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速递物流 运城网点:最高奖赏——记毛泽东奖章获得者蒋林布烈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49:58

 

最高奖赏——记毛泽东奖章获得者蒋林布烈士

朱立红

距黑山县大虎山不远,有一个平静普通的村庄,叫赵家窝棚,然而,你可曾知道,四+年前在这里曾发生过一场血与火的战斗,那就是赵家窝棚阻击战。多少人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全东北人民的解放,把一腔热血洒在战场上。这里记述的是其中一位毛泽东奖章获得者年轻的基层指挥员蒋林布烈士的事迹。

蒋林布出生在河南省淮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受尽了地主恶霸的剥削和压迫,于1945年8月入伍,1946年11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班长、排长,后在我东北人民解放军第8纵队22师65团一营一连任副连长。

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的辽西战场上,我军捷报频传,国民党军队遭我沉重打击后接连溃败,企图西进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廖耀湘兵团被我阻击在黑山大虎山地区。此后不久,锦州被攻克,敌人怕我回师围歼,急忙调动兵力向我进攻,妄图打开一条通路从海上逃跑。为粉碎敌逃窜计划,上级领导将这阻击敌人的艰巨任务交给了东北人民解放军8纵22师65团。10月25日下午3时许,刚刚到达青堆子屯的 65 团全体指战员,还没来得及吃晚饭,突然接到了紧急命令。战士们立刻背起背包,扛起枪,一个人盛一碗高梁米饭,放进挎包,虽然肚子里咕噜噜叫唤,但谁也顾不得吃上一口。他们不顾天气寒冷,身穿单衣,在茫茫的深夜,快步加小跑,迅速到达了赵家窝棚、王家屯一线的阻击战场,阻击曾参加过印缅远征,号称“虎师”的国民党王牌军新六军的一个团队。

当时团首长们已预料到这将是一场恶战。因西进援锦之敌,大部分是敌之精锐,在装备上优于我军,眼下虽已处在被围歼的不利境地,士气不振,但他们将会困兽犹斗,作最后垂死的挣扎。所以团首长再三强调,一定要硬过敌人,与之血战到底。要不顾疲劳,加紧构筑工事,争取时间做好战前准备,要树立顽强固守,敢打硬拚的精神,决不放过一兵一卒。最后经团首长研究决定,以战斗力较强的一营一连配置在赵家窝棚,担任主要方向上的阻击任务,截住敌人退路。

赵家窝棚位子黑山大虎山南面,是敌人企图夺路南逃的必经之地。这是个小村庄,既没有工事,又没有坚固的建筑物。副连长蒋林布率领一排扼守在村东坟地,这里地势比村庄略高,是敌人进攻赵家窝棚主阵地的必争之地。连指导员王庆玉率二排占领村东北,连长赵显贵率三排占领了村东南。

26 日拂晓,敌人的一个尖兵排沿着曲折小路偷偷地摸了过来。“准备战斗!”蒋林布低声命令着,当敌人距我二十多米时,他大喊一声“打!”所有枪膛里的子弹一齐射向敌人。顿时,火力交炽成一片火网。一排排手榴弹呼啸而出,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敌人哪里知道,在这阴森森的坟地里,竟隐蔽着我们这些神兵天将。敌人猝不及防,惊慌失措,还没来得及还手,就连滚带爬溃退下去了。

七点多钟,敌人纠集了一个连的兵力,在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的掩护下,又发起了冲锋。在敌人接近我阵地时,他指挥部队沉着应战,这时我二排、三排也和两侧上来的敌人接上了火,枪声响成一片。战斗越打越激烈。趴在地沟里的敌人预感到形势不妙,拔腿往回就跑。这时蒋林布的右臂已经负了伤,但是他忍着剧痛,仍坚持指挥战斗。更加激起了战士们杀敌立功的激情。在全连指战员英勇顽强的阻击下,敌人的这次冲锋又被打退了。

敌人连续发起的几次冲锋,都被英雄的一连打退了。硝烟与战火弥漫的阵地暂时平静了一会儿。十点多钟,为了夺路逃命的敌人又疯狂地扑了上来,并集中了榴弹炮和山炮火力,配合步兵进攻。这时一颗颗炮弹接连不断地落到二连阵地上,滚滚浓烟和尘土吞没了整个阵地。但是全体指战员在“人在阵地在”口号的激励下,毫不退缩,英勇顽强地固守阵地,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尽管敌人多次进攻,但一连阵地依旧巍然未动。敌人为加强攻击力,连火箭炮也调来了。顷刻间一连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们衣服被烧着了,不少人被烧伤了,有的战士不幸中弹牺牲。这时蒋林布已经身负重伤,强忍着伤痛,抱起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营长来看他时,他向营长保证:“放心吧,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完成任务。”

战斗在持续着。做为敌人主攻目标的一排,由于连续遭受敌人炮火的猛烈攻击,伤亡越来越重,最后只剩下 17 个人(其中有八名伤员)和仅有的七颗手榴弹、一百三十多发子弹了。战士们已经一天一夜没吃没喝了。做为一名指挥员,蒋林布意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他思绪万千,习惯地拿出烟荷包,装上烟抽了几口,然后坚定的对大家说:“我们当兵打仗,就是为了天底下劳苦人都过上好日子。现在是关键时刻,党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人在阵地在,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决不后退一步。”

