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什么作文记叙文:安徽省军事志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0:03:05
隐藏 快速浏览
★信息频道——人事任免、人物逝世、机构区划变更人事任免人物逝世机构区划过往任免媒体勘误
★ 资料频道——机构、人物相关的名录图片人物简历领导名录逝世资料中央机构影像图片中国大学军政文学
★人物志——中国军政名人个人简历分省归类资料库华北区东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台港澳未明地籍
★ 研究频道——军政历史、人物、机构研究原创研究人物研究历史研究军史纵横职衔研究区划研究
★ 专栏频道——军政知名会员军政研究专栏中华廉政网交流区重歼战略东方政经梦涯哲思成成纪事七零八落钟馗专栏孟侯研史荣芳专栏鸣鸥原创
★ 会员频道——会员交流的平台会员沙龙真我风采原创文学文化驿站
★ 管理中心——网站和社区管理中心社区事务举报投诉规章制度网站管理
百酒园

高级
版主招募门户论坛我的空间网站章程友情链接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银行社区服务
博客
勋章中心
朋友圈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搜索道具中心帮助
军政在线网 »军史纵横 »军队沿革 »安徽省军事志(1949·10·~)(转到动态网页)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新 帖投 票
主题 : 安徽省军事志(1949·10·~) | | |打印
ytsheu 离线
理事局常务副主席

级别: 管理员

UID: 3838
精华:4
发帖: 28908
积分: 300043
金钱: 9103
在线时间: 12221(时)
注册时间: 2005-02-23
最后登录: 2010-01-28
发表于: 2008-01-11 16:48只看楼主 |
安徽省军事志(1949·10·~)
管理提醒: (? ? (?
指挥机构 cwzgIm+
vKfjP_0$
一、皖北军区 |sEuhP\A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根据安徽行政区划,沿袭民国38年(1949年)4月中共所建立的安徽军事体制,在长江以北的安徽区域,仍保持皖北军区建制,下辖6个军分区,1个矿区司令部,2个警备旅,3个警备团,1个骑兵团,9个新兵团和教导团。1950年10月增辖48个县人民武装部(简称人武部),皖北军区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和军邮局等。司令部设参谋处、作教科、通信科、队列科、管理科、机要科、直属政治处;政治部设组织部、宣传部、保卫部、民运部、秘书科、总务科、军法处;供给部设财粮科、军实科、总务科、政治处、仓库;卫生部设医保科、材料科、供给科、总务科、政治处、后方医院。1950年10月,皖北军区机关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将供给部、卫生部合并为后勤部,将政治部各部改称科。调整后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司令部设办公室、作教科、军训科、情报科、通信科、队列科、人民武装科、机要科、管理科;政治部设秘书室、组织科、宣教科、保卫科、直工科、军法处、总务股;后勤部设秘书科、财粮科、军需科、运输科、军械科、营房管理科、生产科、政治处、卫生处(辖保防科、医政科、教育科、材料科、供管科、管理科)。不久,作教科分编为作战科、教育科,机要科改为机要股。后勤部军械科划归司令部。12月,增编军区干部管理部,设调查统计科、军奖抚保科。后勤部增设干部管理处。1951年,司令部队列科改称军务科,人民武装科扩编人武部,辖第一、二、三科。1952年1月,并入安徽军区。 wuW{ 2+)B
皖北军区领导人及任职时间如下: ;--D?Gs]Qr
司令员兼政委曾希圣1949年10月—1950年10月 &I%E8E
司令员梁从学1950年10月—1951年12月 >s1?rC
政委曾希圣1950年10月—1951年12月 z;ku*IV
第一副司令员梁从学1949年10月—1950年10月 IAmZ_2
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孙仲德1949年10月—1950年11月 v`]y:Ku|wR
副政委黄岩1949年10月—1950年9月 ^@{"a
李世焱1950年9月—1951年12月 pjs4FZ`Pd;
参谋长严光1950年11月—1951年12月 c{KJNH%7
政治部主任李世焱1949年4月—1950年8月 3:xKq4?
