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服务器价格:国开行:半途而废的商业化转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30:00
2009年11月02日 15:50 PM

国开行:半途而废的商业化转型

英国《金融时报》 吉密欧 北京报道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英文 对照 评论[13条] 打印 电邮 收藏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2007年7月,大型国有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简称国开行)承诺出资98亿美元,试图参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银行合并交易,并借此走上商业化与改革之路。

最终,由巴克莱(Barclays)牵头竞购荷兰银行(ABN Amro)的交易告吹,国开行不得不接受以30亿美元换来巴克莱3%的股份。不过,国开行参与交易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表明北京方面有意把该行从服务于政治优先项目的“储蓄罐”转变为一家更为独立、市场化程度更高的银行。

国开行行长陈元当时曾表示:“此次战略性的金融合作是国家开发银行成为一家商业化运作的金融机构的重要一步……国家开发银行坚信,对巴克莱的长期投资在财务上是有吸引力的。”

现在看来,陈元的两个观点都是错误的。

被过滤广告

尽管巴克莱的股价较今年年初约50便士的水平明显上涨,但仍只是国开行两年前买入价——每股720便士——的一半。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和国内政治变动,令国开行转型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的计划遭受了打击。

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分析师陈锦荣(Kim Eng Tan)表示:“以前,国开行曾非常明确地表示,它将引进一家战略投资者,然后最终上市,但目前该行已经放弃了这项计划,而且对于该行应扮演何种角色,政府内部似乎存在分歧。”

一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国开行高层官员表示,该行不会引进外部投资者,也不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进行首次公开发行,将继续承担为优先的政府基建项目提供贷款、为政府关键政策提供支持的“中心任务”。

国开行必须支持的一项最重要政策,是中国企业的国际扩张,尤其是那些正在物色境外收购对象的国有“国家冠军企业”。

分析师表示,有关方面决定保留国开行作为中央政府放贷机构的角色,而不允许它彻底商业化,主要是金融危机的结果。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员邓丽嘉(Erica Downs)表示:“金融危机爆发前,曾有许多迹象表明,国开行欣赏西方的金融机构,并采取了许多行动,以期向它们靠拢。”

这些行动包括入股巴克莱,为巴克莱竞购荷兰银行出资,以及此后两项以失败告终的尝试——购买花旗集团(Citigroup)和德国德累斯顿银行(Dresdner Bank)的大额股份。

邓丽嘉表示:“当金融危机的冲击力真正开始显现时,国开行立刻打消了效仿西方金融机构的念头,转而重新扮演起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传统角色。”

这场危机不仅令中国银行家摈弃了西方的金融模式,还为北京方面提供了一个获取自然资源的契机。

国开行去年年底的资产规模达5620亿美元,作为政府旗下的一家政策性机构,它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帮助中国获得所需的能源和矿物供给。

自今年初以来,国开行向俄罗斯、巴西、土库曼斯坦和委内瑞拉提供了条件优厚的长期低息贷款,分别为250亿美元、100亿美元、40亿美元和40亿美元,以换取有保障的未来石油供给。

去年年底,国开行4260亿美元的贷款余额中,只有200亿向中国内地以外地区发放。而今年,该行在境外的放贷额已经增长了一倍以上。

邓丽嘉表示:“这些旨在换取石油的贷款,为中国提供了可以影响主要资源国的筹码。公平地说,一家真正的商业银行是不会按照国开行开出的条件进行这些交易的。”

此外,国开行还直接向国内的一批最大型企业发放了贷款,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以及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Huawei)和中兴通讯(ZTE),以帮助它们进行海外投资。

将国开行商业转型的决定出现逆转,也影响到国内另外两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和中国进出口银行(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的商业转型计划。上月,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一名高管表示,该行不会考虑公开上市,也不打算成为一家商业性实体。

国开行拒绝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