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可唯那首歌最好听:美国人如何在中国买食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39:08
美国人如何在中国买食品作者:那小兵       关于打假的讨论连美国在华人员中也引起了关注,笔者刚收到一份邮件谈美国在华人员应当如何避免使用假劣食品。和一般中国人痛骂造假不同,这份美国人写的邮件是这样说的:“造假的根源在于买假,就如偷盗的根源在于买赃一样,如果我们不贪便宜去购买那些可疑的食品就不会上当,同时也遏制了造假”。这封邮件中列举了如何在中国购买可靠食品的方法:

一、尽量购买铝罐包装的名牌食品;

二、尽量减少在街上商铺购买散装零食或菜肴机会;

三、尽量不购买加有调味料或色料的干果和肉类;

四、尽量通过医生处方直接在医院拿药;

五、尽量购买在大商场的名牌食品;

六、细心检查食品包装是否安全。。。。

    显然,美国人并没有像中国人那样一窝蜂评击整个中国食品制造业,更没有因此否定中国食品业整体安全,而是有条不紊地提出相应防范方法。但是,按照这种购买方式,只有在沃尔玛和家乐福这样的零售巨头店里才有保证,那么千千万万依靠微薄成本延续的中国小店小摊如何生存呢?也正是这个道理,大多数中国人无法按照美国人的购买方式执行。

    其实,造假并非中国专利,也不是现在才有的。自从纸币发行之日起造假就层出不穷,最大的造假者不是别人,就是货币发行者。当无穷无尽的纸币涌入市场时,所有的人都在被偷盗,而唯一可以减少被盗程度的方法就是去偷盗别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造假,越是通胀压力大造假就越剧烈。

    造假的另种模式叫着“降低成本”,比如从前的汽车所用的钢皮外壳如今都用塑料了,如今的麦当劳大汉堡只有二十年前70%的重量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提升价格非常不容易,只有力求降低成本谋生存。美国通胀比率远低于中国况且如此,中国制造商们不但面临国内通胀压力,更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降低成本远远无法抵消被纸币偷盗的损失,于是造假成了非常普遍的思路。思路毕竟是一种习惯想法,不等于犯罪事实,有时造假甚至成就了一种新的产品系列,为社会提供了另种选择。比如,当前中国玉器市场上99%商品具有造假成分,这并非欺瞒,而是明明白白地告诉顾客这类东西叫着“B”货,还将造假程度分成等级,按质定价,这不能不说是另类的公平。当然,你若分不清假货级别多付了钱是另一码事。我们不妨做另一种假设,那个上海染色馒头如果贴上“过期食品”标志,重新进入市场,让顾客自己决定是否购买或使用方式,那就不算造假,而只是提供了“处理货”。在美国,凡是商场中过期食品必须就地处理,有专门饲料公司每天购买并当场封存,大大减少了造假产品流入市场的机会。当然,也有些小店成为漏网之鱼,但毕竟很少。

    话说回头,问为何造假之前先要问问我们为何买假货。上级向下级讲假话,下级给上级假材料;老师教学生假知识,学生向老师交假功课;商店卖假货给你,你用假话欺骗你的顾客,当然也包括那些偷工减料的小商小贩们,结果人人都成了全社会造假产业链上的一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笔者观察,那些购买“特价”商品的人在购买时心里就有了“买假不吃亏“的心思,侵犯别人版权为了得小便宜,欺骗自己肚子也为得小便宜,对于他们这不是道德是非抉择,而是一种得失权衡计算,当然吃了有毒品时便失算了。说来说去,这些人并不在意”真“与”假“的区别,而在于”假“和”价 “的匹配,也就是说如何把握安全底线才是关键。在现实市场上,我们往往看到那些真品正牌货卖不出去,因为价格太高,而劣等货价格竞争剧烈,也无利可图,这两种结局必然导致造假牟利动力,那么政府执法部门如何控制局面呢?难道我们也学美国沃尔玛搞零售业垄断吗?这个问题已成为中国当前的最主要生活问题,比楼价问题更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