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版咋了爸爸:工地断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37:28
                           工地断想
                            李德珊
    兴泰公路备土工程,十五个日日夜夜的一幕幕,时时浮现眼前,夜难寐,心难静……
                              一
    十一月九日清晨,我镇5000多名民工奋战在2317米的工地上。这里红旗招展、人流如潮、号子连天。五日才全面动员,八日即云集工地。水上安营,岸上扎寨。这是一次艰巨的工程:秋收秋种刚结束,农民们还未来得及喘息;工程开河挖塘,既验上方又验下方,来不得半点含糊;弹簧土容易扭伤脚,受伤人数前所未有,卫生科共用掉伤骨膏250多盒,有的民工只舍得买一张,有的干脆就不贴。握着那一双双被铁锹磨出层层厚茧的粗糙的大手,拍着那挑过若干条河道、公路的坚实的肩膀,看着那一张张日晒、雨淋、风吹、霜打过的憨厚的脸庞,我不禁想到了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2000多年前修筑的长城、公元605年开挖的大运河,以及眼前这兴泰公路。这些人间奇迹,哪一个不是这一双双大手所创,哪一件离得开农民们的肩挑背扛?史书上只记载着李冰、秦始皇等伟人的名字,几乎没有一件关于农民的故事,但是,他们并不计较这些。你看茅东村九组村民曹牛如父亲不幸患癌症,到市人民医院动手术,他打电话给姐夫:“工程刚开始,我不能离开工地。家中有600元,你先替爸爸治病。”这位结实的汉子哪是没有亲情,说话时泪流满面,自古忠孝难两全啊!朱龙村党支部书记许荣庆的老母亲生命垂危,他叮嘱妻子在家好好侍候。十一月十七日,东孙王村三组戴秀风的妻子被摩托车撞断双腿,自己闻讯从30多里外的工地步行赶回,送至中医院后,安排好妈妈照顾,又赶上工地。靠近团部的几个少妇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宝贝,但只有到了晚上才打个电话回家,说上几句昵语……一个个勤劳朴实的农民,为了建设大通道,自带粮食钱物,自带扁担大锹,没有叫一句苦、没有怨一声累,他们挑起了振兴兴化的希望,也挑出了两个闪光的大字——伟大。那些在灯红酒绿歌舞厅的、豪华宾馆酒楼的、热气腾腾芬兰浴的,多么该到工地上走一走、看一看!讲待遇、闹情绪的,讲派头、搞排场的,讲职务、要地位的,在农民面前又是多么的渺小、可怜。
                           二
    工地上,每天五点二十分起床,东方见不到一点晨曦;晚上五点一刻收工,西边看不到一丝晚霞;中午只休息片刻。几乎来不及抽完一根香烟,顾不上美美地拉上几声长鼾。没有人催促,没有人计时,只是他们心中始终惦记着进度。农民们有极强的好胜心,你追我赶,谁都不甘落后。西孙王村人少,也仅用了十五个晴天,人平工日2.3个,这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的数字。可有谁知,壮士们常常是凌晨四点钟摸到工地,收工号吹过了,还隐隐约约地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说:“早三担、中三担、晚三担,不能拖全团的后腿。”我们原计划二十五日结束战斗,市委书记陈骏骠同志十日下午视察工地时嘱咐说:“希望你们二十三日工程结束。”书记的号召,农民们记牢,全体民工都知道二十三日是最后的期限。从二十一日开始,连续三个夜晚,进度慢的村挑灯夜战。二十一日晚,白马村的群众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12点钟以前一定要完成任务。”白马村多年来是全镇的“拖拉机”,可今年却率先结工,受到了团部的嘉奖,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今年反“常”?只要了解一下今年从邻村调任的支书吴怀玉,就能找到答案。原来他在工地每天睡眠只有五个小时。哦,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二十二日晚,五八年曾受过省政府表彰的东孙王村,一直干到深夜十一时半钟。工地上掀起“一助一”热潮,排帮排连帮连。姜南连二排率先完成了任务,他们帮助了六排、又帮助四排、五排;西孙沐连五排带一排,东孙王连带顾蔡连。二十三日晚,有两个连河床土还未全拿掉,我说:“一营二营的干部跟李团长走,帮北陈连;三营四营的干部跟我来,帮西纪连。”朱扬南、朱龙、牧场的支书还带着部分未来得及走的民工到西纪工段。这一切,不要报酬,不要致谢,他们说:一起来的还要一起走。多么朴实的农民,多么可爱的老乡!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迈进,改革始于农村,农民功不可没。小岗村的农民为了脱贫求富,不顾生命危险,甚至盟约:患难相扶。乡镇企业的异军突出,小城镇的迅速崛起,哪个不是农民的伟大创造,哪个不是农民团结奋斗的结晶!
