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0:25:58
 

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

——文化诊断学名词解释:选自《文化诊断学》学习辅导资料

 

作者: 曹政钧       曹军

 

一、科学思维

人们在探寻客观事物规律性和真实性的认识过程中总结了很多思维方法,例如归纳和演绎;逻辑和推理;分析和综合;辩证方法;系统方法;数学方法;几何学方法;实证方法……等等,这些都属于科学思维的具体方法。习惯上,人们把科学思维得出的正确结论称作真理。由于科学思维的具体方法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认知活动中,人们采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对事物的判断结论也可能是多样的或者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就会出现关于真理多元化的争论,从而在认识上造成了人们对科学思维的理解缺乏完整性和深入性。

真理的多元化反映了人们认识方式的多样化,同时,对科学思维方法的多样性缺乏整合能力也会造成真理多元化的争论。那么,能不能形成对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达到真理在结构上的统一?如果要在这个意义上理解科学思维,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下什么是制衡关系式,以及制衡关系式与科学思维的关系。只有理解了制衡关系式,才能形成对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从而能够站在文化诊断学的高度上理解和把握科学思维。

制衡关系式是文化诊断学的核心理论之一,通过制衡关系式不但能够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精神,也能对各种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有机整合。制衡关系式是对客观事物真实性进行文化诊断的分析工具,它由一组方程式共同构成。制衡关系式表明,任何存在的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这种联系性使得事物处于彼此制约和制衡状态,并形成了制衡体系。在这种制约关系和制衡体系中,通过已知可以判断未知,通过多项已知可以对某项已知的正确性做出判断。把这种制约和制衡关系通过一组关系式加以哲学概括,并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述,就产生了文化诊断学的制衡方程式。制衡关系式也叫制衡方程式,前者是哲学语言,后者是数学语言。

    制衡方程式与三种基本方式密切相关。这三种基本方式是:存在方式、认识方式和把握方式。存在方式指的是事物的本然状态,它是自在的,是自然存在的那个“自在之物”,是真实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存在方式近似于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的“彼岸世界”;认识方式指的是人们以自己特定的方式理解和认知事物,是存在方式反映到人的主观世界中的那种状态,它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也有一定的主观性,属于对存在方式的一种特定反映方式和理解方式,近似于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的“此岸世界”;把握方式是人们从主观愿望和价值需要出发,表现为在特定角度上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它具有目的性、方向性、欲望性、实践性,是价值创造的一种实践方式。

把握方式取决于认识方式,认识方式又取决于存在方式。存在方式、认识方式、把握方式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制约和创造活动的层次关系。其中存在方式具有决定性意义。一切认识方式和把握方式都必须以存在方式为基本前提。但是,存在只有被感知才具有存在的认识形式,也只有在认识上把握了存在的规律性,才能形成对客观存在的价值创造。那么,如何将存在方式转化为认识方式?如何架通认识方式与存在方式之间的桥梁,使得人们的思维不会违背存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彼岸世界”和“此岸世界”不是不可跨越的鸿沟,而是能够在某种沟通和信息反馈关系中得到印证,由此产生的一切思维活动,统称为科学思维。

 

【注解:由存在方式转化为认识方式的一切思考活动都属于科学思维;由认识方式转化为把握方式的一切思考活动都属于价值思维;由把握方式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并根据具体条件体现出随机应变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作应变思维。正确区分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文化诊断学具体的诊断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存在方式转换为认识方式,一切以真实性为最高原则。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只有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是真实的,那么认识方式向把握方式的转换才可能是合理的。文化诊断学找到了一种沟通存在方式与认识方式的方法,这就是时空扫描。因为,任何存在都离不开自己的时空属性,对存在的时空属性进行科学扫描【扫描越精细,认识就越准确,扫描越深入,认识就越具体】,可以找到“彼岸世界”和“此岸世界”的沟通方式。既然思维是存在的反映,那么又如何保证思维对存在的反映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全面性和深入性呢?这是科学思维的精髓所在,为此,文化诊断学同时提出了制衡关系式。时空扫描和制衡关系式结合起来使用,不但能够保证存在方式和认识方式之间的良好沟通,而且能够建立起思维与存在的信息反馈机制,以此充分保证认识方式的真实性、完整性、全面性、深入性。因此,要想在文化诊断学的高度上理解科学思维,必须掌握时空扫描和制衡方程式。

