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哪里的橱柜厂多:灭定业的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01:06

灭定业的原理

默认分类 2010-10-29 12:09:27 阅读27 评论0   字号: 订阅

不要被名相所缚,读者自己悟解:

弘一法师《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答黄稚谷问,二则。(原问附)文云:
  问:佛不能灭定业,地藏菩萨胡为有灭定业真言耶?且既达本来罪福皆空,又何谓耶?
  答:业之与报,皆是自心现量。心空一切皆空,心假一切皆假,心中一切皆中。特凡夫不达能造所造,能受所受,当体三德秘藏;而以殷重倒心,作殷重恶业,必招殷重苦报,名为定业。彼心既定不可挽回,大觉亦不能即令消灭。故大慈悲巧设方便,令地藏大士说咒劝持,即是转其定心渐使消灭也。是故菩萨功能,全是佛之功能;佛既不居,菩萨亦不居,究竟只在当人一念信受持咒之心耳;此正所谓既达本来罪福皆空之旨,原非拨无因果;以罪福因果当体即空,亦复即假即中;迷则灭与不灭俱非达本,达则灭与不灭总不碍空也。古人云:如何是本来空?业障是。如何是业障?本来空是。透此二语,便出野狐窠臼矣。
  进问:毕竟佛何不自说?所谓佛不能灭,尚有疑在。
  答:释此须知三义:一、诸佛说法,必系四悉因缘。有闻佛说而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佛即自说,如棱严尊胜诸咒皆灭定业也。有闻菩萨说而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须菩萨说,如此咒及大悲等咒是也。二、罪不自灭,不他灭,不共灭,不无因灭。而有时唯说自灭,云心空业空。有时唯说他灭,云佛菩萨力。有时说须共灭,双举内因外缘。有时说无因灭,云非自非他。皆四悉因缘,否则便成四谤也。三、不能灭,约三藏迹佛。能灭指圆教因人,如华严云,初发心时已胜牟尼,亦其例也。知此三义,一切法无不通达。
  
化持灭定业真言一世界数庄严地藏圣像疏。文云:
  释迦佛谓定业不可救,所以寒造罪之心。地藏菩萨说灭定业真言,所以慰穷途之客。旭少习东鲁,每谤西干。承观音大士感触摄受。后闻地藏本愿尊经,始发大心,誓空九界。今得与僧伦,染神乘戒,皆慈愿冥加,不可诬也。爰念娑婆弊恶,惑业苦三,如恶叉聚;无上醍醐,悉成毒药。持律者唯事衣钵,作犯止持茫无所晓;习教者唯事口耳,禅那理观瞀无所得;参宗者流入机境,播弄精魂,心佛真源毫无亲证;净土一门稍切时机,亦苦多成退托,未合不思议大乘。良由业重障深,浊智流转。虽有圣者,末如何也。唯地藏慈尊悲深愿重,专愍刚强,尚能转我当年殷厚邪心,使得正信出家;岂难转大地众生无知过犯,使归真际乎。故于三宝前发心,欲造万佛铜殿,中供大士,永镇九华。爰受一食法,结百日坛,持灭定业真言五百万。又化大心缁素或持十万或百千万,共成十万万,表三千大千世界数。以其总数,供大士像中,作尽未来广化十方左券云。
  宗论卷一中,有续持回向偈,补总持疏,灭定业咒坛忏愿文,及其他愿文中附言持灭定业咒者,今悉阙略未录。欲广览者,幸披寻焉。


以下是我看到的问答节选
1?本人已修习灭定业真言有年,但最近听一师姊说她在佛经中找不
  到有此真言的记载,故令本人有少许动摇信心,但自本人习修以
  来,此真言是蛮有效的,请大德开示喔!
答:地藏大士之法门,汝不用疑虑,还应加功进取.在大藏经中,的
  确有此真言的记载,但名字不同而已,可能那位师姊没有作详细
  查证.
  请告诉师姊,<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记载在<大正新修大藏
  经>第十八册密教部之《陀罗尼集经》卷第六中,大正藏的页码
  为第839版最下一栏。
  <灭定业真言>,其实原名《地藏菩萨法身咒》;修持此真言,
  可与地藏菩萨法身相即相入,最后可修成地藏菩萨的一样大愿功
  德,即是大士之化身。明末藕益大师曾与信眾结坛於九华山,专
  修此真言五百万遍,以求转化当时之刀兵劫运。

