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红色鞋子怎么搭配:“广德埋藏”岂是“天下四异”之埋藏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2:54:46
广德埋藏”岂是“天下四异”之埋藏会?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767 更新时间:2008-3-7 9:49:48
——关于“天下四绝”之一太极洞的争鸣
20年前太极洞开放不久,胡耀华先生在安徽《志苑》上发表了《“广德埋藏”不是指太极洞》一文,20年后的2007年6月5日,童达清先生又在《宣城日报·皖南晨刊》上撰文:《“广德埋藏”指的是太极洞吗?》;此后,《广德县志》(续修)主编陈骅先生也发表署名文章《太极洞与“广德埋藏”》(以下分别简称为《胡文》、《童文》、《陈文》),笔者确实对三位先生的高见不敢苟同。
三位先生所说的“广德埋藏”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历史上广德祠山祭祀的杀牛祭祀活动。《胡文》引《宋史·黄震传》云:“广德俗有所谓埋藏会者,为坎于庭,深广皆五尺,以所祭牛及器皿数百纳其中,覆以牛革,封锁一夕,明发视之失所在”。《童文》则举宋绍圣四年广德知军事孙谔《禁埋藏文》和绍兴九年知军事洪兴祖《乞免埋藏文》作为佐证;而《陈文》则襄刮了《胡文》和《童文》的所有例证,并附上材料的来源及有关说明,以此表明他们的论点言之凿凿,铁证如山。
如果笔者没有猜错,三位先生的用意无非就是要否定太极洞作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名分。《胡文》的结论是这样的:“因此,太极洞也不是天下四绝之一。”;《童文》则说:“即使“广德埋藏”就是太极洞,也还远没到“天下四绝”的地步”;而《陈文》说得比较委婉:“然将几部《广德州志》再三翻阅,找不到太极洞与广德埋藏有任何联系,更无一处称大洞为‘天下一绝’之语”。文章最后断言:“大可不必假借广德埋藏之名来抬高其身价”。如此说来,那祠山埋藏也就理所当然为天下一绝了。
然而遗憾的是,诸位先生对为论据的材料,都作了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理解。他们只看到“杀而祭之,号为‘埋藏’”的事件,而不见孙、洪二公文告的主旨在于“革陋俗、易弊事”,是禁止乞免百姓杀牛埋藏,是推动革新之举。只见到“有所谓埋藏会者”的字句,却不见“震以为妖”而对杀牛祭祀邪教本质的严厉批判和所采取的“诉之诸司禁绝之”的治理措施。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胡、童、陈等先生对史实材料所采取的断章取义的实用主义态度,在历史研究中恐怕是不妥的。
论据必须真实,这是论文写作应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而对历史史实的考证更应当力求准确无误,绝不可以似是而非,主观臆断。杀牛祭祀的一个根本特征,就在于炮制编造了所祭之牲并上千器皿,一夜之间俱被祠山神灵摄去享用无遗的假像。孙、洪、黄三公,乃至范师道、崔宪等人,无一不认其为荒谬,一个假的事物怎么能作为证据?一个在历史上已被彻底否定,一再被批判,屡遭禁止、根本不存在的事物,怎么能证明是为天下一绝。“震以为妖”,按照常人的思维,妖就是怪,怪就是异,怎么可以推导出为“天下一绝”的荒谬结论。《胡文》、《陈文》引用了明永乐十九年朝廷重臣蹇义的一段话:“雷之布鼓、登之鬼市,河源地邱之神绩,广德祠山之埋藏,是谓天下四异,非妄传也”白纸黑字,分明写着广德祠山之埋藏是谓天下四异,缘何一变而成为天下四绝?
《陈文》还说,“广德埋藏(即祠山埋藏会)在明代当传播甚广。作为小说家冯梦龙耳有所闻,并收进他的小说中去,将广德埋藏称之为四绝之一,应在情理之中。”这不过是陈先生的主观臆断而已。因为自宋以来,不断地有地方官员禁止、改革,特别是咸淳年间的通判黄震将其定性为“妖”而处“绞”,以及“凡故杀官私马牛者徒一年半,自杀马牛者徒一年”等严厉制裁手段以后,祠山埋藏日渐式微,走向衰落。虽然明洪武初年“……邵平章以埋藏故事报祭于神”,但从这次埋藏大会合用祭仪所开列的祭品详单上统计:所用牛6头,羊86头,鹅50只,鸡71只。其与宋朝“江淮之民数十万,其牲皆用牛”,“民岁祀神杀牛数千”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是这样,明初财政也不堪重负,以至后来不得不改变一些方式,如下令各州县自建广惠祠山王庙,改变原在广德一地的集中祭祀而为全国各地的分散祭祀,以素馔代替三牲,以演戏酬神代替杀牛埋藏等等。据洪熙元年祠山住持道士盛希年《祠山埋藏记》载:“自洪武初年遗官祭祀而后六十余祀矣……至于埋藏之设,迩年来元气虽复,民力犹有未逮,乡社案会中也未有举而行之者”。由此观之,明代的祠山埋藏会远不及唐宋的千万分之一,其传播还能比唐宋更广大、更深远吗?对于生活在明万历,天启之际的冯梦龙,他小说中的所谓的天下一绝的广德埋藏岂能是已经站在黄泉路口、气数已尽的祠山埋藏会?
(郑振 雷天庆 胡发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