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盈专辑无损下载:A股出现首家中止发行公司 股市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56:33

A股出现首家中止发行公司 股市影响

来源:搜狐证券 2011年06月08日07:09

  【核心提示】昨日,由于询价对象不足20家,八菱科技成为A股首家中止发行公司。有投资者称:"这绝对是IPO改革以来最伟大的标志性事件。"市场人士指出,新股中止发行的出现,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市场正逐步接近底部区域。去年6、7月份,市场也曾出现了一波凌厉的破发潮。此后,沪指从2300点一线快速拉升,一直上攻到当年11月3200点一线。近期新股首发市盈率不断降低,新股破发现象日益普遍,前所未见的新股中止发行也随之出现,预示着市场正逐步接近估值低点。

  据悉,八菱科技在初步询价结束后,询价机构不足20家,按照《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被迫中止发行。该办法规定,初步询价结束后,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20家的,应中止发行。

  记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消息后,致电八菱科技的保荐机构民生证券投行部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对于中止事件的发生表示遗憾。我们之前对八菱科技做了充分的尽职调查,且公司所处的汽车配件服务行业前景广阔。八菱科技的中止发行与二级市场的低迷环境不无相关,也是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必然会出现的结果。对于进一步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的改革初衷来说,中止发行未必是件坏事。"

  此前万安科技也险些因询价机构不足而中止发行。当时,万安科技只有24家机构捧场,离发行失败仅5家之差。

  有关人士指出,在新股发行改革2周年即将到来的时间窗口,出现了新股发行中止,体现了市场化约束机制正日益发挥巨大作用。在低迷的二级市场面前,询价机构更加谨慎,定价责任的强化收到良好效果。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我们要为新股中止发行的出现欢欣鼓舞。两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来,投资者已逐步摒弃了盲目打新的旧做法,新股不败的神话已彻底破灭。最近新股中签率大幅提升,现在又出现新股中止发行,表明投资者在不断觉醒。在这种情况下,发行人和承销商应当积极应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主动降价或选择更好的发行窗口。"

  也有市场人士指出,新股中止发行的出现,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市场正逐步接近底部区域。去年6、7月份,市场也曾出现了一波凌厉的破发潮。此后,沪指从2300点一线快速拉升,一直上攻到当年11月3200点一线。近期新股首发市盈率不断降低,新股破发现象日益普遍,前所未见的新股中止发行也随之出现,预示着市场正逐步接近估值低点。

  有关人士指出,八菱科技中止发行并不意味着发行失败。根据《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32条的规定,"中止发行后,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内,经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可重新启动发行。"(上证)

  询价机构不够数 八菱科技中止发行

  由于询价机构不足20家,今年4月11日过会的八菱科技成为A股市场首家中止发行公司。

  记者获悉,在端午节前后进行路演推介的八菱科技最终只获得10多家机构询价,低于法定下限。而根据《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32条规定:"初步询价结束后,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20家,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不得确定发行价格,并应当中止发行。"

  公开资料显示,八菱科技主营业务为热交换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产品为汽车散热器和汽车暖风机,主导产品汽车散热器是汽车发动机水冷系统的关键零部件。该公司原定拟发行不超过189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7551.92万股。其中网下发行占本次发行数量的20%,即378万股。该公司原计划6月10日实施网上、网下申购,并将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不过,尽管此次中止发行,但并不意味着八菱科技上市之路就此结束。根据相关规定,公司中止发行后,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内,经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可重新启动发行。

  分析人士指出,近阶段新股汹涌的破发潮是导致八菱科技中止发行的直接原因。在破发潮涌的大环境下,机构申购新股热情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八菱科技的路演推介又恰逢端午节,与机构的沟通时间不够充裕。(证券时报)

  机构不捧场 八菱科技发行前质疑声四起

  中止发行!

