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摸金校尉txt:四川省电力公司_公司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56:12


   

同志们: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统一对公司“十二五”发展思路的认识,公司决定在今年上半年集中开展形势任务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公司各级组织、广大干部员工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统一思想、增强信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十二五”各项发展任务之中。

  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全国“两会”精神的学习传达和贯彻,公司也已发文提出了相关要求,请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刚才刘书记全面传达的全国“两会”精神,深入组织学习,结合实际深刻领会贯彻。

  下面,围绕学习“两会”精神,结合能源发展以及电力行业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就有关形势任务和具体工作讲六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在学习和工作中参考。

  一、充分认识全国两会的重大意义

  刚刚胜利闭幕的2011年全国“两会”,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鼓舞和动员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客观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部署了2011年工作,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对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统一思想,深入实施公司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推进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电网公司对今年全国“两会”召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在会前和会议期间,全方位加强特高压智能电网工作汇报和品牌传播。通过国家电网公司和各网省公司的艰苦努力,国网公司经营范围内的各省(市)基本上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快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促进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建设特高压电网,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起中央高层重视,受到社会各届广泛关注。在“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听取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科院名誉院长薛禹胜关于“发展坚强智能电网,保障环境能源安全”的发言,并向薛禹胜院士认真询问了特高压电网的规划布局,仔细探讨了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有关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听完汇报后特别强调:我们一方面要注重节能,不能走过去的发展老路,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智能电网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制造。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

  四川省公司抓住“两会”召开前后这一关键时机,全面宣传特高压建设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全方位宣传特高压直流工程对缓解四川“丰余枯缺”电力供应矛盾、变四川水电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意义,重点突出特高压电网大范围调剂电力资源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取得了突破性的显著成效。我们利用全省“两会”、春节前后省领导视察慰问、全国“两会”前提案(建议)收集等关键时期和黄金时段,针对不同对象分别采取了专题工作汇报、密集走访沟通、邀请在川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公司视察座谈、举办四川电力行业专题务虚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及邀请各级媒体现场采访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争取上级领导、主管部门、电力行业和社会公众的认可支持,取得了各方对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高度认同。公司先后十余次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省政协“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在内的16名省领导专题汇报工作,邀请34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到公司视察并汇报工作,深入汇报特高压电网优势。通过扎实工作,四川省各方面充分认识到,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是解决四川“丰余枯缺”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四川建设西部电力高地、全国水电基地和接力外送枢纽的根本办法。两会期间,由省人大副主任郭永祥和省协副主席阿称牵头,在川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分别提交了关于加快“疆电入川”特高压工程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快藏区电网发展的提案建议。目前,省政府已将大部分220千伏及以上电网输变电项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和无电地区电网建设项目列为省重点项目,特别是将±800千伏锦屏-苏南等特高压电网项目被列为四川省重大项目,由省领导负责协调推进。在川发电企业和电力设计、施工企业表示,全力支持尽快启动“疆电入川”、“藏电入川”等特高压电网建设。

  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能源发展趋势和建设特高压电网的必要性、紧迫性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突破性的广泛共识。但是,仍有部分人士对特高压电网建设持怀疑态度,在全国“两会”期间,甚至以联名上书的方式对特高压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提出质疑。对此,我们必须立足高远,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矢志不渝地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正如刘振亚总经理所说,“我们不争论,也不怕争论,我们要让事实说话”。作为能源企业、作为电力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有这种高度的责任意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坚韧的实干意识。我们必须清醒把握宏观经济和能源形势,深刻了解电力发展方向,明确作为一个电力人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一点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的基本要求。

  二、能源形势提升电力发展战略地位

  能源是经济社会保持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全球能源资源日益紧张匮乏,能源问题更上升到了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地位。在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电力行业来说,转变电网发展方式,使电力资源配置从粗放走向科学,引导整个能源体系优化发展,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电网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从国际来看。欧美国家通过能源手段钳制我国经济发展。一方面严重打击与我国能源合作密切的伊朗、利比亚等国家,另一方面广泛散布“中国全球找油”的威胁论,同时在军事上控制中国主要的石油进口地和海运通道,在市场上通过其跨国公司挤压中国石油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空间。我们的近邻日本,由于自身能源极度匮乏,极力与我国争夺能源资源,一方面在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道走向问题上“横插一脚”,另一方面对我国东海油气资源虎视眈眈,尤其钓鱼岛问题更是把能源与主权交织在一起。在俄罗斯,中俄能源合作已经演变成为一场政治、安全、利益和外交等错综复杂的大国博弈,受东西方平衡的外交策略影响,俄罗斯在与我国的能源合作上疑虑重重。目前,国际上政局突变的利比亚、突尼斯、埃及等北非国家,其政局动荡莫不与美国的全球能源战略有关。因此,有政治学家毫不客气地说,未来50年发生的战争,肯定就是能源战争。因此,我国能源发展在国际上的空间十分有限,能源保障链条十分脆弱。

