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器epub百度云:时尚女回国种紫苏/海归女孩李美娇痴心紫苏出口韩国净赚200多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4:31:38
海归女孩李美娇痴心当花农出口韩国净赚200多万

中国园林网2009年3月2日消息:“三聚氰胺牛奶案”发生,国外媒体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片质疑,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美娇在广州有机蔬菜基地种植的紫苏,还被远道而来的韩国客商一口气买走20吨,他们开出的价格高达每公斤110元!这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韩国对各种农产品的环保指标要求相当苛刻,这位海归女孩种出的生态蔬菜,却大受对方青睐。
“阳台园艺”舒缓压力
2003年,李美娇从法国里昂一所大学毕业后,应邀来到广州一家外企做市场拓展。公司销售的主要是各种高档医疗器械,她每天都会被无休止的公关应酬所困扰。此外,她还要做市场销售策划文案,经常在凌晨2点以后才能休息。时间一长,李美娇感到头晕、耳鸣、胸闷,夜里还经常在恶梦中惊醒。
为了排遣心中的压力,工作之余,李美娇在一位法国女同事的引导下迷上了养花种菜。她住的是一座老式公寓,房子不大但有一个阳光充足的阳台,女孩让人背上来一些肥沃的黑土,在10平方米的小空间里摆上数个花盆,种了蔬菜和花卉。很快,稚嫩的小芽破土而出,然后一点点长大长高,吐出了绿油油的叶子。欣赏着这美丽的小风景,嗅着带有泥土气息的花香,真是赏心悦目。李美娇感到一天的劳累减轻了很多。
夏天来临时,绿油油的青菜长势喜人,小辣椒一簇一簇挂满了枝头。有时候正炒着菜,突然发现家里没辣椒了,她就会去阳台摘几个朝天椒,顺手丢进锅里。因为新鲜,那味道真是美极了!
后来,李美娇又从朋友处得知,日本有不少专为家庭园艺提供新奇的蔬菜种类,像佛手南瓜、玻璃奶油生菜等。她托人在东京一家种子公司购买了20多个适宜阳台种植的新蔬菜品种来试种,还把每天的心得写在网上。女孩从跟帖中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和自己一样喜欢阳台园艺。不少人还向她打听从哪里可以买到那些可爱蔬菜的种子。李美娇忽然想到,自己何不在网上开家小店,专门出售各种新奇蔬菜种子?
接着她通过一位懂日文的校友帮助,在一些日本花卉网站进行考察,组织货源。货到广州,果然十分抢手。
当上“时尚菜农”
尽管阳台上能种出不少东西,但要实现自给自足显然很不现实。有一次李美娇从外面买回一捆菠菜,在清洗时闻到一种可疑的气味,像是一种杀虫剂。
想到这些影响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李美娇一下子觉得很沮丧:在巴掌大的“阳台菜园”里玩有什么劲!在法国留学时,她就发现不用化肥、农药和催熟剂的生态蔬菜,尽管价格贵得惊人,但还是很受人喜爱。哪怕是采取最简单的烹调方式,随意蒸熟,或拌成沙拉,加上少许盐,都会美味可口。她想,“还不如索性在乡下租些地专门种植有机蔬菜,让大家都能享受到蔬菜甜丝丝的味道。”
2005年初,李美娇做出了一个令同事大吃一惊的举动:辞去月薪上万元的工作,在花都区租下200多亩土地,雇人专门种植有机蔬菜。
不久,当地农民惊奇地发现,这个从国外回来的漂亮女孩对搞种植一点都不外行。她的地简直不是种出来的,而是绣出来的。菜地被精耕细作,合理规划。她带领工人铲土做埂围成一块块的畦田,每一畦都种着不同的蔬菜:拳头大的日本迷你南瓜,颜色鲜艳的法国蓝莓和小叶欧芹,还有美国芫荽、荷兰水田芥等等。
与当地菜农做法不同的是,李美娇种菜施用的肥料都是发酵后的鸡粪、猪粪和草木灰等,不用任何化肥。都说蔬菜爱生虫,根本离不开农药,女孩却另有高招:“用烟丝及辣椒等泡水或者将大蒜捣碎了泡水,装在喷雾器里往叶子上喷,天然又管用,比农药好百倍!”
从2005年6月开始,李美娇的生态蔬菜开始进入广州家乐福、华联等超市。尽管价格是普通蔬菜的几倍,但因绿色环保,再加上从国外引进的一些新奇品种人们很少见过,所以,这些蔬菜一上市就供不应求。
紫苏叶卖火韩国
2006年10月,李美娇和男友一起到韩国旅游时,发现当地人对紫苏情有独钟,而且这种蔬菜价格很贵(每公斤180元人民币)。紫苏属于一年生的草本科植物,具有药效,韩国人把它当成日常的高档蔬菜,用紫苏叶煲肉或炖汤。
李美娇在首尔一家料理馆吃饭时,向老板打听紫苏叶这么贵在市场上是否卖得动,对方不假思索地说,抢手极了,因本国供应严重不足,还要花大价钱从国外进口呢!李美娇敏感地意识到,如果自己再承包几百亩地专门种植紫苏往韩国出口,这将是一次让事业腾飞的好机会!
接着,李美娇又和首尔的几位蔬菜经销商联系,对方对她在中国大规模种植生态紫苏的想法很感兴趣,并表示愿意向她提供最优良的新品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经过一番奔波,2007年初,一个占地1000多亩的生态紫苏种植基地初步建成。
原以为她手下有不少员工都是从农校毕业的,种植耐旱、抗病力很强的紫苏应该没什么技术问题,但没想到这种“洋玩意”因“水土不服”,种下不到一个月就给小李来了个下马威。当时,紫苏开始大面积开花,李美娇心里清楚,种紫苏就是靠叶子赚钱,一旦开花,叶子就停止生长,自己上百万的投资就会血本无归。想到这些,女孩吓出了一身冷汗,赶忙向首尔的蔬菜经销商求救。对方得知情况后,马上带领专家赶了过来。原来紫苏过早开花是气候差异原因造成的,只要采取点小措施就可以解决(因涉及商业机密小李不愿透露具体操作方法)。她按照韩国专家教的办法去做,紫苏果然不再开花,叶片也很快长了起来。
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当年,李美娇将收获的紫苏叶出口到韩国就净赚200多万元。令她自豪的是,尽管韩国制定的多项环保技术指标近乎苛刻,但她生产的有机蔬菜却一路畅通无阻。
时尚女回国种紫苏  央视国际 2006年09月14日  CCTV.com