  昨日,由于询价对象不足20家,八菱科技成为A股首家中止发行公司。根据相关规定,该公司中止发行后,可以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内,经向中国证监会备案,重新启动发行。

  尽管如此,但就八菱科技公司本身而言,其因对主要客户存在较强的依赖而备受投资者质疑。

  业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还未发行就遭遇诸多质疑,再加上此次发行被迫中止,尽管公司还有"补救"机会,重新发行,但未来上市之路依旧艰难。

  A股首现发行中止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昨日八菱科技在路演推介过程中,询价机构只有19家,不足20家。根据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32条相关规定,"初步询价结束后,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20家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不得确定发行价格,并应当中止发行。"由此,八菱科技成为A股首家中止发行公司。

  在此之前,万安科技也同样险些遭遇此询价机构问题,当时,仅有24家机构参与"捧场",离发行中止"红线"仅5家之差。

  不过,虽然此次发行中止,并不意味着八菱科技上市之路就此结束。根据相关规定,公司中止发行后,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内,经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可重新启动发行。

  根据八菱科技公布的招股意向书,拟发行不超过189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7551.92万股。其中网下发行占本次发行数量的20%,即378万股,网上发行数量为本次发行总量减去网下最终发行数量。该公司主营业务为热交换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产品为汽车散热器和汽车暖风机,主导产品汽车散热器是汽车发动机水冷系统的关键零部件。

  另外,八菱科技发行中止,也让其主承销商民生证券颇为尴尬。资料显示,民生证券成立于1986年,是经中国证监会核准的B类BBB级全国性的综合类证券公司,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直属会员。公司2002年注册资本增至12.82亿元,注册地为北京,2004年,民生证券注册为保荐机构,2005年则成为首批股权分置改革保荐试点保荐机构。

  发行前质疑声四起

  事实上,八菱科技此次发行之路可谓"颇为坎坷",公司于4月11日首发申请便成功获批,而直到近日才正式启动发行。而就在发行前后的几天,公司又受到了投资者的种种质疑。

  日前,有投资者质疑,"八菱科技完全靠上汽通用五菱养着,如果有那么一天,五菱另找一家来配套,不知八菱会怎么办?这是股民要注意的风险。"

  事实也正是如此,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八菱科技的客户比较集中,主要包括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重庆长安、一汽解放、奇瑞汽车等国内知名整车制造企业。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公司前对5名客户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1.73%、83.30%和81.22%,其中,对上汽通用五菱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7.06%、64.44%和59.76%。

  对此,公司承认,对主要客户存在着较强的依赖,如果上述主要客户需求下降,或转向其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购相关产品,将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另外,对于汽车产能问题,投资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疑问。其称,"八菱科技在招股书中多次提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而这个振兴规划是2009年1月国务院通过的应对经济危机时期的特别举措,行业振兴刺激下的增长数据不能代表行业的正常发展水平,所以引用非常时期的数据误导了投资者。"

  业内人士分析称,还未发行就遭遇诸多质疑,再加上此次发行被迫中止,尽管公司还有 "补救"机会,重新发行,但是不难想象,八菱科技未来上市之路依旧艰难。(每日经济新闻)  

  IPO招股遇冷"猝死" 市场终于起作用了 投行业或将开始洗牌

  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八菱科技",002592.SZ)中止发行。在近期低迷的A股市场,这则消息足以搅起一阵波澜。

  有消息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于4月11日首发申请成功获批的八菱科技,由于在路演推介过程中询价机构仅仅19家,无奈中止发行。

  参与八菱科技路演的一家中介机构人士也向本报记者确认了八菱科技发行失败的事实。

  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该公司仍未发布正式公告,八菱科技董秘以及保荐机构民生证券保荐代表人金亚平也没有回复记者的采访信息。

  此前,A股尚无因询价对象不足而发行中止的先例。

  分析人士指出,八菱科技"猝死"的背后值得玩味。在当前新股频频破发背景下,市场看到了定价机制回归基本面的态势。

  而一位投行界资深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最直观的冲击是,中小券商今后将会遭客户挑剔,券商投行业将会强者愈强。"

  就差一家询价对象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32条中规定,初步询价结束后,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20家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不得确定发行价格,并应当中止发行。