  从国内来看。“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2010年达到39.7983万亿元,经济总量从“十五”期末的世界第四位跃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三超越”(英、德、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均水平登上了两级台阶。据统计,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但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造成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急剧增加,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和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水资源污染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也日益加大。并且我国能源综合利用率偏低,浪费严重。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能源总体利用效率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至少低约10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是美国的4倍,是韩国的2倍,即使和我们发展类似的印度,其能耗也低于我们。但作为制造大国,能源消耗必将在较长时期保持较大的需求。如果生产企业继续沿袭粗放发展的“老路子”,电力配置继续沿袭就地平衡的“老思路”,将付出环境资源的巨大代价,总体上的能源保障、发达省份的电力保障及四川等正在快速发展地区的枯水期电力保障将难以为继,必将再次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瓶颈”。电网发展必须与能源发展结合起来,以更开阔的眼界、更系统的思维统筹考虑。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智能电网、资源型城市转型、清洁能源”等概念成为“两会”热词。大家深刻认识到,电力发展方式关系到能源发展的全局,在能源结构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针对中国能源发展的实际,通过电网的创新发展,建立更加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资源配置体系,形成能源优化发展的新格局,是中央高层正在关注、思考和研究的重大战略问题,更是电力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

  年前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大型油气基地,合理布局火电,通过“上大压小”、热电联产等,实现火电优化发展。加快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风电,稳步发展太阳能,促进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优化能源发展区域布局,统筹东中西部能源开发,建设现代能源储运体系,加强农村和民族地区能源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能条件。从战略方向、操作思路上进一步明确了加强电力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

  三、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电力发展方式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发展以分省(区)自我平衡为主,哪里需要电就在哪里建电厂,大部分火电厂建在了东部地区。这在经济规模小、能源消耗少的情况下,基本能够适应各地区发展需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和能源消费规模越来越大,这种就地平衡的发展方式积累的矛盾十分突出。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宣传呼吁,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得到大多数人士的理解和重视,在很多方面形成共识,主要体现在如下:

  一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性和经济性,必须尽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2009年,我国原煤产量30亿吨,其中通过铁路、公路从煤炭产地跨省跨区外运规模分别达到17.5亿吨和5.1亿吨,为总产量的58%和17%。这种远距离、大规模、多环节的输煤方式导致煤电运紧张局面反复出现,电煤价格不断攀升,缺煤停机情况频繁发生,能源供需难以平衡。如西部、北部地区电煤价格为170~400元/吨标准煤,将煤炭从当地装车,经过公路、铁路运输到秦皇岛港,再通过海运、公路运输到华东地区,电煤价格则增至800~1300元/吨标准煤,每度电仅燃料成本就达到0.3元左右,导致发电企业经营困难甚至亏损。目前,内蒙古每年约有1亿吨煤炭通过公路运输,其中约7000万吨通过京藏高速公路外运,已多次造成呼和浩特至北京段严重拥堵,甚至出现9000余辆车、持续45小时、长达120多公里的大堵车。汽车运煤是用高级能源换取低级能源,在我国石油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大量依靠公路运煤很不经济。因此,通过输煤发电实现“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必须向输煤与输电并举、侧重输电,通过电网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方式转变。

  二是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紧张矛盾,必须转变电力发展布局。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时差大,南北季节性差别明显,不同地区负荷特性、电源结构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大,是我国的主要用电负荷中心,用电需求占全国的55%。但东部地区能源资源严重匮乏,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电力和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目前,东部地区火电装机已达到3.2亿千瓦,长江沿岸平均每30公里就建有一座发电厂,南京到镇江段电厂平均间隔仅10公里。东部地区单位国土面积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西部地区的5.2倍,燃煤电厂单位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经济损失是西部地区的4.5倍。长三角地区每平方公里每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45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未来10年东部新增负荷如果通过就地建设电厂平衡,将占用土地约1.3万公顷,每年二氧化硫排放增加150万吨,产生灰渣1.2亿吨。继续在东部地区大规模建设燃煤电厂,电煤供应将难以保证。即使能运来煤,发电成本也无法承受;即使能发电,生态环境也不堪重负。另外,这次日本发生地震造成核电站受损,必将影响到我国核电发展的思路和布局,沿海地区核电发展很可能要进一步评估甚至调整。上周,日本发生有观测史来最大的9级地震,引发核泄漏,引起德国6万余名环保主义者游行示威反对核电站建设,能源局势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所以,如果不尽快布局和实施从区外送电,东部地区电力平衡将没有出路。

