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晚间新闻直播回放:反思:我们是这样“关爱”学生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03:02
反思:我们是这样“关爱”学生的
我读过一个故事。上世纪40年代,美国华盛顿大学艾瑞克教授有意让他的学生到当地的一个穷人居住区做一次调查,主题是:穷人居住区内孩子的教育与发展评估。调查报告的结论是,那里的孩子基本没有成功的机会。25年后,一位社会学家偶然看到了这个报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仔细阅读了该调查报告,并对其中100名被调查者的姓名和居住地址进行了甄别核对,然后又花了一年时间作后续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100人中,12人搬离或去世,其他88人中有12名医生,2名法官,1名律师,9名商人……,这让社会学家十分惊讶。他拜访了所有能够拜访到的被调查者,问及成功原因,他们竟不约而同地说:“我们的成功是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幸运的是,这位深受学生爱戴的女教师还健在。她虽已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当社会学家向她请教:“夫人,请问您是用什么神奇方法让学生走向成功的”时,老太太平静地说:“我哪有什么神奇方法?我不过是爱这些学生罢了。”这位老太太的一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成功。
然而,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似乎从未怀疑过“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这句话,但关心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工作却很少有人能出色完成。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今天的大多数课堂中,教师还是没有真正做到以关爱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的教师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说什么“这是我的课堂,你要是不想听就给我滚出去”,“你看你,这么简单的作业都做错了”,“这种题目你会做对,那也是‘瞎猫碰到死老鼠’”之类的话。更有甚者,打了学生,却心安理得地说:“今天打你是为了你好,将来你就会明白的。”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对生命的漠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不珍惜和尊重学生的生命,我们还谈什么教育呢?
我自己就有过沉痛教训。记得曾有一次单元测试,我到外地出差,由同事代为监考。出差回来后,我马上开始批阅试卷,绝大部分学生都考出了好成绩,我十分高兴。但令我惊奇的是平时那几个学习成绩较差,又不认真背诵课文的学生居然全答对了!我不禁心想:这几个学生肯定是抄的!对此行为一定要严惩不贷,决不能姑息迁就。
星期一第一节课,我带着气愤的心情走进教室,扫视了一下全班。发现那几个学生竟面带微笑,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似乎在等待着我对他们的表扬。见此情景,我暗自想:你们几个还好意思笑!别以为我不知道考试时你们偷看。于是,我把试卷往讲台上一扔,大声地训斥:“你们太让我失望了,居然有人考试时偷看。”这时,我发现学生们都用紧张的眼神看着我。我心里暗自高兴,自己的这一举动取得了效果。令我困惑的是,评讲试卷时,学生只是在静听我的讲解,没有一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以往评讲试卷时,学生都会大胆地发表意见。面对今天这样沉寂的课堂,我心里很不自在,多次提醒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毫无效果,班上一直是鸦雀无声,每个学生回报给我的只有紧张的神情。评讲完试卷后,我点名批评了那几个学生,他们却表现出一脸茫然。其中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老师,考试时我没有偷看。” “你还狡辩。没有偷看?那你默写课文内容那题怎么可能全对?”瞬间,眼泪从他的眼眶里流出来。此时,正好下课铃声响起,“偷看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你们应该好好地反省自己!”我甩下这句话,愤然离开了教室。
课间休息时,学习委员和班长来到我的办公室,心惊胆颤地对我说:“杨老师,请您今后还是像以前那样面带微笑地给我们上课好吗?您今天评讲试卷时那么凶,我们心里真是害怕,什么都听不进去了。那几个同学这次考试时真的没有偷看。考试之前,您出差了,我们几个班干部怕那几个同学背诵、默写课文内容不过关,利用放学时间帮助他们,1-4单元要求默写的课文他们都会写了。考试那天,监考老师把我们的语文书都收到讲台上,他们真的没有偷看。如果您不相信,可以去问监考老师。”
听了他们的一番话,我心里十分不安。心想,看来今天可能是自己错了!如果自己在评讲试卷时,不以那么凶狠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也就不会在这节课上沉默不语;如果自己事先能了解一下事情的真相,也就不会伤害那几个无辜的学生;如果……我忽然想到了很多很多。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一个人某方面能力低下并不说明他在其他方面能力也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差异并不是水平问题,而是类型问题;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色不出色,不是价值问题,而是选择问题。” 在“多元智能”的理论视域中,没有差生,没有失败者,有的只是个性迥异、能力不同的丰富多彩的人。学生不是成人的“雏形”,而是具有自身特殊的需要和发展特点的一代新人。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不完善性”和“不确定性”,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各种特征更是变动不居的,其走向“完成”的过程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任何一点微妙变化,都可能改变其发展的方向、速度和结果。好好体会这些道理,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真正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我告诫自己:当你要苛责学生时,请先扪心自问,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不能在“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作用下“急不择言”,因为那会对学生产生严重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