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磊 北京大学 博士:无耻的嘴脸贪婪的心(四):北大商人(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27:21
无耻的嘴脸贪婪的心(四):北大商人(2)

  亦明

  2001年第5期《新财富》封面文章的开篇是这样写的:“自从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为代表的高校系列进入资本市场后,一系列具有高校特点的操作手法出现
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一些操作,正在侵蚀着这两所最令人骄傲的大学。
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资本市场的高校企业。”这篇封面故事的标题是:“北大
系、清华系:明天系、深安达、粤华电幕后操作”。

  《新财富》封面文章中的“北大系”实际是指北大的“四大金刚”。“明天
系”就是肖建华与北大资源集团合资的“北大明天”及其派生的“北大”公司。
“清华系”和粤华电的问题我们以后有机会再探讨。那么,这个“深安达”到底
是怎么回事呢?

  2000年10月,由北京大学、深圳市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创办的“深港产
学研基地发展中心”通过它的子公司“深圳深港产学研发展公司”接收了“招商
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持有的“深安达”26%的股权,成为“深安达”第一大
股东。而在2000年初,经营不善、戴着“ST”(特别处理)帽子的“深安达”的
股票就已经在股市上开始大幅上涨了。“深圳深港产学研发展公司”成为“深安
达”的大股东之后一个月,“深安达”董事会发布公告,把全部资产和负债出售
给“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也就是说,到此为止,“深安达”以前的业
务、资产、债务都归了“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深安达”成了一个全
新的公司。这就是所谓的“干净脱壳”。(见《新财富》封面文章)。

  与“干净脱壳”同时,“深安达”宣布出资4500万元,增资“北京北大方正
兴园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北大方正兴园”),以此占有它35%的股权。“北
大方正兴园”是谁?它是干什么的?原来,“北大方正兴园”是在2000年4月由
“北京北大方正指纹电子有限公司”改组而成。表面看起来,这没有什么新奇之
处,可实际上,这里面的交易却是极为隐秘的。根据后来的公告,在改组之后,
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之子厉伟开办的“深圳延宁发展有限公司”拥有
“北大方正兴园”17.5%的股权。(见《新财富》封面文章;中国证券报 2001
年5月30日:北大高科:进入生物特征识别行业)。

  厉以宁之子是怎么介入到北大的公司中的呢?

  根据“深港产学研发展中心”的网页介绍,该中心在2000年成立了“深港产
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由北大副校长陈章良任董事长,厉伟任总经理。该网
页还透露,这个投资公司“已对深圳科兴生物、北大方正兴园电子、深圳智同指
纹……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投资,总额达到7000万元。”(http://
iersite.com/Industry/chuangyetou.htm)。这个网页没有说的是:“深圳
智同指纹”的控股股东就是厉伟的“深圳延宁发展有限公司”。

  厉伟与北大的关系厚着呢。1998年,“延宁”与“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
上市公司“厦门国贸”合资成立“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延宁”
出资807万元,占16.15%的股份。据说当时“厦门国贸”的大股东们充分利用了
这个机会,痛宰了中小股民一把。其手段之阴险毒辣,被股市专家评为经典,并
以此告诫后人要“慎防主力‘诱捕’陷井”。(http://www.8nn8.com/lzjj/0020.htm)。

  “深港产学研基地”自称:“深港产学研,敢为天下先”。他敢为什么“天
下先”呢?据他自己的网页介绍,他们的目的是“要将基地建设成为一个高层次、
综合性、开放式的官、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实体”。(http://iersite.
com/webpages/jianjie.htm)。读者别以为自己看花了眼,这个实体确实包
括“官”和“资”。所以它的真实名称应该是“深港官产学研资基地”。官学一
体,商学一体,在这里已经名正言顺,并且堂而皇之了。北大真的是敢为天下先。

  “深港产学研基地”虽然宣称由深圳市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学参加,但其中最
活跃、也是起主导作用的实际是北大人。比如他出面购买“深安达”,就完全是
为北大的“四大金刚”服务。如果没有与深圳市政府的密切关系,它是否能够明
目张胆地玩弄“借壳上市”的把戏,还真不好说。否则的话,中国的股票市场岂
不成了有钱大老板的游戏房了吗?《新财富》封面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买壳
公司能够做到‘无成本收购’,上市公司可以‘无成本置换’,但是整个交易过
程不可能没有成本。在缺乏有力监管的市场上,受损的始终是中小股东。如果高
校参与其中,还包括其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内树立的清誉。”

  “百年清誉”?这对赚钱赚红了眼的北大商人来说,简直一文不值!