这时敌人又组成了梯形纵队向阵地攻来。第一梯队被我军打下去后,第二梯队又被逼了上来。经过几次的反复,阵地虽然守住了,可是更严重的情况出现了,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只剩下最后一颗。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困难吓不倒英雄战士,为了钳制住敌人,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为了全国人民的早日解放,蒋林布眼里冒着愤怒的火光,他意识到生死搏斗就在眼前,他决心身先士卒,尽到自己的责任,于是大吼一声:“上刺刀!”瞬间,十七名勇士的枪口上立即闪出了寒光,十七双喷火的眼睛怒视着步步逼近的敌人。蒋林布端着刺刀,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向着敌人猛刺。战士们也犹如猛虎下山扑向敌群。刺刀相碰的劈啪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殊死的白刃战展开了。战士们勇猛刺杀,毫无凌惧。越杀越猛,只杀得刺刀透红,尸横遍野。有的战士刺刀挑弯了;有的战士刺刀别断了;有的战士和敌人厮拚在一起,有的战士牺牲后嘴里还咬着敌人的手指头……。

蒋林布接连刺倒几个敌人,自己的头部和腿部都负了重伤,只觉得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从他脸上滚下来,终于因流血过多而昏迷过去,当他被枪声和喊杀声惊醒过来时,再没有力量站起来,他两眼圆睁瞪着敌人,用尽全身力气,滚进敌群,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人民的好战士,党的好儿子蒋林布与敌人同归于尽了。蒋林布把自己最后一滴血撒在了辽西战场上,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人民的解放事业。

十七位勇士只剩下三个人了,但他们仍坚持战斗到增援部队的到来,最后把敌人全部消灭。一连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战后,一连被授予“刺刀见红连”锦旗一面,一连一排被授予“英雄排”光荣称号,副连长蒋林布被追记三大功,并荣获了东北野战军的最高奖赏——“毛泽东奖章”。

蒋林布同志这种忠于党的事业,为人民的解放而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后来人。蒋林布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崔云鹏  编辑)  

最值得感谢的是谁?寻得蒋林布烈士的后人


2010年03月29日 星期一

        王锦春

        清明前夕,经过多次努力,著名战斗英雄蒋林布烈士的老家找到了,后人也找到了。他的老家,并非多年来部队记载的淮阳县,而是项城市。他的侄儿、侄孙等十多人生活得很幸福。 

        1942年,20岁的蒋林布被抓壮丁当兵。自此,他再也没有回到家乡。1945年,蒋林布带领一个排的伪军起义。1948年10月,解放军副连长蒋林布在辽沈战场率部英勇作战,壮烈牺牲。战后,他被追授“毛泽东奖章”,追记三大功。他的事迹被编入军史,成为人民英雄。部队记载他是淮阳人,不知道他家里的任何情况。同时,60多年来,家人多次打听,也不知道他的任何消息,家谱上只得注明蒋林布“当兵未归”。家乡各级的史志资料没有关于他的只言片语。军中著名英雄,在家乡却“失踪”或“无名”。这不是某个人的差错,这是历史的差错。这个差错对烈士有些不公,对烈士后人有些无情。

        当几位老兵与报社记者联手组成的寻访小组找到蒋林布的老家,找到蒋林布的后人时,烈士的后人流泪了,烈士的家乡沸腾了。烈士的后人多次对寻访小组表示感谢。村中年龄最大的老人,92岁了,再三握着记者的手,眼泪汪汪地说谢谢。村民们一再挽留寻访小组每位成员吃饭。20多位村民,包括蒋林布的后人,也包括那位92岁的老人,站成一排,集体向寻访小组鞠躬,表示最高的谢意。此情此景,大家都被感动了。

        寻访小组值得感谢吗?的确,他们主动寻找,为烈士更正了籍贯,为烈士找到了后人,也为烈士的后人找到了“失踪”多年的长辈。烈士有家了,一家人以特殊的方式“团圆”了。从此处讲,寻访小组起到一些作用。寻访小组为什么要这样做,动力是什么?动力来自烈士本身,来自他们的精神力量。动力来自公民的责任,继承、弘扬烈士的精神,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寻访烈士是学习烈士精神的一种体现,是公民应做的分内事。

        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早就该做的事,就得到崇高的谢意,老兵、记者反而觉得问心有愧。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我们的和平与幸福。没有千千万万蒋林布这样的革命烈士,哪有今天的好光景?烈士的精神成为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共和国的一代一代尽享烈士之福。最值得感谢的应该是那些革命烈士。

        最值得感谢的还有烈士后人。蒋林布离开家乡后,家人苦苦打听,没有音信,只好作罢。当其他英雄荣归故里,其他军人举家团聚时,他们只能把亲人失散的痛苦深埋在心里,可能还会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他们是最朴实的人,是做出最大牺牲的人,也是最值得感谢的人。

        蒋林布虽为战斗英雄,62年间,一直无“家”无“亲”。在为蒋林布找家寻亲过程中,寻访小组得知,作为革命老区,淮阳县记录在册的革命烈士不足700人,项城市记录在册的革命烈士不足300人。即使在册者,有的有名无姓,有的有姓无名,有的只是化名、乳名;有的没有出生年月,有的没有牺牲时间;有的没有家庭地址,有的没有牺牲地点。能够记录在册的烈士只是少数。更有无数烈士,根本没有记录在册,他们成为无名烈士。淮阳如此、项城如此,推而广之,全市、全省、全中国,又会有多少无名烈士?这些无名烈士,他们的后人,也许一代又一代始终抱着与亲人团聚的愿望,直到现在。

        最值得感谢的是所有革命烈士,包括那些无名烈士;最值得感谢的是所有革命烈士的后人,包括那些无名烈士的后人。

        烈士无名,他们共同拥有一个最响亮的名字——革命烈士。烈士无家,960万平方公里中国大地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值得住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烈士无名,功载千秋。

        清明节快到了,让我们遥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深深鞠躬,向共和国烈士表示最高的敬意。让我们向烈士的后人表示最高的敬意。他们永远是最值得感谢的人。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