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医院在郑州那:新闻资料:什么是蜱虫 被叮咬后如何处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9:02:24

新闻资料:什么是蜱虫 被叮咬后如何处理

2011年05月15日 13:28
来源:法制晚报

字号:T|T
1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

蜱传的传染病一般局限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多数地方人迹罕至或者只有特定的人群进入。近年来,蜱传疾病出现在安徽、河南、山东和辽宁等地,由于邻近人类的居住区域,人类感染的几率增加。2006年,安徽发现我国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感染病例,2010年,多地出现的“蜱叮咬人致死事件”让我们惶恐,怎么身边就出现了致病的蜱虫,又出现可能致命的“新型布尼亚病毒”。在此,我们力求用易懂的文字从专业角度阐述一下蜱传疾病,以便大家消除恐慌和正确预防。

什么是蜱

蜱自古有之,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俗称,如壁虱、草扒子、草别子、狗豆子等,不同地区种类有很大差别。它叮咬人的习性和蚊子不同,蜱吸血产生的刺激小,不容易让人觉察,吸血需要在身体上附着一段时间,多数会超过36或48个小时。一般在有蜱的地区,放牧的牛羊在耳后等部位都会有蜱的附着,有时甚至是满满的一层蜱虫,令人作呕。但蜱多数时候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包括人。蜱没有吸血时较小,如小米粒大小,吸血后会胀大到黄豆粒大小。

蜱虫导致的疾病新动态

蜱传疾病很多是古老的疾病,长期在我国存在,多数疾病局限在人迹罕至的地区,人类活动范围内较为少见。近年来新发现的疾病包括2006年我国在安徽发现的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2010年在河南、山东、辽宁等地发现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死病例。屡屡发现的新病种警示我们,蜱传疾病可能随着我们退耕还林、改善环境的努力,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疫源地有扩大的趋势。通过这两次疫情,也提示我们必须重视蜱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蜱叮咬的预防和处理

第一个应避免在蜱滋生的环境坐卧停留,蜱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在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

第二个是做好个人防护,专业的防护要做到五紧,将袖口、领口和裤脚等处扎紧,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在林中穿行应戴帽子,以免蜱叮咬头部。

第三个是户外活动后要检查衣服上是否有蜱,穿浅色衣服有利于发现蜱,还要检查身体上是否有蜱附着,蜱叮咬人初期一般并不传播疾病,这一点有利于蜱传疾病的预防,检查的重点部位为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身体的检查可以1天1次,因为疾病多在蜱叮咬24小时后传播,不必时刻去检查。

第四个是发现有蜱附着后需正确处理,蜱在身体上附着很紧密,不易拔出。目前正确的处理方式只有一种,就是用尖头镊子,镊子尖应尽量靠近皮肤,然后紧紧夹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缓慢用力,避免将蜱拔断,拔下后可以观察蜱是否完整,如果身边有小瓶子,可以将蜱放入后冷冻保存,以备将来检验所需。如果没有,可以处死后丢弃。蜱叮咬后的皮肤可以用肥皂和温水清洗。

最后,为了预防蜱叮咬,还可以在衣物上喷洒一些杀虫剂,我们建议,只有进入特定的自然疫源地,如森林脑炎疫源地才有必要用杀虫剂预防。一般的野外游玩只要做好前面几步就完全可以预防蜱传疾病了,本来是要亲近自然,有益身心的,用了杀虫剂既污染环境,又伤害身体,得不偿失。

野外旅行后出现下列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野外旅行史,包括什么时间去了什么地方,进行了哪些野外活动。

1、一个月内,特别是2周内出现持续发热,时间持续3天或以上。

2、叮咬处出现红斑,红斑特征为逐渐扩大,几天内可以达到30厘米,有些面积可能小一点,一般中间颜色浅,四周颜色深。专业上称为游走性红斑,是莱姆病的特征表现。

3、剧烈头痛,出现嗜睡、昏睡等。

宠物的问题

宠物到野外后活动不受限制,更容易被蜱叮咬或携带蜱。蜱一个阶段只叮咬人一次,如果已经吸附在宠物身上,暂时对主人是没有危害的,只是附着在宠物毛皮上尚未吸血的蜱,则有可能在宠物和主人亲近的过程中叮咬主人。所以如果宠物在野外草丛或灌木中穿行过后,再去接触也应注意个人防护。

根据目前的监测结果,北京市的蜱以长角血蜱为主,在蜱中检测出莱姆病致病原。新型布尼亚病毒尚未在北京地区发现。

北京西、北部是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的边缘,东、南面是华北平原的边缘,高山到平原的过渡地理形态造就了丰富的植被景色。亲近自然的脚步不应该因为蜱传疾病而受到影响,只是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我们需要更加细心地保护自己。北京市疾控中心也着力于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增长迹象,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PN016[责任编辑:PN016] 标签:疾病 预防 蜱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