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路雅在哪直播:心理学为什么应该研究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6:44

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自其诞生以来,为解决人类的心理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内的心理学起步虽然较晚,但也越来越被人关注。当笔者告诉朋友自己是从事的心理学相关工作,朋友往往都会感慨的说,这工作挺好,可以帮助别人排忧解难。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不仅是普通人对心理学的误解,也是整个心理学界的误解。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特别是在应用上,心理学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抑郁、焦虑、狂躁、病态等词语,在心理学书籍中最为常见。至于幸福与快乐,似乎被心理学家们悄然忽略了。有人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对《心理学摘要》(Psychological Abstracts)电子版的搜索结果表明,自1887年至2000年,关于焦虑(anxiety)的文章有57800篇,关于抑郁(depression)的有70856篇,而提及欢乐(joy)的仅有851篇,关于幸福(happiness)的有2958篇。搜索结果中关于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文章比例大约为14:1,所以个别学者称这样的心理学为“消极心理学”。

 

然而,只研究负面的心理现象对于心理学来说还远远不够。与五十年以前相比,当今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例如婴儿死亡率明显下降、生活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显著缩小等,中国的老百姓也在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物质生活的富足,让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水平高低,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是否幸福。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心理学应当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认为:“当代心理学正处于新的历史转折,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让人感到万分迷惑的是,为什么现代人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但是却为什么却越来越不幸福?一项调查显示: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的幸福;到2005年,只有36%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的幸福。而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平均收入提高了3倍。美国自二战以后的四十来年经济增加最快,但其国民的生活幸福度指数却几乎没有什么增加,抑郁症、青少年性犯罪、儿童自杀、吸毒等负性事件却在不断增加。中国的情况也与此类似,今天的中国人的生活普遍地比三、四十年前的中国人生活条件要好,但大家的幸福感却没有增加,与此相反的是心理疾病越来越多,群体性事件也层出不穷。

 

心理学曾经为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二战以后的传统主流心理学最大的成果,是使 D SM(心理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精神和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它包含了340种左右的心理或精神问题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心理学家们已至少能对其中1450年前我们还无能为力的心理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心理学尚无法改变今天的人们出现的大量心理问题这一现状,因为其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如果只知道按照传统的以“矫治”或“修补”为主的“类医学”模式来操作,只会陷入“越治越多,越多越治”的没有尽头的循环。

 

当然,我们不能把现代人心理问题频发的责任归结于心理学,毕竟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性问题而非单纯的学术问题,心理学者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权力来承担全部的责任。但面对哪些严峻的现实,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心理学从业者应当做出改变。我们能否打破只关注失败和障碍的旧模式而研究如何让人活得更幸福?我们能否从“解决心理问题”过渡到“积极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我们能否从以一对一对个别咨询为主的传统咨询模式过渡到一对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尽管传统的模式在今天有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我们完全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将新旧方法结合,共同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贡献一分力量。

 

“人不是为了没有问题而存在,人是为了生活幸福而活着,这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心理学只有以这样的主题为价值核心,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