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发明 教你学发力:香港"剩女"涌至厦门"寻夫" 本地"剩女"面临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1:09:24

核心提示:最近,有不少来自香港的“剩女”到厦门相亲,她们多数是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普遍精神独立,条件较为优越,择偶对象多是瞄准那些经商人士。这些港女在厦门的婚恋市场颇具吸引力、很抢手,有人认为她们可能会成为厦门本地“剩女”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越来越多的香港新娘将会出现在厦门 (黄晖/制图)

□早报记者 蒙少祥 实习生 罗丽莎

年龄大多在25岁至40岁,未婚者居多,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工作遍布各行各业——最近,不少来自香港的“剩女”到厦门相亲“寻夫”,引起了不少人的强烈关注。有香港媒体还专门给她们起一个名号——香港“剩女”兵团。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有三批来自香港的男女会员先后专门组团来到厦门参加相亲活动,每一批20多人。至于自个零散前来厦门相亲的会员,那是几乎每天都有。”厦门组织相亲活动的婚恋机构负责人欧阳爱珠告诉早报记者说。

早报记者从厦门其他一些媒介机构了解到,港女到厦门、泉州等福建地区相亲“寻夫”,这已经是婚介行业一个新热点,特别是最近一两年来自香港的女士日益增多。

欧阳爱珠介绍说,前来厦门参加相亲活动的香港籍会员,女多男少,大部分人年龄在25岁至40岁,女士相对年轻一些,而男士则相对年纪大一些。工作分布范围比较广,包括IT、贸易、医生、公务员、美容业等,月薪在1万到5万港币。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港女到厦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呢?她们对于自己的另一半有着什么样具体的要求?港女的厦门相亲“寻夫”之旅到底有何情感波折呢?

早报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采访。

经济繁荣与社会安定

是吸引港女的关键因素

为何会有这么多港女热衷于到厦门寻找另一半,欧阳爱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相对于香港而言,内地经济这十年来可谓是突飞猛进,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经济持续繁荣。相比之下,由于受到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冲击,香港经济1998年出现了负增长,虽然此后经济有所恢复,但其增长率一直徘徊在低水平上。经济低迷导致不少香港青年人就业难,虽然经济已经有所复苏,但是失业率却仍维持一定水平。作为海西的一个龙头城市,厦门多年来经济增长非常迅猛且社会环境安定,成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国际性都市,自然能够吸引包括港女在内的人士到厦门来安居乐业。

经济繁荣以及社会安定,这是吸引港女前来厦门“寻夫”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欧阳爱珠表示,先前香港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内地经济水平,如今,香港也面临来自北京、上海等内地城市强有力的挑战。

其次,福建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香港居民中有福建籍乡亲120万人,占到香港总人口的1/6,在香港有100多个闽籍社团。借助着紧密的地缘、人缘、业缘优势,闽港两地不断扩大经贸合作。特别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闽籍港商纷纷返回福建投资。由于这样的历史渊源以及密切关系,福建籍香港居民对福建尤其是闽南文化较认同,也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文化,双方在沟通和交流上不会存在太大的距离感,相处起来也没太多的陌生感。因此,港女蜂拥来到厦门相亲“寻夫”,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再次,这些港女所受的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而且他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资讯发达,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欧阳爱珠称,目前到厦门来相亲的港女,绝大部分是福建原先移居到香港的新二代或是三代,属于70后、80后一代人,观念开放,视野比她们的先辈要开阔得多。反倒是她们先辈对内地的认识还一直停留在先前的印象中,感受不到内地的日新月异变化。网络时代的信息透明度高,这可以增加两地男女的交流话题,许多话题都是相通的,完全不存在所谓的沟通障碍。

最后,香港消费水平很高,几乎在每年的生活成本全球最高城市香港都是名列前十。同样的收入水平,香港与厦门两地性价比是不一样的。另外,香港的人均住房面积一直非常小,拥有宽大绿化面积的住宅小区极少,有阳台的房子可称得上是“豪宅”了,相比之下,厦门的居住环境更富有竞争力。这也是港女投奔厦门相亲的重要原因,如果拥有同样的一笔钱,为何不去花费在更有价值的城市呢。

择偶对象大多瞄准经商人士

那么,前来厦门相亲“寻夫”的港女,对于另一半有着什么样的要求呢?

