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卫浴批发市场在哪:农区产业集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41:46

农地市场化与传统农区产业集群

案例概况:

虞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河故道南岸,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豫04和豫36省道横穿东西,京九铁路、单虞毫公路纵贯南北,105国道在县西擦边而过。自20世纪70年代末稍岗乡南庄村的农民通过组装钢卷尺到1992年由10个农民集资成立虞城中州卷尺厂――第一家钢卷尺长至今,已发展成为有各类卷尺生产企业238家,个体工商户1800余家的产业集群,其中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500~1000万元的企业13家,100~500万元的企业40多家。集群年产各种钢卷尺3亿只,占全国钢卷尺市场的85%以上,占同类产品出口量的40%。产品覆盖全国并远销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韩国、伊朗、伊拉克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06年底,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5.3亿元,增加值3.96亿元,利税1.61亿元,从业人员2.3万余人。2006年7月11日,中国计量协会授予虞城县“中国(虞城)钢卷尺城”称号,虞城县成为全国最大的钢卷尺生产基地。

以上是案例的资料,下面我先介绍以下选这份材料的缘由。我来自河南省睢县,距虞城县不远,属于同一个市,我小的时候就经常听见大人们说虞城的钢卷尺厂怎么怎么样,而当时很好奇,但又不知道什么原因,终于在大学图书馆里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这本叫《传统农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书,作者是河南淮阳的,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原因,因此当老师要求讨论关于土地方面的问题时我不禁想起了它。接着言归正传。

其实说实话,关于土地方面的东西我懂得真的不算太多,尽管自己来自农村家庭且学的专业又和农村有关。我只知道当农民靠土地吃饭、生活时,政府不重时“三农”问题,而是让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为工业的起步积累资本,但现在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以前靠土地吃饭的农民现在都普遍不太重视农业的发展,都在工业迅速发展的浪潮下成了农民工,去大城市做了农民工,家里只剩下妇女和儿童充当农业劳动力,而此时的政府似乎又开始重视起了农业,并号召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促进农民的进步,让农民过上小康生活。

平原地区由于工业化进程较快,导致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造成了许多土地荒废,有的在原先的耕地上大量栽种树木,有的甚至荒废不要,更多的是不太重视农业的收成,也就是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不在土地上下工夫。这些行为都间接或直接的导致大量土地的浪费,因此新农村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整合土地,以空出更多的土地作为耕地。所以我认为政府应尽快健全有关农地出租、转租、流转等方面的制度,也就是农地市场化,让农地所有者将一定规模的土地租赁给承租者建乡镇企业或筹建一些无污染或污染较少的工厂,这样既能解决耕地荒废问题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甚至还能缓解当前日趋加剧的就业压力,同时也使土地得到更充分更合理的利用,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这是其一。

其二,在以上所说的农地市场化的基础上,进入主题,简单说明一下关于怎样开发一个传统农区产业集群的问题。我觉得首先应尽量选择在平原地区,因为在山区一是资源方面的短缺,还有致命的就是交通不发达。当然在平原地区开发这样一个集群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产品运输的低成本。

产品运输的低成本是形成产业聚集的必要条件,低运输成本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可贸易性。因为如果产品运输成本太高,产品就难以打入太远的市场,集中生产是不经济的,集群的规模就受到限制,甚至不能形成集群。不起眼的小商品,如钢卷尺、打火机、纽扣、服装等之所以能够创造大市场,关键原因是其运输成本非常低,其所辐射的市场半径要比其他商品大得多。

2、  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上的可分性。

聚集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成本下降和生产灵活性,如果生产过程在技术上不可分,则就不能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因此就不能形成聚集效应,集群内企业就得不到分工的好处。同时技术上的分工还降低了创办企业的资本要求,一个新办企业可以以较少的资金成立并专注生产某一零部件,而不用花费巨额资金去生产整个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企业的产生,从而进一步有利于集群的形成。

3、  产品生产能力的多样性。

如果一种产品的生产需要多种不同的能力,那么这一产业适合形成产业集群。一个产品价值链重涉及的不同能力越多,单个企业管理的难度就越大,专业化分工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越需要聚集在一起。如在服装制造业中,图案设计、裁剪、缝合、熨烫成型、市场销售都需要不同的设备、知识和技能,因此易于形成产业集群,像郑州、邓州、项城等地都形成了服装产业集群。

4、  产品市场需求的易变性。

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是经常变化的,单一的产品随时有可能被市场淘汰,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并非一件易事,这是因为市场需求又最终需求与中间需求、近期需求与长期需求、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等不同区分,要真正摸清市场需求,不仅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科学的市场预测,更需要有快速的应对市场的能力。

5、  产品生产的低技术劳动力需求性。

由于传统农区人口众多,总量为18916﹒0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其中农业人口16319﹒02万人,占全国农业人口总量的21.2%,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工资水平低,大大刺激了以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作为主要竞争优势的低技术含量产业如化工、机械加工、服装、家具、鞋业、玩具等产业的发展。

以上是形成传统农区产业集群的一些条件。其实说实话,刚接触这些东西时,我也不太认同,并且后来和一个致力于生态农业方面的老师讨论时,发现他也不赞同,他认为这种模式在现实中可行性很小,除非有强大的政府支撑,否则靠个人或小集体很难,另外就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群,其带来的污染问题也使不容忽视的。他说的这些也使无可厚非的,但我相信存在即合理。据河南省经济调查显示,2006年,过亿元的产业集群共计192个,集群总产值1740.32亿元,占河南省GDP的16.44%,占河南省传统农区2003年GDP的58.44%。集群从业人员127.59万人,有力的带动了经济增长。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些数据更能说明问题的了。

现在国家最头疼的事就是“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当然“三农”问题中最重要的还是土地和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在上面的案例分析过程中,这几个问题似乎都同时解决掉了。就拿大学生创业举个例子,现在的大学生一般没有太大的经济能力,想在城市里创业并发展壮大,说实话,很难,所以在农村创业无疑是条捷径,比如可以在农村转租一定规模的土地,然后建厂房,生产自己原先设计好的产品,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大量雇佣廉价的农村劳动力,这样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也能降低自己生产产品的成本,同时更重要是实现了自己的就业。

这就是我关于土地方面的一点愚见。

注:这些是我结合书上的观点再加上一点自己的看法写的。

参考文献:《传统农区产业集群与演化》2010.5罗军 著

                                                       2010年11月23日

                                                             黄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