何柱成1950年10月—1951年10月 -GM"g kz
宿县军分区:系建国前原宿县军分区建制未动。领宿县、萧县、永城、灵璧、泗洪、五河、砀山、怀远、泗县等9县军事工作。司令员李士怀(1949年10月—1951年12月),政委李任之(1949年10月—1951年12月)。 !2^~ar{2
滁县军分区:系建国前原滁县军分区建制未动。领炳辉(今天长)、定远、来安、盱眙、嘉山、滁县、凤阳、江浦、全椒等9县军事工作。司令员艾明山(1949年10月—1951年12月),政委陈雨田(1949年10月—1951年12月)。 #TC}paIpj
阜阳军分区:系建国前原阜阳军分区建制未动。领阜阳、临泉、颍上、凤台、涡阳、蒙城、亳县、太和、阜南等9县军事工作。司令员李浩然(1949年10月—1949年12月)、匡胜雨(1950年1月—1951年12月),政委王光字(1949年10月—1951年12月)。 ;r&Z?B$
六安军分区:系建国前原六安军分区建制未动。领六安、霍邱、寿县、舒城、霍山、金寨等6县军事工作。司令员曾庆梅(1949年10月—1951年8月)、吴先洪(1950年8月—1951年12月),政委马芳庭(1949年10月—1950年2月)、李浩然(1950年2月—1951年12月)。 .l5-i@=W
巢湖军分区:系建国前原巢湖军分区建制未动。领庐江、肥西、肥东、巢县、和县、含山、无为等7县军事工作。司令员马长炎(1949年10月—1951年3月)、傅以明(1951年6月—1951年12月),政委杨效椿(1949年10月—1950年8月)、曾庆梅(1950年8月—1951年12月)。 ByO?qft>u
淮南煤矿警备司令部:系建国前原淮南煤矿特区警备司令部建制未动。领淮南煤矿矿区军事工作。司令员桂俊亭(1949年10月—1950年9月),政委张恺帆(1949年10月—1950年9月)。1950年9月矿区警备司令部改编为安徽公安总队。 >tx[UF@P@
二、皖南军区 3vjOfr`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照安徽行政区划,沿袭民国38年(1949年)5月中共所建立的军事体制,在长江以南的安徽区域,仍保持皖南军区建制,下辖4个军分区和警备第一、二、三、四、五团及教导团。1950年10月增辖22个县人武部。皖南军区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司令部设参谋处、作教科、通信科、侦察科、队列科、管理科、机要科。政治部设组织部、宣传部、保卫部、民运部、直政处、军法处、秘书科、总务科。供给部设审计科、财粮科、军实科、军械科、管理科。卫生部设医政科、材料科、供给科、管理科。1950年10月,皖南军区机关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将供给部、卫生部合并为后勤部,将政治部各部改称科。司令部设参谋处、作教科、训练科、通信科、队列科、侦察科、管理科、人民武装科、机要科。政治部设秘书科、组织科、宣传科、保卫科、直工科、军法处。后勤部设科书科、军需科、财务科、军械科、运输科、生产科、营房管理科、管理科、政治处、卫生处(辖教育科、医政科、保健科、药材科)。不久,司令部作教科分编为作战科、教育科,机要科改为机要股,后勤部军械科划归司令部。12月,增编军区干部管理部,设调查统计科、军奖抚保科。后勤部增设干部管理处。1951年,司令部教育科改称军训科,侦察科改称情报科,队列科改称军务科,撤销参谋处,增编办公室,人武科扩编为人武部(辖第一、二、三科)。1952年1月,并入安徽军区。 )rt%.`
皖南军区领导人及任职时间如下: }6<5mq)%
司令员刘飞1949年10月—1951年12月 \nPf\6;M
政委牛树才1949年10月—1950年4月 'Cz*p,
