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里里怎么红:上古简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02:53

前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北起阴山、南抵南岭、东至大海、西达高原东麓的广阔领域,那里正发生着遥远的上古演义。


在这一片方形的大地上,断断续续地由原始部落演化出一个个城邦文明,那些拥有战斗优势的部落不断扩张,终于诞生出上古时代的主角单位:王国。


虽然各个部落、王国星罗棋布,交叉纵横地不断扩张,之后又缩小,而后再扩张,但因为地理分布,大体可以呈现出三大区域文明的相对独立发展。这三大区域文明分别为: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明、黄土高原连同华北平原的华夏文明、西南方长江上游的古蜀文明。


在很多时候,中原的华夏文明内的征伐和统一尤为耀眼,使其成为这片大区域历史舞台上的第一主角。虽然中原的文明高度,长期不如它东南方向的良渚文明,然而正是在那种文明层次不是最高也不算落后的地带,更加充满着变幻不定的惊奇。


以“黄河—中原”为主讲:上古早期 从伏羲、女娲到 炎帝、黄帝,主要是以部落式联盟为主体的分散各区域;上古中期 自黄帝开辟统一的道路开始,以夏禹取代第三王朝为结尾,主要是以王国称霸而形成的天子王朝的统治;上古晚期 包括 两夏和有穷三段,禹建立的早期夏王朝、后羿的有穷国称霸中原、少康复国建立的大夏王朝,成熟的王朝形成。



公元前9000-3500年(部落及其联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原这是一片较之长三角和西蜀更加辽阔的地带,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连接在一起,共同推进着古老文明的不断演化与扩张。


在那些星罗棋布的原始部落中,以氏族为单位的交流已经愈加频繁,为了确保各方的平等及和睦相处,部落联盟开始形成。在原始社会公有制的深刻影响下,联盟的领袖必须由各部落的成年男女成员集体选举。


然而,在原始公有制下,伴随生产的发展,剩余工具和剩余资源的私有化,仍然以不可抵挡的势头冲击着这个朴实的社会。原始社会公有制的产物之一:联盟内各部落的管理者,戏剧地成为私有制取代公有制的“大功臣”。那些联盟领袖们凭借着 团结的资源,为自身部落的强大崛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崛起的部落伴随着势力的增长,也开始不断形成制度及官员的权力分工,王国就此诞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享有着超然声誉的大联盟领袖有 女娲(约公元前10000—前8500年之间)、燧人氏(约公元前9000—前8000年)、伏羲(约公元前8500—前7800年)、太昊(约公元前7569—前7527年)、神农(约公元前7300—前6500年),他们都享有“皇”的尊号。很显然,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联盟,但是这些联盟最终会于两三千年后,在一个名叫轩辕的人手上实现统一,而后数百年里得到融合。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中原虽然不是只存在一个大联盟,但是在众多的联盟形成过程中,强大的部落扩张而包囊了小部落,区域联盟一体化正在缓慢地上演。


女娲是传说中已知最早的一位“皇”,其担任领导的部落联盟来自于黄土高原的西部。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部落联盟,在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里,她成为一个时期的标志。其扩展能力之强,令后世震惊:女娲联盟的一支后裔,在王母氏的带领下,扩展到了黄土高原以西,历经千多年迁徙,来到了西域,号为西王母;另一支后裔,据说是神农部落的先祖,向东迁徙到了偏西的中原地区,神农先祖的这一支后来扩展成了炎帝等多个部落联盟;女娲联盟的第三支后裔向黄土高原的北部扩展,据说就是少典联盟的原型,又经过很长的时间,少典联盟的一支后裔转而向东拓展,最终由黄帝带领来到了华北平原的北部。有着如此之多的后裔,女娲联盟可谓半个中国的始祖,于是后世便流传下了“女娲造人”的传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燧人氏的时代比起女娲时代要稍晚一些。燧人氏是属于华北平原的一个部落联盟的杰出领袖。这一地区深受三股区域文明的影响,西侧的“仰韶文明”(女娲联盟那一带)向东传播到了这里,而北侧的“红山文明”也途径此地,加上南侧的“大汶口文化”北上,河北成为一个文化汇粹之地,燧人氏的部落联盟兴盛一时。


