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教师:正向心理学知与行(4):金钱到底能否买来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18:01
小序:近习正向心理学至幸福论,前篇博文述及塞里格曼之幸福公式:H=S+C+V,知幸福之50%已由先天遗传基因决定(性格、智商、体质等因素),10%到15%由个人生活境况决定,35%到40%由自我控制因素调节,可见心理力量对于幸福感之重要,甚于物质因素两倍以上。对此,好友心悦问金钱与幸福是何关系,今读陈思进先生文,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岂不妙哉?!不过须注意,文中所述是年收入7.5万美元的情形,而国人中的大多数差距还非常大。在中国,钱对幸福很重要,如果套用塞里格曼公式,C对幸福的贡献比例恐怕要大幅提高。并且,C与V并非相互独立的变量,C可以影响V。也就是说,当个人生活境况C获得改善,较低层次的、生理和安全方面的需要满足了,也会随之产生较高层次的、精神上的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提升心理因素V,在C与V的合力作用下幸福水平高涨。反之,如果生活境况较差,心理上很难不受干扰。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又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许多家庭就因为经济问题吵架、不和、乃至解体,造成的是痛苦而不是幸福。马斯洛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到高级逐层递进,呈现出金字塔结构特征,生活境况对心理因素的影响是符合马斯洛的理论的,也与现实生活的观感相一致。因此在中国,幸福公式的一个猜想可能是把C与V的贡献比例对调一下,得到结果:

H(幸福水平)= S (遗传基因50%) + C (生活境况35%~40%) + V (心理因素10%~15%)

   

 

  金钱到底能否买来幸福?

   

    文/陈思进 (2010-11-01)

  近两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许多人的“美国梦”破灭了,房产变成了负资产,投放股市的退休金“蒸发”得无影无踪,大家的荷包或多或少都缩水了。面对如此沮丧的现实,西方的大专院校、各类研究所甚至经济学家们都不约而同地展开调研,课题是:金钱能买来幸福吗?

  金钱到底能否买来幸福?相信不管在哪一个社会,人们都认为有钱的人会更幸福。那么金钱和幸福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英国沃里克大学(Warwick University)教授、经济学家奥斯瓦德(Andrew Oswald )在最近一次讲座中公开宣布:“一旦一个国家的储藏室统统被填满了,也就无所谓国家正日益富有了,进一步的经济增长,似乎也不会使公民更具幸福感。”奥斯瓦德是近来痴迷于研究“什么能使我们幸福”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研究结论,是通过采访世界各国不同层次的人而得出的。

  无独有偶。最近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具有魔力的数字。说的是在美国,年收入达到七万五千美元时是最幸福的。而一旦超过七万五千美元,幸福感便不会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增。

  对于如此奇妙的数字,如果在十年前,我绝对会当作听了一个笑话而一笑了之,因为在美国年收入七万五千美元稀松平常,挣够了这个数就满足的话,要求岂非太低了?但是现在,通过我自己和周围众多亲友的经历,可以见证这份报告的结论不假。因为富有的人,往往有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他们在工作中往往也享有较高的控制权。可与此同时,他们也将会有更高的期望值,时不时会将自己与更富有的人去作比较。

  比如我的朋友大龙。他是我在多伦多认识的朋友。十几年前,大龙带着妻儿一家三口移民到加拿大。他们起先定居多伦多,大龙是电脑软件工程师。太太在国内是英文翻译,出国了之后,英文成了必需的交流工具,已不再是特长技能。大龙的太太等于没了专业。好在大龙顺利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没几年,他的工资便涨到了七万多加元,在多伦多这就算是高薪阶层了。生活稳定之后,他们又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大龙的太太便呆在家中做全职太太。一个典型的北美幸福之家。

  然而,随着孩子渐渐地长大,大龙可以在闲暇时上上网,跟在美国的老同学聊聊天,这使他了解到美国的软件工程师收入很高。特别是纽约的一个老同学,读书时成绩还不如他,收入却比他高50%。渐渐地,大龙的心理不平衡了。待他入籍成了加拿大公民后,便开始到纽约找工作。天公作美,大龙顺利地获得纽约一家电脑公司的聘用,起薪一跳就是八万八千美元,以当时1美元兑换1.3加币,大龙的年收入立马增加超过 50%,只需搬个家而已。他们毫不犹豫地搬到了纽约。

  到了纽约之后,才知道纽约的房价比多伦多可贵多了,要买一栋和多伦多一样的大房子,扣除每个月的房贷后,一年算下来,发现存起来的钱和多伦多一样多。结果当然又不满足了。

  在纽约,媒体时常报道华尔街年底分红奖金丰厚,大龙自觉技术过硬不比别人差,他的心又活了起来。不久他果真跳槽进了华尔街一家证券公司,底薪又多了一万美元,干好了奖金至少是年薪的 30%,如果公司赚大了,奖金是上不封顶的。只是没料到,华尔街非但工作压力大,泡在公司的时间又长,令他跟妻儿聚少离多。

  不过到了年底时,大龙竟然出乎意料地拿到了跟底薪一样多的大红包,兴奋之情不言而喻,顿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夫妇俩高兴地在郊外买下一栋早先就看中的大房子,只是距离办公室所在的曼哈顿更远了。大龙天未亮便要出门,下班又已是万家灯火,通勤时间从2个半小时增加到了4 小时,上班至少10 个小时,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并且没有加班费(拿年薪),睡觉再占去7个小时,几乎就没有闲暇了。

  此时,大龙和太太才意识到,他们的收入虽然多了点,但幸福感却大大地下降,再说时间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以时间和压力换取金钱,绝对得不偿失。在一次电话中,大龙对我说:现在我每天最享受的,是凌晨回家所闻到的草地的芳香……最遗憾的是大龙后来离婚了!几个月前,他一个人黯然地回到了多伦多。

  从大龙的故事中不难看出,假如他不跟纽约的老同学作比较,多想想他自身所拥有的,而不是一天到晚纠缠自己所没有的,他们一家四口或许还幸福地生活在多伦多。他的故事可以用一个金融术语来形容,叫做 Comparative advantage,也就是说不要试图以自己的短板去和人家的长项作比较,幸福感才会常相伴随。

  其实对于财富,先哲培根早在400年前的《谈财富》一文中,就已经谈透了。他写道:“所罗门曾说:‘财富多者诱人渔猎,而对于人生,除了徒饱眼福以外又有何用?’对一个人来说,财产达到了某种限度后,他便无法由衷地感受幸福。”

分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