  三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特高压电网是必然选择。输煤、输电都是能源输送的重要方式,两者各具优势,可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建我国能源综合运输体系,输煤和输电需要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长期以来能源配置主要依靠输煤,输电的比重明显偏低。为保障我国能源需求,“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开发晋陕宁蒙新等大型煤电基地,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电源规模达4亿千瓦,2015年外送规模为1.5亿千瓦;重点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流域大型水电站,2015年外送规模超过5000万千瓦;重点开发东中部核电基地,2015年规模达到4592万千瓦;重点开发新疆、甘肃、内蒙古、吉林、河北、江苏等多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2015年开发规模超过6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规模2015年将超过300万千瓦。目前“三西”(山西、陕西、蒙西)地区煤炭输出与电力输出的比例为20:1(将跨区跨省的输电量折算成煤炭),华东地区煤炭输入与电力输入的比例为48:1,华中地区煤炭输入与电力输入的比例为13:1。电网的输电优势非常明显,但目前输电的作用还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办等机构的研究表明,通过特高压从“三西”地区向东中部地区输电,能够实现跨流域水电互补、跨地区余缺调剂、错峰避峰、水火互济、减少备用等显著综合效益,在经济性、生态环境影响、占地等方面都优于输煤,必须输煤输电并举,加快发展输电。

  四是特高压电网建设从技术支撑和经济效益评估都可行且很有必要。特高压交流、直流示范工程的成功建设和运行,全面验证了特高压的技术可行性、系统安全性、设备可靠性、工程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特高压交流、直流示范工程成功后,需要尽快建设特高压电网。电网电压等级越高、网架结构越强、规模越大,输送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就越强。经过工程实际验证表明,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输送能力是500千伏线路的4~5倍;单位输电容量的综合损耗、走廊宽度、工程造价分别为常规500千伏输电的33%、40%和73%。±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的输送能力是±500千伏直流工程的2.5倍,单位输送容量的综合损耗、走廊宽度、工程造价分别仅为其39%、73%和72%。因此,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特高压电网具有明显的优势,也是解决电力问题的必然选择。对于这些数据,试验示范工程运行实际给出了有力的答案,只是有些人士不能平心静气、客观公正地进行深入了解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判。

  五是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是电力发展方式的大势所趋。据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测算,建设智能电网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全社会,其重要作用之一是通过双向互动,引导用户合理高效利用能源,实现有效的“需求侧响应”。目前,有关智能用电技术已经成熟,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国家电网公司在发展坚强智能电网的过程中,坚持科技创新,集中力量攻克重大技术难题,不断取得突破,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但我国较为僵化的电价形成机制制约了智能用电的发展,我们在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困难,甚至阻力。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努力争取国家在规划、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值得欣慰的是,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上,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得到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共识和认可。

  我之所以用较长篇幅讲能源形势、讲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主要是因为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关系全局,影响深远,需要公司上下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来推进,要让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特别是作为电力人,在各种非议和猜测下,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必须坚持、坚守和坚韧,让事实说话,用时间来检验,不管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看,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特高压电网建设,这一点不能有私毫动摇,更不能左顾右盼。 

  四、四川电网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 

  在公司年初“三会”以及最近一些会议和其他场合,我们反复强调,“十二五”既是四川电网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也是对我们抓机遇、破难题、促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期,更是我们在更高起点上开创四川电网发展新格局、全面建成西部电力高地决定性的关键时期。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四川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四川电力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们常说,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实际上经济发展也是电力发展的推动力。当前,四川正面临着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产业转移、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把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转向支持灾区发展振兴等一系列重大的、特殊的发展机遇,必然带动四川经济在“十二五”期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根据我省规划,到2015年全省GDP将突破3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万元左右,进入中等收入地区行列,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基本形成。四川GDP突破3万亿元,相当于广东2007年的水平(3.0673万亿元,人均2.7723万元),江苏2008年的水平(3.031万亿元,人均3.9622万元),山东2008年的水平(3.107万亿元,人均3.3083万元)。从江苏、山东等先进省份的情况看,GDP从1万亿到3万亿,都是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由于产业结构的原因,2010年四川的单位GDP耗电量为1085.91千瓦时/万元,在全国排第16位。因此,相同的GDP总量,电力需求应该比排在其前面的江苏、山东要大。我们预计,到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0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4.1%,最大负荷将达到5260万千瓦,年均增长14.3%。所以,四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电力的强大需求,是四川电力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是四川电力上规模、上台阶的基础,是我们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

