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恺用脚:朱德:从中国最后的秀才到蔡锷部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7:32:54

朱德:从中国最后的秀才到蔡锷部下

2011-04-28 02:18:32

浏览 1483 次 | 评论 0 条

朱德:从中国最后的秀才到蔡锷部下

 

顾则徐

 

说明:自从2010年春我的《朱德别传——与毛泽东的恩恩怨怨》一书在香港出版后(台湾版名称为《永远的共军总司令——朱德》),虽然大陆索求的专业、非专业人士很多,但碍于海关之封建割据,本书难以一睹。时常有出于社会公义之朋友,希望我能将部分内容提供到网络,以使较多的读者共享。犹豫至今,方决定选择部分估计可在大陆发布的章节,以单列文章标题在博客登出。有本说明者,即为该书节选。

 

 

1892年,朱德六岁,开始在朱姓家族办的药铺垭私塾启蒙,塾师是朱德的远房叔叔朱世秦。朱世秦曾在县城中药铺学过两年徒,就边办私塾边开药铺行医,每人每年只收四百个铜钱的学费,但廉价货不好,教学质量很成问题。一年后,朱德家人经过认真讨论后,决定只供读书认真的朱德一个人上私塾,把朱德转到了丁家地主办的私塾,全力以赴培养朱德。丁家私塾一年要交七、八石稻谷学费,但教学质量强得多,朱世连、朱世林两家勒紧裤带供了两年。在经过大年初一被扫地出门的变故后,朱德随养父母朱世连夫妇迁居马鞍场大湾。一年后,朱世连夫妇再把朱德送进数公里外的席家砭私塾就学。席家砭私塾的主人叫席聘三,科举屡试不第,身住一间草房,再在旁边搭了间草房收纳学生。朱德入学时,席聘三为朱德取了个字,叫“玉阶”。从此,朱德在这里一直读了九年书。

 

1901年后,清朝已经开始科举改革,要求各省设大学堂,各府设中学堂,各县设小学堂。但是这一改革直到1905年时还没有推行到比较边缘的四川。1905年,四川按照惯例仍然举行省、府、县三级科举考试。这年朱德十九岁,已经前后读了十三年书,实际寒窗十二年。这年秋天,朱德在许多家人的送行中,带着借来的一吊钱盘缠,第一次离开偏僻的乡村,到仪陇县城赶考。朱德赶考前,席聘三又为朱德起了个新的名字:朱存铭。

 

从来没有见过世面的朱德不知道自己十二年书到底读到了什么水平,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才智远在多数人之上,所以,当县试发榜后,第一次参加考试的他名次在数百人中的二十名以内,他觉得很出乎意料。一起读书并参加考试的席聘三儿子则没有能够高中。既然中了县试,自然按程序再参加府试,结果,秋末府试发榜,朱德又高中了。府试高中就是朱德中了秀才,这对于一个世代佃农的家族来说,不仅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更是意味着家族的生活和命运将可能会得到实际改变的大事。很多的亲友前来朱世连夫妇家祝贺,朱世连则兴奋地说:“家里再穷,不吃不喝不穿,也得供他去省城考试。”如果朱德再过了省里的考试(也即乡试),那就是中了举人,说不定就可以弄个县官当当了,这在仪陇这么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是不得了的地位。

 

但是,这一切都成了一场梦。正当一家人为朱德次年参加省试做准备时,传来了朝廷下的诏令:自1906年起,停止县、府、省三级科举考试,废除科举制度,并严饬各府、州、县普遍设立新式学堂。对朱德一家人来说,这近乎于十几年的心血全部泡汤,不仅举人梦白做,而且高中了的县试、府试也失去了意义。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它以政府的一纸命令,突然抛弃了之前所有的教育和依附于这种教育的政治、经济利益及荣誉、希望。

   