  上述消息人士表示:"现在刚上市的公司破发这么多,公司质量一般,没什么吸引力,机构不是很认可,所以不愿意参与。"

  据深圳一位资深保荐代表人介绍:"询价对象不足20家而导致发行失败,这是国内A股市场首例发行失败的情况。至于后续情况怎么走,监管部门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由于发行批文有6个月的有效期,理论上八菱科技可以在6个月内重新发行。对于这种无先例的事项,后续程序可能需要和证监会综合处进行沟通。"

  上述《办法》第32条同时规定,中止发行后,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内,经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可重新启动发行。

  按照原计划,八菱科技6月7日初步询价及现场推介,6月8日确定发行价格、可参与网下申购的配售对象名单及有效申报数量,刊登《网上路演公告》。民生证券为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并于6月2日(T-5日)至6月7日期间组织本次发行的初步询价和现场推介。

  八菱科技拟发行189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7551.92万股。公司控股股东为杨竞忠、顾瑜夫妇,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855.84万股,占发行前总股本的50.44%。

  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热交换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为汽车生产企业提供热交换器产品的设计、制造等一体化的服务,主要产品是汽车散热器、汽车暖风机等热交换器产品,主要市场是国内汽车整车厂商。

  该公司2010年净利润近7300万元,2009年约5300万元,2008年近4200万元。

  八菱科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于新增汽车散热器、汽车暖风机生产线项目和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项目投资总额29781万元,本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上述项目。

  这引起了外界质疑。有分析认为,国内汽车产能已经过剩,八菱科技在这种情况下扩充产能,这个风险谁来承担?

  从其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来看,八菱科技对于大客户的依赖性较强,其客户主要包括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重庆长安、一汽解放、奇瑞汽车等国内知名整车制造企业。

  近年来公司对前5名客户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八成左右,其中对上汽通用五菱一家近两年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为64.44%和59.76%。

  但市场上也不乏看好的声音。

  申银万国分析师认为,这家公司是内资汽车散热器龙头生产商。2010年,公司铝质散热器、铜质散热器及暖风机收入分别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3.6%、10.3%和16.6%。公司盈利能力出众,近三年毛利率维持在25%以上,市场占有率位居全行业第二位、内资企业第一位。据其分析,合理的询价区间在29.04元~34.32元之间,对应2011年22倍~26倍的市盈率。

  不过,目前记者能够搜到的对八菱科技的研报,也仅仅申银万国一家,其他券商处于沉默状态。

  "市场终于起作用了"

  与八菱科技高管和民生证券保荐团队的黯然神伤相比,市场各界对于首例发行失败案例的出现普遍持欢迎态度。

  有投资者称:"这绝对是IPO改革以来最伟大的标志性事件。"

  一些公募基金的官方微薄直呼"市场终于起作用了"。

  进入2011年以来,新股频现破发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6月2日,今年上市的144只新股中,已有116只陷入破发窘境。其中,天瑞仪器(300165.SZ)上市4个多月来一直在发行价以下运行,比发行价跌去整整40%。更具典型性的是庞大集团(601258.SH),上市首日收盘价较之发行价下跌26.43%。投资者由此编成歇后语:"庞大中签套你一万元"。

  新股破发潮的背后是备受各界指责的新股定价机制不合理。自2009年推行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以来,新股"三高"发行(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现象尤为突出。

  在市场化发行过程中,由于对承销商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使得个别承销商可以操纵股票询价过程,要求询价机构提高新股报价,以实现其高价发行的愿望。同时,按照目前的询价制度,询价机构低报发行价可能失去网下配售资格,因而其为了分享新股筹码,也不得不提高发行报价。这种新股定价,背离了发行公司的基本面和股票应有的估值水平,导致新股定价扭曲。

  如今,询价机构终于开始用脚投票了。资质不优的企业,询价机构不再产生兴趣,发行价格也开始大幅下降了。

  深圳一家大型公募基金投资副总监告诉记者:"由于新股市场表现不好,今年4月份公司就强调,除非研究员特别推荐,经投资决策委员会同意的新股可以参与询价,其他新股公司不会去参与。"

