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想做鞋子了:上古生育风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2:41:54

上古生育风俗

2007-09-07 15:57:24|  分类: 古代民俗 阅读118 评论4   字号: 订阅- 文化大观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类最早的生育观,大体有三种形式:物生、感生和性生,它们标志人类生育观的发展过程。

一 物生

人是从哪里来的?万物是从哪里来的?这是自人类有思维以来就想到的问题,也是人类对自己和客观事物之源的追寻。这种观念萌芽极为久远,但是久思而不得其解,完全为神秘的幕纱所笼罩着。人类最初想到的就是大自然、日月、山川、草木、禽兽,既然大地能生长树木,森林能出没禽兽,自然也能生出人类。从目前学术资料上看,很难找到考古资料方面自然生人的线索,但是民俗学资料中却有许多,它告诉人们,人是由自然界生出来的,具体是由某种自然物如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生育的,但是各地的解释并不相同。

物生,又称化生,指人和万物都是自然物生的。表面上看,是诸神造人,实际是为自然物所生,人为自然之子。

   天地造人

   在原始信仰中,把天地视为人类的来源。南方流行的盘古神话,就发源于天地。《释史》卷一引《五运历年记》:“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

   石头生人

  汉族传说大禹就是从石头中生出来的。《淮南子·修务训》:“禹生育石。”其妻涂山氏化为石,又生启。《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禹治鸿水,同缳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这是一个古老的石头生人的神话。

 二、感生

人类在崇拜自然的过程中,发现某些自然物与自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关系,或者对自己威胁很大,带来灾难,于是对这些自然物加以特殊崇拜,即把某种动植物或无生光物视为人类的另一种源头,即生殖感生物,外国称为图腾,中国习惯称为族徽和族标。

感生由两种事物结合而生育人类:一方是妇女,另一方面是某种感生物,多半是动物|植物,也有一些无生物,这些事物对妇女产生一种感应,妇女才怀孕生育。具体划分,有三种情形。

一种是人与动物感应型。与动物感应有关的,是卵生人,如商族始祖简狄吞鸟卵。秦人也有同类信仰,《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其二是人受植物感应而生人。

这类感生指妇女吃了某种植物果实或受感于某种植物而生育。《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父鲧者,帝颛顼之后,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女嬉于砥山上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肋而生高密。”禹母女嬉吃薏苡而生子,属感生神话。人受到植物的感应而生人。《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

其三是人与无生物感应生人。

这类感生神物也不少,如女节与大星、女登与神龙、庆都与赤龙、华胥踏大人迹、姜原

见巨人迹等,都感应而生子。

从上述诸例看出,感生生育的特点有三,一是强调妇女为生育的主体,如同土地长庄稼一样。二是妇女受感于某种自然物、动植物或无生物。三是感应的方式不是交合,而是接触或吞食,引起妇女怀孕,并且生下伟大的英雄和君王。

   三、性生

   性生是指通过男女两性交合而生育。明人张介宾《景岳全书·子嗣类》:“男女精构,万物化生,此造化自然之理也。”陈自明《妇人全良方》:“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阴阳之形气存焉。”这种生育观,把生育归结于两方:一方为妇女,她们是生育的母体;另一方是男子,他们取代感生物或图腾,通过与妇女性交,才怀孕生育。婴儿是男女结合才出现的。男子在生育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对物生、感生的否定,是对人,尤其是男人在生育中作用认识的新突破。不过,这是从经验中认识到的,至于男女交合为什么怀孕,还处于男精女血的经验认识上,还不是真正科学的认识。因此,即使有了性生观念,还使生育信仰残存下来,只是变化了形式。

   那么,性生是怎么出现的呢?这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的。

首先,大约从五六千年前开始,我国社会开始发生不少变化,耜耕农业有较大发展,家畜饲养业也相当活跃,出现了专门从事制陶、制玉的手工业,从而使得男子成为主要生产领域的主人,当时的氏族首领、祭司和军事头人开始利用职务之便,化公为私,积累私人财产,当然是私人占有动产。这时男人已不满足于原来的对偶婚,凭借男子的财产和权利,开始把女性战俘和贫困妇女收为妻子,后来又推行男娶女嫁,建立了父系家庭。父权制的崛起,使对偶婚让位于一夫一妻制,母系制让位于父权制。这是性生观念出现的社会基础。其次,在母系制和对偶婚条件下,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而在父系家庭内已出现了父亲,他不仅是生产的主力,也是家庭的核心,可支配妻子、孩子,同时,人们对生育观念也有新的认识,明确了男女性交导致生育,于是认识到妇女孕育并不是神灵的感化,而是男子与妇女交合的结果。第三,在母系制下,图腾信仰是很流行的,现在随着母系制的瓦解,附着在其上女神、女阴、感生信仰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男女两性结合而育的生育观念。

   当时生育信仰有三个特点:一是男神取代女神,所谓男神就是男性祖先信仰的兴起,无论是家庭、家族,还是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男性祖先,并且有隆重的祭祖仪式。二是男根崇拜取代女阴信仰。

(摘自宋兆麟《中国风俗通史·原始社会卷》,第五章生育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