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属于旁系血亲:中国通胀数据太不靠谱 海外学者称明显被人为压低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50:20

前面写了两篇文章讨论中国的货币政策。我在《中国经济增长的真相(1)》 谈到,过去14年间有11年中国广义货币(M2)增长率都高于GDP增长率,而美国在过去20年期间只有7年的时间M2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而这7年 时间都是经济危机期间,我简单得出结论: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货币推动。广义货币为什么那么高呢?关键是基础货币的过量发行,而基础货币的增量就 可以定义为铸币税。我在《中国铸币税世界第一》文中说,中国的铸币税在绝大多数时间都有可能是世界第一,不但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发展中国家。在有高额铸币税的国家,比如一些南美国家,通货膨胀可高达百分之几千。中国情况又如何呢?在讨论中国的通货膨胀之前,我先在本文讨论中国的通货膨胀数据问题。

首先是通货膨胀的度量。一个是狭义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仅仅覆盖有限的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大多是这个指标。另一个是GDP Deflator,或者叫GDP平减指数,它衡量社会总体物价情况。

下图是美国的GDP平减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发展趋势,CPI数据来自http://www.rateinflation.com/,GDP平减指数数据来自美国联邦政府农业部研究员Mathew Shane。蓝色曲线描述的是GDP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之差,红色线是趋势线。

大家可以看到,在美国,日常生活所感受的物价变化和社会整体的物价变动基本上是一致的,在1971-2010年30年期间,个别年份 两者有比较大的区别,但总体上是趋向一致。红色线是趋势线,两个数据的差别有越来越接近于零的趋势。我在拙文《100年不变的房地产》一文中说, 在过去110年期间,美国房子的真实价格不变,这说明在美国,日常消费品价格和资产价格(比如房子)基本上是一致的。

下图是中国的数据。CPI数据来自来自国家统计局,GDP平减指数数据也来自美国联邦政府农业部研究员Mathew Shane。蓝色曲线描述的也是GDP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之差

 

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社会整体物价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差别很大,而且红色趋势线表明,在2000年以后,社会整体物价指数越来越超 过消费者物价指数。如果按照中国人大张成思的计算,2008年CPI通胀率是5.9%,而GDP平减指数通胀率为10.2%。在2009年,这两个不同的 通胀指标分别为-0.68%和0.44%。而在2010年第1季度,CPI通胀率是2.5%,但GDP平减指数通胀率已经达到9.5%,二者的差别更加明 显。社会整体物价指数大于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中国资产价格的膨胀,特别是房子。单纯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已经不能反映中国通货膨胀的实际水平。

即使是CPI,它能准确反映所代表商品的物价水平吗?我用两个变量来分析。一个是广义货币增长率(M2)减去居民储蓄增长率,另一个是CPI通胀率 减去存款利率。其中的逻辑是:如果通货膨胀率越是高于存款利率(也就是负利率),居民越没有意愿继续存款(存的越多,亏的越多),因此居民储蓄存款绝对额 可能会下降,或者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会低于广义货币增长率,也就是说M2 Growth Rate minus Saving Growth Rate和Monthly CPI minus Term Deposit Rate这两个变量应该是正相关。下图是这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上面的这个表格透露出一些信息,比如:

2000-2004年期间,广义货币增长率(M2)减去居民储蓄增长率和CPI通胀率减去存款利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这符合我们前面的分析,说明CPI数据可能还有一定程度的真实,但因为样本规模较小,我们不做过渡解读。

2007年有了变化,广义货币增长率减去居民储蓄增长率和CPI通胀率减去存款利率之间,竟然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尽管很弱),这符合我们的分析。实 际上在2000.1-2011年4月共123个月期间,总共有14个月居民储蓄绝对数额有负增长,其中6个月发生在2007年,而且,CPI通货膨胀率最 高值也发生在这个阶段,一直延续2008年2月份的顶峰8.5%。这说明2007 -2008年期间历史最高值的CPI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真实性。

2009年以后居民储蓄和CPI又开始负相关了,这不符合逻辑,一个合理的解释是CPI被人为压低,这样才有“居民储蓄和CPI负相关”的逻辑。

我用居民储蓄的绝对数值作相关性分析,结论基本一致。

从一个非国家统计局内部人士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数据,尽管大家都广泛质疑数据的真实性,但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本文用数据表明,中国的CPI数据已经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物价整体情况;即使就CPI所代表的商品而言,数据也存在失真,尽管偶有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