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芳四十八式太极拳:[天涯论剑]我的历史观兼谈辛亥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0:22:31

『实话实说』[天涯论剑]我的历史观兼谈辛亥革命

访问数:7975  回复数:29
楼主
回复 
作者:雾满拦江  发表日期:2011-6-9 17:24:54  原来天涯有新版块了,来支持一下,这是几家报刊的采访提问,老雾整理成文,欢迎天涯宝宝们一起探讨哦。
  
  
  
  《我的历史观?兼谈辛亥革命》
  
  一、记者:现在有一股历史热,今年又是辛亥热,历史书市场火爆,你的《民国就是这么生猛》是扛鼎之作。请问你是学历史的吗?你怎么看现在的历史热?
  
  雾满拦江:
  我其实是学数学的。数学是解剖这个世界最为客观、最为精确而冷静的工具。任何一门学科一旦失去数学的支持,必然就丧失其客观性。历史也不例外,在所有能够给人以启迪的历史文本之后,都隐藏着一个简捷明确的数学模型。这个模型的描述也不繁琐,无非是社会人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取向而已。
  
  正因为我的专业是数学,习惯于关注现实文本表述背后的数学分析。一旦遇到某种环境领域的文本缺失了数学表述,忍不住就会探究思索。单拿我们现在的历史文本来说,其形式体现与文本表述,已经丧失历史专业本身的特点,取而代之的是历史决定论的专用术语。也就是说,我们通常说的历史,往往已经不再是历史,不再是历史的历史,必然就丧失了其学术价值。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古人对历史学的社会价值做出的评判。可如果你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手中的历史文本,就会发现你做不到这一点。这是因为我们的历史学已经脱了历史学本身,甚至脱离了中国人的母语表达体系,其语境既非历史的,也非现实的,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
  
  说现在的历史叙述丧失了意义,不是毫无依据的。我们可以询问任何一个毕业或未毕业的学生,问问他从历史课本中领悟到哪些人生哲理,明白多少道理,我们会得到什么答案?!我们现在的史学表述,甚至连唐代宗时代的知兴替明得失的功能都丧失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导致历史学价值与意义的丧失,追溯起来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政治化的孤立语境对母语的摧毁与结构。二是历史决定论早已被史学界废黜,但是在我们的时代却被提倡并覆盖了历史本身。三是短期的功利性目标导致了对历史学的不尊重,或者说,太多的历史学以外的因素,影响到了历史学本身。
  
  这三个因素的相互迭加,最终导致历史学工具的紊乱,导致我们民族记忆陷入混沌之中,导致我们精神思想与心灵家园的彻底迷失。说到底,我们民族在近一段历史时期内所表现出来的浮燥、茫然与迷误,错误的根源就在于此。所以为了守住我们的记忆,重建我们的心灵家园,实现文化与思想的双重复兴,就必须溯本追源,从思想理论的工具开始,找回我们失落的母语表述,从而才能找回迷失在孤立语境之中的我们自己。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 西安世园会 “天人长安 创意自然”绿色引领时尚!
  • 铜雀台整形 你报名,我组团;680元永久脱毛,800元一次性祛雀斑
更多品牌专区>> 1#
回复 
作者:雾满拦江  回复日期:2011-6-9 17:26:00  二、记者: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你怎么看这段历史?
  
  雾满拦江:
  可以说,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中被远远的低估了,其低估的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年头最为特殊,一个是公元前221年,在位26年的秦始皇彻底终结战国,结束了中国宽松的封建制度,迎来了长达2132年的的专制时代。而1911年的辛亥革命,则标志着专制时代的终结。陷入停滞状态两千年的中国,重新获得行进的动力。
  
  这是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公元前221年,一个是公元1911年。这两个节点将中国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阶段:封建王朝时代,专制统治时期,和此后的民国时代。
  
  那么,公元前221年前的封建王朝,1911年后的民国时代,与夹心饼干一样夹在中间的专制时代,这三个泾渭分明的历史时期,有什么区别呢?
  
  按照法国大思想家孟德斯鸩的观点:封建王朝时代,是君主政体,君王的权力是有限的,遭到质疑并不被民众信任的。国家的价值观念取向,是尊严与荣誉,所以古春秋战国年间多士。人所要效忠的并非是帝王本身,而是至高无尚的一种精神价值观念。比如说战国年间的荆珂刺秦王,伍子胥过昭关等故事,都是最典型的个人意志与强权的抗争,这是秦始皇而后的中国再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而从秦始皇到民国肇始的2132年,是民众权力被彻底剥夺的黑暗时期,这一时期与封建时期的区别,就在于帝王的权力无远弗界,不受任何限制。专制政体也是对人的自由与尊严摧残的时代,因为专制时代需要的是恐怖,是对民众入骨的奴性教化。这一段历史也是最漫长最黑暗的时代,尽管朝代如走马灯般的更替,但所体现出来的不过是无限权力的荒淫专横,帝王与帝王之间你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只有到了1911年而后的民国,国人才得以一扫专制时代的肮脏与龌龊,其人文价值观念的取向是个人的品德。所以从1911年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黄金时代,人的价值获得承认,智慧与思想得以喷薄而出,留给我们的是至今回响不绝的名士风骨。这一时代的独立知识分子如陈寅恪,如马寅初等对自由的追求与不畏权贵的傲骨,至今未成绝响。
  
