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机关单位有哪些:新课改下,“兴趣”在思品教学环节中的运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46:22

内容提要: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上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管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都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地把书本及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吸收掌握并转化为自己的素质,从而从根本上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预期教学目标。正因为如此,我在对教法设计处理上多突出学生兴趣的激发,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

关键字:新课程      兴趣激发    培养能力

正文:在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中,无论是教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还是读书指导法、演示实验法,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也不在于多问少问、多讲少讲、多练少练,而在于问、讲、练的过程中是否看运用得当,是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是否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结合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情况等,设计出课堂效率更高的教学思想。过去教学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在新课改中注意改进。就一节课而言,完全可以把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学习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去。

一、良好的开头,引起“注意”。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怎样讲好开头呢? 

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同时,教师还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自信心十足。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走进教室时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就不难想象学生的状况会怎样,整体教学必然要受影响。

二、教学内容安排上,多融入“兴趣”元素,多给学生“自主”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

从本质上看,课堂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例如,讲九年级第七课《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可出这样的议题让学生讨论:“您熟悉的成功人士在理财方面有哪些值得称赞的表现?你家在这方面还有哪些不足?”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如果教师一直“满堂灌”,学生一定会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教学过程中也要调动多方面资源,通过形式的多样化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最大潜力。 

(一)、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适用的身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态势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一个人内心心理活动的对比,它反映了一个人喜、怒、哀、乐、爱、憎等丰富的情感,这种身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对口语起辅助作用,而且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正因为“态势”具有上述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把思想品德课不再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二)、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诚然,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有关原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如在讲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形象比喻,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比作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名为“华夏经济号”的巨轮,而党的基本路线就是指引它乘风破浪、不断前进的“灯塔”,这艘巨轮有“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两个系统工作正常,现在正全速驶向“美好的彼岸”。形象的比喻使学生一下子就想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一个中心”,其他方面的工作都要服从并服务于“一个中心”,所以把巨轮命名为“华夏经济号”。巨轮的“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分别是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即“两个基本点”。因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政治保证。而所要达到的“美好彼岸”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党的基本路线所提出的到21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总之,生动形象的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且形象贴切,印象深刻,这比课堂上的侃侃而谈效果要好得多。

(四)、以形象幽默的漫画激发兴趣 。漫画,她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七八年级的思品教材中设计有大量的漫画、图片,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漫画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融知识点于漫画分析之中,透过漫画生动的形象揭示出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如我在讲八年级思品《消费者权益》时,两幅漫画生动形象地显示出现实中消费者所处的劣势地位。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欣赏漫画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从教学方法上加强“活动”课教学环节,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课形式,把实践活动作为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体的实践活动有:让学生动手查找报刊、图书等资料;让学生对有关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进行调查、访谈活动;让学生对典型事例进行归纳和分析;让学生发表意见和感想,对某些问题进行综合探讨或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通过实践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及社会现象。如我在教学七年级《走向自理人生》一课时,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学生所持的观点,把学生分成甲乙(正反)两组,举行以“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为主题的辩论会,从法律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自立的必要性:根据法律规定,子女在成年后,如果没有丧失劳动能力,父母不再有抚养他的义务。青少年要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告别对父母的依赖,逐步走向自立。

三、巧设课堂结尾,激起学生兴趣。

所谓小结就是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总结概括,如何进行总结是一堂课的关键。可见,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生之间应产生共鸣;小结语言精炼能使学生容易掌握重点,抓住中心,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小结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课断而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比如讲授《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时的结尾时,通过幻灯,把《蜗居》中主人翁的人物形象展示到屏幕上,并向同学们介绍了生活的艰辛,要同学们思考,讨论:我们的父母是如何撑起家庭生活的一片天空的,为什么现实会这样,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办,大家通过争先恐后的发言,懂得了消费需要有节,并努力学习改善自己的人生,面对激烈的竞争,困难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做生活的“主人”,而这个“主人”又怎样做呢?使学生疑窦顿生,这样,既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弥补了品德课结尾抽象、枯燥、平淡的不足,又寓教于乐,为下节课作好了准备。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恩格斯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教师们努力地去探索,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目的。(海安县城东镇南屏初中   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