这些港女普遍精神独立,条件较优越,不喜欢依靠男人过日子。欧阳爱珠介绍说,港女这样的内在条件决定其对于另一半的要求不会都是向钱看齐,她们对于另一半内在素质更为看重,一般都要求有大学文化程度以上,至于房子、车子的要求倒是在其次。

“拥有相当的文化程度,视野开阔,思想、观念看得开,富有负责感,年龄又不相上下,这样的男士比较受港女的欢迎。”欧阳爱珠表示,那些有着大把金钱的所谓“暴发户”,不一定就会入港女的法眼,毕竟她们已经有着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精神、思想比较独立,不会完全依靠男人来养活自己的,没有“必须有房才结婚”的观念。

另外,港女的择偶对象大多是经商人士,欧阳爱珠表示,瞄准经商人士倒不是说港女就喜欢追求有钱人,这主要是因为香港长久以来就是世界金融中心,又是自由贸易港,商业高度发达,是闻名的购物天堂,吸引着大批的世界知名企业进驻。成长在这样的城市氛围里边,他们对于经商人士天生就有着一种熟悉感、亲近感,交往起来会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聊。至于公务员等其他职业人士,港女反倒会有一种陌生感。

港女应不会对厦门本地“剩女”造成大的冲击

据厦门一些婚介机构介绍,前来厦门相亲的港女在厦门颇具吸引力。例如,香港某公司一名34岁的贸易助理刚一亮出身份,就有20多位男士争相留言给她;在香港经营美容院的一位女士,男会员写给她的留言信息多达3页……

有人认为,这些港女在厦门相亲“寻夫”如此抢手,她们势必会成为厦门本地“剩女”强有力的竞争者。

对此,厦门知名婚恋咨询师、身心灵导师子梵表示,相对于内地女孩,不少港女在经济与精神方面或许更为优越,但是这不会冲击到厦门女孩。虽然这些港女祖籍很多是福建,但是香港的文化氛围与内地还是相差很大,因此,她们尽管根是在福建,但是因为受香港文化影响多年,潜移默化,所以个性、思维和价值观等方面与内地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而短时间内要缩小这个差异还是很难。恋爱或者说婚姻会不会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彼此的信念或价值观是否相近,如果价值观相差太大,恋爱或婚姻将冲突不断,很难成功。况且,港女们更追求恋爱和婚姻的质量。因此,港女不会对厦门本地“剩女”有很大的冲击。

该咨询师认为,自己为何会成为“剩女”——这倒是许多厦门“剩女”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其所接触的不少厦门本地“剩女”中,相当多的人对男方过分要求,包括学历、人品、经济、地域……经过多方面多回合地被“掂量”和挑选,男士只能无奈离去。当然,女性的挑剔也给自己造了一个死胡同,把自己圈起来,自己最终只能享受孤独了。

34岁的阿纤(化名)是厦门一家国企职员。阿纤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一直相亲,一直失败,自己感觉不错的人家看不上她,看上自己的阿纤又看不上人家。阿纤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是在这家国企上班,工作很轻松,人长得还算漂亮。一开始,阿纤就想着找一个有房有车,并且学历在本科以上的男人,阿纤家境不好,希望男方有房,这样结婚以后父母也可过来同住,但就是一直未能如愿。

阿纤一直觉得上天对自己很不公平,阿纤一位女同学阿红长得比阿纤差多了,甚至有点不好看,但阿红就是过得很幸福。

不过,阿纤觉得阿红很笨。阿红的家境好,父母是高官,阿红的老公家里很穷,而且来自很偏远的山区农村,但是,阿红不仅对老公好,而且对公婆也很好,经常给公公、婆婆打电话、写信联系。

阿纤觉得自己要是阿红的话,肯定不会那么笨去找那样的老公,在阿纤看来太不值得了。结果,阿红的老公发展顺利,本科毕业后又考上厦门某大学研究生。此时,阿纤更是不甘心,认为凭着自己的身材和相貌,怎么着也要找一个研究生毕业的,最起码不能比阿红的老公差。但是,已是34岁的人了,阿纤却还是孤身一人。

