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动态图第166期:中医真是穷人的福音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21:53
今年以来,旱情、通胀等因素导致传统中医药材整体价格一路飙升,处于10年来最快的上涨周期,医疗行业人力、设备成本等要素价格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涨。但无论是患者既有认知还是在医院宣传中,中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依然根深蒂固。中药是否真的又便宜又有效?中医真的是穷人的福音么?[详细]
 
药材价格节节高,太子参一年涨幅高达700%
据财新网报道,537个监测范围内的中医药材中,涨价的约占总数的七成,多数品种同比升幅集中在21%-50%之间。人民网报道称,太子参一年中涨幅高达700%,川贝价格上涨500%,三七、金银花等中草药的价格也翻了好几倍,五加皮、白前的涨幅均超过了400%。一些名贵药材的价格甚至堪比黄金。1克重的野山参可以卖到上千元,1公斤的冬虫夏草售价高达40万元。[详细]
假药泛滥制造“低价假象”
中药低价的幻觉很大程度上是由假药造成的。市面上的假中药泛滥成灾早已不是新闻。如虫草、鹿茸大部分为仿冒品,市场上卖的野山参基本上都是人工栽培的人参。随着中药材价格的水涨船高,造假的手段也愈发升级。比如在冬虫夏草的虫体内插入铁丝、保险丝或注入水银,以及包裹掺有铁粉、铅粉等金属细粉的泥土给冬虫夏草增重,或者通过某种工艺制造出外形与药材相似而几乎难以分辨的东西。如用麻薯或土豆代替天麻,用菊科红花冒充藏红花等等。
再者,某些名贵药材即使真的,其效果也值得怀疑,很多时候是利用了人们的希望延年益寿,但又缺乏科学素养,中了传统文化中那些阴阳八卦谬说的圈套所致,其心理状态,实与与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的欲望是一脉相承。如有的人相信“以形补形”那一套,以为吃“虎鞭”就可以壮阳,而又羞于出口,所以特别容易受骗。[详细]
一年上涨7倍的太子参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贵族药”
中医治疗也不亲民
中药材不便宜,中医疗法同样不便宜。之前号称京城最贵中医的悟本堂,挂号一次需2000元。各地地方知名中医的挂号价格约为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如果去正规的中医院治疗,挂一个专家号的价格普遍在200元左右,即使是普通号,最少也要100元。过去花十几元看一次中医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赤脚医生只是贫困年代的美好回忆
 
建国后卫生形势非常严峻,几乎没有像样的医院和合格的医生。据统计,当时全国“西医”仅有2万多人,约有80%的病人得不到正规的医疗帮助。1968年,以中医方法治疗疾病的“赤脚医生”开始流行,鼎盛时人数在100万以上。事实上,“赤脚医生”的出现绝非灵机一动,而是基于当时中国有庞大农村人口这一现实。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现实条件有限,要让所有国民都得到西医的医疗保障,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对此,中国传统的中医正好能够低成本地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要。
但其实,所谓的“赤脚医生”只是一定文化基础的公社社员,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训,掌握了初步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的基层卫生员。他们虽不是现代意义上合格的医生,但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医。只不过因为他们大多依靠中医疗法提供了廉价的医疗服务,使得人们产生了中医是“穷医”的幻觉。[详细]
“赤脚医生”代表了国人对廉价医疗的幻觉
“民族文化瑰宝论”只是裹挟民意的挡箭牌
长期以来,中医的倡导者坚持自己的标准,拒绝用西医的标准检测中医。事实上,医学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应该只有一套标准。正如世上没有“中国物理标准”与“西方物理标准”一样。暂且抛开是否有效的争论不谈,中医基于经验对疗效的描述和对病理的假设性理论禁不起现代医学的检测。
无奈之下,中医只好拿起“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的挡箭牌。这种“文化瑰宝论”显然有着很强的民意基础,大多数人认为只要是自己的传统文化就应该保护。但这些坚定的支持者们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寒症,什么叫做虚火上升,什么叫做阴阳失调,只要据说出自《黄帝内经》等传统典籍,便马上以“文化”的名义为之辩护,为之正名。这种无关疗效的民族感情,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穷医神话的心理基础。 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成为中医“主战场”
正规中药材如此昂贵的情况下,“便宜”的中医主要集中在容易忽悠,短期内又缺乏检测标准的慢性病和疑难杂症上。以尿毒症为例,如果按照正规的科学疗法,需要多次透析,严重的需要换肾,手术费用少则20余万,多则上百万。缺少医保的穷人无力承担正规治疗的高昂费用,但却又不得不治,只好去求助中医。在这种治疗过程里,中医更多只是心理安慰,用来减缓病人的焦虑感并满足病人“做点什么”的心里需求。结果是,缺乏科学检测的中医疗法使病人短期内并不知道疗效到底如何,甚至会自认为中医便宜,疗效和西医也差不多。[详细]
 
中医就诊人数5年间下降6成
尽管官方因为中医药产业的巨大利益链和所谓的民族文化,一直在大力提倡支持中医,但现实却是中医在公共医疗体系中日益式微,能享受现代医疗服务的中国人对中医普遍“不感冒”。根据统计,2002年底,中医医疗机构数量为3801家,而到了2006年,这一数字已下降到3009家。中医的不景气还反映在中医就诊人数急剧减少上。2001年,《中国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年患病人次42亿人次,其中,西医治疗26亿人次,占67%;约22%,9亿人次纯粹使用中医治疗。到2006年,全国中医医院年诊疗人次已经降到2.34亿人次,加上综合医院中医科年门诊的5851万人次,两者合计不到3亿人次。 [详细]
看中医属“把死马当活马医”,仅27.7%的人将中医作为就医首选
根据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87.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相信中医”。但仅有27.7%的人称如果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事实上,很多人都是在看过西医走投无路时,再想到中医去“试试运气”。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一位中医院的医生称,病人一般是西医、理疗各个科室都看过了,没有效果才来看中医,属于“把死马当活马医”。一位71岁的癌症晚期患者称,医生断定自己活不过一年,尽管从未在中医院看过病,但因为治疗便宜,还是想来试试运气。[详细]
医疗保障不足使中医变“穷医”
即便是27.7%的人将中医作为首选,这其中也必须考虑医疗保障不力等制度性因素。在中国,社会医保体系还不足以覆盖大多数重病及慢性疾病,最高报销限额面对动辄数十万元的手术费用依旧是杯水车薪。更严重的是,医疗资源过度向大城市倾斜,且经常以户籍作为门槛,穷人不得已求助中医。据新华网报道,一名在京求医的白血病患儿温俊凯的家长称,新农合报销比例很低。在北京求医报销还要受地域限制,手续繁琐。花费近30万元时报销只有3万元。而同屋的北京孩子因有北京户口,参加保险后最高可以报销17万元。“爸爸,我要是有北京户口该多好。”“你只能下辈子投胎了,儿子。”这是温俊凯父子的无奈对话。[详细]
疗效不明的中医越来越得不到国人的信任
从未经过科学检测的中医即便在中国也难成主流,当下只能借自身的不确定性和种种制度性因素苟延残喘。若只论药到病除之功效,中医从来都不是穷人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