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柜开关手柄图片:“丑”态百出、越抹越黑的央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23:07
“丑”态百出、越抹越黑的央企
  

文/星洪
  
  请大家看这样一组日历——
  4月初: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数百万元购买茅台等高档酒供私人支配被曝光。
  4月27日:国家电网安徽分公司被曝以“车改”之名,为全系统约300名副处级以上干部配备公务自驾车。
  4月28日:中石化云南分公司班子被曝两年挪用640万元党费等发年终奖。
  5月3日:国家电网安徽分公司被曝光在合肥为职工建豪华小区。
  5月9日:中海油被曝出人均年薪38万元。
  5月中旬:中移动证实,公司数据部副总经理马力涉嫌重大违纪接受调查。
  5月20日:国家审计署公布17家央企审计公告,披露央企数十项问题。
  ——这是近来被媒体披露出来的、发生在央企身上的一连串“丑闻”。
  据2011年6月15日新京报记者钟晶晶报道:央企“丑闻”井喷一样爆发,忙于应付的不仅是相关央企,还有它们的主管部门——国资委。审计公告发布次日,国资委紧急回应:“公布审计结果,对于推动企业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依法合规经营、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国资委将进一步规范企业职务消费行为,加强薪酬福利管理,不断增强透明度,接受职工群众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因诸如上述“负面新闻”原因,国资委及央企已身陷焦虑和困惑之中。国资委前任主任李荣融曾言,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搞好搞不好都要挨骂。如今这个疑团仍未破解。在中石化“天价酒”事件说明会上,中石化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春光就说:在石油系统干了几十年,企业每年为国家上缴了千亿元的利润,但还是总被老百姓骂,实在是想不通。
  面对乱发福利、经营不善、违规薪酬、躲避纳税等等等等问题,国资委还召集央企专门召开了有关央企舆论环境的会议,对于目前央企面临的舆论环境予以分析并研讨解决办法。国资委一位高官表示,目前社会中的不满情绪很多,需要一个发泄对象,央企的特殊地位很容易让它成为发泄对象。央企应该完全向媒体打开门,多让记者走进企业,让社会认识企业。在此背景下,一些媒体多次受邀到央企实地采访。
  为了增进与公众的沟通,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化解这种“误会”,塑造央企的良好形象,央企和国资委一直也在努力,试图改变被动局面。自2008年开始,国资委推动建立央企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今年2月向社会公布了120家央企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方式,并要求他们24小时保持工作手机处于开机状态。近年来,为了维护良好形象,央企聘请了一些舆情机构甚至公关公司为其服务。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舆情监测和应对媒体方面,央企的投入并不少,少则一年投入数百万元,多则投入上千万元。因为不少事件起初均发端自网络,后经大众媒体报道,再经网络大范围传播,继而形成全民关注的焦点和热潮,不少央企也已熟谙此道,专门成立了舆情监测部门,并委托一些高校与媒体的舆情监测中心予以合作。目前央企都还专设了对媒体联络的部门,其他部门一律不得对外。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无论怎么应对,央企身背的骂名似乎越来越重。如在处理“天价酒”事件中,将责任人撤职被指处罚太轻;中石化内部食堂员工以萝卜举例谈节约被外界传为笑柄……不说了吧,笔者也无颜列举下去了,一言以蔽之说穿吧:正如体制内存在“灯下黑”、“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等先天病一样,穿一条裤子的央企因患同样的“短板”病症,面对接连不断的、大白于天下的问题,只好“丑”态百出,给大家演一出“丑”戏看了!
  那么,央企今后的出路在哪里,为何成为公众的“眼中钉”呢?有研究人士分析认为:公众对国企不满,体现的是对收入分配不满,本质上是因为国企的异化。理顺央企和公众的关系并不容易,双方可以说是“隔阂”和“积怨”已久。另据畅销书《央企真相》所说,因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色彩浓厚,央企从来都是“只做不说”。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国资研究专家刘澄则认为,国企本该为全民利益所服务,但现在却变成借助垄断地位为一些部门和个人谋利的工具,没有尽到它应尽的社会责任,与公众的期待还差很多……
  ——综上专家、学者所述,那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于事无补,除了继续“献丑”外,只能自欺欺人!

    怎么办呢?依我之见——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至今所谓“自我创新”、“自我和谐”等实践也充分证明——除下大决心进行政改、对庞大系统作根除性手术外,别无它路。
  
  星洪2011-6-15于青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