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紫棋画的钢琴谱数字:角黍之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2:26:58

角黍之思

Silver 2011-06-03 10:42:00   核心提示:为何过节就想到吃?大概是人类关乎口腹之欲的顽强生命力之明证吧。

         回忆有时候像说书,让人不禁一边听一边思忖细节里的人和事……甚至食物,都在思维的异次元里走调变味得厉害。可是本人大多不自觉。

         小时一直以嗜吃的心理称端午节为“粽子节”。母亲纠正是“解粽节”,但在孩童的心目里,“解粽”到底不如“粽子”说的顺口。

         闲时看《风土记》,知道端午节别名最多,“粽子节”也是其一。因其直白,喜欢吃粽子的人,说到粽子节,就有点肠胃蠕动的感觉。

         “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角黍”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法定”的端午应景儿节食。角黍即粽子。

         《风土记》里对粽子的记述相当详细:“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可见,最初的粽子,内容是比较枯燥的。

         粽子和人一样,有南北之分。但有趣的是,北人体型壮,南人偏瘦小,但粽子生于北方颇清秀瘦弱,到了南方相形之下竟都成了虎背熊腰。

         北方的粽子偏素。北京老一派的粽子,要么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蘸糖食。要么是小枣粽,以小枣、果脯为馅心;要么是豆沙粽……均以糖为灵魂主角。

         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为红枣。你可见过?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口感没有大漠孤烟的惨淡,色彩上倒有黄沙落日之感。

         至于肉粽,最出名的是闽南一带,肉嘟嘟油汪汪的。吃一个就有饱胀的充实感,不得不来大海碗的凤凰单枞消食。海南的粽子也属此类,厚实饱满型,以万宁、定安两市的闻名。

         吃粽子要配茶。北方的粽子宜配绿茶,消食去腻。南方的肉粽宜配乌龙茶,酽酽地沏上一碗,散油去脂,还醒魂。

         粽子中口碑最好的,大概是湖州粽子。金庸在《鹿鼎记》里将其列为湖州三宝之一,因其米软陷美。此物于《神雕侠侣》中又出场一次,协助杨过知晓程英小女儿家的秘密。个人倒觉得好吃是因为里面那片猪板油加了分数。

         说到口感上的厚实丰腴,个人还是偏好广东的裹蒸粽。

         粽子北方用苇叶,南方用竹叶,肇庆的裹蒸粽则选用干的荷叶/干莲叶做“嫁衣”。先用水洗净,再用温水浸软,涂上少许油。底层铺设糯米和绿豆各一层,放入猪肉、火腿、烧肉、烧鸭、冬菇、虾米、栗子和咸蛋黄等;再捎上一层绿豆和一层糯米……非常具层次感,内容丰富。

         在东莞呆过颇长一段时间,也吃过东莞的粽子。东莞道滘的裹蒸粽多以家庭粽作坊出产为主,依然坚持古法——挑本地猪肉腌两天,猪肉出水后再无猪臊味,用糖、五香粉捞好。咸蛋黄需要晾干,也得两日时间,为的是口感更加甘香。

         有历史“包装”的是东莞的庚家粽。据说庚家粽的创始人是庚家先祖掌庚大夫。到唐代时,庚家粽便以“白莹如玉”闻名,以熟料入粽,皮薄馅靓。

         不管南棕北粽,好吃的粽子,需按传统烹调方法,以大灶加柴火煮够5小时以上,才有绵密的口感。那是时间给食物添加的味道,花钱也买不来。

         有时候喝早茶吃到糯米鸡,就会想此物不知是否脱身自粽子?神形兼具,却偏简化了。用微波炉一热,软塌塌、热乎乎,是食物中最具“扶不起的阿斗”姿态的一员。

         粽子够不够软糯,大概可以借用杨过的招数——将粽子一角留下做饵,以线诱之,看是否能“钓”得起一小片纸屑。

         不过,即使钓上了,估计也见不到“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旖旎情思。在超市便利店里的糯米鸡和粽子,都越来越工业化,人们也尽挑快捷方便的来吃,还有人再细细酝酿暗恋,书此情怀吗?

         既见粽子,云胡不喜?平日里就能在茶餐厅过了这嘴瘾,超市里朝夕摆卖。既能日日相见,这欢喜自然就淡了。

         端午的赛龙舟原还值得一看。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压邪。这些节俗大多在忙碌中,渐渐遗失了。惟剩下见了也不觉太欢喜的“角黍”之思。

         唐代的文秀作《端午》诗云:“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楚江空渺渺,嗐,倒不如把哀思都溺毙在食物中,有一种狰狞的现实感与真性情。

本文源自21世纪网,文章地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1-6-3/0NMDAwMDI0MjM0NA.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