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羡妮演过的电视剧:社会科学模型化发展需要复杂性科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34:02

    社会科学一直面临着两大核心任务:一是寻求制度的合法性,二是重构认识论的逻辑。它们是一体两面的。一方面,社会科学为赢得话语权而谋求制度合法性的努力,从来就伴随在其萌发、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然而自然科学制定的合法化“科学”标准,致使社会科学只能不断提高和改进自己的科学合法性,而从未敢言合法性地位的确立。另一方面,伴随着社会科学每一次提高制度合法性的努力,其认识论逻辑都在不断的调整、修正和重构中。实证主义、自然主义、描述主义、批判理论以及诠释学的观点都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支撑,甚至成为其认识论逻辑的核心。

 

 

    在自然科学确立的科学合法性标准之中,模型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模型是针对原型而言的,原型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和生产实践中所关心和研究的实际对象,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常常用系统或过程等术语来表达,如社会经济系统。模型来源于原型,但不是对原型的简单模仿,是人们为了认识和理解原型而对其所作的一种抽象和升华。模型是理论或现象的精确“反映”,是科学的“催化剂”,有助于加速科学的发展进程。模型逐渐成为理论和数据之外能够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发挥独立影响的要素,能够建立形式化的计算或数学模型,已经像理论和数据的普遍必然性与客观性一样,成为具有科学地位的衡量标准。因此,社会科学制度合法化很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模型化。

 

    后现代主义首先为社会科学在模型化方向上寻求制度合法性提供了可能。尽管其非中心化的、建构主义的甚至碎片化的种种科学批判立场引起诸多责难,但后现代主义让社会科学重新认识和发现了“自主主体”。它强调主体的异质性和异质社会主体行为的真实性,各种异质主体在相互作用的变化网络中运行。这就改变了传统常规科学建立的根基:同质主体及线性决定论。如果说后现代主义颠覆传统的科学规范和标准,让自主主体所产生的意义来主导客观的本质真理,从而奠定了社会科学制度合法化的基础的话,那么,复杂性科学则为当代社会科学逻辑重构的任务之一,即社会科学的“模型化”。

 

    为寻求制度合法化,传统社会科学模仿物理学和数学的建模方法,其基本理论前提或假设是主体同质性和平衡态条件。研究对象的“同质假设”可以提供工具上的便利性,从而易于为数学所驾驭和介入。而平衡条件则假设了所有现象都围绕着平衡点来变化,只是一种有秩序的转化,没有突变和非线性。对于处理复杂社会和社会行为的社会科学来说,很难适用物理学和数学的传统模型,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新兴的复杂性科学改变了传统还原论的、线性的和简单性的思维方式,而强调认识的自组织性、多样性、非线性、整体性、不确定性特征:在本体论上,以关联本体论代替了原子本体论,使具有主体能动性的研究对象重新获得合理性,这就使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取得了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同等重要的本体论地位;在认识论上,有限价值定位代替了完全的价值中立,使得社会科学具有与自然科学完全不同的研究角度,有利于对人的主体地位和社会问题的理解,对社会科学目前的研究困境来说是必要而及时的;在方法论上,多元、跨学科的整体关联的研究方法代替了一元、机械还原论的简单性研究方法。

 

    从社会科学认识论逻辑重构的意义上看,最重要的就是复杂性科学对模型的重新认识和定位。其一,它把科学和认识论直接建基于对异质主体的研究之上,通过关注自组织的异质主体和基于主体的模型所进行的秩序创造,由此为社会科学缺乏普遍性的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不同于传统物理或数学模型总是假设尽可能简单的主体,复杂性科学不仅承认主体的异质性,而且认为此种主体是依据模型制定的规则与其他主体进行相互作用的主体。事实上,这充分反映了社会科学主题的复杂性。人类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结构就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异质性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性地影响了组织、社会群体和社会活动的发展。其二,复杂性科学认为自主主体的行为及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但它们可以自组织成突现的适应系统。这样,传统科学所极力消解的不确定性又重新回到了问题的中心,成为了创造性、适应性和演化的积极要素。由此,在社会科学领域,复杂性科学对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是分析的而是统计的,它为心理和社会现象的理解与形式科学的精确性结合提供了桥梁,或者说,它是整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个平台。

 

    毫无疑问,模型化代表了当代社会科学提高科学合法性所努力的方向。但基于物理学和数学的形式化模型在社会科学领域应用的不恰当性已日益凸显,应该说,把复杂性科学及其思维方式介入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是社会科学模型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殷杰 王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