她叫吴海燕,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人,2004年春节的时候,在日本打了两年工的她作为一家日本公司的中国代理,回到了老家,她的家里人还没来得及高兴,家里就炸开了锅,因为她说她是回来种地的。
吴海燕的小姨 陆萍:“都讲她吹牛,搞不出来,肯定混得不好了,过来搞这个东西。”
吴海燕的姑妈吴 玉霞:“我说你也不是种稻子,种麦子种菜,我们都知道。你搞的那个玩意,还是日本的,我们都没见过。”
家里人没见过的是吴海燕从日本带回来的紫苏种子,紫苏在国内不少地方都有种植,但他们老家没有,都以为是从日本带回来的新品种。他们家几代人都生活在镇上,没有种过地,都觉得吴海燕的想法太离谱。吴海燕自己不会种,又没人支持,就想找人帮她种。

吴海燕:“先试种一下亩产量是多少,我们需要多少成本,只有这样核实一下,我才能着实干一件事情,然后就找到我这个同学。”
吴海燕说的这个同学叫夏玉兰,是她邻村比较要好的中学同学,前几年吴海燕回家见到夏玉兰时,还给她的孩子买过奶粉,打听到夏玉兰家现在专种蔬菜,就去找她了。
吴海燕的同学 夏玉兰:“当时她到我家来的时候,她看到我家的条件非常差,她就讲你也应该干一番事业,如果你这么穷,我就是给了你钱,也解决不了你的根本问题。”
看到夏玉兰家的情况,吴海燕就给他们做工作,说如果成功了就可以大规模种植了卖到日本去,他们就可以共同致富了。当时夏玉兰和丈夫靠种蔬菜卖菜为生,老同学从国外回来却让他们帮着种紫苏,他们简直有些受宠若惊,怎么也想不明白。

陈其贤:“以她的条件,她为什么非要回来搞农业,她一年的收入,可以挣到我们这里一个劳动力的好几年或者十几年才能挣到,我也搞不清楚,她究竟为什么要回来。”
吴海燕的同学 夏玉兰:“她说你就和我们两个种这个紫苏,好像把这个事业干好也是有前途的。所以我就愿意跟她干。”
虽然不明白同学的动机,夏玉兰和丈夫陈其贤商量,如果真能种成功,对他们来说倒是个不错的挣钱门路,于是就试种了6分地。到了2004年6月,那六分地的紫苏夹在绿油油的稻田里十分抢眼,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吴海燕又从日本弄回来一个村民们谁也没有见过的东西。
这是吴海燕从日本买回来的小型收割机,专门用来采收紫苏叶的,发动起来后两个人抬着往前走它就会把顶端的叶子割下来,落进套在机器上的大口袋里。采收下来后,吴海燕把紫苏叶用从日本带回来的醋等配料腌上了。在日本,生吃的紫苏叶以绿色为主,紫色的主要是腌制后做配料。

