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ktv陪唱多少钱:中国应自设“世界一流大学”评估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33:49

中国应自设“世界一流大学”评估标准

    清华百年校庆之际,“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口号又挂在了很多国人,特别是很多教育官僚的嘴边。中国该创建怎样的“世界一流大学”?该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笔者以为,有关方面应该好好学一学有关“中国特色”理论,主动先换个思路,先自设一套“世界一流大学”评估体系。

    何出此言?盖因为,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要建设的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按一再的教导,我们要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那么,与之对应,我们要创建的,当然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了。是不是?我们本来就认定普世价值“并不存在”,那“只不过是西方世界用以对我们和平演变”的迷魂药。所以,在办学反面,如果仍然还按人家通行的“世界一流大学”标准来要求自己,那就必须按照他们的那一套,搞什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这不是在教育领域自动上“西方的套”吗?

    那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评估标准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笔者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初步设想一下提出下列几点,以抛砖引玉罢。欢迎有同好予以补充完善。

    首先,大学及其校长级别的高低应是一项最重要的评估分数标准。大学及其校长级别越高,说明这所大学地位也高,国家重视,全民瞩目,尽享体制资源优势,成就当然也会越大,它的得分也该越多。北大清华校长什么级别?副部级,当然应该得一个高分。哈佛、耶鲁、剑桥、牛津,这些大学校长什么级别?没有级别。那当然,这一项他们得零分。

    其次,一所大学的官员比率高低也应作为打分标准。一所大学官员占师生数比率高,那说明这所大学公仆多,为一线师生所付出的服务也当然相应地多,这所大学教学条件、科研条件也就相应地好,所以也应该得高分。反之低分。

    其三,大学是否与国家意识形态保持一致,与执政党保持一致,也应该是重要评价标准。大学为谁而办?当然为国家而办。国家就是政府,政府就是执政党。大学如果一失控,那还了得?所以,一所大学设不设“思想政治工作者”,其“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没有“必须与(执政)d中央保持一致”, 有没有切实执行“不能与d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政治课教学”之禁令,应是评估得分高低的重要权数。

    其四,大学的收费高低,其收费与国民平均收入比的大小,也应是评估的重要依据。这一方面已有中国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先生早做过解释了——上大学就像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所以,收费高的大学,意味着那是“优质教育资源”,应得高分。如果是要平民百姓砸锅卖铁才能供子女读得起甚至也读不起的,那就该得满分。而如果经常要靠设立高额奖学金来“引诱”优质生源报考,而且助学金也很多的,那当然就该得低分。

    其四,大学的论文数量,也应作为评价标准。当然,这里只应该设论文数量,所以那个什么sci数据,应该是重要的评估依据。要说实际质量,这东西谁能说了算?能设立什么国际公认的质量评价标准吗?比如,我们的什么“xxx理论研究中心”出来的论文,你说能用什么样的国际标准去衡量?何况西方一贯对我们的东西戴着有色眼镜看,往往还吹毛求疵。所以,归根到底,只有数量才是最真实可靠的。

   其五,正如大眼李承鹏所提出的那样,不应以什么诺贝尔奖、普利策新闻奖、格莱美奖等获奖者的多少为大学成就的评估依据,而应该以“鲁班奖”、“五个一进步奖”、“双拥建设奖”、“精神文明奖”、“孔子和平奖”等奖项所获的多少作评分标准。

    其六,世界很多国家评估学校办学成就,都把毕业生的人生成就作为一项评估要素。这方面我们当然是可以用用了。不过,也要“洋为中用”,毕业生的人生成就应该以其一生所能爬到的官位的高低,或所能获取的财富的多少作为评价的最主要标准。这方面,清华百年纪念的那个特刊封面已经做出了示范,北师大一个叫董藩的教授也是这么教训自己的学生的(“40岁时没有四千万别来看我”)。

   当然,另外,大学的大楼新不新、高不高,校门口管理严不严,学生社团是否严格管理,毕业生“书面就业率”高低……,都可以作为评估标准。热诚欢迎同好予以补充。

不用说,只要用上述的标准一评价,那么,我们的“世界一流大学”就会很容易建成——或许它早已建成了。我们不是一直宣称“中国模式”是具有另一典型意义的“先进模式”,并且很有可能将在不久的未来取代“美国模式”、“欧洲模式”或“西方那一套”的吗?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体系与西方一争高低,并且在不久的未来取代“西方那一套”大学模式呢?即便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可能会连国人都嗤之以鼻,那又有什么关系,我们不是还有很多网络上发一贴可以拿“五毛”钱的人士吗?我们再来一次类似的“世界一流大学”网络投票,发动这些先生(女士)到时都投一票,什么结果得不到?我们可以整出一个“美国信用低于中国”的国际资信评估报告,可以整出一个“中国人幸福感高于西方”、“农村人幸福感高于城市”之类的报告,那么,再设计一个标准,让中国大学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又有什么难的呢?

    至于这么一来,优质生源会继续加速外流,北大清华将继续沦为“留美预备站”,至于像熊丙奇之类的人后悔说“原来我读的根本不是大学”,至于每一个有能力的家庭几乎继续希望把子女送出去读大学,那都是要么“思想偏激”,要么“崇洋媚外”,要么“别有用心”的言行,我们搭理他们干什么呢?

    至于这么一来,中国的教授,特别是人文学科教授在国际上被同行看不起(据说其实就是在台湾、香港都如此),中国大学的师生抄袭功夫会继续扬名世界(那位抄袭的德国防部长就曾以中国为师),那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们不来好好学学我们的先进经验,不“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埋头发展自己的“特色大学”,不来虚心学习一下我们的“多快好省”的学术发展、大学发展之路,我们不暗笑你们就已经很客气了,你们还有什么资格取笑、傲视我们呢?

又闻: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在江汉大学做报告,称世界上的教育没有共轨,更谈不上接轨,中国教育要有自己的轨道,反对与国际接轨。他还说,美国在吸收欧洲和世界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走上“美国道路”,德国走上有别于法国、英国的道路,日本的教育吸收欧洲、美国的东西很多,但仍然走自己的路。——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