伏羲是黄河中下游或者淮河中上游地区的 胥联盟的杰出领袖,同时代留在黄土高原西部和向东迁徙的的女娲后裔,则是 华联盟。因为两大联盟相当的友好,犹如一家,所以后世常以“华胥”并称,这也是中华大地漫长融合史的开端。伏羲、女娲后裔这两股原始文化互相产生了最初的影响。


就在伏羲去世百多年之后,胥联盟产生了分化为了10多个中小型联盟,他们分别是: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卷须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又经过数百年的征伐和联合之后,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九大部落联盟,时称“九黎”。


经过数百年的稳定发展,华联盟在黄河中上游发展到了更适合居住地河南平原,并与那里的“大汶口—龙山”文化结合。在两大区域文化接触之后,华联盟却因为地域过于狭长(直接沿着黄河主干道扩张的)而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原有的仍在黄土高原,另一部分则是两文化融合之地的华北平原南部。


太昊结束了东部九黎的分散,继伏羲之后再一次统一了九黎,集合九黎的力量,在神农之前崛起于黄河下游。当神农去世以后,太昊成为当世第一杰出领袖,是为又一位显赫的“皇”。


神农是中原地区的一位新“皇”,他将 华联盟迁移到平原的部分和当地部落加以融合,并在平原开创了农业,并以农业优势吸收周边部落的加盟。当此之时,九黎大部分因洪水而东迁,当洪水之后仍然定居在山东一带,北部的燧人氏早已成为过去,河北之地已是松散,而西部的那部分 华联盟正在重组之中。在神农的统领下,中部的 华联盟俨然成为霸主,神农号称“天子”。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几位“皇”级领袖之后数百年,东部九黎继续纷争,中部 华联盟由 姜氏领袖群雄,西部黄土高原的 华联盟由 公孙氏称霸,北部则成为三方争夺区。经过千年的交流发展,黄河—中原 地区开始呈现 争霸局面,预示着区域文明一体化将迈开重要的第一步。



[]在这一漫长的时期,在长江下游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领袖:有巢氏(约公元前10000—8000年)。在以后的岁月,长江流域的领袖们往往不为中原人所知。继与黄河仰韶一样相当古老高度的长江河姆渡文明之后,良渚文明已经相当成熟,在河道交叉密集的长江下游,城邦遍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又有一位杰出的皇,后世称之为:玉皇(约公元前6500—前5300年)。伴随高度的水稻文明的发展,良渚文明区的早期王国们正在加快成型。


良渚北部王国开始北上扩展,他们将扩张的锋芒指向了淮河流域;良渚西部王国开始沿着长江狭窄的江畔平原,向长江中下游的江西、湖北地区进军;良渚东部王国利用沿海的优势,繁荣一时。三大区域中,最为先进的良渚文明正在逐步向其余两大区域的方向前行。


[]与此同时,位于西南方向盆地的古蜀文明,还在进行漫长的部落式结合。当那些部落联盟最终形成之时,东方的扩张者因为行程太长,加之三峡和巫山的奇险阻隔无法西进;而北方的众联盟正开始角逐中原的争霸,无暇顾及秦岭南侧的成长者:古蜀文明因此而获得在盆地的独立进化。


公元前3300-2660年 (角逐中原)


历经两千多年的部落式联盟的扩大巩固,那些争霸称雄的早期方国形成了,他们挟持大联盟来成就本国的霸业。就中原而言,黄河中下游的神农联盟、山东附近的九黎族联盟、陕西陇右一带的少典联盟,都开始展露出一匡天下的锋芒。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地处中央地带的神农联盟,其杰出领袖被奉为“炎帝”。他们的农业发达,拥有充足粮食和农业工具的极大优势,使得黄河一带的部落竞相加入,追随于神农族领袖左右。炎帝控制了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又率先将势力范围囊括了整个河北、山西东部,俨然是天下之主。


在他的东侧是九黎族所控制的联盟区域,这一联盟的文明程度与神农联盟在伯仲之间,但其军事力量却是可怕的。山东、淮北的九黎经过长期分立之后,一位名叫蚩尤的人再次将其统一起来,此时已经远超伏羲、太昊时代的规模。在杰出领袖蚩尤的率领下,九黎族南征北战,已经控制了相当可观的广阔领域。蚩尤经过一系列的征战,打退了南方良渚文明区北上的军队。