吴海燕:“那你现在敢吃吗?我敢吃,我不喜欢这个味道,吃完要晕倒怎么办?人家吃这个治病,我吃完这个要晕倒了,我找两个嫩一点的,最好包饭团吃,太痛苦了这个味道。”
到了秋天,吴海燕把盐渍的紫苏叶拿到日本检验,完全符合日本的进口标准。这证明她试种成功,可以大规模种植,到了2004年11月,她就准备租地了。
吴海燕:“我这样一窍不通的门外汉种的紫苏,农残检验都能通过,要是好好精心管理的话,大生产就没有问题了吧。”
开始试种时家里人还认为她只不过搞着玩罢了,后来看她这么上心,拗不过她,就帮着她去租地,按每年每亩300元的价格租下了106亩地,2005年春天全部种上了紫苏。陈其贤负责田间的生产管理,等到开始收获第一茬紫苏叶的时候,吴海燕发现了一个问题。

吴海燕:“他给我在田里收割的时候,他自己都参与,就这样的话,更没有时间去追肥、防虫。就是说,你认为少用一个人,我说你抽出来去管理的话,比一个人的价值大得多。”
陈其贤为了给吴海燕省人工,自己什么活都干,但吴海燕并不满意他这样做,她多次让陈其贤腾出手来专门做管理。但陈其贤的做法却很合乎吴海燕爸爸的胃口。
吴海燕的爸爸 吴家成:“有些日本的规矩,在我们这里不一定能行得通的,日本的管理是定岗位的,但是人情味要少一点,在管理上我们俩有时候有矛盾,我是大干部,她是小干部,归根结底她不敢反抗我,要听我的。”
尽管观念不同,吴海燕很多时候也只能尊重老爸。2005年5月,她在爸爸的帮助下投资60多万买了厂房和设备,开始按照日本的工艺加工紫苏叶,洗净甩干挤压,再用从日本进口的原料盐渍,20多天后就可以出货了。2005年8月初,她通过一家外贸公司发往日本第一个集装箱盐渍紫苏,如果一切正常顺利进入日本市场,这一箱就有1万美金的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都等着好消息传来。

吴海燕的爸爸:“我们是这样想,准备第一个集装箱顺利通关了,我们在家里放炮,回来大庆祝一下。”
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没有等来放鞭炮的时刻。2005年8月中旬,一场暴风雨过后,是持续一周的阴雨天,正呆在家为天气发愁的吴海燕忽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让她大吃一惊。
陈其贤:“虫子铺天盖地,看不到马路,就是虫子,把叶子吃光了以后,上了马路。”
农民 陈老万:“这块地,这块地,后面那块地,都有虫嘛,老百姓本来是怕,就吵,找我嘛,我就打电话找她,她来了。”

吴海燕:“看到虫子把叶子吃了,我就在想,那人家订单怎么办?”
紫苏地旁边种水稻的农民说虫子都是紫苏带过来的,爬到他们的稻田里会造成水稻减产,纷纷要求吴海燕赔偿。
农民 陈老万:“一亩地要赔到六七百元,要按全部稻吃掉计算,十亩地要赔六七千元,100亩地要赔六七万元。”
吴海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不少农民干脆直接闹到了镇政府,幸亏镇里联系农业部门的人及时来到了田里。

当涂县太白镇农业办公室主任 曹培文:“我在农业部门20多年了,就是蔬菜类的害虫爆发,像这种情况还没见过。”
当涂县植保站站长 孙维登:“我们去了,老百姓一下把我们围住了,给我们讲这个虫子如何如何厉害,危害多么重,那我们就给他们解释。”
农技部门介绍,紫苏生的害虫是蔬菜类害虫,并不吃水稻,而虫灾爆发和连阴雨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紫苏的原因。吴海燕给紫苏地旁边种水稻的农民买了农药,总算平息了这场风波,但100多亩紫苏几乎绝产,专门负责紫苏田间管理的陈其贤夫妇心里再也不能平静了。
陈其贤:“非常内疚,有点不好意思见她,能看得出来,她好像有点无奈的感觉。”

