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 金刚壁纸:怎样看待网友“围观和声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32:31
肖雪慧:怎样看待网友“围观和声援”? 2011-01-10 03:17 (分类:默认分类)

 

一.谁是国家公务员(或党务人员)的衣食父母

二.“围观和声援”制造“更多鲜血和悲剧”?

三.并非一时失言或被断章取义

四.怎样看待微博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怎样看待网友“围观和声援”?

 

肖雪慧    发表于 2010年12月30日 11:41

 

 

 

 

 

微博上见很多人转伍皓发布诉李鸿文的消息时,还只当笑话。可看到伍皓宣布放弃起诉以及媒体对当初引发他起诉的青岛事件的后续报道,发现这事蕴含的信息很丰富,尤其透露了官员群体对新媒体、对拆迁、发展等问题上的普遍态度,很有解析价值。

一.谁是国家公务员(或党务人员)的衣食父母

高调宣布起诉却又为何放弃?原来,“最高领导让我以最大的宽容对待李鸿文对我的故意曲解。”又说:“我是想告到底的。但食人之禄,事人以忠。就这样吧。除非您能给我同样的可以养家糊口的俸禄。”伍皓“食人之禄,事人以忠”一说,着实让人吃惊。不久前他发布受聘云南大学兼职教授的微博时,批评“很多从政者的执政理念已经落后,基本不知现代政治伦理为何物”,表示打算带“政治哲学方向的研究生”。可一句“食人之禄,事人以忠”,就在国家公务员该“事谁以忠”这一基本政治关系上颠倒了现代政治伦理。不仅如此,还暴露出连每月拿那份钱的来路都搞不清,当是他的“最高领导”给的俸禄。遇上这种乱认衣食父母的官员,纳税人实在是冤大头。真不敢想,这种认知水平,偏偏带“政治哲学方向的研究生”,会带往何处呢?

包含在伍皓息讼自白中的政治乱伦观念,不多说了。我更注意的是这位宣传高官就房屋拆迁、“网民围观声援”发表的看法。

二.“围观和声援”制造“更多鲜血和悲剧”?

伍皓自己启动又自己关闭的“起诉门”,背景已广为人知。12月6日,一位青岛拆迁户在走正常渠道无果的情况下,意欲“用汽油与强拆者拼个鱼死网破”。事态危急,消息在微博上一传开,6日至7日凌晨众多网友“围观”劝解、当地网友赶赴现场,成功化解了一触即发的悲剧。

伍皓引起李鸿文批评性评议的多条微博就是在这个事件背景下发布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条发布于12月7日 00:58:“如果要说大实话,拆迁在发展过程中是很难避免的。倘若不能废除拆迁,那么我们对每一起拆迁维权的围观和声援,实际上都是在鼓励更多的对抗,这又必然会制造更多的鲜血和悲剧……”

网友们在力劝和阻止青岛悲剧发生,伍皓却在冲“围观和声援”发难。在这段表述完整的微博中,他明确说出的是,不要围观和声援拆迁维权,否则是鼓励对抗;没有明说但呼之欲出的是:拆迁户不要抗争(他表述为“对抗”)。说出来的和没说出来的,对拆迁户来说,都一个结果:孤立无援地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强拆队伍。而对“围观和声援拆迁维权”来说,所谓“鼓励更多对抗”、“必然会制造更多的鲜血和悲剧”,无异于栽赃。照他此说,一起起鲜血和悲剧不是地方政府或开放商暴力进攻私宅制造的,而是围观和声援制造的。然而,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发生的惨剧,被铲车压死、老农睡梦中被拖出打死……等等,与围观和声援何干?唐福珍自焚,是在半夜被数百人包围、房屋被铲破、家人被打、呼吁谈判未得善意回应的情势下发生的;还有陶家父子、钟家三口自焚,所有这些,又与围观和声援何干?