  定业是必定要受报的善恶果,实难转化,但并非完全不能扭转;
  通常我们说的定业一词都带有负面的意义,即不好的业报之谓。
  但我们亦要明白罪性本空由心做,心若灭时罪亦亡;罪附於心,
  心若寂灭,归入真空,罪何所依?但只是此种修为境界,却非一
  般眾生可以证得,故说定业难转.若上根有情,明了罪性本空,
  一剎那受持《地藏菩萨法身咒》入三摩地,与大士法身相应合,
  则法身无相,其体即空,心印於真空而无执持,罪无所生矣!故
  此真言,亦名《灭定业真言》,相传已久,可不用更名。

佛经中定业不定业一些内容

2007年08月21日 星期二 08:46
愚子 整理

No. 1816 金刚般若论会释 (卷2)

论据一切悔不悔业定不定业。非胜心闻大乘法至诚恳励。如来生怨等。故瑜伽说。不业定中悔所损转业。名为不定。故未悔前别名定业。若已悔者名不定业。以经为正。以经就论。论说四业。定不定报。法门定故。所言悔损名不定者。不定业中有此悔故。由此处处皆言作业受果决定。诸佛神力所不能转。三乘通义。经说总灭唯大乘用。理亦无违。然依前说。但言作业受果决定。自不悔者神力不排。不说自悔而定受报。任意通取。涅槃经云。智者重业名不定故。若入圣已。及闻正法而自悔心业报不转。一切众生无得圣者。后师说言。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定业甚少。故得入圣。非排定业。令其不定方得入圣。若定业成不定。

No. 374 大般涅槃经 (卷31)

善男子。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决定业少。以是义故有修习道。修习道故决定重业可使轻受。不定之业非生报受。善男子。有二种人。一者。不定作定报。现报作生报。轻报作重报。应人中受在地狱受。二者。定作不定。应生受者回为现受。重报作轻。应地狱受人中轻受。如是二人一愚二智。智者为轻愚者令重。善男子。譬如二人于王有罪。眷属多者其罪则轻。眷属少者应轻更重。愚智之人亦复如是。智者善业多故重则轻受。愚者善业少故轻则重受。

No. 375 大般涅槃经 (卷29)

善男子。业有二种。定以不定。定业有二。一者报定。二者时定。或有报定而时不定缘合则受。或三时受。所谓现受生受后受。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恶等业。作已深生信心欢喜。若发誓愿供养三宝。是名定业。善男子。智者善根深固难动。是故能令重业为轻。愚痴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轻业而作重报。以是义故。一切诸业不名决定。

No. 197 佛说兴起行经 (卷1)

  佛说头痛宿缘经第三
闻如是。一时佛在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六通神足。唯除一比丘阿难也。佛告舍利弗。过去久远世。于罗阅只大城中。时谷贵饥馑。人皆舍取白骨。打煮饮汁。掘百草根。以续微命。以一升金。贸一升谷。尔时罗阅只。有大村数百家。名曰吱(九支反)越。村东不远。有池。名曰多鱼。吱越村人。将妻子诣多鱼池。止于池边。捕鱼食之。时捕鱼人。采鱼著岸上。在陆而跳。我尔时为小儿。年适四岁。见鱼跳而喜。时池中有两种鱼。一种名[麸-夫+孚]。一种名多舌。此自相语曰。我等不犯人。横被见食。我等后世。要当报此。佛语舍利弗。汝识尔时。吱越村人男女大小不。则今迦毗罗越国诸释种是。尔时小儿者。我身是。尔时[麸-夫+孚]鱼者。毗楼勒王是。尔时多舌鱼者。今毗楼勒王相师婆罗门名恶舌者是。尔时鱼跳。我以小杖打鱼头。以是因缘。堕地狱中。无数千岁。我今虽得阿惟三佛。由是残缘故。毗楼勒王。伐释种时。我得头痛。佛语舍利弗。汝知我云何头痛。舍利弗。我初得头痛时。语阿难曰。以四升钵。盛满冷水来。阿难如教持来。以指抆额上。污渧水中。水即寻消灭。犹如终德。犹不免于宿缘。况复愚曚未识道者。佛语舍利弗。汝当学是。及诸罗汉。一切众生。皆当学是。佛语舍利弗。汝当护身三口四意三。舍利弗。当学如是。佛说是已。舍利弗。及五百罗汉。阿耨大龙王天龙鬼神干沓和阿须伦迦楼罗甄陀罗摩休勒闻佛所说欢喜受行。
No. 310 大宝积经 (卷108)