                            三
    民工们挑星星,担月亮,白天汗珠映太阳。然而,他们没有过高的企求。我们来往于工地,他们倒说我们辛苦。市委书记看到这动人的场面,跳进方塘挖起土,民工们干劲倍增。十一日晚我和镇人大杨主席去看望茅三村四组的村民,他们正在吃晚饭,见到我们都站起身,给我们点上“西牛王”,说什么也要我们喝杯“姜堰老酒”。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对我俩说:“我们鸡都杀好了,听说你们团部生活没有我们好,明天中午到我们这儿来。”此刻,我想起著名作家杨朔先生的《荔枝蜜》。多么可敬可爱的人啊,他们给予别人总是太多太多,而要求别人却极其有限!整个工程曾发生了两件不愉快的事。顾蔡村的工段分在坟地,他们觉得不吉利。可化过纸,还是动手了。姜南村的土方任务测量有失误,深感吃亏,埋怨工务科。但说是说,做是做,结工时间是全镇前三名。谁不图吉利,谁不想得利?吃亏了,只要大家清楚、领导明白,他们的内心也就平衡了,用他们的话说这就“公平”了。这是多么有限的“公平”啊,然而他们认可了,接受了,满足了!“公平”这是农民从古到今的心愿。多少人为之奋斗了终生。唐朝的黄巢求“均平”,北宋的王小波要“均贫富”、南宋钟相的口号是“均贫富、等贵贱”、明朝李自成也提出“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村务公开”,农民需要公平、需要明白,一些村干群关系紧张,不公平大概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公生明,偏生暗。”公平对于农民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四
    农民有农民的乐趣,农民有农民的理想。他们爱美,他们向往美好的生活。挑担挖土,既累更脏。十二日左右,挖到第五层、第六层,有水了,他们脱掉鞋,卷起裤,继续干。晚上回来,外面一身泥,里面一声汗。工棚里,特别是数人睡的船舱里,如果不注意卫生,很容易有龌龊味。十几年前我多次睡过船艄,那滋味至今记忆犹新。但今天的农民不一样,他们收工后从不忘修饰自身,纪西村每天统一开船到有浴室的邻村让大家痛痛快快洗个澡。特别是小伙子、姑娘们,没有“雅倩”,用水把头发理一理;没有“玉兰油”,用雪花膏擦一擦。吃过晚饭,换上整洁、入时的衣裳到小村里遛一遛,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谈笑风生,完全忘记了一天的疲劳和辛苦。纪西村农民杨常海,将二胡带到工地,白天很辛苦,晚上还得乐一乐。一人拉弦,众人搭腔。有天晚上,我又与几名同志去看民工,在回来的路上,听到了“茅山号子”声,停住脚,对同行的打赌说:“这里住的肯定是茅山人。”茅东村支书曹晓如同志推开门,果真是茅东十一组的妇女。她们坐在地铺上,腿伸在被子里。她们说:“打号子不光是为了鼓劲,还要打得好听!”她们是在练练嗓子,好在工地上露一手。见我们来了,又把隔壁60多岁的曹文寿老汉找来,给我们打挑担号子。曹老汉不仅是一把劳动好手,也是一个打号子的行家,虽不能像在工地上一样引吭高歌,但那深沉的号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不由你听的人不筋绷血涌、攘臂而起,似乎立即就能举鼎拔山。这哪是一般的劳动号子,这分明是挑着满载农民们的理想的重担,迈出的坚定有力的脚步声。劳动创造艺术,劳动创造美!广大农民向往美好的生活,正在创造美好的生活。然而,这里的农民才仅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少人还没有走上富裕。到二十三日,整整十五个日日夜夜,工程结束了,农民卸下了担子,而我们肩上的担子却更沉、更重……    (QQ:965050318)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于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