  2002年9月,未名集团以5000万元的价格从青鸟集团手中接收了北大高科60%
的股权。因此,目前未名集团是北大高科的第一大股东。在北大高科的网站上,
它介绍自己的股权结构是这样的:北大未名集团、“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
司”、“深港产学研基地发展中心”分别占股60%、32%、8%成立“深圳市北
大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后者控制“深圳市北大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
“北大高科”)的37.94%股份,其余由“其它公司”控制。“北大高科”直接
控制的公司有三家,它们是“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北京北大高
科指纹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北大高科软件有限公司”,股权各在60-70%左
右,也就是说,这三家公司各有大约15%左右的北大血统(0.6 X 0.3794 X
0.7)。这就叫做“北大概念”。

  目前,北大未名集团直接控制的实业公司有深圳科兴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大维信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等。(http://www.pku.edu.cn/enterprise/index.html#xxkj)。
北大未名集团在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圈中虽然大名鼎鼎,并且搞了些实
业,但其产品几乎都不是北大自己开发的。比如他们生产的干扰素、细胞白介素
-2、胰岛素、人生长激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国内早就有多家公司生产,
而未名集团在技术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其中重组干扰素的生产在国内早
已泛滥成灾,生产厂家数以十计,几乎全部赔钱,而未名集团依靠北大的牌子据
说是唯一赢利的一家。不过,最最令人不解的是,未名集团的“厦门北大之路生
物工程有限公司”隆重推出的产品“恩经复”。这个产品实际是从小鼠的颌下腺
中直接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其目的是用来治疗人类“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
病”。(http://www.bioway-pku.com/page/ngf.htm)。抛开这个产
品根本就不含有真正意义的“生物技术”不说,能够想到用小鼠的基因产品来治
疗人类的疾病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意”。在生物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有号称
中国“顶尖大学”为后盾的未名集团为什么要用这么原始的方法生产这种科学性
这么可疑的药品呢?真是让人大惑不解。是人类没有自己的相应基因吗?当然不
是。实际上,小鼠的神经生长因子与人类神经生长因子的氨基酸序列相同性只有
60%左右,因此从医学的角度来判断,其“亲缘关系”是相当远的。北大的生物
学专家们,能否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把耗子的蛋白质往人体内注射?

  至于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血脂康”,其“生物技术”含
量更是“高”得惊人:用大米为原料,“运用现代生物科技发酵而成”的红曲霉,
处理之后装入胶囊。如此而已。这就是他们吹嘘的“一流的高等学府,造就一流
的科技成果”(见北大维信官方网页http://www.wpu.com.cn/)。实际
上,红曲霉降低血脂的作用早就被人发现,其有效成份也在二十多年前就被日本
科学家鉴定出来(J Antibiot (Tokyo)。 1979 Aug;32(8):852-854),
并且开发有十分流行的西药(洛伐他汀Lovastatin)。(食品科技 2001 年第1
期:红曲霉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洛伐他汀的生物和化学合成非常简单,成
本也十分低廉。难怪在北大维信的网页上,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占有相当重要的位
置。不打北大的牌子,不靠金庸做广告,他的东西怎么卖呢?

  值得一提的是,未名集团总经理潘爱华博士是未名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他曾
是北大生物系教授,在1994年的一篇论文中涉嫌抄袭他人。潘总的老搭档、未名
集团的另一个创始人陈章良也是那篇论文的作者之一。(《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6年第4期:是英文问题,还是科学道德问题?)。

  小结:

  在这个世界上,名利的诱惑是永远存在的,而一个人、一个团体的品格高低
也只能够通过它对待这些诱惑时的所作所为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烈火炼真
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哈佛大学看到生物技术的产业前景,也曾打算自搞
产业赚钱,但遭到全国上下的强烈反对。哈佛大学从善如流,最终放弃了这个计
划。1995年,耶鲁大学将一位校友捐献的两千万美元连带利息退了回去,因为那
位捐款校友要对学校的内部事务指手划脚。所以说,一所真正的大学不能为金钱
所左右。北大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而敢为天下先,暴露出来的还是他的贪婪本性。
也就是说,为了“利”,他什么事情都敢去做,什么风险都敢去冒。