    无论是时空扫描还是制衡方程式,都是建立在以下四个命题的关系之上的,存在方式能否转化为认识方式,也取决于对以下四个基本命题的理解水平和运用水平,这四个基本命题是:

     (一)任何存在都具有特定的结构特征,不管它的结构是否具有无限可分性还是表现为何种具体的形态,没有结构属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己的结构而存在。结构属于事物的空间属性之一。

     (二)任何存在都具有特定的联系性,尽管这些联系具有直接和间接、纵向和横向、隐性和显性的不同,但是,绝对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特定的联系而存在。联系属于事物的空间属性之一。

    (三)任何存在都处于运动状态之中,静止不过是运动的特定形式而已,没有运动属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身的运动而存在”。矛盾运动属于事物的空间属性之一。

    (四)任何存在,只要它存在,都必定具有时间上的过程性,即使存在的时间短促到只有亿万分之一秒,它同样使存在具有时间属性。没有时间属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时间而存在”。过程和阶段属于事物的时间属性之一。

    联系属性、结构属性、运动属性、时间属性,是任何事物得以存在的四个基本属性,四个属性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存在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文化诊断学的“存在根模式”。在事物的这种整体性、统一性、全息性以及时空制衡状态中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定性制约和定量制衡关系,把这种关系通过数学语言加以概括,可以建立一套方程式,这套方程式就是文化诊断学所说的制衡方程式,也叫制衡关系式。

        有了这套方程式,我们就可以通过已知判断未知;通过过去和现在判断未来;通过多项已知对某个已知或某项未知做出真实性诊断。例如:(1)在事物的结构属性和联系属性可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制衡关系式准确判断事物的运动属性和时间属性;(2)在事物的结构属性和运动属性可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制衡关系式准确判断事物的联系属性和时间属性;(3)在事物的时间属性和联系属性可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制衡关系式准确判断事物的运动属性和结构属性;(4)在事物的结构属性和时间属性可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制衡关系式准确判断事物的运动属性和联系属性;(5)在事物过去和现在的时空属性可知的情况下,通过制衡关系式可以准确判断出事物未来和整个发展过程;(6)在过程和某些阶段性特征可知的情况下,通过制衡关系式可以准确判断事物某一特定阶段的基本特征;等等……

        制衡关系式反映了存在方式和认识方式之间的统一性和可沟通性,指出了在事物动态与静态、时间和空间关系上的制约关系和相互转化关系。通过制衡方程不但能够判断出思维对存在反映的真实性程度,也可以检验出认识方式的深入性程度和完整性程度。因此,制衡关系式是提高一个人科学思维水平的重要工具,也是对各种科学思维方法形成有机整合的重要技术。当然,要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制衡方程式,它涉及到一系列理论和方法,例如:必须理解时空制衡理论,才能深刻理解事物在结构、联系、运动、过程之间的制衡和转化关系;必须熟练掌握时空扫描技术,才能对事物的存在特征做出科学描述,从而将已知信息导入制衡关系式达到对未知事物的科学判断;必须全面掌握存在根模式理论,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从而在微观意义上科学运用制衡方程式……这些内容,我们在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中有系统的论述,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需要参与学习的读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

      由于时空扫描和制衡方程式能够以全面性、完整性、统一性、全息性、深入性的方式判断事物的真实性,因此,深刻理解时空扫描和制衡关系式的哲学内涵,并熟练运用其中的方程式,不但能够帮助人们准确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而且对于拓展思维深度、提升思想高度、延伸思维广度、增加思维速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价值思维

      价值思维是对事物的价值本质和合理性指数做出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的思维方法,凡涉及价值判断的事物或应该和不应该的行为,都离不开价值思维,价值思维是实践活动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思维方式。在创造活动中人们基本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科学思维主要是探索“事实真”的思维方法;价值思维主要是探索“应该善”的思维方法;应变思维主要是探索“和谐美”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用科学思维来称谓那些关于客观存在的真实性及其客观必然性的全部思考和认识活动,那么有一种称做善的事物,它表明主客体关系及其评价,常常采用价值判断的方式,例如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应该与不应该、有用与无用、合理与不合理等概念都属于这个认识范畴。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科学思维中,作为认知主体要避免一切情感因素和价值欲求的参与,以追求思维内容的客观真实性,比如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就属于科学思维范畴。在价值思维中主体的情感和欲望则起着支配性作用,凡是符合或满足主体价值需要和情感需要的对象都会获得积极的评价,并被赋予某种价值属性,反之就是无价值或者负价值。因此,认知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主体性特征在认知活动中的地位,就成为区分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的重要尺度。