  询价机构不足的苗头早已显现。

  前不久,万安科技(002590.SZ)询价,仅有24家询价对象参与报价,最终仅募集36410万元,与招股意向书披露的拟募集40157万元相比,少募集3747万元。

  一位券商资管人士对记者表示,曾有一家保荐券商发现在截止期将近时还是只有19家询价对象,工作人员四处联系,求爷爷告奶奶,最终拉到了几家。

  投行业或将开始洗牌

  八菱科技发行失败之于创投界的意义同样不小。

  有创投公司投资经理称"PE和VC业要洗牌了"。

  华东某券商一位董事总经理认为,八菱科技发行失败的案例或将引领投行业重新洗牌,一些强势券商今后将会更容易获得IPO企业认可,而中小券商,尤其是种种资源有限的券商可能会被企业抛弃。

  该董事总经理表示,八菱科技的发行失败既和上市主体对投资者吸引力不够有关,同时也意味着保荐机构民生证券自身资源不足。按照目前的发行管理办法,除了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询价名单外,保荐机构可以自行推荐询价机构。一旦出现八菱科技类似情况,大券商可以寻找关系户帮忙"凑数"。

  八菱科技中止发行彰显市场化约束力

  证券时报记者 肖波

  八菱科技7日被迫中止发行,成为A股历史上首家中止发行的公司。这是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成果,表明A股市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市场化约束正在强化,对今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悉,由于在路演推介过程中,询价机构数量未达到法定下限,依据《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32条中关于"初步询价结束后,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20家"的规定,八菱科技被迫中止发行。

  八菱科技中止发行既是意料之外,也属情理之中。在此之前,从事汽车制动系统产销的万安科技就遭遇到类似险情。万安科技上周五公告显示,有24家询价对象参与报价,仅比要求的20家高出4家。

  八菱科技缘何中止发行?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几个月来新股接连破发打压市场人气被认为是主要原因。在感叹八菱科技"生不逢时"的同时,市场参与者也应该看到,中止发行是市场各方博弈的体现,也是两年来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长时间以来,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由行政部门"窗口指导",成为"新股不败"神话的根本原因。两年前,证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的指导意见》,宣布改革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方向成为改革的基本原则。但由于市场流动性过剩、新股供不应求、发行人和承销商利益高度一致,以及"新股不败"观念的延续,改革之后新股市场出现了"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一些言论甚至质疑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路径。

  事实上,监管部门对上述现象早有预期。在顶住压力之后,监管部门于2010年下半年启动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第二阶段改革措施,继续完善询价和配售约束机制,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随着改革的深入,各参与主体进一步归位尽责,市场约束增强,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得到了广泛认同。

  此次八菱科技在路演推介过程中询价机构不足20家,表明多数询价机构并未认同发行人和承销商给出的价格,这是中止发行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告诉发行人和承销商:在一个透明的市场化的环境下,新股价格并非越高越好,除了考虑发行人的利益,还应该照顾到投资者的利益。

  这正是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逻辑所在。可以说,作为A股历史上首家中止发行案例,八菱科技中止发行,不仅对当前,也对今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对发行人而言,八菱科技中止发行再次说明,发行人在面对投资者时,应该坦诚相待,合理定价,考虑投资者利益;承销商则既要尊重发行人的意愿,也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只有平衡两者的利益才成功发行,任何偏颇一方的行为都有可能付出代价。

  其次,对于监管者而言,八菱科技中止发行更加凸显出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它表明资本市场要取得长足健康发展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只有市场化改革才能除去阻碍资本市场发展的恶瘤,才能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拓展资本市场发展空间。

  对于投资者而言,八菱科技中止发行再次表明"新股不败"的历史已经过去,盲目打新并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收入,在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审慎、理性投资才是获取投资收益的不二法门。(证券时报)  

  询价约束机制见效 一级市场被迫"挤水分"

