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三院官网:煎煮中药的火候掌握非常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26:22

李时珍说:“凡一切补液诸膏宜桑柴火(即文火)煎之”。葛洪曰:“栎炭火(武火)宜锻炼一切金石药,桴炭火(其火候界于文火与武火之间)宜烹煎焙炙百药丸散。”古代医家对火候的选择是根据药物的性质而定的。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常用文火、武火来表示。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没有火焰的火,温度上升较慢,水分蒸发得亦慢,古人有用鱼眼沸、蟹目沸等词来形容火候的微小。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较快,水分蒸发亦快。

煎药时要掌握火候:煎煮时火候过强,水分蒸发快,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亦易焦糊。火候过弱,煎提效果低。在药物未沸之前用武火急煎,沸后可文火慢煎,使药力尽出,尤其是滋补之剂,更应文火慢煎,保持微沸状态,使其减慢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因为药物在水中浸一段时间后用武火加热,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促使有效成分的溶出,但沸后温度恒定,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媒量和煎煮时间成正比,若沸后再用武火急煎,煎煮时间缩短,药液容易煎干,药物有效成分容易破坏。若用文火缓煎就可避免这些缺点。

对汤剂煎煮方法的研究曾有过较多的报导:

1、多孔式水浴式加热法:该法煎药温度低于100℃煎煮时间长,不如直火煎煮所得药液质量好。

2、蒸笼蒸药法:直浸出物较直火为少,一般只能为直火煎药量的80%~90%。

3、砂浴煎药法:该法升温快,温度亦均匀。但耗能为直火的2倍左右,浪费能源。

4、夹层锅蒸汽法:能避免药物间的串味,便于控制药液得量,温度高度调节方便,能符合传统煎药习惯,亦不存在直火煎药的缺点,为有希望的煎煮方法,但对药物成分的浸出率还不如高压蒸汽法。

5、硬气煎药法:其煎出液质量相当于直火条件,不存在煎液焦化的缺点。该法适合大型中医院煎药室使用。

6、高压蒸汽法:采用此法得其药液质量优于直火煎药,煎出率高,操作简便。但对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间串味问题不易解决,也难以做到药物的先煎后入。

7、直火加热法:是传统的煎煮法。它的优点在于煎煮火候容易控制,煎出量易掌握,能做到药物的先煎后入,且保持传统特色,但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药液易焦化又不卫生等缺点。

选择热源要热力均匀,又便于控制火候的大小;尘埃少,能使煎药室做到清洁卫生;既能遵照中医传统煎药经验,又便于大批生产。一般认为,高压蒸汽法与夹层锅蒸汽法的效果基本相同,优于直火加热法。其它方法均存在一定缺点,有待深入研究。==================================================================煎中药很讲究火候, 也就是說很注意煎药火力及煎药时间的长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 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 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 煎煮时间要短, 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 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补益类药物, 因其滋腻质重, 需久煎方能出汁, 一般用武火煎沸, 後改为文火煎熬, 头煎药煎沸後, 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 二煎药煎沸後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煎煮时间长的药物, 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 以防底层药物焦糊.有些人不小心將中药煎糊了, 便又加水再煎, 给病人服用, 這样做是不妥当的, 甚至会发生危险.因为焦糊的药物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中药的煎煮方法是否适宜与药物的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一般煎药前先把药物在冷水中浸泡30-60分钟,能促使中药湿润变软,细胞膨胀,使有效成分更好地渗透溶解在水分中,以利发挥效用;煎药的器具以砂锅为宜,因为砂锅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内成分起化学变化,煎出的汤剂质量也比较好。煎药时可采用文火慢煎,这样既可以防止药液溢出,又可以减少水分过多蒸发,减少挥发成分的耗损和避免高温引起的有效成分的破坏。

  对于不同性质的药物,及其所起作用的不同,入煎时亦宜区别对待,灵活掌握。一般植物类药,煎煮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有效成分就容易被高温破坏;块根及矿物类、甲壳类、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溢出,如石膏、磁石、牡砺、珍珠母、龟板、鳖甲等须多煎久煎,对乌头、附子、商陆等一些有毒药物,久煎还可减轻毒副反应;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豆蔻、藿香、钩藤等则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的挥发和损失。