      一项创造活动,实质上也可以理解成一项实现和追求目标合理性的探索活动,如果说科学思维以事实为思考法则,那么价值思维则以应该为思考法则,事实与应该的矛盾性和统一性关系就具体体现在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的关系上,因此,价值思维必须建立在科学思维基础之上,离开了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就可能走向主观主义的极端。同样,离开了价值思维,科学思维将会出现价值迷失,从而失去本身的创造意义。

科学思维是求真的思维方法,是存在方式向认识方式的逻辑转化;价值思维是求善的思维方法,它是建立在科学思维基础之上,由认识方式向把握方式的逻辑转化。事实上,认识事物的科学本质其目的在于改造事物,创造适合人类需要的新事物或新价值,因此,价值思维在创造活动中非常重要,并且能够把科学思维纳入创造力体系产生实践意义上的主导作用。

在分析方法上,价值思维的主要方法是对事物进行合必然性、合主体性、合社会性分析,通过分析事物的正负价值并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该事物的合理性指数。通过合理性指数的大小,可以对事物的价值属性作出文化判断,从而帮助人们正确区分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关系,进而把握其中的力度、适度、量度和角度关系,促使科学思维向应变思维的转化。关于价值思维的具体方法,《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2009年版)185页列出了关于合理性的分析体系,介绍了如何运用9个分析列项计算事物合理性指数的具体方法。

  

三、应变思维

应变思维是实践活动中运用最为广泛,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法。应变思维是价值思维的延伸,是在价值思维的定性分析上根据具体条件进行的定量分析,并通过定量分析达到对“度”恰到好处的把握,进而完成思考力向行动力的转变。

科学思维以客体和客观为认知的中心,力求排除认知主体的主观干扰;价值思维则以主体感受和主体原则为评价标准,力求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属性作出准确判断;应变思维则以环境和相对条件为依据,力求建立主客体之间与诸关系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科学思维的依据是真实性法则(真);价值思维的依据是合理性法则(善);应变思维的依据是现实性法则(度),三者既有区别性,又具有统一性,并构成了完整的思维体系和完善的思维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诊断学的智慧曲线三维模型。

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组成了思维的三维结构,三者不可或缺。如果以科学思维为横轴,价值思维为纵轴,二者的统一能够组成关于思维的平面坐标,这个坐标是平面的,所以这样的思维属于二维平面思维。二维平面思维虽然能在抽象意义上达到主客体关系的统一,但往往是脱离现实条件的纸上谈兵,有些事情在道理上似乎讲得通,但在事实上不一定能够行得通,如果能够在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基础上延伸出相应的应变思维,就会形成思维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是立体的,思维也就由平面转化为三维立体了,那么对问题的理解就会由抽象理解和纸上谈兵转向实事求是。一般来说,思维处于一维状态的人很容易 “认死理”、“钻牛角尖”;思维处于二维状态的人容易脱离现实条件,患纸上谈兵的毛病;只有思维处于三维状态,考虑问题就会很周密严谨,思维方式也变得相对完善。

    应变思维强调圆满通达,但是一定要避免走向“圆滑”,否则就会导致应变思维的异化,演变为一种“小聪明”。谈到应变思维,很多人片面很推崇《36计》和模仿36计,比如,很多江湖骗术受36计的启发产生了谋划上的“叹为观止”。然而大凡骗术往往取得一些儿蝇头小利丢失的却是人生的根本,出现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现象。所以,只有建立在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基础之上的应变思维,才能达到圆满和通达。事实上,中国文化是倡导“圆通”的、而现实中生活中很多中国人却变得很“圆滑”,由圆通到圆滑仅仅一字之差,却导致了中国文化在本质上的异化。用文化诊断学的观点来看,这一字之差往往是因为应变思维失去了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这两个基本前提导致的。

思考能否将优势集中在最恰当的时机和最关键的环节上,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应变思维水平。圆若用智,唯圆善转,凡智慧和谋略都需要随机应变、圆满通达,如果思想僵化、固执己见,缺乏应变能力和通达能力,即使有很高的科学思维水平和价值思维水平,也很难得出创造性的结果,也会制约思考力水平的提升。这里所说的“圆”即应变思维能力,具体说来就是做到三个贯通,即:真理一元化贯通、情理法贯通、理论和实践贯通(关于应变思维方法的具体运用方法,详见曹政钧专著:《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