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万荣:龙凤巨砚传奇(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07:34
家族故事——龙凤巨砚传奇(图)
众人观看巨砚  18条龙盘绕在长城左右,一只凤凰展开翅膀朝向天空……
这是被当地人称为“天下第一砚”的构图,在这方砚台背后有着一个家族5代人200年的梦想。从清朝末年,河北的李氏家族经历了近200年呕心沥血,完成了这方砚台的雕刻。几经辗转,现在这方巨砚藏身在辽宁省阜新,现在砚台的主人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能为砚台开笔的人。
巨砚隐居深山
距阜新市区25公里左右,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海棠山摩崖雕刻群。在这里,笔者见到了被当地人称为“天下第一砚”的中华龙凤砚。
这方砚被主人放在一辆解放卡车的车斗里。多年来在露天环境的风吹日晒,砚台的木制基座已经开始腐烂,载着砚台的卡车轮胎早已变了形。
刚见到这方砚台,我就被砚台的恢弘感染,纯黑的颜色,18条龙在其间昂首吐须,像要破空而去;长城、烽火台、青松、翠柏缠绕在龙的身边,砚台盖上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栩栩如生,更是呈现出了龙凤呈祥的寓意。据这方砚台现在的主人宗树森介绍,这方砚台叫做中华龙凤砚,长2.8米,宽2.1米,高0.9米,重4吨还多。
宗树森是阜新当地的著名作家,多年来一直隐居在海棠山。据他讲,这方砚台是十年前从河北省易县运来的,是当地的李氏家族用约200年的时间精心雕刻而成。砚台历经多次战火和历史的磨难,保存至今。那么,李氏家族为什么要用200年的时间来雕刻这么一方巨型大砚台呢?李氏家族和宗树森有什么样不寻常的关系呢?
氏族长随梦寻到砚台石
李氏家族在河北省易县是非常有名气的制砚家族。那时,李氏家族制作的砚台被称为“官砚”。时值清末,时局动荡。一天,族长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夜里,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把族长领到了易县一座不知名的山上。凤凰落在一块岩石上,族长发现这岩石就是一块上好的砚台石啊!
族长醒后马上去找那座山。在易县西北部真的就有这座山。族长带领着族里十几名小伙子上山找到了这块砚台石。
族长为了雕刻出这方巨型砚台,把砚台石运下山后藏在一个采石场中。可到底要雕什么呢?族长围着石头走了3天3夜,一个由18条龙和凤凰组成的图形轮廓浮现在了族长的脑海中。族长的设计就是想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节,于是族长开始了第一条龙的雕刻。由于工程浩大,第一条龙刚刚雕刻完,族长就离开了人世。临死前,他告诉后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把龙凤砚雕刻完。
就这样,这方砚台的雕刻就在李氏家族每代人手中延续。在抗战期间,为躲避日军的破坏,人们把砚台藏到深山里。族人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人在砚在,人亡砚毁。”
第五代人完成雕刻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氏家族传到了第五代人———李云友。李云友有着一身雕刻的好本领,又得到了族人的真传,在20世纪90年代终于完成了作品。可他没有继续从事雕刻砚台的工作,而是走进了绿色的军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慈祥的老人———宗树森,两人成了忘年交。后来李云友正式拜宗树森为义父。李云友看着义父平时伏案写作,他想到了自家近200年来雕刻的砚台。他想,这样的宝贝应该送给义父这样的文人,义父一定会特别喜欢它。
宗树森得到这方砚台后非常喜欢,但由于砚台太大了,从来没有用过,而是珍藏在家中。宗树森想起李氏家族近200年来为砚台付出的心血,决定为龙凤砚要个“名分”。同时,他认为自己还不够资格用这方砚台,想找一个真正能够使用它的人。
对于这个人的标准,宗树森说,此人第一要爱国;第二要精通中国传统文化。不受年龄限制,不受性别限制。他通过媒体向全国征集“开笔者”,开笔者可以把自己的个人资料以及对砚台的保护方法邮寄给宗树森,然后他转给李氏家族,最后由李氏家族投票选出最后的开笔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