在最西边的是少典联盟,这一联盟自最高领袖轩辕而下,遵循着有组织的纪律,他们既是发展生产的平民,也是一宣而战的军队。他们的文明程度不如神农,军事蛮力不如九黎,然而正如中原文明在三大区域里的特殊性一样,轩辕所率领的却是一支将支配天下的力量,他本人也将被奉为后世所熟知的“黄帝”(约公元前2697-前2599年)。


炎帝的力量在农业文明的繁荣下不经意间变弱了;蚩尤经过与“南方的入侵者”战斗后,更加强大起来,他挥师西进,终于与炎帝碰头。经过几次战斗,神农联盟处于不利地位,开始西迁。蚩尤拥有了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又挥师北上占据河北,华北平原、山东丘陵、淮北地区完全在九黎族联盟的支配之下。


黄帝在或战或和的斗争中,不断吞并周边部落,扩张的势力布满整个黄土高原。当炎帝撤退到这一地区时,与黄帝一战,再次败北。经过和平谈判,炎帝臣服于黄帝,但不并入其联盟;黄帝答应炎帝联合东征的请求,以平分华北平原的代价作为回报。


黄炎联军就此东进,迅速收复河南。在河北的蚩尤闻讯,集结九黎族联盟的全部力量,奋力反扑,黄炎联军北上受阻。经过一系列的联军训练及粮草准备,黄帝亲自率领大军北上,所向披靡,将蚩尤军队逼向涿鹿。这一场恒古未有的大决战就此展开,蚩尤率麾下81个部落并联合 渤海湾的夸父联盟对阵黄帝、炎帝的联军,最终黄炎联军大胜,蚩尤战败被杀,其余部退入山东半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之后,按照约定,黄帝拥有了山西、河北。神农联盟心有不甘,曾经的中原之主,如今竟沦落如此。于是,在联盟内各要员的鼓动下,炎帝决定向黄帝开战。继涿鹿之后的第二次大战在阪泉一带展开,结果炎帝战败被囚,黄帝将神农联盟并入自己领导的集团,形成 黄炎集团,以此集团为主干又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黄、炎 的祖先皆来自 当年的 华 联盟,而黄炎集团嫡系产生了 唐、虞、夏三个相继统一中原的王朝,故这一文化族群简称 华夏族)。


黄帝轩辕氏,于公元前2660年左右,第一次统一中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以九黎族余部为代表的东夷各部,也宣布臣服于黄帝的统治。从此中原各部通用黄帝的定制,开始形成区域文明一体化特征,这也决定了中原文明终将赶超良渚高度。


[]在这一时期,良渚文明区仍然持续着高度的繁荣,但是仍然没有呈现出区域一体化的迹象,这或许是因为其文明程度的发展超越了私有权力化的演化。良渚的各王国,在区域内部仍然保持着原始公有制时代所订立的和平约定,互不侵犯。即使有兵戈战事,最终也会召开几大王国的领导层大会,做出解决的方案。这又或许是因为几大王国的势均力敌造成的地区均势,如同中国的东周列国、希腊的各城邦一样。


但是在对外方面,良渚文明区的各大王国,则展现出了残忍的一面,他们不断向外扩张征服,以获取土地和奴隶。在遭到蚩尤的东夷各部的强势阻击后,北上的步伐变缓,再加上黄帝统一中原,对北上的征伐更是不利。


而对于长江中游的西进,良渚区西部的各王国却获利不菲,基本控制住了安徽南部、江西全境、湖北全境。但是由于战线太长,长江沿岸的平原又狭窄,当地被打败的原始部落也不断反扑,进一步进军湖南的计划便落空了。


同时期长三角区域的南部,则凭借沿海的渔业资源大发其财,又因为钱塘江以南的反抗势力很弱,所以南部地区扩展也很迅速。兼具繁荣和强大的南部地区涌现出的一位杰出国王,后世神化称之为:玉帝(约公元前3300—前2500年)。其作为庆典的地方则被演变成了南天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关于古蜀文明的介绍就要简单的多了,当中原三大力量争霸之时,在长江中下游的反复扩张与反扑之时,盆地里的几大联盟逐渐壮大融合,最终会形成那个闻名于世的“古蜀国”。