  (二)保障电力充足可靠供应是对四川电力发展的巨大考验。

  四川经济要实现2015年全省GDP将突破3万亿元的目标,在各种保障要素中,电力最关键,难度也最大。刘奇葆书记在最近的讲话中多次讲到,四川GDP突破3万亿元,最担心的是三件事,一是电力,二是天燃气,三是金融,而三个担心中最担心的还是电力。而四川省常规能源资源具有“水丰气多,煤少油缺”的特点,水能、煤炭、天然气占常规能源资源的比例分别为71.2%、27.3%、1.5%。水能、煤炭和天然气在四川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占99.96%的比重。其中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理论蕴藏量达1.43亿千瓦,占全国的21.2%,仅次于西藏;技术可开发量1.03亿千瓦,占全国的27.2%,经济可开发量7611.2万千瓦,占全国的31.9%,均居全国首位。四川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以水电为主的电源结构。2010年,水电已占总装机容量的71%,根据四川电源建设规划,到2015年末四川发电装机达到9030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为7426万千瓦,水电装机占比进一步提高到82.24%。由于大部分水电站调节性能较差,四川电力供应长期以来“丰余枯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据测算,四川全省枯水期水电最大出力仅为装机容量的40%左右,2015年枯水期四川电力缺额将达到1400万千瓦。要满足全省电力供应,需要大量的火电或外购电来补充。若全部由本省新增火电装机弥补缺额,则需要增加2200万吨的电煤供应。目前,四川煤炭产能已充分发挥,未来在现有基础上难以有效增长,绝大部分电煤缺口需要通过外省输入解决。但受制于煤源难以落实和交通运力等因素,“十二五”期即使我省加快火电建设步伐,弥补了装机容量缺额,也将出现电厂建成后无煤可用的局面。因此,继续依靠单一输煤的传统能源输送方式,将难以保障我省枯期电力供应。如果外购电不再增加,预计自2012年开始,枯水期四川将会再次出现缺电局面,到2015年缺电将会非常严重,全省GDP突破3万亿元的目标将受到重大影响。针对四川电力“丰余枯缺”的实际,如何确保四川水电有效开发、丰水期富余电量得到充分消纳;如何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受枯水期缺电影响,是我们公司面临的巨大责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这个问题既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也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发展。若处理得不好,真正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缺电局面,不仅影响全省目标的实现,使公司多年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毁于一旦”,而且必然会使大小电网、发供协调等现实问题更加复杂,公司发展环境将由当前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转化为非常艰难的情况。对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超前思考,未雨绸缪。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通过多种方式,采取多种方法,反复、密集地向各级领导汇报,与各方面沟通,提出“疆电(西北电力)入川”等新思路,其根本目的即在于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努力达成共识,以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至少让大家理解,今后若缺电,责任不在我们,电网公司已尽了最大的努力。

  (三)建设三大电网和西部电力高地,是实现四川电网历史性新跨越的关键

  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深入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大电网、大枢纽、大平台”西部电力高地,既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电网发展的需要。保障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四川“丰余枯缺”问题,关键在于电网。同时,四川既是国家电网最重要的送出端,更是特高压电网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所以,我们根据客观需要,规划“十二五”公司电网建设投资将突破1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四川电网,建成“二交三直”特高压大通道,大力推动实施“疆电(西北电力)入川”等工程,切实解决供电保障能力不足、电网“卡脖子”和二次系统薄弱等突出问题,使各级电网全面协调发展。