    虽然清政府结束科举对朱德家人来说,几乎有灭顶之灾的意义,但对朱德本人来说问题还没有这样严重。由于走出农村,见了点世面,外面精彩的世界足以弥补取消科举的失落。县试期间,朱德结交了不少参加考试的朋友,考试完毕后,一起游览城西圆通阁,又结伴步行到邻县南部县,去看盐井,看到用机器打井制盐,大开了眼界。府试期间,朱德认识了一个决定他新的人生道路的人,这个人叫刘寿川。刘寿川曾去过日本,当时是顺庆府中学堂教师。叙起来,刘寿川也是仪陇县人,是朱德养母刘氏娘家同村同族远房堂弟,也算是亲戚了,辈分比朱德大一辈。刘寿川马上影响了朱德,鼓动朱德考新学堂。正沉浸在见到各种新事物的兴奋中的朱德,回家后向家里提出了考新学堂的想法。

 

朱德的这个要求遭到了养父朱世连的拒绝。朱德自己父母家非常贫困,根本没有能力承担朱德的费用,费用只能依靠朱世连夫妇,但朱世连也十分困难,必须举债才能支持朱德。更重要的是,新学堂在朱世连这样传统的农民眼睛里,还不能明白到底是什么东西,但肯定不是科举的功名,缺乏实际意义。朱德请了塾师席聘三来劝解、说服养父。朱世连很尊重席聘三,终于同意朱德考新学堂。

 

1906年春,朱德进入顺庆县立高等小学堂。半年后,在刘寿川的帮助下,考进了顺庆府中学堂,成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张澜很欣赏的一个学生。在进顺庆府中学堂时,朱德起了个新名字叫“朱健德”。朱德在顺庆府中学堂读了一年多即毕业,期间受刘寿川影响很大。刘寿川留学日本期间就已经加入同盟会,当时公开身份是顺庆府中学堂地理课和军事体操教师,十分喜欢军事。朱德从刘寿川这里第一次知道了同盟会,读到了邹容的《革命军》。从朱德毕业时写给同学戴与龄的诗里,可以看出朱德这时已经有了大志:

骊歌一曲恩无穷,今古兴亡意计中;

污吏岂知清似水,书生便应气如虹;

恨他虎狼贪心黑,叹我河山泣泪红;

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斗志付飞鹏。

 

1907年朱德中学毕业后,刘寿川积极鼓励朱德到成都继续读书,并根据朱德窘困的经济情况和个性,建议他报考武备学堂或体育学堂。在刘寿川的说服下,朱德养父朱世连在已经欠债数百元银洋的情况下,再新借了四、五十元给朱德。朱德带着这笔钱考进了四川高等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一年后毕业。

 

毕业时刘寿川正好回仪陇县任视学。刘寿川在仪陇筹办一所县立高等小学堂,便邀请朱德等几个仪陇学生回去一起办教育,传播新知识。朱德立即应召回到仪陇县,到县立高等小学堂任体育老师兼庶务和教务。老师并不好当。很快,新派与旧派就发生了冲突。虽然朝廷已经主张新式教育,但当地地方官仍然是旧脑筋,在新、旧两派教师的冲突中偏袒旧派教师,查封学堂。特别是朱德的体育课,知县认为学生穿短衫和裤衩上课是猥亵举动,对朱德欲予治罪。由于各种事情层出不穷,朱德终于一怒之下辞职,回家种地了。

 

朱德的辞职显然不是个人的原因,而是新旧两派教师教育理念冲突、新派教师在冲突中失败的结果,因此,刘寿川叫来的其他几个青年教师也都离开了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对刘寿川来说,这是他试图从教育改造家乡的失败。作为这些青年教师的师辈和引路人,他必须考虑这些失去工作的青年的前途。有消息说,云贵总督锡良为了加强西南军备,正着手创办云南讲武堂,刘寿川很兴奋,积极鼓动朱德等去报考讲武堂。刘寿川对朱德寄了很大希望,认为朱德是个很有军事天才的人,因此,答应自己拿出几十元钱给他做路费,并再三要求其他人做好准备后一定要约好了朱德一起出发。