马天水1950年6月—1951年12月 9V[}#(f$
副司令员熊兆仁1949年10月—1951年12月 12m-$/5n+
第一副政委胡明1949年10月—1951年12月 &5${k'
第二副政委杨建新1949年10—1951年12月 -2>s#/%
副政委马天水1949年10月—1950年4月 s2wDJ|
参谋长万振西1949年10月—1951年12月 19c_=$mV
政治部主任杨建新1949年10月—1950年12月 ~ {yy{
阙中一1950年12月—1951年12月 l>`66~+s,`
宣城军分区:系建国前原宣城军分区建制未动。领宣城、郎溪、广德、泾县等4县军事工作。1950年5月芜当与宣城军分区合并,仍称宣城军分区,增领南陵、繁昌、当涂、芜湖等4县军事工作。司令员赖富(1949年10月—1950年2月)、黄光明(1950年5月—1951年3月)、高斌(1951年3月—1951年12月),政委陈洪(1949年10月—1951年12月)。 5pe) CjE:
芜当军分区:系建国前原芜当军分区建制未动。领南陵、繁昌、当涂、芜湖等4县军事工作。1950年5月并入宣城军分区。司令员黄光明(1949年10月—1950年5月),政委张亮(1949年10月—1950年5月)。 Wf"GA i
池州军分区:系建国前原池州军分区建制未动。领贵池、东流、青阳、石埭、太平、至德、铜陵等县军事工作。司令员金行生(1949年10月—1951年12月),政委杨明(1949年10月—1951年12月)。 )h&@}#A09
徽州军分区:系建国前原徽州军分区建制未动。领祁门、黟县、旌德、休宁、绩溪、歙县、宁国等县和屯溪镇军事工作。司令符成珍(1949年10月—1950年2月)、高斌(1950年2月—1951年3月)、傅彪(1951年5月—1951年12月),政委王知行(1949年10月—1951年1月)。 KK2YT/K$SG
三、安徽省军区 ]@1952年1月,根据安徽行政区划的变更,在撤销皖南、皖北行署,成立安徽省的同时,皖南、皖北军区合并,改编为安徽军区。皖南、皖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干部管理部机关合并为安徽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干部管理部机关。1960年4月9日,安徽军区改名为安徽省军区。1952年1月至1956年3月,安徽军区辖9个军分区,67个县人武部,5个市人武部,训练团,内卫第四十、四十二、四十三、八十三团,新兵第二一一、二一二、二一三团,第六步兵预备学校,第十六步兵学校,文化速成中学(第二十一文化速成中学)。1956年3月至1961年3月,改辖5个军分区,67个县人武部,7个市人武部,6个仓库,3个医院和教导团。1961年4月至1976年,改辖9个军分区,1个警备区,67个县人武部,7个市人武部,2个独立师,6个仓库,3个医院和教导大队。1952年1月,安徽军区机关初建时,司令部设作战教育科、情报通信科、军务科、组织动员调查统计科、复员在乡军人管理科、军械科、机要科、人武部、行政经济管理科、卫生所。政治部设秘书科、组织科、宣教科、文化科、保卫科、民运科、青年科、直工科、军法处、军政报社、管理科、卫生所。后勤部设秘书科、军需科、财务科、营房管理科、卫生科、运输科、管理科、政治处、干部管理处、卫生所。干部管理部设任免统计科、军奖抚保科。8月,司令部作战教育科分编为参谋科、军训科,情报通信科改为通信科,组织动员调查统计科分编为组织动员科、调查统计科,复员在乡军人管理科改为转业建设科,行政经济管理科改为管理科,撤销人武部,增编保密室、气象科。政治部撤销管理科。12月,政治部增设民兵报社。1953年,干部管理部增编预备役动员科。1954年4月,政治部撤销民兵报社。9月,增设安徽省兵役局。