  预计到2015年,四川电网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成为全国电力交换枢纽,全面实现“大电网、大枢纽、大平台”目标,实现电网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全省装机容量将达9043万千瓦,500千伏变电站数量56座,500千伏线路16000公里,外送电量超过3260万千瓦,都将成为全国第一,电网负荷排名将上升到第五位。到2015年,丰水期我省在满足自身用电需要,并扣除通过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和溪洛渡-浙西3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外送电力后,仍有约1000万千瓦富余水电。四川电网将彻底实现从传统、局部电网向现代、枢纽电网的升级和跨越,成为我国能源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能源格局中具有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艰巨,压力空前。规划和蓝图要变成现实,我们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十二五”期间,我们面临电网建设规模翻番、工程项目加倍、标准要求更高,以及施工难度、安全压力、管理难度更大的形势;面临前期工作滞后,依法开工、有序推进难度大,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建设能力与电网建设规模不匹配,电网建设管理整体水平不高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上个月,我们成立了公司电网建设领导小组,并召开会议对有关工作进行部署,出台关于加强电网建设工作的意见,就是要求大家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有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和措施准备。

  五、公司加快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公司四届五次职代会暨2011年工作会议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公司“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两个转变”不动摇,坚持“三个建设”不放松,以筑牢基础、高位求进、提升素质、加快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为重点,奋力推动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实现“大电网、大枢纽、大平台”和“12751”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这个思路和目标,是公司上下共同智慧的结晶,也得到干部职工的高度认同,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合力确保顺利实现。

  经过公司系统广大干部员工多年的艰苦奋斗,特别经历极为特殊、极其艰苦、极不平凡“十一五”,我们公司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处于国家电网第二方阵的前列,具备了冲击第一方阵的实力。尤其是2010年以来,在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公司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紧紧围绕“12751”工作目标,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安全生产局面保持总体平稳,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推进,经营业绩实现大幅提升,人财物集约化管理进一步强化,管理基础和依法治企全面加强,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这些巨大的成就,为公司“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但是,要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我们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全力克服。

  (一)公司安全基础仍然不牢。

  当前影响安全工作的因素在不断增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去年,国网公司系统内依然发生了5起人身伤亡事故和1起恶性误操作事故,死亡7人,其中包括一起一次死亡3人的较大人身死亡事故。尤其是发生的两起地市电业局客户服务中心营销生产人身死亡事故和比较少见的带电作业触电人身死亡事故,反映出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的新动态,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公司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去年输电线路跳闸次数较快上升,主设备异常运行等不安全因素仍然威胁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分析公司安全生产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大电网、大枢纽、大平台”对安全生产带来更大挑战。德宝直流和向上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投运后,四川电网正式跨入到跨大区、特高压交直流混联运行的新阶段,从过去的局部电网一跃成为全国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最复杂的枢纽电网,成为全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但是,随着四川电网重要性和影响力的逐步显现,电网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将直接影响到华中、华东电网乃至全国电网的安全稳定。特别是今年,向家坝电站机组还未投产,向上直流工程输送的功率全部由四川500kV主网汇集,安控体系庞大而且复杂,川西、川渝断面以及部分联络线重载运行,甚至接近稳定极限,安全运行面临巨大压力。明天,我们还将邀请薛院士来公司就如何确保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作专题讲座和深入分析。

  二是公司发展对安全生产提出紧迫任务。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的不断深入,公司生产管理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电网发展速度与生产承载能力之间、体制机制变革与安全管理新要求之间、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与员工能力素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公司系统生产组织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管理层级多、链条长,资源分散配置,生产效率不高,一线结构性缺员仍然严重;生产专业化水平不高,还没有完全适应电网高速发展的要求,扁平化管理和专业化作业的优势未能充分体现。公司系统集体企业数量多,与主业单位有着事实上的管理关系。下一步主多分离,集体企业业务有大量增长趋势。由于集体企业自身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改革中必将引起员工的心理浮动,安全生产面临较多的不稳定因素。

  三是控股代管公司安全生产仍然薄弱。由于历史原因,控股代管公司的电网条件和管理水平差距较大,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大多数公司安全投入不足,设备落陈旧后,部分地区仍在使用竹筋杆、手制小方杆,私拉乱接进户线随处可见,给安全用电带来严重隐患。另外,控股代管公司人员技能水平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现场违章行为突出,标准化作业仍不到位,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四是基建施工、高危客户供用电安全形势较为严峻。目前,公司在建的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项目共有200多项,施工现场总人数超过 1.5万人,现场点多面广,安全管理的难度大、风险高。特别是基建工程中大量使用的外包队伍,其施工管理能力、人员素质得不到保证,安全工作存在较多隐患,防范人身事故的压力巨大。公司经营区内(含控股、代管)共有高危及重要客户3073 户,涉及国防、交通以及煤矿、非煤矿山、治金、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等诸多行业,一旦出现由供用电隐患导致停电事故,将给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五是恶劣天气、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影响加剧。“5.12”特大地震后,省内各种严重自然灾害处于易发、频发期,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威胁。据统计,去年发生的干旱、地震、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共计造成公司电网直接损失4.56亿元。特别是四川重要水电送出通道大都途经地质条件恶劣、气候状况复杂的“三州”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概率较高。另一方面,大规模的道路交通和城市建设施工都不时威胁着电网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日本的大地震,对核电运行和电力供应造成重大影响。我们必须要对自然灾害更加重视,对应急预案更加完善。