公元前2660-2380年 (上古第一王朝始末)


在黄帝的第一次统一中原之后,区域一体化的进展仍然不快,因为经过长期的原始公有制的影响,要实现区域文明一体化还需要第二次第三次的统一。而区域一国化更是要经过漫长的岁月,直到一个叫做“秦”的帝国出现。


黄帝建立的统一格局,我们可以称做中原的“上古第一王朝”。这一格局一直持续到了黄帝的子孙的时代。但是因为各城邦的文明发展出现明显的分化,一些比较强大的部落对于中原统治权也越来越渴望,新一轮的中原争霸战势必爆发。


自从黄帝轩辕氏统一中原之后,“黄河—中原”这片区域就逐渐形成了三大集团:黄帝、炎帝两大联盟结合的 黄炎集团;山东、淮北的九黎族余部结合为 东夷集团;作为内地部落与草原部落的集结地带,内蒙古、河北北部产生了 北狄集团,后来一些中原争霸的失败者逃到这里加以融合,时而成为中原的北方屏障时而成为中原的边疆威胁。


而与“黄河—中原”三大集团相似的是,南方的长江流域也呈现出三大集团: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钱塘江一带的良渚集团;长江中游、汉江、湘江一带的三苗集团;长江上游、岷江、嘉陵江一带的巴蜀集团。[可以这样说:中华的上古史就是 黄河、长江两条线上的六大集团的征战融合史。]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这一阶段,中原有几个著名的王国竞相登场,除了原来的统治者 黄帝后裔(又称 华),还有 黄炎集团的 共、唐、虞、夏,东夷集团的昊、祝 等长期争霸的王国,北狄集团因为游牧特性,罕有能入主中原的代表。


黄帝的三世孙继承者开始陷于众国的围攻,他领导中原的实力已经不在,统治衰落下来。在联合打败曾经的天子之国后,几大王国也各为利益,互相争斗起来,其中以东夷领袖少昊(约公元前2598—前2525年)最为强大,虽然没有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但获取了霸主的地位,各国均暂时以少昊为尊。


一代霸主少昊去世以后,他的王国陷于内乱,短暂的稳定格局再次被打破。黄炎集团的祝融、东夷另一领袖共工带领两国军队瓜分了少昊的遗产,而后两军对峙,开始角逐中原,争当新的霸主。但终两人在世时也没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黄帝的第三世子孙自从被联合拱下台后,本国开始了重振家业的努力,在新生代领袖颛顼(前2514~前2437)的带领下,走向中兴。


颛顼正在加紧训练军队和囤积粮草时,共工二世自认没有击败祝融后人的必胜把握,于是与黄炎集团内部与祝融后人有争端的颛顼组成联军,终于取胜。在击败祝融后,共工二世、颛顼 都为了中原领导权而分道扬镳。经过一系列的战役,颛顼发扬先辈黄帝的精神,战胜了共国,共工余部被迫逃亡。


自此,颛顼实现了第二次统一中原的伟业,因为他是黄帝的嫡系玄孙,所以仍然归入上古第一王朝。颛顼还命令军队,再次阻挡了南方入侵者的北上征程,收复淮北。


当颛顼死后,子孙能力稍差,中原又开始风云变幻。与 黄炎集团 有着很近的亲戚关系的帝喾(?~前2365),利用其祖辈支持颛顼而后得到的资本,急剧地扩张本国势力。最后趁颛顼四世孙早年夭亡之机,控制了 黄炎集团,开始君临天下,虽然 共、唐、虞 等国不满,但也得承认其领导地位。上古第一王朝的时代就这样过去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同时期的良渚文明区,走向了极盛:不但拥有长江下游的富裕,同时控制了广大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并趁中原争夺霸权而相持不下之机吞并了淮北。与此同时,良渚南部王国正在逐步向浙南、福建扩张势力,甚至一度对粤东产生过影响。但是随后,颛顼统一了中原,再次阻挡了北上行程。良渚区的军队虽然全部撤退到淮河以南,但仍然没有影响其鼎盛的格局。