  据估计,北大的“四大金刚”这些年在国内资本市场中,单单依靠“北大”
这块牌子就“圈”进了数百亿元人民币,其中几乎绝大多数来自中国的中小股民。
这些被“圈”的财富并没有完全进入“四大金刚”的帐面,很大部分都被依附于
北大这块招牌的“个人”捞走了,如肖建华的“明天系”就赚了至少20个亿。
(《新财富》2001年第5期封面文章;羊城晚报)2002年11月5日: 自拍自买 
“明天系”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即使那些真的进入了“四大金刚”帐户
的财富,到底有多少能够被北大利用到教学和科研上,那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实际上,“北大”只不过是被北大商人利用的一块金字招牌而已。比如,北大资
源集团的总裁就在计划搞股权改制,要把资源集团股份的30%(约合10亿人民币)
分给集团的高级主管。(《北大校刊》2003年1月15日:北大资源资本增长7500
倍)。这样一来,北大岂不是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吗?考虑到这些,再考虑到北
大的名誉损失,总是出风头、“常维新”、“敢为天下先”、并且自作聪明的北
大这回是彻头彻尾地做了一把赔本的买卖。

  不仅如此。北大已经、并且正在背负着沉重的法律和道义责任,其负担之重,
完全有可能把北大彻底压垮。暂且不提要伴随北大终生的道德责任,北大目前面
临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和刑事责任,至少有以下几条:

  第一,税务问题:北大公司到底?前凑帐裁此奥式伤暗模咳绻腋璞?
大公司优惠税务政策,那么北大公司每年从这些政策中得到的好处是多少?他们
是否把这些好处转交给了学校?学校是否把这些好处用于教育?

  第二,股票市场内线交易问题:“明天系”、“厦门国贸”、“深安达”
在打出北大的牌子之前,股票都大幅度上扬,其中是否有非法活动?与北大相关
的大股东是否参与了股票二级市场的炒作?

  第三,合伙欺诈问题:“北大明天”系与北大资源集团合作的性质是什么?
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北大对“北大明天”系的所作所为是否知情,应该负
什么责任?为什么北大资源集团要否认与肖建华的关系?“北大博雅”利用“纳
米水”欺骗社会,北大为什么直到骗局被揭露才出面否认?北京大学及北大方正
集团到底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第四,国有资产私有化问题:北大资源集团要把公司股份的30%私有化,
是否合法?北大很多公司的董事、经理、科研人员都挂有北大教授的头衔,他们
是否利用学校的教学科研资源从事商业活动?

  第五,官商勾结问题:“延宁”与北大方正兴园的股权交易内幕是什么?
为什么“延宁”介入北大方正兴园没有在“深安达”2000年11月22日的董事会公
告中公布,而是在半年之后才予以披露?(见“深交所上市公司2001年5月28日
公告”)。

  这些问题虽然目前尚没有完整的答案,但根据公开的资料和已经被揭发的蛛
丝马迹,北大完全有必要向政府和社会做出交代,而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予以调
查。

  子曰:“始作俑者,岂无后乎!”意思是说,领头干缺德事的人,应该断子
绝孙。孔夫子讲中庸,讲仁爱,讲忠恕,可是骂起人来,怎么也会这么狠呢?这
是因为,领头干坏事的人,给后来干坏事的人指引了前进方向,是万恶之首。北
大开启中国高校搞产业化之风,而这个风气可以说是中国目前学术腐败的源头之
一。不仅如此,高等教育产业化使大学在茫茫钱海中迷失了自我,将培养青年人
的“非牟利”性质的高等教育事业变成了以赚钱为主商业活动。看一看吧,现今
的中国大学正在把自己的学生看成是可以盘剥的对象,把教授当成可以创收的资
源,把学位当成可以出售和交换的商品,结果导致在大学中,学生不学,教授不
教,博士帽子满天飞。而当自己的公司在大发横财、谋取暴利之时,北大却满大
街哭穷,死乞白赖地伸手向政府要钱,他的所作所为,除了冠以“无耻”和“贪
婪”,还能够有其它更恰当的形容词吗?

  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看一看当年不可一世的杨斌、仰融、杨正毅
纷纷翻身落马,北大的书记和校长们,你们晚上能睡得着觉吗?

(XYS200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