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值不值得去:全球滞胀忧虑隐现(经济透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8:24:58
王家强
《 人民日报 》( 2011年06月20日   22 版)
最近一个季度,全球经济增长下滑的幅度和通胀上扬的速度均超过市场预期。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3个月大幅回落,澳大利亚、日本和葡萄牙等国陷入经济衰退,美国、欧元区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纷纷突破政策底线,新兴市场国家也相继在高通胀中放慢增长的脚步。年初对全球经济向好的乐观情绪已然消退,有关滞胀的担忧开始增加。
滞胀是指经济增长停滞和高通胀并存的局面。一般而言,经济运行周期最多出现的组合是繁荣与通胀,或者衰退与通缩。因为从基本的经济规律看,在供给曲线既定的情况下,需求上升后,要么产出上升,要么物价上升。需求下降后,要么产出下降,要么物价下降。“涨缩”或“滞胀”的出现都只是极少数的情况。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全球经济出现高增长与低通胀共存的现象,一度让理论界困惑不已,当时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加入经济全球化,增加了生产能力的同时,压低了生产成本,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同时右移,形成新的均衡。滞胀则是在极端情况下发生供给冲击,导致供给曲线左移和需求曲线右移同时出现。这种供给冲击一般都是天灾人祸的结果,例如,大面积的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动乱等,导致生产秩序瘫痪紊乱,产出异常下降。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中东石油生产国与西方对抗,两次石油禁运导致油价飙升,人祸对供给的冲击引发了西方国家严重的滞胀。而现在,随着食品和燃料价格的加剧上涨,滞胀隐忧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从种种迹象看,全球经济正一步一步生成滞胀条件。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主要发达国家的私人部门经历了一场普遍的“去杠杆化”进程,需求不振。而政府通过增加刺激措施,利用“加杠杆”抵消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的结果,使国家公共债务严重承压,未来相当时期内,需求量和市场信心仍将难以振作。另一方面,天灾人祸导致的全球性供给冲击风险正在累积:一是全球气候变化、地震海啸灾害频繁,对粮食产量及价格造成极大影响。二是中东北非地区地缘政治形势紧张,导致油价大幅飙升,推高通胀预期。三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些国家超乎寻常的“零利率”与“量化宽松”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都将是全球通胀不可忽视的“人祸”。
滞胀是最令经济决策者头痛的局面。一旦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必会加剧通胀。但如果采取紧缩性政策,经济可能愈发受挫,增长更趋停滞,失业率也会攀升。如今,世界各国仍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做斗争,政策工具已捉襟见肘。对于滞胀风险,绝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