以何缘故。释种破时。如来自言我头痛耶。善男子。或有众生作如是言。世尊不能利益亲族。亦不矜愍。不欲安隐而出家已。种族意断不欲救护。是诸众生以不知故作如是言。善男子。如来于诸苦本已到其边。如来知是众生心所念故。坐舍耶树下自言头痛。善男子。吾于尔时寻向阿难说我头痛。时有断见三千天子。复有无量好杀生者。皆共集会。为彼断见天子及好杀者。示现业障故作是言。吾以眼见他杀生心随喜故。今得头痛。说是法已七千人天皆得调伏。是名如来方便。

=====================

愚对经文的综合:

1、定与不定业要看忏悔与否,忏悔者定业转为不定业,就算是一定要报,也必是重罪轻报。
2、定与不定业都要报,若自己不忏悔(修行),佛力也不能替其排除灭罪,不忏悔(修行)者的轻罪业也必定要尽报(定业)。
3、定与不定业的差别,要视其的境界而定,凡与圣不可同等而论。
4、众生的不定业多、定业少,修行能转—消诸业而成佛。
《佛说兴起行经》与《大宝积经》,通过这两段经文的对照,很能说明成就佛果后还有业报否?大家都知道佛陀入娑婆乃是随顺众生因缘而示现的,众生得度的因缘成熟故。《兴起行经》是佛陀为了对众生说明因果的重要性,《大宝积经》是佛陀对众生说明:佛陀所受的业报只是针对众生的因缘而示现的。所以这两段经文同样的讲述了佛陀的头痛,但后面的那段经文说得更为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引用:
善男子!善业---生报、后报,及不善业,亦复如是。

(1.猛利善业得现世果报)
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切诸业悉得现报。

(2.猛利恶业得现世果报)
不善、恶业得现报者,如王作恶天降恶雨,亦如有人示猎师罴处及宝色鹿其手堕落。是名恶业现受果报。

(3.极重恶业得下生报)
生报者,如一阐提犯四重禁、及五逆罪。

(4.作业发愿得后生报)
后报者,如持戒人深发誓愿:〔愿未来世常得如是净戒之身。若有众生,寿百年时、八十年时,于中当作转轮圣王教化众生。〕
上面()者,是末学加注,方便大家厘清经文脉络。

接下来又说
引用:
善男子。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决定业少。以是义故有修习道。修习道故,决定重业,可使轻受、不定之业、非生报受。

善男子。有二种人。一者。不定作定报。现报作生报。轻报作重报。应人中受,在地狱受。二者。定作不定。应生受者,回为现受。重报作轻。应地狱受人中轻受。如是二人一愚二智。智者为轻愚者令重。


关于这边的句逗,他的意思是[定业、重业,可使轻受、或不定业、非生报受]

1、什么是〔生报〕?

简而言之,就是发心重、业报成熟比起现世报不迅速者,称之。

《大般涅槃经》经文说:“生报者。如一阐提,犯四重禁、及五逆罪。”

《成实论》又说:“若业不利、而重,是则生报,如五逆等。”


2、什么是定业?

依《大般涅槃经》之前的经文说,就是造业时发的心意决定,所以说是定业!

3、
这句话的主词是〔决定重业〕,
修集道使此业可有三种变化,
一、虽决定重业可是轻受;
二、虽决定重业成不定业有缘才受;
三、虽决定重业非下一生(见〔生报〕之解释)受报,可现在身轻受之!

4、
所以要跟师兄说,修行是可以转变〔定业〕的!只是看我们有没有猛利精进忏悔之前所做的〔决定重业〕、有没有〔依教奉行善法〕!这两点,有基本做到的话,定业自然慢慢败坏!请师兄加油!