真正造成致命威胁的仍然来自西方,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湖北地区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反抗力量:三苗联盟。那个已经诞生的三苗联盟,正以不可遏制的力量崛起。在三苗接下来的数百年抗击下,良渚文明区的西进扩张终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那是在良渚区由盛而衰以后的事情。至少在这一时期,良渚文明区仍然极盛。


[]对于外界一无所知的古蜀文明区,确实太小太封闭,但这并不妨碍在这里诞生一个统一的大王国:古蜀国。因为这一区域在随后的千多年里,大多数时间是一个大王国一统盆地的格局,所以我们将最初的这个王国,称做“蚕丛王朝”,他的开创者的名字正是赫赫有名的 蚕丛。


公元前2380-2210年 (上古第二王朝始末)


帝喾成为中原天子大约二十年后去世,列强们终于等到了新一轮的争霸机会。借助于 黄炎集团对帝喾家族的不满,帝挚(约公元前2409—前2352年)成为新一届的霸主。


但数年后的事实证明,帝挚并没有能力保住这短暂的天子地位,因为唐国出现了一位年轻有为的青年,他的名字叫做 放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个名叫 放勋的年轻人,后世称其为“唐尧”(约公元前2377 —前2260年)。唐尧素以贤明著称,年轻时就接任了唐的君主之位。唐的先辈在反对帝喾的争霸战中,受到严重的挫折,连同国君也战死。


唐尧一接任,便虚心地征询强国之道,朴素地带领国人发展生产,并效法 黄帝、颛顼,训练军队以作准备。 唐尧终于等到自身实力的强大以及帝挚势力的衰落,屡战屡胜。


随后,成为领袖的唐尧,面临来自南方的两股入侵力量:三苗联盟终于完全控制住了湖北地区,良渚区的势力退出长江中游,他们都看到中原的间歇性衰弱,于是不约而同地北上。


经过数年的阻击,中原各部在唐尧的带领下,接连打败两股北上力量。唐尧通过扩张实力,又以贤明博得中原各部的拥护,抗击外患,统一中原,因为唐属于 黄炎集团 的成员,所以称其建立的统一格局为“上古第二王朝”。


唐尧时代,中原与古蜀国的交流增多,古蜀国开始向中原称臣。因为尧是上古时期在位最久的君主,所以他在位期间,中原各地获得了长久的稳定发展,一个空前繁荣的“唐尧治世”来临。


在帮助唐尧一统中原和抗击南方的过程中,虞、夏 两国实力增长起来,而其余竞争者皆被消耗。在上古第二王朝的时期,虞、夏 均作为唐的左膀右臂,直到唐尧去世前,三国始终如同兄弟之国,而唐是领头大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自从尧死后,三国的关系开始有了变化。在王朝的二世时期,虞、夏开始争锋,虽然仍尊唐为天子。到了王朝的三世,虞国的新任领袖 舜大战夏鲧,虞军大胜,夏鲧战败被杀。


[]良渚文明区极盛而衰,北伐受阻,西进无果,加之内部各王国实力开始分化,渐渐趋于内部斗争。在三苗接下来的数百年抗击下,良渚文明区的西进扩张终于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其西侧的三苗联盟因为文明成果是入侵者带来的,加之地理区位并不封闭,所以自身并没有按照正常发展演化为统一的大王国。他们只能不断地吸收来自 东方良渚、北方中原的文明成果,这也给良渚文明区的外在安全或多或少减轻了压力。


[]古蜀文明区仍然处于“蚕丛王朝”统治时期,并处于鼎盛状态,一派欣欣向荣。这时,古蜀人已经开始与中原文明区进行了交流,并且对于中原文明的高度很向往。



公元前2210-2070年 (上古第三王朝始末)


第二王朝的力量已经衰微,第三世君主只得自己让出天子之位。虞舜(约公元前2237—2130年)在成为天子之后,再次率军打败南方的入侵,并使得三苗联盟臣服,又挫败东夷的反扑,因为虞如同 唐、夏一样属于 黄炎集团 的成员,所以称其建立的统一格局为“上古第三王朝”。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虞舜继承自 黄帝、颛顼、唐尧 三大帝王以来的统一格局并将其深化,中原的区域文明一体化基本完成。继唐尧对古蜀国产生影响后,虞舜继续加大对盆地的影响,输送文明。


