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达粤语讲古奇侠传其:僧伽的粪扫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3:31
僧伽的粪扫衣2010年11月12日 09:11《法音》1989年第3期【 】 【打印共有评论1

在授比丘戒的仪轨中,继说四堕法之后,便是授四依法。四依就是:依粪扫衣、依乞食、依树下坐、依腐烂药。四依是佛陀成道后,最初为弟子们制定的生活规范,在律中称为本制;又由于佛陀成道初期的弟子们,多为上根利智,所以,通常又说为对上根利智人制的。汉地由于国情与印度不同,又值末法之秋,上根利智者少,自古能躬行四依法者寥寥无几,现在更难以见到了,以至许多人对四依法的含义都很生疏,本文提出的是四依之一——粪扫衣。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粪扫衣(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什么是粪扫衣呢?就是世俗人当做垃圾舍去不要的衣服。《四分律》列有十种:谓牛嚼衣、鼠啮衣、火烧衣、月水衣、产妇衣、神庙中衣、坟间衣、求愿衣、往还衣、受王职衣。此中牛嚼衣、鼠啮衣、火烧衣三种,为当时印度富有者所讳,故弃之;月水衣、产妇衣、坟间衣(或裹死人、或随送死者时着过,随弃坟间)、往返衣(往来坟间穿着)四种,当时人所恶而弃之;神庙中衣,为山泽林野祭神用的,律制为鸟衔或风吹离原处者,得取;求愿衣、谓往鬼神处,水边树下路侧等,求愿后而弃掷的衣服;受王职衣,谓官人加官易服后,则弃其原来的官服(这是当时印度的风俗)。又《十诵律》也列有四种:一、坟间裹死人,二、裹死人衣,持来施比丘者,三、无主衣,四、土衣,谓巷陌若坟间有弃弊物者。比丘得了这些衣服,须加以浣染作袈裟色,或点净,方可使用。

佛陀为什么要规定弟子们着粪扫衣呢?因为粪扫衣能远离贪着,有益于道心增长。象《四分律行事钞•二衣总别》篇说:“此乃世人所弃,无复任用,义同粪扫。论曰:一、体是贱物,离自贪着;二、不为王贼所贪,常得资身长道。又少欲省事,须济形苦,故上士着之。”又《十住毗婆沙论》说:“着粪扫衣十种利:一、不以衣故,与在家者和合。二、不以衣故,现乞衣相。三、亦不方便说得衣相。四、不以衣故,四方非法求索。五、若不得衣,亦不忧。六、得亦不喜。七、贱物易得,无有过患。八、顺初受四依法。九、入粗衣数中。十、不为人所贪夺。”粪扫衣的好处在这里很清楚地显示出来了。总之,它是一种容易得到,即使得到了也不会去贪着的衣服,所谓得失忘喜忧。因此,佛制比丘着粪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