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盛:中国气功三十六真谛(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45:32

禅修入门:中国气功三十六真谛(1)

(2011-06-09 17:24:47)转载


中国气功三十六真谛(一):天人

文/柯云路

 

中国气功三十六真谛共分为四部分。

一,天人;

二,妙诀;

三,开悟;

四,灵慧。

先讲“天人”。

 

人天相应,人天合一

 

第一个法则,人天相应,人天合一。

这八个字讲的是人和宇宙、人和自然、人和天气、地理、人和周边环境、人和周边的风水都有全息的相应,那就是“人在宇宙中,宇宙在人中”的互相感应。

这很微妙。

人类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人类不是无缘无故地成为这个样子。为什么人类能够去观察、研究和探索宇宙?为什么宇宙给了人类这样一个特长?

不是无缘无故的。

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承认人类和宇宙有相应性,有合一性。气功的奥妙只不过要非常彻底地感觉这一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感觉,是从生命深处,信念深处,直截了当地体会、相信人天相应和人天合一。

这是古人在直觉思维中得到的真切感觉,也是古人在冥想、静坐、内省的思维方式中得到的感觉。如果你在练功中不断进入这种感觉,又不断提升对这种感觉的信任、理解,就能更好地“心诚则灵”。

 

阴阳相合

 

第二个法则,阴阳相合,阴阳相生、相转化。

这是《易经》和《黄帝内经》贯穿始终的一个法则。

西方很多哲学如如黑格尔的辩证法,讲事物的一分为二、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孰不知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中,阴阳相合的理论不仅含着辩证法的智慧,还含着西方辩证法不曾含有的智慧。

在这个世界上,事物并不止是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内部还呈现出阴阳的性质。阴阳的划分几乎在一切领域都存在: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雄为阳,雌为阴;男为阳,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主动为阳,被动为阴;进攻为阳,防守为阴;积极为阳,消极为阴;上升为阳,降沉为阴;干燥为阳,潮湿为阴;强硬为阳,软弱为阴;运动为阳,安静为阴;直为阳,曲为阴;正为阳,偏为阴。各种各样的阴阳划分、阴阳对立组合充满了微妙。

 “阴阳相合”的法则也是气功修炼中的重要法则。

 

人定胜天

 

第三个法则,人定胜天。

人在进入禅定状态之后,能够产生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

自古以来对命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人有命运。这句话无疑有真理。因为人确实被某种环境、外在力量、先天力量、大的局面所安排。要承认这是个真理。

然而,只承认这个还不是全部真理。如果只承认这个,人就不需要修炼,不需要各种努力了。

那么,第二个真理就是“人定胜天”。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要气功修炼,在承认命运的基础上改变命运,这是非常重要的。

 

心诚则灵

 

第四个法则,心诚则灵。

这句话可能被人说成了套话,其实是极其微妙的真理。

世界上很多奇迹就是心的奇迹。

为什么宗教仪式能产生奇迹?与其说是神的奇迹,不如说是心的奇迹。自心即佛嘛。当我们用非常虔诚的心理来对待世界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举一个例子,一个开饭店的大老板今天拜佛去了。他把饭店里的剩余食品打了一大包,拿到庙里供奉,然后许愿,不会起任何作用。可是,一个穷人跋涉千里到了庙里,他饥寒交迫,怀中只揣着一个馍馍,他把这个馍馍供奉到佛的面前。他也许了愿,居然如愿以偿。

为什么?

后者的供奉,是真心的供奉。后者的许愿,是真心的许愿。

奥妙在心诚则灵。心诚了,就能产生力量。

要不断讲心诚则灵,还要不断检验自己在心诚则灵这个法则上还有哪些地方不够诚,是什么东西在影响自己练功的心诚状态?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第五个法则,《道德经》讲,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道、德、仁、义、礼,这里讲了练功过程中不同的层次,而且是一个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的层次。

你现在没有得大道,就在德的层次上做事情;你连德的层次都没有达到,就要在仁的层次上做事情;你仁都达不到,就只好在义的层次上做事情;你义的层次都达不到,就只好在礼的层次上做事情。人只有不断提高层次,才能达到“道”的层次。

 

不亢不卑

 

第六个法则,不亢不卑,宽仁博爱。

不亢不卑,讲的是对待人的态度。在气功状态中,又是所有气功修炼者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

