龄临时决定不参加弟弟的葬礼了。得知这意外的消息后,尼克松立即通知有关部门电告蒋介石,说明宋子文的葬礼纯属宋 氏家族的私事,和内地的中共无关。但宋美龄仍留居夏威夷观望。

  4月28日,宋子文的灵柩从旧金山运抵纽约。葬礼的前一天,中共方面电告说,由于包租不到专 机,宋庆龄无法赴美参加弟弟的葬礼。尼克松深感遗憾,他把这一消息通知了蒋孔两家。结果,宋美龄飞回了台湾,在美国的宋霭龄则犹豫不决。5月1日,在纽约市中心的一个教堂里举行了宋子文的追思礼拜。参加者有宋子文的遗孀张乐怡和三个女儿、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以及顾维钧、台湾驻美“大使”刘锴等数百 人。宋氏三姐妹均未出席,无论对生者还是死者来说都是件痛苦的事,不能不说这是为政治而牺牲亲情的悲剧。

  生前身后 宋子文生前,人们就看到,宋氏一家人中,宋子文与宋庆龄的关系最好。宋庆龄 在宋家三姐妹中性情最温和,对弟妹的关爱如同母亲。在宋子文看来,妹妹宋美龄贵为“第一夫人”,不缺乏财富和尊重,她需要的更多是亲情关怀和理解。

  蒋介石对宋子文这位大舅子,一方面对其理财和外交才能颇为器重;另一方面, 蒋认为宋的个性并不为自己所驾驭。所以,蒋表面上授予宋对美交涉的全权,实际上并不完全信任宋,很多问题蒋仍要宋向他请示。但宋子文却常常以“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的态度,先直接找白宫和其他美国军政当局了解情况和进行必 要的疏通,要谈到有把握时才告诉蒋。

  宋子文对西方经济、社会、政治制度有相当的了解,他希望将西方制度引入中国 。不过他并非简单照搬,而是考虑将西方制度与国民党的政权建设和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相结合。与孔祥熙被称为Yesman不同,宋子文也会说“Yes”,但他会搞清楚说“Yes”的原因,实在忍无可忍时,宋子文干脆说“No”。在固守自己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时,宋子文会同蒋介石及国民党其他要员发生冲突,他的个性 相当鲜明。在宋与蒋交往过程中能看出,宋子文表面恭敬的言辞背后实际是对蒋 介石相当的保留。

  宋子文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相当关注,他比较务实,政治倾向也不像国 民党营垒中的“顽固派”那样强烈。特别是他能比较客观地看待国民党之外的其 他力量和代表人物,比如说他能比较客观看待中共、看待周恩来和毛泽东,和他们也有过较好交往。没有这样的基础,宋子文不可能在西安事变中发挥很好作用 。

  至于宋子文拥有的大量财产,这些财产恐怕不是全由正常的渠道得来的。经有关 方面核实,1940年左右宋子文的财产为200万美元,到1971年宋子文去世时,加上 房产等变卖,他的总资产达800万美元,扣除200多万美元税款后,宋子文遗留给 夫人张乐怡的遗产为500多万美元。

  早在1940年代后期,国民党内部就有很多人攻击宋子文,称他在作为蒋介石在美国的代表时,受美国的支持,利用职务敛财不少。而在1950年,美国国内在检讨 失去大陆时,也将罪责怨到了以宋子文、孔祥熙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头上,美国国会为此同意举行听证会调查宋子文的财产。在得到美国参议院召开听证会调查 其财产的消息后,宋子文写信给听证会,表示同意公开自己的财产,但他的律师 认为宋子文没有必要公开财产,而在宋子文的一些好友以及被称为“院外援华集 团”的帮助下,美国国会对宋子文财产调查的听证会不了了之。

  目前对宋子文存在疑问的地方是,由于宋子文参与了抗战时期美国对华大量财政 经济援助的谈判,有说法认为宋子文有可能将这些财政经济援助转换为个人与家族利益。

  实际上,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宋子文就主张确立一个严格的预 算和决算制度。比如,1933年,宋子文以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的身份访美, 和美国签订了5000万美元的“棉麦借款”,其后宋又参加了伦敦世界经济会议并 访问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宋子文回国后,审计部门就致函宋,要求他将出访账目报告清楚,宋子文就逐一报告。这表明,一些现代化制度在那时已 经开始确立。抗战爆发后宋子文作为驻美代表谈判先后达成的钨砂借款、金属借 款、平准基金借款和后来宋子文以财政部长身份达成的5亿美元借款,这些大数额 的国际借款,在银行开设账户和动用账户数额在当时已建立非常严格的制度。对 战时借款的动用总体上是有相应的制度约束的,并非个人行为。这样,在已有制度的限制下,宋子文或其他人要直接把国外借款中饱私囊,不是那么容易的。尽 管作为驻美特使、外交部长,宋子文确实关注着和他个人相关的事业,比如广东 银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中国建设银公司的业务,这几家机构有重大具体事务都会向宋子文请示,宋再以电文告知。但宋子文还是很有制度约束和规范的意识 ,他常提醒弟弟宋子安等人,千万不要干违纪之事,比如他告诉宋子安,你们不 能违反美国政府的规定,私人信件中不能夹寄股票和有价证券。因此有专家评论说,宋子文不像过去说的那样腐败,但也不清廉。

  宋子文与夫人张乐怡相识于北伐时宋子文去武汉途中的九江。婚后,尽管生活奢豪,但张氏只是以夫人身份参加一些礼仪性活动。他们有三个女儿,分别为宋琼 颐、宋曼颐和宋瑞颐,宋子文长女宋琼颐与冯彦达结婚,有冯英祥与冯英翰二子 ,住在美国,他们的其他七个表兄弟住在香港和菲律宾。在孙辈中,冯英祥与宋子文最为亲密,他从小跟外祖父宋子文生活,直至14岁。每逢放暑假,冯英祥有 很多时间可以陪伴外祖父。宋子文也非常疼爱冯英祥。让冯英祥印象深刻的是, 10岁那年,有次他放学回家,感觉到有几个外国男孩一路尾随并盯着他的钱包, 被吓坏了的冯英祥奔到公共电话亭打电话,刚好是宋子文接听。他立即叫冯英祥不要动。5分钟之内,他就带着秘书开车匆匆赶来,他居然还带了一把枪,而且已 经上了膛,准备来救外孙!冯英祥说:“为了保护我,他愿意做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