司令部参谋科、军训科合并为作战训练科,军务科改为队列科,管理科改为行政经济管理科,撤销气象科,组织动员科、调查统计科、转业建设科划归省兵役局,军械科划归后勤部。政治部撤销管理科。后勤部秘书科改为计划检查科,撤销运输科、管理科,增编军械科。1955年1月,政治部撤销军法处,增设检察院、军事法院,民运科改为联络科。1956年5月,司令部作战训练科分编为警备治安科、军事训练科。撤销司令部、政治部卫生所。后勤部卫生所扩编为门诊部。1957年,司令部警备治安科改为作战科,队列科改为军务科,行政经济管理科改为管理科。政治部宣教科改称宣传科,青年科并入组织科,文化科并入宣传科。干部管理部预备役动员科划归省兵役局。1959年撤销省兵役局、干部管理部。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各科改称处。司令部作战处改为作战情报处,增编通信兵处、动员处。政治部增编干部处、群众工作处。后勤部撤销干部管理处,计划检查处改为战勤处,增编运输处。1960年,司令部通信兵处改为通信处,增编工程兵处。1961年,司令部动员处改称民兵组织处,撤销工程兵处。政治部撤销群众工作处、联络处,军事检察院、军事法院与保卫处合署办公,增编总务科。后勤部增编管理科。1963年,政治部恢复军事检察院、军事法院。1965年7月,政治部增编国防工业处。1966年5月,政治部撤销国防工业处、总务科。1967年,司令部作战情报处、军事训练处改编为情报处、作训处,增编特种兵处、工程处。1969年,政治部撤销军事检察院、军事法院。1970年,司令部情报处并于作训处,军务处、民兵组织处合并为军务动员处,增编政治处。政治部撤销直政处。后勤部军需处、财务处合并为供应处,运输处、军械处合并为装备处,增编生产管理处,撤销管理科。1971年,后勤部增编军运处。1972年,政治部增编群众工作处,联络处。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时,直属单位有文教办公室、通信枢纽部、电影队、文工团、运输队、仓库、印刷厂、汽车队、招待所。1953年撤销文教办公室。1954年撤销印刷厂、文工团。1957年增编军械修理所,招待所扩编为第一、二招待所,仓库划为后勤仓库、军械仓库。1958年增编警备营,枢纽部改为警通连。1961年,运输队改为运输连、图库,警通连改为通信站。1963年增编机械连。1964年增编5个干休所。1967年春,通信站改为通信营,冬,又改为通信站。1970年增编第五四管理所、汽车修理所,电影队扩编为电影分站,后勤仓库改称后勤综合仓库。1973年增编3个干休所。1976年撤销警备营、第五四管理所,增编通信营、警卫连,机械连改编为民兵武器仓库勤务分队,电影分站改称电影站。 CEaAtAM
安徽省军区领导人及其任职时间如下(截止1976年10月): 司令员刘飞1952年1月—1955年1月 [+pa,^
廖容标1955年9月—1965年10月 Z_xQ2uH$:
严光1965年10月—1972年1月 李德生1967年11月—1974年12月 ng9e)lU~*b
余光茂1975年8月 2|& S2uq
第一政委曾希圣(兼)1952年1月—1962年6月 ~mXzQ be p
李葆华(兼)1962年6月—1967年4月 Nr `R3(X
宋佩璋(兼)1971年1月 aK;OzB)
第二政委牛树才1952年1月—1954年8月 .24z+|j
李世焱1956年2月—1965年8月 gjN'D!'E1D
宋文1965年10月—1972年1月 ox&? `DO
钟国楚1969年3月—1970年4月 .\ fpjQW
梁辑卿1970年4月 d]O:VghY\
第三政委王文模1964年4月 lW-h @
第四政委张春森1971年5月 3lZl
政委张文碧1967年11月—1970年5月 u%:`r*r
副司令员张震东1954年9月 n:/!{.