  ⊙记者 张欢 编辑 衡道庆

  由于在初步询价结束后,八菱科技的询价机构不足20家,根据《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32条中关于"初步询价结束后,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20家"的规定,被迫中止发行。八菱科技也因此成为A股首家新股中止发行公司。

  记者在昨天下午3点半左右,第一时间获悉了八菱科技中止发行的消息,随即联系到了承销商相关负责人、部分券商高管以及证券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于首单新股中止发行的出现,纷纷发表了看法。

  保荐机构:中止发行未必是坏事

  在事件发生后,记者迅速找到了八菱科技的保荐机构民生证券投行部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对于中止发行事件的发生表示遗憾。我们之前对八菱科技做了充分的尽职调查,且公司所处的汽车配件服务行业前景广阔。八菱科技的中止发行与二级市场的低迷环境不无相关,也是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必然会出现的结果。对于进一步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的改革初衷来说,中止发行未必是件坏事。"

  昨天晚间9点,当记者再次拨通该负责人电话时,其补充说,端午小长假也是造成八菱科技中止发行的重要原因。"这次中止发行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原因造成的,跟端午小长假有重要关系。一般来说,询价机构习惯在两点半过后进行询价,而三点钟一到,系统将自动关闭。由于小长假原因,部分询价机构或出现疏忽,没来得及及时输入价格。据我们统计,这样的询价机构有七八家。"

  相关券商:新股发行改革步子应迈得更大

  湘财证券副总裁李康表示,新股中止发行是成熟市场的普遍现象,也证明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巨大成效。他表示:"目前二级市场比较低迷,新股破发频频出现,新股首发市盈率也随之下降。而随着二级市场价格的不断降低,开始倒逼一级市场挤掉水分,这都是新股询价约束机制的重要作用,值得肯定。"

  李康认为:"'新股不败'是不正常现象,现在才是正常现象,目前市场正处于从不正常到正常的转换过程中。新股发行中止也给券商敲了警钟,承销商和保荐人应该清醒起来,及时应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我们认为,新股发行改革的步子应该迈得更大,形成充分竞争的保荐人队伍,促使保荐人推荐更好的公司发行上市,以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而投资者也能根据保荐人既有的成绩单,选择投资哪家上市公司。"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士表示,近期新股发行市盈率逐步降低,投行圈已经做好了新股发行中止现象出现的心理准备。"但是中止发行来得这么快,确实出乎我们的预料,我们也将根据这次情况,积极做好应对工作。"

  专家:发行方应主动降价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我们要为新股中止发行的出现欢欣鼓舞。两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来,投资者已逐步摒弃了盲目打新的旧做法,'新股不败'的神话已破灭。最近新股中签率大幅提升,以及新股中止发行的出现,表明投资者在不断觉醒。在这种情况下,发行人和承销商应当觉醒,积极应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主动降价或选择更好的发行窗口。"

  "没有卖不出去的股票,只有接受不了的价格。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如果发行方有诚意,就应该主动降价促销。投资者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如果定价足够合理,我相信他们会去申购。不计成本地打新时代已经过去了,承销商应卖力推销,学会适应市场。可以说,在新股发行改革即将满两周年的时候,这样一个案例的出现太及时了!"(上证)

  新股发行制度半国际化危害更大

  现在咱们A股的新股发行,采用的是资格核准制、价格询价制,与国际成熟股市的资格备案制、价格询价制接轨了一半。看似较以往证监会大包大揽全部事务相比有所进步,但如果深入分析,则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严重的退步。

  原来的新股发行,由于证监会统一制定发行市盈率,大家都是10多倍或者20倍市盈率发行,就算有粉饰业绩因素存在,但虚增利润毕竟有所限度,于是新股发行价格合理,上市后一级市场投资者还有较大的利差可以获得。

  后来有人看这块利差不顺眼,便提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改革主要有两点,一是增加证券公司作为拟上市公司的保荐人,有点学习成熟股市备案制,但除保荐之外,还需要证监会审批,所以说,保荐制度下,其实还是核准制。如果没有证监会的最后核准,前面保荐得天花乱坠也没用。二是新股发行价格开始放开,由机构询价,仿佛也是学习境外股市的备案制,但是这两者是有很大不同的。