  也就是说,历史都是人类的历史,考量的是人在历史范畴之内的自由度与相互适应关系。个人的自由度越高,社会的发展越有希望。这种自由度与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是评价一个社会体系的唯一标准,正是因为丧失了对这评判体系的表达,所以我们才低估了辛亥革命的价值与意义。
  
  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就在于它解放了国人被禁锢了数千年之久的人文思想,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必须要从人的本身出发,人是这个世界上是最高意义的存在,而辛亥革命释放了国人的思想与智慧,其历史作用纵千百年也难以企及。
  
2#
回复 
作者:雾满拦江  回复日期:2011-6-9 17:27:00  三、记者:你认为历史热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会持续多久?
  
  雾满拦江:
  我们的文化市场并没有形成历史热,更谈不上持久,只不过是一个图书市场的常态而已。但是有一点确切无疑,由于国人的母语表达能力的丧失,以非黑即白的政治思维取代了正常的逻辑思维,导致了我们民族思辨能力的大幅下降。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社会的发展与追求,与我们的价值观念体系形成了背离,这种背离,就体现为精神上的迷失。
  
  什么叫迷失?人不唯是要有一个现实的物质家园,还有一个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家园,思想的家园。如果你打开历史,就会发现,中国人三千多年以来,始终处于一种找不到心灵家园,茫然迷失的状态。
  
  打开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本书,所看到的都是迷失两个字。鲁迅先生写《狂人日记》,说他看到的是吃人两个字,可为什么要吃人?吃人只是个结果,并不是原因。因为你迷失了,茫然而不知何以自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自己的归宿何方。这种迷茫势必带来了情绪上的恐慌,恐慌日久,就转而求助于暴力的渲泄,导致了更深层次的精神迷失。
  
  而心灵家园的重建,必然的要走入历史。因为历史是我们共同的拥有,是我们先祖所走过的路。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完成民族性的相互认同所能够找到的唯一思想材料。
  
  所谓的历史热,不过是我们探寻自己来由的必由之途。这正如一个人,如果他丧失了以前的记忆,那么他也就丧失了未来的幸福。就此意义而言,我们专注于历史文本的表达,不过是守住我们的记忆,守住我们的未来。
  
3#
回复 
作者:雾满拦江  回复日期:2011-6-9 17:28:00  四、记者:那么你认为,正确的历史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雾满拦江:
  观念的表达,观念的评价标准,无所谓正确与错误。对你来说是错误的观念,或许可能是别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所谓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也同样是一种主观观念的表达,是人类思维对冲的社会性反应,并不存在一个标准的、神圣的文本。
  
  我们要寻找的,是一种能够适合大多数人,让更多的人于中获益的表述。简单说来,任何一种知识体系的表述,必须是具有普适性的,中国人学了有价值,外国人也能够明白道理。以前的人可在此中体悟智慧,以后的人也能够在传承中获得更多。它不能够象现在的某些历史文本,完全封闭于一个孤独的政治语境之中,既排斥母语价值体系的应用,更孤立于人类普遍的思维环境之外,丧失其普遍性的价值应用。
  
  如果某一种思想知识体系孤立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之外,那么它必然是可疑的。我们的文化曾在一段时期内走上了这条孤立之路,所应用的是自我封闭式的术语,表达的是一种孤立的语境。这种表达甚至导致了母语的丧失,其结果就是整个民族的智慧失落。
  
  具体来说,我们所要寻找的历史表述,不过是1600年前唐太宗李世民所读到的简捷文本,纯粹式的母语表达,没有任何臆造的孤立术语。说穿了就是:历史的表述必须回归母语,无非不过是某人在某时某地做某事,而不可以孤立的先验术语先行,导致了语义功能的丧失,最终导致思想的失落。
  
4#
回复 
作者:雾满拦江  回复日期:2011-6-9 17:29:00  五、记者:有人说,文史哲学科没什么用,中国的复兴要靠科技,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雾满拦江:
  我们中国人,一方面常以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与文明而骄傲,另一方面却又说文史哲没用。这种趋向于两个极端的自我矛盾,恰恰是智慧失落的无知表达。
  