虞舜还开始了进一步扩张到良渚文明区的进程。在舜的长期统治下,中原再现了唐尧时代的繁荣强盛,史称“虞舜治世”,而“尧舜”并称,同为后世景仰的两位圣主。


在长期的争霸过程中,许多的失败者后裔有两个选择:一些逃亡到中原以外,其中大多是向北逃至草原大漠;另一些是接受新的霸主的领导,或么从此一直臣服,或么积蓄力量准备新的一轮竞赛。


前者与草原大漠的游牧部落相结合,形成对中原各部构成抛之不去的边患,因为著名的 鬼方、犬戎即将诞生。而后者则守住已有资源,扩张实力,争取中原各部的依附达到反戈一击的效果。


夏国显然属于后者,自从夏鲧在与虞的争战中被杀后,国人就开始以常人不可忍受的毅力来获取虞朝的信任,效法唐尧争当贤明的表率来博得中原各部的支持。在夏鲧的孙子辈后代夏禹(约公元前2155—前2055年)的带领下,“治水工程”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虞舜去世以后,在王朝的二世时期,夏禹的势力正在急剧地膨胀。于是一场“天子”与“权臣”的战斗开始了,然而中原各部大多支持夏禹这方。王朝等到第三世以后,在已经相当地劣势情况下,只能效仿 前朝的“禅让”。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公元前2070年左右,夏禹在铺天盖地的 赞誉声中登上天子之位。由于王朝的一步步发展,到夏这一王朝时,天子控制力已经变得很强了。但夏朝能否终结上古的“王朝三世而亡”的短命论呢?


[]这一时期,良渚文明区陷于内耗,而中原的尧、舜又不断将势力伸向东南。与三苗联盟的争斗几乎没有停顿过,各王国内忧外患,疲于奔命。辉煌了一千多年的良渚文明,眼看就要走到区域史上第一次存亡危机的关头。


[]与此同时,古蜀文明却因为与中原的交流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当然,此时的“蚕丛王朝”因为内在政局的变迁,也开始走向了衰败。


公元前2070-1936年 (上古王朝之夏)


当夏禹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格局后,由于没有受到大战的破坏,中原文明区继续延续着 虞朝的欣欣向荣,王朝力量的强大为征服远方奠定了基础。


第一个要征服的对象就是曾屡次北上的良渚文明区,因为现在他们的力量已经变得很虚弱。虽然良渚文明的高度仍然无法逾越,但在军事上,广阔的中原强大的王朝,足以将这一小区域踏在脚下。在以后的历史上,高度发达的文明被征服的事情还将不断上演,这并不是唯一的一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接着古蜀国发生了政局变动,具体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最终结果是,夏禹的势力进入了盆地。古蜀国在夏朝的帮助下,走向短暂的“中兴”。


在处理完东南、西南两方的事务之后,夏禹对北方草原的 鬼方开始了征伐。


夏朝的势力第一次扩张到如此宽广的领域,夏禹便将当时的天下划分为九州。鉴于长三角地势偏远,禹委派自己的一个儿子去镇守。其后裔建立了千年之后的 越国。


剩下的南方三苗联盟在虞朝内乱时得以摆脱中原控制,夏禹正着手征伐时便去世了。中原的政局又开始云雨莫测起来:夏启(?—前2016年)继承了父亲的大部分势力;来自 东夷集团的领袖伯益,准备争当新一届的天子;来自 黄炎集团的另一位领袖 有扈氏,也毫不示弱地表示要把夏启拱下台。


在这一场三强角逐中,夏启凭借着夏禹遗留下来的经过南征北战的精锐部队,先在东方决战伯益,伯益战败被杀。而后,夏启挥师西进大战有扈氏,有扈氏战败被杀。自此,夏启的统治稳固下来。


夏启处理完中原对手后,开始了对南方三苗联盟的征战。三苗北上受挫,完全臣服于夏朝。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夏启死后,其子孙能力较弱,只是凭借着留下的强大军队而保持着天子地位。


再经过了太康、仲康,强大的军队也终于涣散了。来自于 有穷王国的 后羿,执掌了中原的控制权,挟持夏王 相(约公元前2004年—前1977年在位),并取得了阻击外敌的胜利。


