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士明现任什么职务:《消失的风景》系列之30:水 缸 - 流金岁月 - 钟祥论坛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11:11

《消失的风景》系列之30:

水  缸

    一直以来,在城里,居民淘米洗菜用水,只须将伸进厨房的水龙头打开,自来水便源源不断地流进了淘米的钵子、洗菜的盆子。在落后的农村,就不行了,用水得用水桶到房前屋后,甚至几百米开外的堰塘、水渠或河湖里去挑回来,先存放在水缸里,需要的时候,用瓢去水缸里去舀。

    水缸即瓦缸,是家家户户都是离不开的一种陶制的底小口大的容器,虽然规格不一,但一般农家用的,大都是底部直径约30公分、上部直径约80公分、高约1米的近倒锥柱状陶器,一般肚子显得大一些,到了上部近缸沿的部位,慢慢收束。水缸上面要覆上木质缸盖的,防灰尘扬入。

    老家一带用的水缸,大都来自石牌与荆门的沈集接界的瓦瓷。那时,隔三岔五的,就有当地的农民用板车拉着瓦缸、瓦盆、瓦罐、簇箅、灯台等陶制生活日用品到家门口叫卖,其中,普通的水缸三五块钱一口,上了釉的水缸五到八块钱一口。也有精打细算的农户,利用农闲时节,往返三四十公里地,西渡襄河亲自从厂家挑回两口水缸的,每口水缸可以便宜一块钱,还可以顺便购回一些小的日用品。

    因为我在瓦瓷有同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有幸参观了位于石牌镇南6.3公里处的瓦瓷陶瓷厂。早先,这是一家专司手工制瓦器的国营企业。高耸的烟囱下,是一条长达百米的隧道窑,周边的场子里,到处摆满了准备入窑的土坯瓦器,窑口更是堆积着大大小小的成品瓦器和等候在厂门前拉货到外地叫卖的排成长龙的板车。好一派繁荣景象。

    瓦瓷滩虽然地处两县交界的偏僻乡村,但居住在岗上的百十户人家,已形成街道;居民也都是当时不知多少乡下人羡慕的商品粮户口。据介绍,此地由于河水长年冲积,淤塞成滩,而当地自古多民窑,故名瓦瓷滩。据《石牌志》记载,瓦瓷滩的居民从事制陶业已有千余年历史。瓦器由天然红黏土制成,制作过程不添加辅助剂,具有环保、无污染、保鲜效果好等优点。其原料取自地表以下十几米的黄土,烧制出的瓦器外表美观,有盛水不臭的特点。早先,制作瓦器的主要器具有窑炉、手摇轮、修坯刀、磨具等,都是纯手工制作,七十年代末期,才实行机械化制作。当时陶瓷厂有职工380多人,一天一夜烧一窑,一窑要烧制价值280元的产品。一百多个品种的瓦器,多从汉水运输,销往潜江、仙桃、洪湖、汉阳、南阳、新野、襄樊和湖南等地。

    曾经繁荣的瓦瓷滩街,如今人烟稀少;废弃的烟囱像感叹号,感叹着岁月的流逝。因为随着科技发展和历史进步,瓦器制品由于易碎等自身弱点逐渐被物美价廉的塑料制品等新型材料所取代,市场日渐萎缩,只有少数地方仅存瓦器制作的最后守望者;加之农村也和城镇一样,先后用上了清洁、方便的自来水,水缸再也慢慢派不上了用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终于退出了占据了数千年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