 

朱德回到家里,不敢告诉家人已经失去工作,假称身体不好需要修养,边种田边等待消息。终于,一个叫敬鎔的人终于来了信,叫他到成都会面后一起出发去昆明。朱德没有告诉家人真实情况,只是说去成都,带着刘寿川给的银洋,又挑了担烟叶,到顺庆府卖了几块钱添作盘缠。在成都会面后一起出发的有敬鎔、吴绍伯。敬鎔是朱德在体育学堂的同学,又一起回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任教。吴绍伯是朱德在席聘三私塾时的同窗。

 

1909年春天他们到达了昆明。快到昆明时,朱德患了伤寒。一到昆明,敬鎔、吴绍伯投靠了亲戚,朱德则在龙井街找了家廉价的临阳客栈。朱德在昆明无亲无故,一切只能依赖敬鎔、吴绍伯操办。报考讲武堂需要担保,敬鎔、吴绍伯找了个滇军第十九镇低级军官为他们三人担保,但他们两人觉得这军官地位太低,又各自找了当地比较有点身份的人担保。讲武堂第一期录取名单公布后,敬鎔、吴绍伯都榜上有名,而朱德则落榜了。这很出乎朱德意外,他考试的自我感觉很好。三个人在客栈研究来研究去,明白了一是朱德的担保人地位太低,二是朱德老老实实填了四川籍,敬鎔、吴绍伯填的都是云南籍,而讲武堂是只招云南籍人的。

 

朱德只好经曾经担保过自己的低级军官介绍,进了滇军十九镇当兵,成为步兵标标统罗佩金手下的一名士兵。陆军十九镇系由云贵总督锡良1909年2月把混成协扩充成的镇,是云南建设的唯一的一支新军,而云南讲武堂开始的目的主要就是为陆军十九镇培养各级新式军官,学生重要的来源之一是十九镇官兵。在当兵填写名字时,朱德要隐瞒原来报考讲武堂的情况,将自己“朱健德”的名字中间去掉一个字,填了“朱德”这一假名字,从此这个名字使用了一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中最著名的名字之一。同时,朱德也隐瞒了自己的四川籍贯,填了云南省临安府蒙自县。

 

朱德这样一个曾经高中过府试,又经过相当于今天大专级别新式学堂教育的人,即使在当时中国的年青知识分子中也算才俊了,所以朱德很快就得到了赏识,当上了队部司书生,即相当于今天的连部文书,这是个班长级待遇的职位。最重要的是,他的鹤立鸡群得到了标统罗佩金的注意。1909年8月15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成立。不久,云南陆军讲武堂选拔一百名具有新式教育中学水平以上的青年成立丙班。滇军后来很多风云人物,都出自这个班,比如朱培德、范石生、金汉鼎、杨希闵、王均、董鸿勋、杨蓁、杨池生等。1909年11月,经罗佩金保荐,朱德考进了丙班二队,学习步兵科,学制计划为三年。参军和进入云南讲武堂是朱德一生的关键性转折。如果没有这个转折,由于过于贫困的家境,朱德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教育深造,中国的乡村就只是多了一个旧学扎实、新学粗浅的知识分子。他之前的社会关系也难以使他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比他社会关系远要复杂得多的刘寿川后来不过只是成为了自己学生杨森的参议,朱德在这方面不会比刘寿川更有优势。

 

1910年7月随营学堂二百人并入讲武堂丙班后,丙班壮大为了三百人。在这基础上,再精选了一百个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特别班,缩短学制为一年,以应付日益紧张的形势。次年8月,特别班毕业。朱德经过近两年学习后,被分配到十九镇三十七协七十四标第二营左队任司务长(相当于排长)。三十七协协统(相当于旅长)是蔡锷,七十四标标统(相当于团长)是罗佩金,这样,朱德就成为了蔡锷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