  安全,始终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我们在很多场合都在讲,时时在讲,反复在讲,但安全问题总是层出不穷,仍没有得到有效杜绝。这反映出公司系统还有部分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抓安全生产精力不集中,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甚至好大喜功,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有些领导不认真深入学习和调查研究,缺乏对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把握,抓安全生产办法不多、针对性不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还需要不断强化和提高。一些员工没有摆正收入与贡献、个人利益与公司安全发展的关系,安全意识、规则意识淡薄,在安全规章制度和反措执行等方面层层弱化、层层衰减,习惯性违章等现象还大量存在。这是我们安全生产始终如履薄冰,不能进入常态的直接原因。安全问题,是我们加快发展必须照例解决的首要基础问题,需要我们广大干部员工去反思,去总结,以实际行动去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公司经营形势压力巨大

  近年来,虽然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公司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但同时大家也应该看到,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仍存在变数,对公司经营影响较大。

  一是外部环境影响市场拓展和电价电费。目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非常复杂,经济走势仍存在较大变数,节能减排政策对省内售电市场的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在国家调整经济结构、清理规范优惠电价政策以后,售电市场面临严峻考验。四川高耗能、建材用电量占省内售电量近30%,高耗能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的同时,也给公司电费回收、售电量增长带来风险。随着四川水电开发加快,加上电煤价格大幅波动,火电企业生存面临考验,水火电矛盾、厂网矛盾将再次加剧。电价机制不畅,我们现阶段的盈利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每度电利润仅1分钱左右)。同时,由于四川有关方面为了支持地方工业经济发展,一直想在电价上做文章,进一步增大公司的经营压力(如果按2010年省内售电量1206亿千瓦时,如果每度电降价1分钱,公司的全年利润将接近于零)。

  二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仍然粗放。公司系统目前对人财物三大核心资源的管理还比较粗放和分散,集团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配置,一些历史积累的矛盾日渐突出,甚至已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各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控股公司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新一轮农网改造即将开始,如何理顺控股县公司、代管公司资产产权关系和管理体制,如何从财务上为控股公司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将给公司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考验。四川电源结构不平衡、电源点分散且大部分集中在偏远地区,使得输配电网资产利用率低,从而导致公司资产运营效率低、单位输配电成本高;公司产业单位流动资产余额大,影响了公司流动资产周转。如何优化提高效率、成本等对标的弱项指标,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近年来各单位采取多种模式收取电费,业务创新给资金安全回笼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经营压力巨大。2010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达到932亿元,资产负债率67.6%。全面实现扭亏为盈,2010年母公司口径利润总额为14.4亿元。但由于08年地震等自然灾害和2008年火电厂单边上调电价影响,公司截止2010年底尚有累计未弥补亏损19亿元。另外,四川大小网矛盾突出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地方水电集团与公司争夺市场的情况愈演愈烈,公司经营市场还面临较大挑战。为满足和保障“十二五”四川GDP突破3万亿对电力的需求,“十二五”期间,四川公司电网投资将达到1003.5亿元, 公司需要自筹250亿元资本金。随着电网项目不断投产,还本付息资金及运行成本的持续增加,公司面临资本金短缺和资产负债率上升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主多分开即将拉开序幕,处理资产财务关系、担保、委贷等一系列财务问题将面临诸多困难。对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

  (三)保持和谐稳定局面任务艰巨

  从外部来看,稳定形势十分严峻。近期省委召开稳定会议,专题通报了国际国内稳定形势。一是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有深刻原因,民生问题严重,政治体制僵化,应急处理失当,突尼斯就是因为一青年自焚,未引起足够重视,小矛盾引起大事端。美国和西方推波助澜,互联网和手机成为重要推手和煽动平台。二是中东北非局势发展趋势不确定。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卡塔尔局势动荡,伊斯兰势力形成气候,美国民主改造乘虚而入,总体发生演变,骨牌效应发酵,动荡局势持续。国际形势恶化,将对境外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国际油价将进一步上涨,国际关系更趋复杂,藏独、疆独等海外敌对势力受到激励,对中国稳定造成较大压力。