夏玉兰:“几夜都没有睡觉,对她非常抱歉。”
痛定思痛,吴海燕觉得虽然有天气的原因,但管理的疏忽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这次算是买到了教训。
吴海燕:“我就说我们明年要改变战略,管理上要加大,你不要帮我省人工,把你管理的时间抽出来。”
吴海燕的小姨 陆萍:“当时她就把教训找出来了,如果他们要及时地收割或及时地打药,就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了。”

2005年10月初,吴海燕收到了出口日本的第一个集装箱紫苏的钱。但因为虫灾,吴海燕只完成了日本三个集装箱的订单,赔钱是肯定的了,其它的订单只好以天灾为由搪塞过去,为此吴海燕又专门去了一趟日本。
外贸公司经理 晋峰:“在日本,吃生鱼片的地方都有紫苏叶,腌制的紫苏叶是做配菜用的,在中药里紫苏具有杀菌作用,近几年日本市场对紫苏需求量越来越大。
由于国内种植开发紫苏面积有限,国内紫苏货源供货量不到日本市场需求的10%,吴海燕就很容易又拿到了日本2006年20万美金的订单。12
现场。吴海燕:“这是去年的订单,这是今年的订单。”

要完成2006年的订单,必须扩大紫苏的种植面积。吴海燕准备把2006年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00多亩。但2005年,吴海燕厂房加设备加人工共投资了100多万,而因为虫灾,收回来的才只有几十万,家里人都赔怕了,就劝她放弃。
吴海燕的姑妈 吴玉霞:“已经赔这么多钱,你再搞,我们也劝她,就不要搞了。”
吴海燕的父亲 吴家成:“我说你够用就行了,我们自己够吃就行了,你要那么多钱干吗。”
吴海燕觉得不可能就这样罢休,就自己去找原来租地给她的农民想再多租点地,尽管她没有欠谁的租金,因为当地的农民都知道她这一年赔了钱,一些农民说出来的话就不那么顺耳了。

吴海燕:“从日本回来,还是镀银的呢,怎么搞来种菜了,要发财吗?别白日做梦了,别害我们什么的,受人家一顿说。”
遭到挖苦的吴海燕回到家里,几天没有出门。
吴海燕:“有时候觉得很委屈的时候,自己在家里伤心一下,然后伤心完了就算了,就过去了。”
记者:“伤心,流泪?”

吴海燕:“对,一点不错,眼泪哗哗地。”
吴海燕正呆在家里的时候,收到了她同学夏玉兰夫妇的一条短信。10
陈其贤:“给她发的一个信息,没有面对面的劝她,就是希望她努力,撑起一片天。”
夏玉兰:“过了几天她又找到我家来,她说我们还是继续干,她说我们这点错误也就算交学费吧。”
吴海燕的姑妈吴玉霞:“ 她继续搞,她要搞嘛,没办法,我们现在又支持她搞呢,你就搞吧。”

2005年11月,吴海燕共租了230多亩地,在2006年春天都种上了紫苏。从那时开始,陈其贤已专门抽出身来负责田间管理和采收,夏玉兰专门负责盐渍加工,吴海燕负责原料采购和产品的检验销售,经过一年多的合作,他们已经配合得十分默契。
吴海燕:“因为工厂归她负责,她很有敬业精神,比如说我头发没戴帽子她就不会让我进工厂,原料没供应上的时候,影响了她的生产的时候,她就会跟我很生气,就像刀子一样的眼光看着我。”
夏玉兰:“她的想法就是,什么样的人能用,就用,不能用的就不用,不存在什么亲戚不亲戚的,既然她给我们这么好的一个销售渠道,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
到我们采访结束的时候,吴海燕2006年加工的盐渍紫苏已经陆续发往了日本,今年的紫苏产量很高,吴海燕说今年至少能出十几个集装箱的货。紫苏丰收了,家里人都很高兴,而吴海燕的父母最发愁的还是30出头的女儿的婚事。

吴海燕的父亲 吴家成:“说句心里话,这么大了,怎么一回事呢,这样子漂流下去怎么办呢?”
吴海燕就想着趁年轻多做点事,在这方面她一点也不着急。
吴海燕:“我没有刻意去想过,因为我始终在想我还很年轻嘛!明年10月份之前有桃花运。”
编导:吴兴民 摄像:程诗雄    责编:肖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