严光1954年9月—1955年9月 `MPR-"Z6
张吉厚1956年5月—1964年7月 8CUtY9.
程业棠1957年5月 c( U,FUS
陈钦1960年12月—1965年1月 |rk.t g9
俞炳辉1962年10月 GLecBF+>F
钟国楚1964年7月—1969年3月 DoQ^caa@
邬兰亭1965年4月—1972年10月
刘奎1969年12月 J+IItO4%
谭友夫1970年4月—1976年2月 ^;a .;wR
王枫1970年7月 LJPJENtFIs
陈玉才1970年7月 ;a1DIUm'
余光茂1970年12月—1975年8月 K<5yjG8&
廖辉1970年12月 6Y ]P7j
阮贤榜1972年12月 X [dfms;H
董毓湘1972年9月 )e3w-es~4
高朗亭1973年6月 WM|G/'q
副政委李世焱1952年1月—1956年2月 1T|")D
彭胜标1957年3月—1970年4月 1O0. CC,p
马琮璜1957年9月 Q >[>{N&\
刘健挺1958年11月—1964年3月 ";7N$hWE
杨家保1965年9月 AA^K /y
熊玉坤1970年7月 J i@q7qkC
郭卓辛1972年1月 vv,<#4d
黎钊1972年9月 R7(XDX=[ s
布翰襄1972年9月 MMKN^a"GA
李平1973年9月 };rp2 5i
钟嘉华1975年5月 Tf5m YCk
张文彤1975年12月 BV@q@C
参谋长严光1952年1月—1954年9月 Ewkx4,`Ff
严光(兼)1954年9月—1955年9月 sS{Co8EJn
张吉厚(兼)1956年5月—1956年11月 EgPL+qL
程业棠1956年11月—1957年7月 p+?`ru
戴克林1957年7月—1965年9月 C;:=r:bth
罗映臣1965年11月—1969年8月 :I&y@@UG
侯建新1969年10月—1970年3月 ~ :{mKc
董毓湘1970年5月—1972年9月 _y6i R&&x
董毓湘(兼)1972年9月 TDk[,4
政治部主任刘健挺(代)1952年4月—1953年11月  d王子光1954年7月—1957年1月 khR[8j..
彭胜标(兼)1957年3月—1957年8月 P4yUm(@
黄德钦1957年8月—1958年10月 刘健挺(兼)1958年11月—1959年11月 r$4d4xtK
钟发宗1959年11月—1962年6月 Tw$tE:
杨家保1962年6月—1965年9月 o8:9Y js
尚安平1965年9月—1969年8月 #'f5owk>,
钟嘉华1969年8月—1975年5月 /,~]1&?}1
黎钊(兼)1972年9月—1975年11月 QPp31o.!5
刘超1975年10月
From:江苏省顶端回复引用收藏

ytsheu 离线
理事局常务副主席

级别: 管理员

UID: 3838
精华:4
发帖: 28908
积分: 300043
金钱: 9103
在线时间: 12221(时)
注册时间: 2005-02-23
最后登录: 2010-01-28
发表于: 2008-01-11 16:55只看该作者 |
阜阳军分区:系原皖北军区之阜阳军分区建制沿袭而来。领阜阳、亳县、涡阳、蒙城、利辛、颍上、阜南、临泉、太和、界首、凤台等11县军事工作。1975年3月,中央军委命令,阜阳与浙江省金华军分区机关及其所属部队、县人武部对调,金华军分区改编为阜阳军分区。