  从内部来看,稳定形势不容乐观。我们正处于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期、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期,公司管理变革的攻艰期,各界高度关注、各级严格监管,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稍有不慎,就可能出影响稳定和企业形象的问题。随着国家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主辅分离、主多分开工作全面展开,电力体制改革将重启大幕,辅业、多经企业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电网建设中的征地补偿、高压输电线周边居民对放电现象和电磁影响不理解、个别工程承包单位对民工工资未及时发放等也引发不稳定。公司在推进“三集五大”管理过程中,由于机构重组中人员安置和重新上岗,也存在自身期望与现实的矛盾,如何取得管理变革的共识?如何处理管理变革中的利益矛盾和稳定问题?我们将面临很多困难。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面临巨大压力。智能电表换装后由于缴费模式改变,对计量准确性的误解等方面可能引发客户不满;迎峰度夏、枯期电力保障任务繁重,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些控股公司由于历史包袱较重,员工对收入增长的期望与现实存在差距,有的单位管理不规范,在劳动用工、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党风廉政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灾区职工住房重建过程中,在安置政策落实上与一些职工期望的矛盾而带来稳定风险。在规范集体企业管理过程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凸显。公司还存在上访老户等其它不稳定问题受政策限制,目前尚未妥善解决。

  从公司经营环境来看,依法治企任重道远。2006年至2010年公司系统发生的法律纠纷案件达352件,涉及金额4.3353亿元(2010年59件,1837万元)。究其原因:一是整体依法治企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控股、代管公司与直管直供单位相比存在差距,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有的管理人员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规则意识、法规政策水平不够,特别是事前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的意识还不够。二是公司所处的外部法制环境存在较大的可变因素,风险防范任务紧迫。最近几年相继出台的《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改变了《电力法》构建的法制环境;电力监管层面更宽泛、力度更强大,为保障“十二五”电网建设,理顺外部法律关系十分必要和紧迫。三是电力能源法律“十二五”可能出台,公司的法制环境将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的电力立法已相对滞后于快速发展的电力行业的实际需求,尤其在预付电费、电力设施建设与保护等方面较突出。电力客户及电网建设利益相关方的维权意识显著提高,期望大多高于法律规定,纠纷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四是公司和各基层单位法制工作的协调性还不够。

   ()赶超先进的差距仍然较大

  从公司“12751”发展目标来看,由第二方阵向第一方阵冲击难度最大的就是“5”,即到“十二五”末,公司同业对标综合排名进入国网公司系统前5名。2010年,公司在国网系统同业对标的六大专业板块中,安全管理在华中排名第4,在国网位居18,按区位划分在“D”段。资产经营管理在华中排名第2(湖北排名第1),在国网排名第5(湖北排名第4),公司和湖北都是国网2010年资产经营专业管理的标杆单位,但按区位划分,四川在“B”段,湖北在“A”段,这也是我们专业管理中最好的一项。营销服务管理在华中排名第4,在国网排名12,按区位划分在“C”段。电网运行管理在华中排名第4,在国网排名15,比2009年退后5位,按区位划分在“C”段人力资源管理在华中排名第5,在国网排名19,由于控股公司纳入的影响,比2009年退后1位,按区位划分在“D”段。电网建设管理在华中排名第2,在国网排名11,比2009年前进1位,按区位划分在“B”段。总体来看,我们目前的指标水平,在国网系统还属于中等偏下,要实现“2015年综合管理对标进入国网公司前五位”的目标,存在很大困难。

  (五)队伍整体素质仍是制约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

  “十二五”期间,四川电网投资翻番,公司经营规模成倍扩大,但按照国网要求,公司用工总量非但不会相应增加,还将逐年减少。因此,实现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依靠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

  从员工队伍建设的情况看,目前,公司系统共有员工95560人,人才当量密度在国网公司排位23名。公司系统用工总量多,但低学历、低技能的员工比例较高。随着近年来公司新并表的县级控股公司增多,员工队伍不断扩大,低学历、低职称、低技能等级的人员约占40%,有2万多名员工既无中专及以上学历,也无技术职称。特别是一线员工存在结构性失衡,高技能员工和生产、营销等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不足,高精尖人才严重短缺。公司要适应电网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三集五大”的深入推进,要提高驾驭大电网的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队伍素质。为此,我们提出“三全员”,以全员培训为主要抓手,制定规范,改善设施,强力推进多层次、多方式的培训,已经初见成效。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解决工学矛盾、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这仍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需要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改进。更需要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切实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提振精气神,全力推动公司发展实现新跨越

