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有那些银行:读《作协大院》有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34:31
读《作协大院》有感

文:薛峰

          近日,读了齐光瑞先生的大作,即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作协大院》,很有感触。就其中几个问题,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一、悲剧的价值,就在于撕开裂口给人们看有价值、闪耀人性光芒的东西

          何然于危难之际,出任《九州文艺》总编一职,之后竭尽全力奋斗一年,工作颇有起色,但步履却更加艰难。凝聚心血的一整套改革方案作协党组也通过了,但同事不理解,即便是改革的受益者;领导不支持,即便是催促他改革的上司。在责任面前,作协主席不是挑起担子支持他完成改革,而是推卸责任,甚至半阴不阳扇阴风欲借群众的不满情绪把他掀下台以便让自己的情人上台…… 没有别的选择,何然只能辞职;不能去给靠情夫给力取代自己的女人打下手,何然只有愤然离开。

       事业蒸蒸日上,开拓者却被迫淘汰出局,《九州文艺》的改革方案也胎死腹中,故事充满悲剧性。这就是作者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作协大院》的故事主线。主人公的命运悲壮而凄美,满腔冤屈而低徊。。。。

        这就像是我们在观看戏剧《窦娥冤》、《白蛇传》、小说《红楼梦》等之后,升腾在胸膛的就是那种情感。
    尼采认为,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通过个性的毁灭,我们反而感觉到世界生命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于是生出快感。现实的苦难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化作了世界的喜剧,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与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

         因此我们猜想,作者就是想告诉人们: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的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有不满足,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有匮乏,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努力!因此,我们读者就会对何然致以悲壮的敬意,洒一掬清泪。因为,作者告诉我们,何然已经尽了力,我们知道,胜固可喜,败亦犹荣。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个败者,流出的眼泪也是滚烫的,也是有分量的。

        虽然说,何然不是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作者也没有把他描写为一个不懂世俗的超人。但是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有所价值。有缺点的战士,终归是战士,苍蝇再完美终究还是苍蝇。

         二、一部好的小说,总会向读者展示美丽多姿的风景画。

         有人说,小说是凭借人物形象对读者进行感染的,这话没错。可是,人物活动需要在一定的环境里进行,并且,人物的活动需要借助特定的场景里开展,于是就会使人物活在了场景之中,场景为人物服务,并成为一个有机体。

        您看:在第四章《眼花缭乱》P153页作者就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段精美的画卷:

        绿荫环抱的湖水在风的吹拂下的起波澜,拍打着堤岸,发出啪啪的响声。湖床均由卵石构成,湖水清澈见底,流水急缓有致、两岸青山叠翠、风景如画。。。。。。

      站在堤坝上远眺,只见绿荫湖畔,水碧山青,景色怡人。白云倒映在水面上,波光潋滟,风起时。。。。。。

       在第九章《惊涛骇浪》P330页我们就看到这样的景观:

          经过一夜的大气循环和新陈代谢,空气显得前所未有的清新,迷蒙在水面上,如同仙境。促成这仙境的不仅是如云似雾的空气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还有青山和茂密的树林。风景区内水碧天蓝,植物郁郁葱葱,到处是清新的空气和醉人的草香,大雁、天鹅、仙鹤、白鹭自由飞翔,随处可见野鸡野鸭结对飞的迷人景色。

           三、好的小说,为了推动故事的发展或者是为了情节的丰富,总会为读者绘出一幅地方风俗画。

      这样的风俗画使之与其他作品形成文化差异、地域差异的情形。我们在潘长江的小品《粘豆包》以及电视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里,对于东北豆包有了一个基本了解,至于究竟怎么做,是一个什么样的风俗,源于何时何地,还是不甚了了。

我们在这部小说里就能够找到这样的情节和详尽的描写。比如我们在P210页就可以看到非常详尽的描述。

“这种习俗源于何时始终无人考证。但自腊八开始,家家户户不论贫富皆淘米,那场面绝对热闹红火够气魄!全家上下齐动员。。。。。。。。【此不赘述】

作者在《春华秋实》这一节几乎用了的一半的篇幅做了详尽的描写,以此看得出作者雄厚的功力与才气。【完】

作者系北京某中学教师

转自: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59764-do-blog-id-33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