司令员匡胜雨(1952年1月—1952年10月)、胡守富(1952年10月—1954年11月)、王义富(1954年12月—1955年11月)、杜德云(1955年11月—1956年5月)、童金水(1956年5月—1957年12月)、李士怀(1958年1月—1959年1月)、李占彪(1959年8月—1964年3月)、陈玉才(1964年8月—1969年10月)、许伯言(1969年10月—1975年4月)、文彬(1975年5月—1976年10月),政委王光宇(兼,1952年1月—1952年12月)、耿万青(兼,1952年12月—1954年3月)、任松筠(兼,1954年3月1958年5月)、耿万青(兼,1958年5月—1959年3月)、任松筠(兼,1959年3月—1964年3月)、傅大章(兼1964年3月—1966年8月),第一政委傅大章(兼,1966年8月—1969年2月),第二政委程同谟(1966年3月—1975年4月),政委苗扶中(1972年1月—1975年4月)、张林元(1976年4月—1976年10月) e 5(|9*t
宿县军分区:系原皖北军区之宿县军分区建制沿袭而来。领宿县、萧县、灵璧、怀远、砀山、泗县、五河、濉溪等8县军事工作。司令员李士怀(1952年1月—1952年5月)、傅彪(1953年2月—1954年2月)、童金水(1955年5月—1956年2月),政委李任之(兼,1952年1月—1952年12月)、孟亦奇(兼,1952年12月—1955年9月)、田世玉(兼,1955年9月—1956年2月)。1956年3月,撤销宿县军分区,并入蚌埠军分区。1961年3月,重新恢复宿县军分区建制,仍领宿县、萧县、灵璧、怀远、砀山、泗县、五河、濉溪等8县军事工作,1964年10月增领固镇县。司令员刘荣华(1961年7月—1962年2月)、陈玉才(1963年3月—1964年7月)、许伯言(1964年7月—1969年10月)、陈洛平(1969年12月—1973年1月)、刘福香(1973年1月—1976年10月),政委孟亦奇(兼,1961年7月—1971年4月),第二政委张玉辉(1961年7月—1964年7月)、李金亮(1966年5月—1976年10月)。 |Om][z
滁县军分区:系原皖北军区之滁县军分区建制沿袭而来。领定远、滁县、嘉山、天长、来安、全椒、凤阳等7县军事工作。1952年5月,增领肥东县。司令员艾明山(1951年1月—1952年12月)、夏群(1952年12月—1954年3月),政委陈雨田(兼,1952年1月—1952年12月)、张斌(1952年12月—1955年6月)。1956年3月,撤销滁县军分区,并入蚌埠军分区。1961年3月,重新恢复滁县军分区建制,仍领定远、滁县、嘉山、天长、来安、全椒、凤阳、肥东等8县军事工作。1958年8月,将肥东县划归合肥市兵役局管辖。1961年3月,复将肥东县归建。1965年8月,又将肥东县划归巢湖军分区建制。司令员王枫(1961年8月—1970年12月)、许兴隆(1970年12月—1976年10月),第一政委李彬(兼,1961年8月—1966年4月),第二政委谢永胜(1961年8月—1965年9月)、符益群(1965年9月—1975年9月),政委王凯(1972年1月—1976年10月)。 NODg_J~T
蚌埠军分区:1956年3月,由宿县、滁县军分区合并而成。领宿县、萧县、灵璧、怀远、砀山、泗县、五河、濉溪、肥东、定远、滁县、嘉山、天长、来安、全椒、凤阳等16县和蚌埠市军事工作。1961年3月撤销。司令员童金水(1956年3月—1956年4月)、杜德云(1956年4月—1956年9月)、刘荣华(1957年4月—1961年3月),政委孟亦奇(兼,1956年4月—1956年12月)、李坚(兼代,1956年12月—1957年2月)、李坚(兼,1957年2月—1961年3月),第二政委张玉辉(1960年9月—1961年3月)。 X}={:T+6s
