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丸纱也华作品封面:央企该不该变成公益企业?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4:32:54

导语:近一段时间来,央企不断曝出负面新闻,招来各方指责。有人指出央企真正挨批的原因是因为其高额利润只分配给了少数人,不能惠及全民。那么,央企能不能成为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益企业呢?.addRss{ height:26px; line-height:26px; display:inline;text-indent:0;}.addRss .xml,.addRss .rss{ float:right;}.addRss .xml{padding:5px 10px 0 0; width:36px; line-height:21px;background:url(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css09/rss100121/bg.gif) no-repeat right -281px;}.addRss .xml a{margin:0;padding:0; border:0;}.addRss .rss{width:82px; height:26px;display:inline;}.addRss .rss dl{height:26px;overflow:hidden;}.addRss .rss dt{ padding:0 8px 0 27px; background:url(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css09/rss100121/bg.gif) no-repeat -160px -248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bold; cursor:pointer;}.addRss .rss dd{text-align:left; border-top:1px dashed #dcdddd;}.addRss .rss dd a{ display:block;background:url(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css09/rss100121/bg.gif) no-repeat 8px -248px;padding:4px 0 5px 28px; line-height:14px;height:14px;}.addRss .rssOn{ position:relative; z-index:1;}.addRss .rssOn dl{border:1px solid #B1C8D6; background:#fff; height:auto; overflow:visible; position:absolute; right:0; top:0; z-index:3;}.addRss .rssOn dt{ cursor:text; height:24px; line-height:24px;} 

 

央企“盈利越高越挨骂”,是因为盈利只分配给了少数人

国有企业改革前,因为亏损破产、发不出工资挨骂

上世纪90年代,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企业曾陷入大面积亏损。1997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为16874户,其中亏损的为6599户,占39.1%。这时候的国企,因为亏损、发不出工资和国有资产流失而饱受诟病,骂声连连。

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引入,到2000年,国企亏损现象已大幅好转,亏损企业数量减少了四分之三。而国企的盈利状况,也开始狂飙突进,央企是其中的佼佼者。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达1.2万亿元,增长了14倍,其中中央企业实现利润7681.5亿元。同年中央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21家,利润超过百亿元的有13家。至2007年,已有16家中央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改革后盈利越来越多,而利益分配却越来越“内部化”

央企盈利越来越多,但骂声似乎并未减少。近一段时间来,从中石化的“天价酒”到审计署查出17家央企违规薪酬、乱发福利等问题,央企一连串的负面新闻,招来骂声不断。

前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言,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搞好搞不好都要挨骂。而在中石化“天价酒”事件说明会上,中石化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春光也称,企业每年为国家上缴了千亿元的利润,但还是总被老百姓骂,实在是想不通。

其实原因很简单:央企的盈利越来越高,而其利润分配,却越来越与老百姓没关系。1997年至2007年,央企每年只需交纳税收,不需要上缴一丝一毫利润。直到2007年国家才要求央企上缴利润,但上缴比例最高不超过10%。2010年央企利润总额过万亿,上缴国家788亿,占比仅为7%;而这其中除了调入公共预算的40亿和补充社保基金50亿,其余大部分将被返还给央企用于“扩大再生产”。

所以李春光所谓“企业每年为国家上缴了千亿元的利润”,只是占到央企巨额盈利的很少一部分,而其它的盈利,则被央企“内部消化”了。


央企的盈利越来越高,而其利润分配,却越来越与老百姓没关系。

央企不以盈利为目的,就是惠及全民

央企的职能不同于一般企业,可以不以盈利为目的

企业天生是逐利的,但中国特色的国企包括央企,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其首要职能并不是逐利。公认的观点是,国企应该存在于以下领域:民企不愿进入的行业、无力进入的行业以及由于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等因素不能向民企开放的行业,即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

也就是说,政府办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企业的目的,是让国企承担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稳定社会的“特殊职能”,这一职能已经超过的企业的“逐利”职能,更接近于政府职能,是一种“半企业、半政府”的组织。从这一层面说,央企其实是可以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

央企角色回归公共服务,就相当于向全民分配盈利

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企业的“特殊职能”,决定了其只能追求“公目标”,一旦目的错位,追求私目标,即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时,就会产生不利于经济整体发展的影响。不但可能与民营企业争利,造成“国进民退”,并且可能因为高额利润分配的不合理,造成国企性质的异化。

天则经济研究所在报告中曾指出“从最广泛意义上讲,国企的设立应当是为了直接地促进、维护公共利益。”简而言之,包括央企在内的国企,应该是为了公共利益服务。

目前央企的盈利,是基于向全民出售商品和服务,从民众的口袋中吸纳财富得来的;而如果央企不以盈利为目的,向全民提供成本价的产品和服务,就是一种变相的利益分配,而这种分配可以惠及全民。


中国特色的国企包括央企,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其首要职能并不是逐利。

不以赢利为目的,不是国企改革的倒退

央企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违背国企改革的最初衷

经济学家华生并不赞同国企不以盈利为目的,他曾对媒体表示,“实际上我们国企改革一开始搞的股份制改革,股份制就是为了要赚钱,现在再来讨论国企到底要不要完全做公益,完全不挣钱,那是不是又回到了改革最初的路,这么多年的改革都白做了?”

但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不代表着央企改革的倒退,回到股份制改革以前亏损、发不出工资的状态。而是说在不降低经营效率的情况下,央企可以为全民提供成本价的产品和服务,向全民让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全国饱受通胀困扰时,某些央企一面吃财政补贴,一面不断上调产品价格,其逐利的目的,已经完全越过了社会责任。

而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初衷,并不是要求国企一定要创造多高额的利润,而是为了增强市场活力,创造和培育一种竞争环境,令市场通过竞争良性发展。施行股份制改革,盘活国有资本竞争力,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从无关经济命脉的一般性竞争性行业退出,把空间让给更具活性的民间资本。

创造GDP的责任,可以由民企承担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的盈利效率明显低于民企。IMF研究表明,按附加值计算,中国民营企业的资本回报率比国有独资企业高50%,比国有控股企业高33%,比国有参股企业高24%。

所以追求利润、创造GDP的责任,可以由民企来承担。同时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企业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以维护公共利益为首要目标。衡量国企绩效的标准,也应该由单纯的经济指标转变为国有企业在保证国家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作用发挥的大小,即其对政府所赋予的“特殊职能”的完成情况。

 

(网易财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