  A股的上市公司,从根本上讲是必须有证监会认可,于是其报表上的业绩肯定不能太差,还必须是行业的佼佼者。这样的背景下,相当多的想上市的企业被拦在门外,于是可被投资者选择的新上市公司也就大幅减少。然而在境外股市,希望上市的公司都可以通过备案招股,但是考虑到投资者明白这些上市公司中鱼龙混杂,并非都是成长性高的好企业。于是投资者并不会盲目购买新股,境外新股发行失败非常正常,绝不会是A股这样全能发行成功。

  既然不可能发行失败,机构询价也就越来越高,境外新股定价都是要考虑市场的接受程度,但咱A股则不怕,你定多少都没事,总有投资者申购,就算真没有人买,承销商自己买下后也能在二级市场脱手。但境外股市可不行,你真买下,很可能真出不了手,最后被迫成为股东。

  所以说,咱们这半国际化的发行制度,给予了保荐机构定价的权利,却帮他阻挡了发行失败的风险,那他们定的价格自然是只高不低,如果真的上市需要由证监会最后批复,那么证监会就有必要确定一个最高发行市盈率,例如20倍,这就是询价制的价格上限。

  如果真要学习境外股市的新股发行方法,那就让投资者自己来做出选择,什么扑克、大枣,想上就上,好想你能上,和田玉枣也能上,投资者最后有选择买或者不买的权利。每天别发行4个,发行40个,投资者可以从中挑出4个购买,另外36个全都发行失败,真要这样,新股发行价格将会大幅降低,投资者也不会从新股诞生伊始便挨套。

  新股发行制度还有进一步改革的必要,咱们明天接着说。(北京商报 周科竞)   

  新股发行成梦魇 询价机构参与数量报价双降

  夏寅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重兵之地,如今成了梦魇之地。对于新股发行价格的一手缔造者--机构来说,趋之若鹜的新股询价热情已消散而去。

  这种转变首先体现在参与询价机构的数量骤减之上。

  即将登入中小板的八菱科技(002592.SZ)和万安科技(002590.SZ)网下询价都遭遇到了这种困境,前者因有提供有效报价询价对象不足法定20家而被迫中止发行,而后者仅有24家询价对象与失败擦肩而过。

  不仅中小板如此,目前创业板新股的询价对象和配售对象数量亦不乐观。

  将于6月8日上市的上海钢联(300226.SZ)、光韵达(300227.SZ)、富瑞特装(300228.SZ)3只创业板新股询价对象分别仅有33家、43家、44家,而在初步询价中申报价格不低于最终发行价格的配售对象分别仅为29家、27家和30家。

  而在2010年,同时期创业板银之杰(300085.SZ)、康芝药业(300086.SZ)、荃银高科(300087.SZ)、长信科技(300088.SZ)在初步询价中提供有效申报的配售对象多达86家、103家、72家及117家。

  在参与询价的机构数量骤降同时,机构为新股给出的估值也在急降。

  上海钢联、光韵达、富瑞特装三只新股发行市盈率分别为38.33倍、45.54倍和40.55倍,对应的发行价格为23元、12.98元和24.98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对光韵达和富瑞特装询价的公募基金分别为32只和35只,其中13只和16只公募基金的初步询价分别低于两只新股的发行定价,有效询价的基金比例为59%和54%。

  而上海钢联仅有25只公募基金询价,且多达16只公募基金的初步询价低于发行定价23元,有效询价的基金比例不足四成。

  宝盈、国富、华夏、兴业、银华、工银6家基金管理公司同时询价了上述三只创业板新股。

  其中,工银旗下三只债券基金询价均低于上述三只创业板新股的发行定价。

  值得关注的是,华夏基金旗下的华夏红利混合、华夏优势增长、华夏复兴、华夏成长、华夏平稳增长对上海钢联的询价最低,平均不到16元。

  华夏基金似乎对于光韵达也不青睐,华夏平稳增长和华夏优势增长分别仅给出10元和10.12元的无效申购价格。

  而参与富瑞特装初步询价的华夏公募基金达9只,包括王亚伟掌舵的华夏策略和华夏大盘;而最后高于其发行定价的有效询价则只有华夏红利、华夏蓝筹、华夏优势增长和华夏希望债券。