如今,阿纤把结婚对象的条件降低了,只要男方有房就行,车子可以不要,却依然没有找到意中人。阿纤自己很迷茫。

男少女多

致不少港女愁嫁

“越来越多的港女出走内地相亲,这其中可能还有香港人口男女结构失调深层次的原因。”厦门一婚介公司负责人朱先生表示。

据称,香港男少女多,打击年轻女性对未来婚姻的信心,导致了不少港女愁嫁。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表的《香港人口推算2007-2036》报告,香港从1997年开始出现女多男少的情况,至2005年中,人口比例更是1000名女性比922名男性。假设香港现时的生育率和入境政策不变,预计到2036年,香港的男女比例将从现时9.12∶10大幅跌至7.09∶10;若扣除外籍家庭,比例亦为7.63∶10,即每1000名港女背后仅有763名港男。更甚的是24岁至49岁的未婚组别中,拥有大学学历的女性亦较男性多,各大学的男女生比例亦是同样情况。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大学线》月刊,曾经就有关情况访问315名来自香港6所大学的女生。调查结果发现,近九成女大学生表示将来会结婚,但三成四担心找不到合适结婚对象而要孤独终老,当中两成女大学生认为香港男生的数量太少了,惟有参加“极速约会”,以求增加结识异性的机会。

另外,每年有2万多名香港男子会迎娶内地妻子,而大多数通过这种“单程通行证”从内地进入香港的人,都是来香港与丈夫团聚的女性。这也是影响香港男女比例的一个因素。

香港男少女多的现象日盛,面对找个香港当地老公配偶日益困难的前景,香港女性就开始了跨境寻觅潜在配偶,不少拥有高薪厚职的港女“愁嫁”遂来到内地求偶。据不完全统计,香港女性与内地男性结婚的有几千例,预计将来还会提高。

走进港女厦门相亲之旅

在这个“相亲时代”,“剩男剩女”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这个全民相亲的时代,“剩男剩女”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而“剩女”现象所受关注度则更高,让我们走进港女们的厦门相亲之旅,体会她们“寻夫”路途中的酸甜苦辣。

□早报记者 蒙少祥 实习生 罗丽莎 文/图

时下,“剩男剩女”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剩女”现象所受关注度则更高。

今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前夕,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等40余家机构及单位调查发布的首份中国城市“剩男剩女”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在京出炉,“剩男剩女” 这一群体再度引起关注。调查显示,“剩男剩女”无学历与收入之分,已成为一种新城市人群,成为普遍的社会亚文化现象。宅在家里、经济基础差、社交圈窄是导致“剩男剩女”三大主要“剩因”。

那些年龄在27岁以上、未婚且无结婚对象的女青年,一般被冠以“剩女”名号。关于“剩女”的等级,有网友曾经如此划分:25-27岁为初级剩客,这些人还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故称“剩斗士”;28-31岁为中级剩客,此时属于她们的机会已经不多,又因为事业而无暇寻觅,别号“必剩客”;32-36岁为高级剩客,在残酷的职场斗争中存活下来,依然单身,被尊称为“斗战剩佛”;到了36岁往上,那就是特级剩客,当尊为“齐天大剩”。

厦门知名婚恋咨询师表示,目前社会上虽有数量庞大的“剩女”,但是存在着比“剩女”数量要多得多的“剩男”。那么,为何偏偏是“剩女”问题最受关注呢?因为“剩男”们是社会竞争的必然结果,大多数“剩男”受教育程度差,经济条件差,在目前男多女少的社会状况下,自然被剩下。而“剩女”则恰恰相反,她们中的大部分人受教育程度高,经济条件良好,很多时候是挑挑拣拣,自愿地“被剩下”。这批“剩女”成了为数众多的“剩男”们吃不到又放不下的“酸葡萄”,可以说,社会对于“剩女”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由“剩男”们炒作起来的。

那么,就让我们走进港女们的厦门相亲之旅,体会她们“寻夫”路途中的酸甜苦辣。

相亲之旅①

感性金领小姐专找厦门男

33岁的李小姐在香港一家公司做销售经理,收入不错,算是金领一族,祖籍泉州晋江的李小姐经常来往香港与福建。

李小姐富于感性,她认为爱情就应该“模糊”一些,不能够一是一、二是二般的黑白分明。因此,常年生活与工作在香港的李小姐,就是对香港男士不感冒,她认为香港男士比较冷淡,尤其是对于感情太过于理性化,这与她理想中的爱情模式不一致。

因此,已经30多岁的李小姐还是单身一族,不小心就步入了““剩女””的行列了。为了寻找到自己中意的对象,李小姐杀回故乡闽南,展开了自己的相亲“寻夫”之旅。

经过一番寻寻觅觅,李小姐还真的在厦门找到了一位自己相对比较满意的男士张先生。张先生在厦门经营运动器材,与李小姐同属“70后”人士,事业发展得也不错,据说年收入达几十万元。