  我们经常提到科技,却不知道科技这个名词并非是指技术,而是说科学与技术,而科学究其本质,指的就是不具实用的学术思想,这种学术思想的形成,正是依托了人文环境。由思想环境衍生出了科学知识体系,由科学的理论再衍生出应用技术,缺少了人文思想环境的社会性基础,所以技术也就无法存在。
  
  一个社会的人文思想及观念,正如一个人的成长,蒙味时期的传统以神话为主体,俟后衍生出诗歌曲艺等形式来表达思想,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历史人文哲思。而历史人文哲思则构成了社会思想操作系统,科学技术只是在这个系统之上运行的软件。没有一个良性的操作系统,就不可能有一个具前瞻性的科学思想体系。所以你可以看世界各国的人文思想系统,西方社会之所以令得世界瞩目,那是因为他们拥有着宽松的社会操作系统,具体的表现就是基础研究极为发达,科学家的研究并不承担社会的实用价值,只是由着自己的兴趣来。
  
  比如说,科学家不惜花费巨资,将哈勃望远镜送上太空,只为了研究遥远星系与宇宙的起源,这种研究不会对任何人的生活工作造成影响。这种研究成果最多只表现为论文与数据的学术,就是典型的基础研究。而日本韩国等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就明显不足,结果就受制于西方世界。原因是什么?就在于西方的科学思想储备更完善,更发达,缺少了这个基础条件,也就谈不上未来的发展。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民族复兴,首先是人文思想的复兴,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够形成前瞻性的学术思想,而后带动技术的发展,以有机的契合形成长足的发展劲头。没有人文思想的复苏,就不可能容纳于学术领域的异质思维,更不可能出现先进的技术。
  
  再从社会学的角度上来说,中国要完成民族复兴,前提必然是思想的复兴。要走出心灵迷失的惶惑状态,就必须要找回失落的母语表述,寻找回我们失落的记忆——也就是寻找回失落的历史。
  
  从历史开始,摒弃宏大的史诗性叙述方式,复归于人的本身。人的伟大就在于他的普通,普通的中国人却行进于伟大的复兴之路上,这种普通与伟大的反差,不唯是历史的本身,更将构成我们民族全新的人文价值观念与思想体系。一旦这种民族价值观念得以形成,其求真求实的智慧思想必将再一次的爆发,届时我们才有可能拥有着更具希望的未来前景。
  
  总之一句话:民族复兴之路,不是简单的技术之路,技术只是细枝末节,是最终的结果。正如欧洲的工业革命不可能凭空爆发,它是首先有文艺复兴,人的意识的觉醒与欲望的复苏,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工业革命。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复兴之路必然是文化的复兴,而后是思想的复兴,再后才是技术的复兴。
  
5#
回复 
作者:雾满拦江  回复日期:2011-6-9 17:30:00  六、记者:最近学术界有种观点,认为我们应该重回五四,继续往下走,你认为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雾满拦江:
  五四运动是中国文化运动的关键性转折点,在此之前,是以北洋的旧军人为主体,在此之后,年轻人走上了政治舞台。至今我们仍然怀想那个激昂的时代,是因为五四运动所呼唤的德先生与赛先生,是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评价那个特定的时代,首先要注意到两代人的诉求与冲突,其次则是要注意到邻近国家对我们的影响。
  
  先说两代人的诉求与冲突,蔡元培当时有一句话:杀君马者道旁儿。这句话隐含着一个可怕的历史魔咒,具体说来就是,民元初年的北洋政治家,多有着留学欧洲或是日本的背景,他们对于宪政或是共和,都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并在中国的政坛上推行之。但正如我们所知,建设唯艰唯难,一旦年轻的一代成长起来,社会就面临着新的矛盾与诉求,而五四正处于这个时代的节点上,这一点不能够忽略。
  
  其次是邻近国家对我们的影响,这其中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北洋袁世凯死时,留下的遗言是: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这句遗言是有深意的,概因北洋是日本入侵中华的最大障碍,北洋的旧军人,如段祺瑞,如张勋,都曾与日本交过手,而袁世凯更是以他一已之力,将日本阻隔在朝鲜半岛之外长达11年之久。而到了五四时代,北洋老军人时代临近结束了,谢幕了,成长起来的年轻战士挥舞着革命战旗登上历史舞台。此后革命的逻辑将主导一切,个人的价值与意义被宏大的叙事诗所湮没,而德先生和赛先生,与我们渐行渐远。
  
  历史终究是在向前发展,时至今天的我们,当然不会象蔡元培老先生那样的悲观,但是,呼唤德先生与赛先生的高亢声音,此后仍将在我们的历史中回荡反响,直到这一历史使命达成为止。
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