  今天,我们通过电视电话会的方式,把有关形势任务,机遇和挑战的有关分析直接传递到班组,是因为公司面临的机遇需要我们共同来把握,公司面临的挑战需要我们面对,从领导干部到一线员工,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公司面临的形势,了解公司发展的脉搏,从而努力做到公司上下思想认识统一,目标行动一致。为此,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一)研判形势强责任,直面机遇挑战

  事物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不解决矛盾也就没有发展。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摆在在大家面前的困难和挑战已经无法回避,唯一的选择就是直面挑战,面对问题,要敢于“亮剑”,迎难而上,克难制胜,奋发有为。公司各单位、本部各部门,要结合本单位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强形势研判,进一步理清制约公司发展的问题,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从战略全局统筹考虑四川电力发展,引导员工把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正确处理个人与企业、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形成全员一心、上下同欲的强大合力。让广大员工在劳动奉献中创造价值,在推动发展中感受幸福,在干事创业中体会坚持、坚守、坚韧的价值和意义。

  ()解放思想增锐气,蓄积发展力量

  角度改变观念,高度决定视野。只有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认识问题、谋划发展,才能站高望远。要想抓住“十二五”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具备勇于解放思想的魄力,积极豪迈进取的锐气,在攻坚克难中勇往直前,在抢抓机遇中能谋善断。要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整合性思维,洞察规律,抓住根本,找准“主攻点”,牵住“牛鼻子”,做到统筹兼顾,十个指头“弹钢琴”,智慧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繁重任务。要加快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抢占建设“西部电力发展高地”的重大机遇。全面实现“大电网、大枢纽、大平台”目标,不断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实现电网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要按照构建“三集五大”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和总体思路,不断转变公司发展方式,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已的事情做好,做实。要不断增强公司发展实力,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乐于与强者为伍,敢于与强者同台竞技,力争早日跻身国家电网第一方阵。

  (三)踏实干事平心气,狠抓工作落实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国家电网“十二五”宏伟目标催人奋进,既是自我超越的高标准,又是自我挑战的新要求。如何化蓝图为现实,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抓落实。公司各单位,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和员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端正价值追求、强化执行力建设。公司上下都要平心静气抓工作,把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全面深入的集中调研活动,这是继去年之后,公司再次采取的务实举措。我们继续坚持了3月份作为“无会月”集中力量搞调研,摸实情,听建议,对推进公司今年工作和“十二五”发展规划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对公司全年的会议计划进行了多次压缩,严格限定每个部门全年只安排一次集中开会,并且要求召开前上报详细的会议方案,严格控制会期和参会人员,坚决杜绝“为开会而开会”的形式主义。公司还正在研究制定进一步减少文件,改进会风的办法,其目的都是要明确倡导重实干,抓执行的务实作风。希望公司各单位监督本部部门,也希望各单位也务必采取有力措施精简文件会议,减少形式主义,把全部精力用在干工作、抓落实上。

  (四)狠抓基础强底气,提升企业素质

  海尔“抗斜坡球”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好比是一个沿着斜坡往上滚动的球,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职工中可能出现的惰性形成对球体向下的内外两种压力。如果没有向上的大于这种压力的推力,球就一定会往下滑。对于企业来讲,向上的推力就是强化基础管理。我们必须把练好内功作为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致胜要诀,坚持抓基层、抓基础、抓基本功,打好成功的底子,攒足发展的后劲,促进企业素质大幅提升。我们必须要以同业对标为纲,深化同业对标的引领作用,扎实缩小差距,努力消除“短板”,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持续深化“三个专项活动”,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切实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增强公司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五)齐心协力扬正气,共促和谐发展

  政通人和事业兴,风清气正发展快。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修身治学,干事创业都要有涵养静气,既要追求心智的自由,又要向往精神家园的回归,更要培养从容、自信、豁达的心态。公司上下必须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固化“干事、干净”的理念,争当干事创业的典型模范。努力践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以“四个服务”为宗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以“高严细实”为理念,对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重细节、求实效。加快本部作风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卓越领导力、调控力和影响力的公司本部。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当前行。四川公司正处于爬坡上行、跨越前行的关键时刻,我们的任务艰巨、使命重大。加快发展的鼓点激越铿锵,公司上下一定要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加快“两个转变”、强化“三个建设”,推动“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