《优婆塞戒经》 -- 因果是怎么回事?定业可转不?
是五逆罪杀父则轻杀母则重。杀罗汉重于杀母。出佛身血重杀罗汉。破僧复重出佛身血。有物重意轻。有物轻意重。有物重意重。有物轻意轻。物重意轻。如无恶心杀于父母。物轻意重者。如以恶心杀于畜生。物重意重者。以极恶心杀所生母。物轻意轻者。如以轻心杀于畜生。

破坏福田的五逆重罪也有分轻重,如上原经文中所述。在造恶业的过程中,根据心力的大小不同,果报也不一样。“物”就是指实际所造作的恶事、实际行为。“意”就是在造业的前中后自己的心念。如原经文中所举例子,如无恶心杀于父母,恶事(物)很严重,但是心念无恶则“意”轻,果报就不是那么猛烈。而以恶心(意重)杀害畜生(物轻),则也会受到猛厉的果报。

如是恶业。有方便重根本成已轻。有方便根本轻成已重。有方便根本重成已轻。有根本轻方便成已重。

造作诸善恶业的过程,都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作事之前自己所执的心念(根本),实际作事(方便),作事以后自己的心念行为(成已)。三个阶段和合而形成各种不同程度的果报。例如吃螃蟹,在市场看到活蹦的螃蟹,心里就起了贪食之欲,想买回家宰杀煮吃,这就形成了严重的根本。买了宰杀煮吃,这就是方便(至于轻重杀螃蟹自然没有杀人那么重)。上桌后,美滋滋地享用,对口味赞不绝口,丝毫不怜惜失去生命的螃蟹。甚至回头再推荐朋友也去买,说这个季节螃蟹最好。这就是严重的成已。再比如,你到朋友家聚餐,大加赞赏朋友会挑螃蟹,煮得好。向朋友请教怎么挑拣怎么杀,大声附和鼓动大家要多多再去买。对杀生这个恶行不仅没有产生怜悯心,还津津乐道。这就是没有跟本没有方便却具备严重的成已。

物是一种。以心力故得轻重果。善男子。有人以食欲施于我。未与我间转施饿狗。我亦称赞如是人者。是大施主。若是福田若非福田。心不选择而施与者。是人获得无量福德。何以故心善净故。

不同的人所造作的善恶业、所做的善恶事即使一样,由于每个人当时的心念不同,也会各自得到不同的善恶果报。所以同样给乞丐1块钱,如果是发慈悲心想救济他得到的善报就大。如果是因为知道布施会得善报或者因为自己是学佛的人或者为了做给别人看而以应付任务的心态布施给他、或者给完后悔了或者本来想给2块想想太多就给了1块,这些心态善报就小。所以,佛说如果有人本来要以食物供养佛,但是中间看到一条饿狗,发起慈悲心将食物给了饿狗,这个人则是大施主。因为他可以不选择功德大小果报多少是否福田,完全以清静的慈悲心布施给任何需要的众生。这样的人可以得到无量的福德。

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业有四种。一者时定果报不定。二者报定时不必定。三者时定果报亦定。四者时果二俱不定。

行善恶业而受到的果报的时间有四种:现在报、今生报、后世报、无报。还可以分为另外四种:报应时间定而果报轻重不定、轻重定时间不定、时间和轻重程度都定、时间和轻重程度都不定。

时定者。所谓现在次生后世。若时不定果报不定。是业可转。若果报定应后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

所谓的时间已定,就是指报应到来的时间已经注定是现在或者今生或者后世。如果时间和果报轻重都不定,那么这个业就可以扭转。或者果报定该以后受的可以转为现在受。为什么可以转?因为具足善心修习智慧的因缘。由于这样的善心智慧的因缘,还可以使本来注定严重的果报转成轻微。

由此可知,时候定也可转以后为现在,果报定也可以转重为轻。关键在于“善心智慧因缘力故”!佛说佛不可转定业,佛没有妄语啊,自己的因果自己转啊,自己如果不具“善心智慧因缘”,佛也莫可奈何。

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

那么什么样的原因会导致有注定的果报。经常作善/恶业而丝毫不后悔。或者用心去做。或者是欢喜去做。或者是发下誓愿而去做。做善/恶事以后心生欢喜快乐。这些原因就会导致有注定的果报。除了这些原因以外的其他作业果报都是不定的。

众生行业有轻有重有远有近。随其因缘先后受之。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宝破坏恶毒。

造作诸业有轻重不同,也有所做业距离现在时间长短的不同。根据不同的因缘而或先或后而受果报。而具足正信,深信善恶有报而又能修习善法智慧,持守净戒的人可以将重恶果转轻,轻的则转无不用受报。遇到佛法僧遇到善知识而能够依照教诲信心修行善法的人就可以转以后世的重果报到今生轻受,受完后恶果也就没了业缘也就了了。而得到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的就更厉害,可以将以后的恶报转成现在就受。因此,聪明的人应该修持佛法智慧、行五戒十善,因为这样做即使是极为严重的恶业也可以通通破坏。