尤其令李小姐满意的是,张先生爱好运动,属于粗犷类型的男士,相对于那些过分追求条理性的香港男士,这可以说是李小姐梦寐以求的理想人选了。

但是,面对来自特别行政区的李小姐,张先生多少有一些疑虑,在张先生的印象中,尤其是从小受到香港影视的影响,张先生一直认为港女天生的养尊处优,为此,张先生发出“香港女人会不会难养啊”之类的疑惑。

虽然对李小姐各方面也比较满意,但是,张先生还是求教于婚姻咨询师欧阳爱珠。欧阳爱珠告诉张先生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要受到一些传统偏见的影响,先入为主地想得理所当然。

欧阳爱珠建议,张先生与李小姐两人先保持联系,在交往中发掘对方的个性、脾气等,好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亲之旅②

碰壁白领丽人被龙岩小伙感化

30岁的阙小姐祖籍是泉州石狮,在某国驻香港领事馆的办公室做助理工作。虽然刚刚步入三十而立之年,但是阙小姐已经为寻找自己生命的另一半而紧张起来了,她把“寻夫”的眼光投向了厦门。

通过婚介网站的推荐,阙小姐认识厦门一位男士,通过几次网络交流,阙小姐感觉不错,她决定亲自来到厦门会一会这位男士。

说干就干,阙小姐坐飞机直奔厦门,下榻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当晚,阙小姐就跟这位男士共进晚餐,并且约定次日再碰面。

结果,这位男士第二天却没有打电话跟阙小姐联系,阙小姐主动致电过去,男士才称临时有事情要办太忙碌了,忘记碰面的事。

阙小姐非常生气,马上把这位男士“开除”掉了。

也许是为了赌一口气,阙小姐当天在厦门马上又联系上六七个男士进行了碰面,但是都感觉一般般。

就在阙小姐要结束厦门相亲之旅要回香港之际,阙小姐曾经相亲过几名男士中的陈先生主动联系上阙小姐。得知阙小姐要回香港,陈先生亲自接送阙小姐上飞机,并且购买了一张厦门手机卡赠送给阙小姐,以便于双方联系。

如今,阙小姐与陈先生打得火热,双方父母亲也在电话沟通过,都非常认可他俩的这一桩婚事。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来自香港的阙小姐与龙岩的陈先生就要结婚了。

相亲之旅③

受伤离异女爱上民校老师

37岁的李女士是一名带着7岁女儿生活的离婚女。

没有到过香港之前,李女士对香港非常向往,香港影视明星、高楼大厦、商业发达……这些香港形象深深地吸引着李女士。

带着这样的梦想,李女士嫁给了一名香港男士。刚开始,香港丈夫照顾李女士非常体贴入微,经常拿钱给李女士开销。后来,丈夫慢慢地变化了,经常购买马票,好赌成性,对家庭也不闻不问,又很不负责任,这令李女士伤心欲绝。于是,李女士跟香港的丈夫离婚了,自己带着7岁的女儿过日子。

大哥与大嫂工作、生活在厦门,李女士就带女儿到厦门来散散心。看到哥嫂夫妻俩的感情非常恩爱,厦门生活环境又这么优美,李女士发现香港并非自己先前所想的那么美好了,她决定在厦门东山再起。

经过一番寻找与相亲,李女士与同是离异人士的蔡老师交往起来了。蔡老师是厦门一所民办学校的教师,与老婆离婚之后带着11岁的儿子一起生活。作为一名老师,蔡老师自身经济条件一般,又带着儿子生活。

但是,相同的婚姻经历使李女士与蔡老师两人心有灵犀,两人互相欣赏也理解对方,双方就这样慢慢地走近了。

相亲之旅④

泉州老板为爱情搬迁公司

39岁的王女士与香港丈夫离婚了,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过日子,两个孩的年纪分别是12岁、15岁。

出生于北京的王女士,原先对香港并不是特别的了解。跟一名香港男士到香港之后,王女士生下两个孩子才去领取结婚证。王女士与香港丈夫离婚的原因,据说是丈夫不给家里生活费,也不关心两个孩子的生活与教育问题,而且丈夫还在深圳包养了一个“二奶”。

实在是受不了丈夫的恶劣行为,王女士就与香港丈夫离婚了。由于王女士带着两个孩子,离婚后的王女士分到了不少的家庭财产,再加上自己在香港经营一家小吃店,离婚之后的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考虑到自己还年轻,王女士决定再找一个伴侣。经过别人的介绍,王女士认识了在泉州做印刷生意的曾先生,两人开始交往起来了。

