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凯的豪宅: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1:31:30

为什么

文/韩三奇

 

三岁之前的孩子,提问的模式是封闭式:“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一个很具体的答案。他只是想弄清楚万物的名称,确定它们的名称,至于名称的来由,他不关心,也没有兴趣。他只对感觉到的东西感兴趣,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尝到什么,触摸到什么,他需要命名周围的一切,是一种简单的感性认识。

三岁之后的孩子,提问的模式是开放式:“汽车为什么不能飞呢?”,也就是说,他们的提问开始由简单的“是什么”转向复杂的“为什么”,一个孩子开始问“为什么”,意味着他已经拥有成年人的思考能力,他并不是需要一个具体的答案,他只是希望父母给他提供更多的信息,协助他思考。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思考模式,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因为人生中有太多“为什么”,不知如何回答则意味着陷入心理困境,没有任何痛苦比内心的困扰更折磨人。

面对孩子的开放式提问,很多父母还停留在孩子问“是什么”的时候,仍然想着如何给出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其实,开放式提问的答案不是固定的,也不简单,孩子之所以这样问,表明他开始思考事物背后的抽象道理了,认知模式由感性认识转换为理性模式,不好糊弄了,你得给他解释一些道理,甚至你不一定知道的知识,尤其要帮助孩子如何思考,掌握一些思考的方法,而不是急着给出一个答案。

我在一个雨天坐公交,身边有母女两个人,女儿大约5岁,她问:

“妈妈,为什么雨刷是那样转动啊?跟咱家的车不一样啊”

“因为咱家的是私家车,这是公交车!”妈妈很快给出一个答案,可是这个答案太差了,不但没有明白孩子为什么提这个问题,而且灌输了攀比心理。

“为什……?” 孩子显然对妈妈的答案不满意,她又小声嘀咕了几句,她注意到公交车的两个雨刷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而私家车的两个雨刷通常朝着相同的方向转动。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好好坐稳了,别摔下来!”没等孩子继续发问,妈妈直接掐断了孩子的思考。

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没有学习动力,殊不知根源在于孩子当初提出大量“为什么”的时候,家长没有认真对待,甚至打压孩子的提问,让孩子慢慢丧失了求知的兴趣。

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无论如何回答,首先要赞赏孩子的提问:“你真棒!”“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也可以反问孩子,听听孩子的想法:“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听到孩子的幼稚答案时,要耐心,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让孩子感受到你重视求知的过程,而不只重视结果。

家长不能回答时,别随口应付。

“我为什么不能去水边玩?那个叔叔为什么可以在水里玩?”孩子看到一个园丁在湖里捞水草,也想去玩,但妈妈阻止了。

“因为你掉到水里就见不到妈妈了!”妈妈随口回答。

这样的答案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有些问题家长不知如何回答,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你真聪明!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想过啊,我们一起在书中找找答案吧”,这样的回答胜过不懂装懂,一个人并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每个人都有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有自己的局限,这不是多么可怕或羞耻或没面子的事情。

我想起我的母亲,她只有高小文化,是一个技术精湛的裁缝,我很小就对裁剪感兴趣,问她很多尺寸的问题,她无法回答。但有一点我记得非常清楚,每当我提问时,她都很感兴趣,面带笑容,很欣赏我的提问。这对我影响极大,直到现在,我都能回忆起那个笑容。

我一直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跟母亲的包容态度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