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法第90条:钱江晚报房企“高人” 频频“跳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25:35

房企“高人” 频频“跳槽”

找个好东家,也不是那么容易

  本报记者 詹丽华

  

  

  从1月份起,杭州各大媒体上的房企招聘消息就没断过,公司之多、岗位之杂看得人眼花缭乱,与之相比,房企中高层的跳槽却在波澜不惊中悄悄轮转:大华房产原营销总监跳槽金都,金都原项目副总跳槽保亿,通和原企划总监跳槽绿都……这些在业内经营了十来年,有着丰富从业经验的中高端人才,在谈起他们的“跳槽”路时,却是满腹惆怅。

  有经验,更好找工作? 放不下身段、降不了身价,中高层跳槽其实很难

  “不瞒你说,有跳槽的念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直碰不到合适的。”年初刚刚跳槽的某房企营销总监Y私下说,这两年不是没有猎头找他,也不是没有圈内的朋友介绍,但就是谈不拢。

  为什么呢?因为有“资历”挡着,新职位总不能比现有职位低,薪水也不能比现在的薪水少。这两个条件一摆,很多机会就打了回票。“曾经有一家赫赫有名的大公司找过我,但开给我的头衔是项目销售经理,这差不多是我10年前的职位,怎么可能接受呢?”Y说,很多与他差不多资历的职业经理人们都有同样的尴尬,入行多年都在同一家公司没挪窝,现在想跳槽,却是高不成低不就。

  反而是只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一线人才更好找工作。“我们现在招聘的主要是一线员工,有1~3年工作经验,但薪酬起点略低,而且可塑性也更强。”某品牌房企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如此说。

  从小到大,从杂牌军进品牌营,跳槽都是这条路? 傍大佬有“面子”,未必适合你

  在多数人看来,“跳槽”是有一条流线图的:从小公司跳到大公司,从地方企业跳到全国性企业,从非主流跳到主流——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条动线是成立的,但并非人人适用。

  “考虑到个人的职业前景,在大企业里的发展空间有时远不如那些正处在发展、扩张期的中小型企业。”Z先生到新公司上任还不满半年,原本负责营销的他,新职位虽然没有升,但从项目定位到案场推广几乎全包了,几乎一半的时间在出差,很多东西要重新学。“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在这里我几乎是干了一个项目老总的活。”

  其实Z的老东家这几年在杭州的发展势头很不错,在杭州也有一定口碑,但Z几乎没怎么犹豫就跳槽了。“待了三四年,眼看着也没多少升职机会,同期的同事都走了,刚好有这么个机会,我当然跳了。”Z说得很直白,虽然新东家是初入房地产业,但做实业出身,有资金实力,有创业野心,在他看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说来也奇怪,这几年,杭州各个房企中高层人才跳来跳去,很少有进国内一线品牌房企任职的例子。“水土不服嘛。”一位品牌房企高管说,诸如万科、保利、中海、龙湖这样的国内一线房企其文化内核已经相当坚实,他们需要的是“螺丝钉”、“润滑剂”,“个人只能在体系末端做简单的复制而非创造,还要花大量时间来打理人际关系,在基本收入保证的情况下,我宁愿选择中小公司。”

  而另一个他没有说出口的原因是,从这些年的经验看,外来房企到杭州鲜少任命杭州本土人才挑大梁,区域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要么是所谓的“嫡系”,要么是从新人开始,自己一步步培育起来的老员工,没有给杭州本土的职业经理人们太多机会。

  为薪酬、为职位、为人事,跳槽有千般理由 房企留住优秀人才也是难题

  房企中高层跳槽的背后,或多或少也隐含着企业战略转移、开发布局调整、员工激励机制等内在原因。

  “我们自己也在开玩笑说,快成房产界的黄埔军校了。”杭州某品牌房企的一位内部员工说,今年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有进也有出。“对出去的人,老板也急的,但急也没有用,这两年市场变化大,企业要发展,个人也要发展,总不能不让人走吧,有时候也不单是钱的问题。”

  差不多从2009年开始,我们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听到房企中高层跳槽的消息,企业要发展、要扩张、要上市,人事变动再正常不过,无论是小企业还是大企业,都在争夺人才。万科总裁郁亮就曾公开表示:“目前房地产行业经营方式还十分粗放,万科如果要持续领先于大市的增长,首先面临的就是人才的挑战,单纯内部培养的方式已无法完全适应发展形势的变化。”

  市场好的时候,可以掩盖很多矛盾,但在政策调控期,市场一波动,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在今年这样的市场行情中,或许房企中高层人才争夺战还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