六安军分区:系原皖北军区之六安军分区建制沿袭而来。领六安、霍邱、寿县、舒城、金寨、霍山等6县军事工作。1952年8月,增领肥西县。1958年8月,将肥西县划归合肥市兵役局管辖,1961年3月,肥西县复归建。是月,增领庐江县。1965年8月将庐江县归建巢溯军分区。司令员吴先洪(1952年1月—1952年8月)、杜德云(1952年8月—1955年2月)、何运礼(1955年2月—1958年8月)、唐明春(1958年8月—1966年3月)、黄明善(1966年3月—1976年10月),政委李浩然(兼,1952年1月—1952年12月)、彭宗珠(兼,1952年12月—1954年3月)、陈爱曦(兼,1954年3月—1955年6月)、李坚(兼,1955年6月—1957年2月)、杜维佑(兼,1957年2月—1966年5月),第二政委陈相周(1964年8月—1966年2月)、汪景南(1966年2月—1969年9月)、布翰襄(1969年10月—1972年9月)、王敏学(1972年9月—1976年10月)。 _E0yzkS
巢湖军分区:系原皖北军区之巢湖军分区建制沿袭而来。领巢县、肥东、无为、庐江、含山、和县等6县军事工作。1952年5月撤销,庐江、无为、巢县、含山、和县等县划归芜湖军分区建制,肥东县划归滁县军分区建制。司令员傅以明(1952年1月—1952年5月),政委曾庆梅(1952年1月—1952年5月)。1965年8月,重新恢复巢湖军分区建制。仍领庐江、无为、巢县、含山、和县、肥东等6县军事工作。司令员金仁华(1965年8月—1969年10月)、陈玉才(1969年10月—1970年11月)、孔德维(1970年11月—1976年10月),第一政委孙振华(兼,1965年8月—1966年5月),第二政委熊玉坤(1966年5月—1970年11月),政委时吉欣(1970年11月—1976年10月)。  iSX:H;
安庆军分区:系原皖北军区之安庆军分区建制沿袭而来。领桐城、枞阳、怀宁、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潜山等8县军事工作。1952年3月,增领贵池、青阳、东流、至德、铜陵等县。1956年10月,增领铜陵市。1958年7月,将铜陵市和铜陵县合并,称铜陵市。1959年7月,恢复铜陵县建制。1961年9月,将铜陵市划归省军区直辖。1965年8月,复将贵池、青阳、东至(1958年秋,东流与至德合并为东至县)、铜陵等县归建池州军分区。1957年3月,中央军委命令,安庆与浙江省台州军分区机关及其所属部队、县人武部对调,台州军分区改编为安庆军分区。司令员金行生(1952年5月—1952年8月)、李昆(1952年8月—1956年9月)、夏群(1956年9月—1958年5月)、钟国琴(1958年5月—1964年10月)、夏群(1965年8月—1969年10月)、胡守富(1969年10月—1970年6月)、郭向云(1970年11月—1975年4月)、蒋玉和(1975年5月—1976年4月)、高超(1976年4月—1976年10月),政委桂林栖(兼,1952年1月—1952年12月)、傅大章(兼,1952年12月—1955年5月)、许少林(兼,1955年5月—1956年3月),第一政委许少林(兼,1956年3月—1966年5月),第二政委汪登科(1958年1月—1960年9月)、许登寿(1960年9月—1965年4月)、布翰襄(1965年4月—1969年10月),政委汪景南(代,1968年8月—1969年10月)、汪景南(1969年10月—1970年7月)、于成(1970年11月—1975年4月)、张序昭(1975年5月—1976年10月)。 !p36OEx