  即使是同一种性质的药物,因煎煮时间的不同,其所产生的效用也不同。如大黄后下、少煎或用沸水泡服,其蒽醌衍生物含量高,泻下通便作用大,如久煎其蒽醌衍生物的含量被高温破坏或受到影响,其中蒽醌的含量降低,而另一种鞣酸的含量相反地增高,其泻下通便的作用比较差,甚至没有通便的功用。

  另外,像当归后下少煎保留其挥发油,能抑制子宫肌,使其弛缓,如久煎多煮去除挥发油,其水溶性非挥发性、结晶性成分能兴奋子宫肌,而使子宫肌收缩加强。============================================================

  一般人认为,中药煎煮就是把买回来的中药放进砂锅,按照医生注明的煎煮水量,直接加水煎煮至一定浓度。孰不知,中药煎煮有很多讲究之处。中药在煎煮前应先用冷水浸湿,几分钟后再加入适量冷水煎煮,使中药的有效成分在加热过程中逐渐煎出;如果一开始就用开水煎煮,将使含有淀粉的药物(如山药、芡实、苡仁、谷芽、麦芽、茯苓等)里的淀粉凝结,影响药物效能。

  煎煮中药讲究火候,火候有“文火”缓煎与“武火”急煎之分。实际上,就是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和治疗需要,对于水量、火力及煎煮时间进行区别:如治感冒的解表药,或通利大便的攻下药,水量宜少,头煎只要水浸过药面就行,火力宜大,迅速煎沸后,再煎15分钟左右即可;第二煎及第三煎加水都只需与药面相平,急火煮沸约10分钟即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药效。又如治疗虚弱病证的补养药,水量宜多,头煎加水应高出药面近半寸,火力宜小,煎沸后再煮20~30分钟;第二煎及第三煎加水均应超出药面约1寸,并用微火缓缓煎煮30~40分钟,这样才能使药汁浓厚,服后药力持久。

  所以,在煎煮中药前,要认真听取医嘱,最好详细询问一下煎煮方法,以便充分发挥中药功效。========================================================================  中药在煎煮之前不宜水洗
一些人在煎煮中药之前,总是用清水先将中药洗一遍,认为这样做卫生。。

  很多患者会将中药抓回来自己煎,专家提醒,不少药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类成分,水洗会让这些有效成分部分溶于水而流失,导致药效降低。一些中药方剂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状的,有些药材在配药时要研碎,如果先用水洗一遍,必然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损失。此外,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都易溶于水。

  专家建议,中药在煎煮前不要冲洗,而是用水泡一下。中药材大多数是以植物为原料,有不少植物药内含有蛋白质和淀粉,如果这些植物药不经水泡,一加水就立即煎煮,那么蛋白质遇热就会发生凝固,淀粉会糊化,这样就会妨碍有效成分的煎出。因此,中药煎煮前,一般应先加冷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加水的量以浸过药材并超过1厘米左右为宜。
一般矿石类的药物比如有牡蛎,龙骨,珍珠母,铁石这类药物熬制时间较长,水开了后一般是20—25分钟。先用水把药炮制20分钟,水刚好蔓过药一手掌为原则。一副药连续熬制几次,具体几次就要根据药的多少来决定了,总的原则是熬清,然后把熬好的药水到在一起,一天分3次喝。熬几次就喝几次,没喝完的第2天接着喝。我这也是说个大约的方法,熬药还是很麻烦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有些花草类的就是武火急煎,有的需要后下,有的需要盐炒或者糖制等等,太麻烦了,我估计打一下午都说不完,所以我建议大家最好到百度里去看一下具体的熬制方法,药效于不效熬制也是很关键的。有些熬的方法不对就算药在好也白搭。也不要信什么熬药熬单不熬双之类没依据的说法。药一般药喝温热的,也不要一副药熬一次吃一次,要一次性熬好,然后倒在一个大的容器里混合一下在分次服用,因为有些药在第一次熬的时候就出来了药性,而有些需几次后才能出来,要把药均匀的熬好后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