    事实上,网友围观和声援,大致两种情况。一种发生在强拆已经酿出事端之后。网友围观聚集的道义力量和对事件的全程报道,有助于遭受强拆之害的家庭或群体讨还公道,或阻止对被强拆户的进一步加害——诸如抢尸、以所谓“暴力抗法”拘捕被滥用公权者暴力进攻的户主……。另一种围观发生在强拆即将导致灾祸之时,6日至7日凌晨的青岛事件是典型例证。围观和声援一方面让事情公之于众而使强拆方有所顾忌和收敛,另一方面群策群力寻求理性、和平的解决之道。诚然,围观网友也有不理智的声音,但不是主流,这一点,网友@月湖无人区当天在回复伍皓的发言时就说:“纠正部长一个错误,今晚的围脖上,俺看到的大多是叫这位青岛兄弟冷静的。”事后,青岛维权户主王国栋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也证实了围脖发言的积极主流。他说,是五六千条劝他冷静的的留言和众多陌生网友的关切使他放弃以命相搏。

事实上,已知跟强拆有关的流血悲剧,无论最初发生的还是后来不断发生的,都是强拆队“包围”和威逼下发生的甚至是直接实施暴力制造的,而不是网友“围观”导致的。伍皓用“制造”二字,把更多流血和悲剧的罪责转移到根本不在强拆现场的网友“围观和声援”头上,悲剧的真正制造者却被开脱了。

三.并非一时失言或被断章取义

罪责转移,不是伍皓一时失言给人的印象,而是他反复表达的观点。看了他那天凌晨连续发布的十来段微博,继上面所引传播最广那条“大实话”之后约一小时,7日 01:52发布:“社会舆论冷静下来后,同样的事就少了。真担心关于血拆的围观,会刺激越来越多的拆迁户效仿以死拒拆。”半小时后,02:30发布:“不要因为围脖上盲目的同情和声援而热血沸腾,做下傻事。”连续两段,现场实施血拆的主体不见了,事发时不在现场的“社会舆论”、“围脖上的同情和声援”却成了流血和悲剧的罪魁祸首,因为据说“刺激”了户主、使户主“热血沸腾做下傻事”。11小时后(13:07)发布的微博干脆倒打一耙,直接栽赃:“围观造成的热血效应把太多的拆迁户逼上了绝路。人在热血沸腾的情况下,选择死亡只需要几秒钟”。照他说来,无论唐福珍还是后来不断发生的自焚事件,户主点燃自己不是数百头戴钢盔、身穿迷彩服强拆队“联合执法”、半夜包围、铲车开墙破洞、上房揭瓦、步步紧逼的结果,不是叫嚣“拆迁死个人就像死只狗”“如果死了人就不搞了,还叫什么拆迁”的官员给逼的,而是当时没影、事后的围观和声援“制造”的!

可是,新的流血事件几乎立即反驳了伍皓。12月8日,伍皓发布那一系列微博的第二天,拆迁户孙方学赴拆迁者鸿门宴被害。杀人干得悄无声息,绝无网上围观。

四.怎样看待微博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12月8日伍皓的一段微博提起他头天言论引起的风波:“北京一新媒体学者跟我讨论,微博改变了传播,但缺陷也很致命,就是‘碎片化’特征带来的割裂和片面,导致人们对人和事越来越无法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如,我昨天关于拆迁的言论就非常典型,读完我的连续发言是一种印象,可多数人只能从转发看到其中某一条,印象就完全不同。”

对于微博发言“‘碎片化’特征带来的割裂和片面”,我深有体会,一些看法在广泛传播的同时,一段完整的意思转来转去变得面目全非,一些表达被张冠李戴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可以说,这种情况,每个写微博的人都很难避免,除非不写。微博对社会,也是好处和问题共存。在人们缺乏参与公共事务途径的现实情况下,传播快捷而且不设门槛的微博成了人们广泛进行公共事务讨论的方便途径,这在监督公权上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还既使人在面对来自权力的侵害时不致完全孤立无援,也使人参与其中时感受到力量,一定程度上对人在现实中的无奈和无力状况有所改变。而且,微博的传播特征使它成了信息垄断和封锁的天敌……

要保护微博带来的广泛参与性及相应好处,就得接受或容忍它的某些副作用,如伍皓提到的碎片化、被曲解;再如,不负责任的、非理性的发言甚至谩骂、人身攻击,等等。自己如果不能接受、不能容忍,可以在自己微博上“拉黑”纠缠者、攻击者,或者远离微博。但这只能作为个人的选择,微博这种新兴传播方式还得继续存在下去,跟其他传播方式或互补或竞争。而伍皓作为官员,既然选择开微博,就得以更谨慎、更容忍的态度对待微博上或其他媒体上的不同看法和批评。在这个问题上,他必须尊重现代政治文明的通则:官员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批评。这方面,没得选择、也无可逃遁。除非有证据证明对方在侮辱他或对他的言论有歪曲的“故意”,否则,都在正常的舆论监督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