不仅对人,而且对世界万物,做到不亢不卑,就是那种平和的态度,平等的态度,平常的态度。

万事平常心。万事平和心。万事平等心。

既不因为见了一个伟人就很自卑,毫无自信;也不因为面对一个小人物就很狂妄,就自傲。不亢不卑是对周边世界的人和物真正质朴的气功状态,是对万事万物都无病的状态。

自卑是有病的状态;狂妄、高傲也是有病的状态。

没病的状态就像站在地平线上,平稳而安详。

 

大慈大悲,普渡众生

 

第七个法则,大慈大悲,普渡众生。

这是在不亢不卑的基础上产生的更高一级的状态。

不会有人反对用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心态对待周边世界、周边人物。它与当代社会无疑是契机相合的。

同时,大慈大悲的状态有助于气功修炼者自己,也有助于气功修炼者身边的人。

朋友们可能经常看到庙宇中佛的雕塑,工匠们并没有看到过释迦牟尼,他们只是将自己观察到最美好的大慈大悲的表情与相貌凝聚在佛的雕塑中了。芸芸众生面对大慈大悲的佛像,无疑会受到灵魂的震动。

如果一个人希望修炼得好一点,不妨观想一下,进入一下,体会一下庙宇中佛像大慈大悲的表情和相貌。

做大慈大悲的表情,进入大慈大悲的状态,体会大慈大悲的感觉。

你会发现眉宇是展开的,看待世界是平和的,对各种烦恼是平淡的。你既关心这个世界,对世界又有距离感。你在生活中,对生活又有一份超脱。你对人类很关心,但这种关心又不表现为执著。你用大慈大悲的心态看周边的世界,也看自己,会发现人类有很多不该有的劳累。

这个状态是一下就能够进入的。

 

顶天立地,正气凛然

 

第八个法则,顶天立地,正气凛然。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做到顶天立地,正气凛然。

用中医的话讲,为什么有的人一会儿肾气虚,一会儿心气虚,一会儿脾气虚,常常和他生活的状态、行为的状态相关。如果你在生活中、练功中处在顶天立地,正气凛然的状态中,有些病就可能不治而愈。

没有顶天立地,没有正气凛然,就像一个人好像练了很多年功,甚至还冒充什么大师,可是他做事情总是鬼鬼祟祟、见不得人,他就没有正气,他的气是虚的。

为什么有些极普通的人,有可能在某一时刻表现出惊人的能量,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是因为他能顶天立地,正气凛然。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修禅

 

第九个法则,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修禅。

这是禅宗的一句话,持戒是为了心平。如果已经心平,就不需要持戒。心平就有这么大的力量!这句话用另外四个字讲,叫做心平气和。

佛教为什么要求持戒呀?一切戒律都是为了使人达到真正的心平。你在世俗中生活,你没有出家,又不能严格地持戒,那么就做一件事,做到心平。心平气和。

中国气功九大技术有一句话,叫做“放下贪心,心平气和”。

行直何须修禅,只要行为正直了,那么连禅都不用修,也就是我们讲的理直气壮。

因此,知道了古人这句话,那么,行直何须修禅,如果你确确实实做到非常正确、符合道理,本身就是好状态。

 

光明正大

 

第十个法则,光明正大。

讲的是对待人、事、宇宙、自然、社会,一个光明正大的心态,一个光明正大的表情,一个光明正大的做人方法,做人姿态。

在气功技术中讲光明正大的时候,是通过一个动作、一个咒语来修炼的。放大到做人的态度上,光明正大就是练功、也是做人的大智慧。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十一个法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儒家文化。诚意,要诚心诚意;正心,心要放得正;修身,乃是修炼自己;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家庭、为祖国、为人类做好事。

这个也应该成为气功修炼的重要法则。

 

万物皆有灵性

 

第十二个法则,万物皆有灵性。

这是中国古文化中包含的一个深邃又奥秘的思想。不仅人有灵性,万物皆有灵性,这就使得我们对待世界的感应更加微妙,更能体会到生命的本质。

没有这个概念,你可能比较迟钝。有了这个概念,你会透彻明白,会在练功中达到更高的境界。

万物皆有灵性,会使我们有更好的生态意识。

 

视死如归

 

第十三个法则, 视死如归。

这是朋友们熟悉的四个字,今人一般用它来形容勇敢、不怕死。我们说,不光对英雄才用这四个字,视死如归讲到了对生命的达观。

一方面我们热爱生命;另一方面我们又很达观,能够正视死亡,把它作为生命的归宿而已。

在这个世界上,热爱生命、惧怕死亡是人的本能。但有的人就因为惧怕死亡,执著于所谓长寿,结果反而不健康,也不达观。

所以,热爱生命的同时还要对生死达观。

 

以上十三个法则是练功的大观念、大智慧,是对待天地、万物、人、事的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