若作小罪初方便轻后成已重。是人不修身戒心慧令轻作重。

有人造作小的恶业,本来不是什么非常严重的罪业,但是因为他做恶以后还丝毫不悔,沾沾自喜,就会造成严重的“成已”。这样的人若不修习正法智慧,敛心思善,那么这些小恶将来也会成就重报。

众生若作一种二种乃至种种。有作不具足有作具足。先念后作名作具足。先不生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复有作已不具足者。谓作业已果报不定。复有作已亦具足者。谓作业已定当得报。复有作已不具足者。果报虽定时节不定。复有作已亦具足者。时报俱定。复有作已不具足者。持戒正见。复有作已亦具足者。毁戒邪见。复有作已不具足者。信因信果。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不信因果。复有作已不具足者。作恶之时有善围绕。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作恶之时恶来围绕。复有作已不具足者。虽作众恶人中受报。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人中作恶地狱受报。复有作已不具足者。有正念心。复有作已亦具足者。无有念心。复有作已不具足者。三时生悔。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三时不悔。如恶善亦如是。

众生造作恶业,可能是先有恶念再成恶业,也可能是无恶念而成恶业。还有成恶业后无恶念,或者成恶业后继续恶念。恶事已成而不具恶念的,果报不定;而成后具足恶念则必定受报。或者恶事成无恶念的,恶果虽定而时候不定;而成后复具恶念的果报时间都已注定。能恶事成后无恶念的因为具足正信相信因果持净戒;而成后复具恶念是因为毁坏诸戒不信因果满脑邪见。或因为作恶时周围有善因缘善知识善人而能恶事成后无恶念;而作恶时周围恶因缘恶人恶知识会导致行恶事后复具恶念。造做恶业而后不具恶念的受恶报时毕竟还具人身;而行恶后复具恶念的受恶报时就到三恶道地狱中见了。

行恶后不具恶念就是因为具足正信,做后知道是恶,心常生悔。而行恶后又具恶念的则是因为愚痴邪见,做后不以为恶,毫无悔意,乐此不疲。

行善的道理也是一样,行后不悔,复具善念。则可得殊妙定报!

因是作已亦具足故。作小得大作大得小。

一切为心造。造作诸业,果报也是可小可大,关键在你自己的心念。

 

很多朋友都来信询问命运的问题。而且把命运和佛法中的定业联系起来。这里和大家介绍一下,定业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和命运、算命得出来的结果是不是一致的。

《大般涅槃经》讲:定业有二。一者报定。二者时定。或有报定而时不定。缘合则受。或三时受。所谓现受生受后受。

定业有两种,一种是果报定,最后什么结果是相对固定的。一种是时间定。什么时候受报是固定的。有的是报定而时不定,因缘具足,都碰到一起了,才会受报。有的则是现受、生受、后受,时间确定。

经中又说: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决定业少

就是一切众生都是定业较少,不定业多。

由此可知算命当中说你什么时候,会有什么事情,是不成立的。因为这种情况属于报定+时定,这种情况决不会贯穿于我们的一生当中。我们这一生中随时随地都在造作各种业因,随时随地都在影响自己果报的程度和时间。没人会真正算出这种报定加时定的命运,因为这种命运不存在。

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恶等业。作已深生信心欢喜。若发誓愿供养三宝。是名定业。

定业是如何造作出来的呢?就是以坚定、坚决地心做种种善恶业,做后保持很强的信心,心内欢喜,觉着做的对,做的好。这叫定业。例如发誓愿供养三宝,这叫定业。

善男子。智者善根深固难动。是故能令重业为轻。愚痴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轻业而作重报。以是义故。一切诸业不名决定。

如果是有智慧的人,善根深厚,坚固,能够令重业转轻,而愚痴之人,不善业因深厚,能够令轻业转成重报。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没有什么定业可言。

我们这一生,如此造作定业有很多,可我们造作的不定业更多。因果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精密的运作,任何人都不可能凭借一个过去的局部的因素去推断最终什么时间,你会有什么果报。因为这一切都是随着我们现在的造作而改变着。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所谓的‘命运’。我们将来所受的果报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当中。依照世尊的教导,我们就可以转重为轻,依照我们世俗的妄想执着,就会转轻为重。而且这个改变有时候是顷刻之间的事情,或者好、或者坏。谁能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