后羿死后,寒浞取得了天子大权,继后羿之后又自立为王,中原再次陷入恐慌之中。


[]夏启死后,经过短暂覆灭后的长三角地区得以复国,开始重建文明。这一文明区域要到大约八百年后才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那一次来自于一个更为强大的“殷王朝”。


[]与夏王朝的衰败相同步,西南方向的盆地陷入了一场比较长的混乱之中。这种混乱局面要等到百年之后的一位叫做 伯灌的领袖才能终结。


公元前1936-1600年 (大夏王朝)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夏朝的根基毕竟还是很牢固,王室成员 少康(约公元前1936年—前1916年在位),经过十余年奋斗,取得中原各部的拥护,打败寒浞。夏朝得以复国,史称“少康中兴”。


自少康重新担任天子后,夏朝进入了第二个辉煌的时代,中原又复归稳定繁荣。


少康去世后,季杼(约公元前1915年—前1899年在位)继承夏朝的宏图大业,彻底肃清了寒浞的残余势力,又大力征伐东夷各部,直达东海。后来,他又还都伊洛之间。


季杼统治时期,成为夏代中期的极盛时期,中原各部皆臣服,长期叛乱的东夷集团到夏商鼎革前夕都不敢叛。


以后经过四五代人比较稳定的发展,夏王朝以伊、洛一带的河南地为中心,东通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长淮,所有夏、夷诸部的众多邦国,大都臣服在它的统治之下。


到了孔甲即位前夕,以夏国为核心,以中原各部(尤其是 黄炎集团)为辅助的 夏朝体系开始走向了衰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孔甲(约公元前1677年—前1669年在位)不思进取,“好方鬼神,事淫(和谐)乱”。不少方国部落开始对夏王室产生了不满,形势恶化,不可扭转。


继孔甲之后的夏王有:皋、发、桀。这一时期,方国部落与夏室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氏族内部的纠纷也相当激烈,内乱不止。


正当夏桀(约公元前1652年—前1600年在位)处于王朝迅速没落而不思进取的时候,在东部的一个较为强大的商王国已经崭露锋芒。这个王国有一位杰出的领袖:商汤(也时也叫 成汤)。商国发迹于夏禹时代,因协助夏朝的建立,而成为夏朝体系东部的一方重要诸侯。


商汤任用后来著名的贤臣 伊尹为相国,以德立威,厉兵秣马,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商国的实力获得很大提升。


接着,商汤开始翦除夏王朝方国 葛、韦、顾, “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最后,商军向夏王朝首都发起进攻。在鸣条进行了大决战,夏师败绩,夏桀或被囚或难逃他乡。


灭夏后,商汤回师亳邑,大会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曾一度掌控中原近五百年的夏王朝就此谢幕。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夏王朝的剩余势力主要留在中原活动,还有两支分别向南、北方向迁移。南支经历山至南巢;北支进入北方草原,与当地诸族融合,一千年后将诞生威震大陆的 匈奴。


历史的舞台上将出现一个更加强大更加长久统治中原的王朝,在它的前期被称作“商”,在它的后期被称作“殷”。一个青铜器文明高度发达的殷商时代即将来临,一个甲骨文的明确文字时代将书写它的荣辱六百年。


[]同一时期,长三角文明区复兴了良渚文明的高度,并将继续发展出更高的文明。然而这一地区的军事辉煌将不再重现,其控制区域因为夏王朝的衰落而一度扩展到淮北、山东,但因为商王朝的崛起而退缩回到淮河以南。在随后的几百年里,它的边缘仍将因为商王朝的间歇性强大而不断退缩回长江,并在那个名叫 武丁的殷商时代,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而他的老对头 三苗联盟,也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被殷商吞并。


[]大约在夏王朝的中期,一位名叫 伯灌的领袖,结束了古蜀国的混乱,建立起古蜀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国,史称“伯灌王朝”。一如前朝,这个古蜀国仍然对夏王朝很有好感。当夏商鼎革之后,蜀国正处于强盛时期,对于中原的这个 新的主人,显然不认同。但碍于秦岭阻隔,商蜀之间没有什么战事,反倒是区域文明间的交流仍在加强。等到商朝中叶,古蜀国将诞生一个名叫“鱼凫王朝”的新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