  此外,宝盈、国富、兴业、银华旗下基金询价区间亦显得较为谨慎,如银华系6只基金和3只基金分别对富瑞特装和上海钢联的询价均高于发行定价,而银华系2只基金对光韵达则看淡;相反,国富系2只基金对富瑞特装和上海钢联的询价均低于其发行定价,而对光韵达的询价则落在发行定价之上。

  除公募基金外,券商等其他询价机构亦显颓势。

  对于目前高破发率的创业板,券商自营账户对新股网下配售似乎比基金还无热情,可获"重在参与"的头衔。

  上海钢联、光韵达、富瑞特装分别有15家、17家、19家券商参与初步询价;然而,询价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低于发行定价的券商分别达8家、13家和15家,其无效比例高达53%、76%和79%。

  有意思的是,5月25日,海通证券发布的光韵达新股研究报告中,给予询价区间为13.52元-16.12元;而海通证券自营账户并未参与光韵达的询价。

  此外,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对上述三只创业板询价亦是保守。

  华宸信托、昆仑信托、山东省国际信托、云南国际信托4家信托机构对光韵达询价,而仅有山东国际信托13.18元的价格有效;云南国际信托在富瑞特装中的询价亦不能入围;而上海钢联无信托机构问津。

  参与上述上海钢联、光韵达、富瑞特装的财务公司仅有潞安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潞安集团对上述三只新股的询价分别是23元、12元和25元,相对于三只新股的发行定价23元、12.98元和24.98元,几乎堪称"无溢价"。

  引人注意的是,江苏瑞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23.01元的初步询价入围上海钢联有效报价,但因未按时缴款而"临阵脱逃"。

  三创业板新股今上市 光韵达发行价创新低

  今日,创业板将迎来三只新股上市,其中,光韵达中签率仅为0.88%,为近一个月以来第三只中签率低于1%的新股,而其12.98元的发行价,则为创业板上市新股史上最低发行价。

  上海钢联、光韵达以及富瑞特装将同时登陆创业板。

  上海钢联发行价为23元/股,发行量和发行市盈率分别为1000万股和38.33倍。

  公司是我国领先的从事钢铁行业及相关行业商业信息及其增值服务的互联网平台综合运营商。

  光韵达发行价为12.98元/股,创下目前在创业板上市新股的最低发行价,发行量和发行市盈率分别为1700万股和45.54倍。

  公司是国内最早采用精密激光技术生产SMT模板的企业之一,主要从事激光模板、精密金属零件两类产品的生产销售并提供柔性线路板激光成型、激光钻孔两类服务。

  富瑞特装发行价为24.98元,其发行量亦为1700万股,发行市盈率为40.55倍。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车船用LNG供气系统供应商,主要从事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生产和销售。

  从申购情况看,投资者对光韵达尤为关注,该股网上中签率仅为0.88%,是近一个月来第三只中签率低于1%的新股。

  招商证券分析认为,激光加工市场非常巨大,目前行业产能紧张状况还将延续。而激光钻孔服务是光韵达发展规划中近期试图重点突破的业务领域,预期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空间。预计公司2011年每股收益为0.51元,给予其2011年27倍~33倍估值,二级市场合理价格区间为13.8元~16.8元。

  有市场人士亦认为,光韵达发行价仅12.98元,这已是目前所有创业板上市个股中发行价最低。截至昨日收盘,整个创业板只有21只个股股价低于13元,且多数个股复权后股价仍在13元之上,因此光韵达这只携超低发行价上市的个股,有可能受到资金更多关注。(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