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的意思:生态苏州人居天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2:18:29

生态苏州人居天堂

(2011-05-17 09:20:08)转载 标签:

杂谈

宜居苏州名片
★首批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
★国际花园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联合国人居署授予“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
    苏州 “肺好,肾好,胃好,心也好”,这是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司司长张柏涛对苏州绿化生态环境做的生动点评。
    从苏州环古城风貌保护带、石湖景区、三角咀湿地公园等城市“绿肺”的日益扩展,到太湖湿地等“城市之肾”的生态修复;从融汇古今,消化、吸收现代绿化理念,形成大手笔现代化绿地景观的“好胃口”,到还绿于民,打造宜居环境、造福百姓的惠民利民之心,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已经鲜明呈现。
    诗意呼吸姑苏水岸绿意萦绕
    有了水,才成就了“东方水城”苏州的灵秀,在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中,依托现有的水系构建绿色,成为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最佳方式。
    近年来,太湖、阳澄湖一带,水生植物群落逐渐恢复,与沿岸陆地的环湖生态防护林相互呼应;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三角咀湿地公园、沙湖生态园、莲池湖公园、白马涧生态公园、白塘生态园、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等一批以水面为核心的郊野公园的建成,则使城市“四角山水”布局不断完善。眼下,石湖周边、环古城河、胥江河两岸也在抒写绿色篇章,多条以水为中心的生态景观带即将崭新亮相,成为水城独特的风景。
    事实上,苏州的300多个湖泊,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绿色引擎"。在常熟,以虞山尚湖、昆承湖和南湖荡三个湖泊的生态修复为核心,正在打造一个100平方公里的生态圈。 180平方公里的东太湖,历史上曾经被围垦50平方公里,围网120平方公里,真正的湖面只剩下窄窄一条航道的10平方公里,如今,吴江市和吴中区正在实施退田还渔还湖、清淤修复生态工程,湖中拆围已全面完成,万顷碧波重现,风光秀美的湖滨新城已初露芳容。
    当然,苏州的绿化生态建设远不止河岸湖畔。从山郊田野、城市通道,到街头巷尾、房前屋后,绿色生态网日益细密。每年,苏州市政府都把新增500万平方米绿地作为年度实事工程加以推进,力求做到城市绿地的增长与城市的扩展同步发展,该工程已连续六年列入苏州市"十大民心工程"。仅"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就在城市绿化建设上投入资金135亿元,其中农村绿化投入资金超过80亿元,农村绿化以每年新增绿地10万亩的速度推进,全面实施了村镇绿化、绿色通道、绿色基地、湿地林带、宕口复绿等工程建设。
    随着“绿色苏州”建设的加快推进,森林资源总量迅速增长,“十一五”期间,苏州新增林地、绿地60万亩,森林资源总量达173.4万亩,陆地森林覆盖率达23.7%。在铺展绿色的同时,市园林绿化部门注重城市绿地与本地自然山水资源的有效衔接,优化布局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形成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阴化、庭院花园化的发展格局。在具体的绿地建设中,合理配置乔、灌、草复层结构,促进各类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协调,进一步提高绿地空间的利用率,使城市绿地系统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应,让城市的“呼吸”更加顺畅。
    生态宜居   出门350米即为绿色空间
    对生活在苏州的老百姓来说,“推窗见绿,出门进绿”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为了增加居民社区绿量,提升百姓居住环境品质,一项把公园建到市民家门口的“百园工程”已持续多年,目前,各个小游园已布局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市民出行350米就能步入清新的绿色空间。同时,小游园的“升级换代”也开始实施,今年市园林绿化部门计划投入1500万元用于改造市区27个小游园,使景观更美丽,居民就近休憩更方便。老新村和背街小巷的绿化改造也同步推进,着力解决了老新村绿化配置不合理、质量不高、功能单一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居住区的绿化功能,增加了居民日常生活的绿色空间。
    在绿化的基础上美化家园更加受到百姓的欢迎。多年来,苏州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因地制宜地配置和优化植物群落,在街头巷尾构建了多处以红枫林、柑橘林、香樟林等为游览点,以银杏、栾树、无患子等为行道树,以古枫香、梅花、桂花等为观赏区,以及以月季、荷花、芙蓉花等为主题的绿地。结合重大节庆活动,还在城市窗口地段、市民广场、重要节点处摆花造景,为城市增添靓丽的色彩,营造喜庆的氛围。
    市园林绿化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接下来的绿化布局中,将更加注重让百姓得到实惠,一个主要理念是要将街头绿地延伸,与小区绿化有机衔接,交织成覆盖全城的绿色生态网络。而在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将形成宽达70米到100米的绿化带,并通过种植行道树构建道路的林阴系统,为市民出行提供天然的“遮阳伞”;在宽广的绿化带中则会穿插建造一些公园,配上园路、亭子、椅子等休憩设施,使得绿地不仅有良好的景观,还可以让市民休闲散步。
    多元投入   让蓝天碧水长留人间天堂
    以绿化建设为基础,扩展到蓝天工程和环境综合整治,苏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三管齐下,苏州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十一五”期间,拒批“两高一资”项目1700余个,关停并转小化工企业1000多家,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和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削减率均达20%左右,提前完成了规划中确定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任务。“蓝天工程”让苏州的天更蓝,有关数据显示,苏州每年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已达329天,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二级功能区标准。
    随着水环境保护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苏州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区、镇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91%、80%和35%,河道水质明显改善。而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66%的建制镇和86%的行政村分别建成了国家级卫生镇和省级卫生村。
    作为长效管理的一大有力举措,苏州的生态保障机制不断健全。目前,已建立起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十一五”期间,苏州在环境保护上累计投入821.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36倍。苏州还在江苏省内率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出台百万亩水稻永久性保护政策意见,率先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省级验收,率先开展湿地地方立法工作一系列的举措,为苏州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市已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市”,吴江也已通过国家生态市验收,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张家港保税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均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转自《苏州日报》2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