最近,曾先生决定把公司搬到深圳去,继续从事自己熟悉的印刷业务,如此一来,曾先生与王女士离得就更近了。

相亲之旅⑤

丧偶老者激发婚恋“第二春”

53岁的陈女士祖籍广东,她15岁跟随家人到香港过定居生活。陈女士的老公去世有10年时间了,她自己跟着两个儿子一起在香港生活。

已经上一定年纪了的陈女士还是非常喜欢打拼。她一个人同时做了两份工作,一个是在餐馆做内勤钟点工,另外就是做家教。陈女士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需要两个儿子的接济。

虽说到了当奶奶的年龄了,但是丧偶多年的陈女士开始自己老年婚恋的“第二春”计划,积极寻找一位老伴来共度晚年。

经过别人的牵线搭桥,陈女士跟厦门66岁的连老先生认识了。连先生是厦门一所大学退休教授,老伴已经去世好几年时间了。连老教授也有两个儿子。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虽然陈女士与连老教授在今年春节前刚刚结识的,但是,两位老人如今已经打得非常火热,每天都要通过电话、短信互相联络沟通,几乎每天都是几十条短信地来回交流,两位老人的热恋程度令现今的许多年轻恋人都自愧不如。

算起来,两位老人至今只见过三次面。第一次,两位老人相约在深圳碰面;第二次,陈女士坐飞机到厦门来看望连老教授;第三次,连老教授则飞到香港去会陈女士。三次约会,两位老人都非常开心。

两位老人的儿子们都非常支持老人的交往,也乐意见到老人们终成眷属。

至于要选择在香港还是厦门安度晚年,两位老人都表示愿意到对方的城市去生活。来到厦门与连老教授会面那一次之后,陈女士对厦门就赞不绝口,尤其是鼓浪屿给陈女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如今,陈女士已经决定停止自己在香港的工作,来到厦门跟连老教授一起生活。

■声音

闽南“剩女”

承受压力比港女大

作为厦门知名的婚恋咨询师,子梵曾经历时15天,与其他人士共同完成了《厦门“剩女”调查报告》的课题,主要根据近100位“剩女”进行采访式的调查,调查涵盖了“剩女”成因、“剩女”情感心理、“剩女”生活与工作状态等多方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表示,受地域、经济和文化风俗等影响,每个地方人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也有差异。“剩女”作为社会众多群体中的一部分,分析她们在各个地域的不同点,必须站在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风俗来看。

相较于香港以及内地北上广等城市,闽南城市面积小、人口少、经济没那么发达、文化观念较传统。相对于香港以及北上广,闽南地区的“剩女”群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不同点:

首先,香港等城市对“剩女”现象宽容度更大,关注度比较低,大家已经逐渐进入到习以为常的境界了。但是,在闽南一带,这种现象并没人被大多数人接纳,大惊小怪者还很多。因此,闽南“剩女”在这种环境生活得比较拘束,束缚性更多,闽南“剩女”们更在乎社会舆论对她们的看法、家庭的压力以及亲朋好友的眼光。

其次,从生活品质来看,因为闽南“剩女”生活在相对传统的社会环境里,受各方面舆论压力的影响,内心幸福感比北上广差。

“剩女”的产生,其表示,这主要是当前中国社会进步和传统观念冲突的结果。在社会高度发展的西方,“剩女”现象已经和“人口老龄化”一样,成为了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

现代知识女性的出现,大大地冲击了传统家庭模式的形成。很多时候,男女双方在经济地位上不相上下,组成家庭时难免“一山不容二虎”。为了组建起传统的家庭模式,社会上的婚恋出现了一种奇特的规律:“甲男配乙女,乙男配丙女,丙男配丁女”——于是剩下了“甲女”和“丁男”。显然,这两个人群的搭配双方都难以接受,“甲女”尤难接受,遂成“剩女”。

如此处境,已让“剩女”堪忧,更为严重的是,子梵认为许多女性虽然受教育程度很高,但思想却倾向于传统,希望嫁一个条件更在自身之上的男子。试想,已为“甲女”却尚不能迁就“甲男”,那么,寄希望于“甲男”之上的什么人呢?“钻石王老五”吗?如果这还不能让人忧虑的话,再来看看那“剩女”们更为理想的追求吧,希望嫁一个条件在自身之上的男子,并且希望得到平等的家庭地位!如此“理想”,正是不折不扣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