池州军分区:系原皖南军区之池州军分区建制沿袭而来。领贵池、青阳、东流、至德、石埭、太平、繁昌、铜陵等8县军事工作。1952年5月撤销。繁昌县划归芜湖军分区建制,太平、石埭县划归徽州军分区建制,贵池、青阳、东流、至德、铜陵县划归安庆军分区建制。司令员金行生(1952年1月—1952年5月),政委杨明(1952年1月—1952年5月)。1965年8月,恢复池州军分区建制,仍领贵池、青阳、东至(1958年秋,东流与至德合并为东至县)、石台(石埭改名)、太平、铜陵等6县军事工作。1975年4月将铜陵县划归铜陵市人武部管辖。司令员林少武(1965年8月—1976年10月),第一政委胡坦(兼,1966年6月—1969年12月),第二政委谢永胜(1965年9月—1969年10月)、韩德忠(1969年12月—1976年10月),政委萧海(1975年12月—1976年10月)。 l%i*.b(
宣城军分区:系原皖南军区之宣城军分区建制沿袭而来。领宣城、郎溪、广德、宁国、泾县、南陵、繁昌、当涂、芜湖等9县军事工作。1952年5月撤销,宁国县划归徽州军分区建制,其余8县划归芜湖军分区建制。司令员高斌(1952年1月—1952年4月),政委陈洪(1952年1月~1952年5月)。 6PWw^Cd
芜湖军分区:系1952年5月,以宣城、巢湖军分区为基础合并而成。领宣城、芜湖、当涂、广德、泾县、南陵、郎溪、繁昌、巢县、无为、庐江、含山、和县等13县军事工作,1956年3月,增领歙县、休宁、旌德、绩溪、祁门、黟县、宁国等县和屯溪市。1959年1月,将庐江县划归六安军分区建制,增领马鞍山市和芜湖市。1958年8月,将巢县划归合肥市兵役局管辖。1961年3月,将马鞍山市划归省军区直辖,复将歙县、休宁、宁国、旌德、绩溪、祁门、黟县等县和屯溪市归建徽州军分区。1962年6月将芜湖市划归省军区直辖。1965年8月,将巢县、无为、庐江、含山、和县等县归建巢湖军分区。1965年9月增领芜湖市。1973年5月将芜湖市划归省军区直辖。司令员傅以明(1952年5月—1954年11月)、薛磊(代,1955年2月—1958年2月)、傅以明(1957年12月—1959年2月)、胡守富(1959年2月—1969年11月)、王均(代第二司令,1967年3月—1969年11月)、王均(1969年11月—1972年9月),第一政委杨明(兼,1957年7月—1958年7月)、耿万青(兼,1959年3月—1966年1月)、朱农(兼,1966年1月—1966年5月),政委陈洪(兼,1952年1月—1952年5月)、张世荣(兼,1952年10月—1954年3月)、陈爱曦(兼,1955年9月—1958年7月)、张玉辉(1958年6月—1960年9月)、王益华(1960年9月~1965年5月)、程谦伍(1965年5月—1969年11月)、卞庸中(1969年11月—1976年10月)、刘汉杰(1972年9月—1976年10月)。 f@Ve,i
徽州军分区:原皖南军区之徽州军分区建制沿袭而来。领歙县、休宁、旌德、绩溪、祁门、黟县等6县军事工作。1952年5月增领宁国县。1956年3月撤销,并入芜湖军分区。司令员傅彪(1952年1月—1952年8月)、孙传家(1952年8月—1955年2月),政委魏心一(兼,1952年12月—19饲年5月)、杜佑民(兼,1954年5月—1956年3月)。1961年4月,重新恢复徽州军分区建制,仍领歙县、休宁、宁国、旌德、绩溪、祁门、黟县、太平等8县军事工作。1965年8月将太平县划归池州军分区建制。司令员何运礼(1961年4月—1963年1月)、周丕振(1963年1月——1969年12月)、金仕华(1969年9月——1976年10月),政委万立誉(兼,1961年4月—1966年12月)、李永海(1963年8月—1976年10月)。 $_a/!)bP
合肥警备区:系由合肥市人民武装部(简称人武部)改编而成。1952年3月成立合肥市人武部,辖城郊、东郊、西郊等3个区。部长陶致运(1952年3月—1953年12月),政委吴倩(女,兼,1952年5月—1954年6月)。1954年10月,改编为合肥市兵役局,辖东市、西市、车站、东郊、西郊等5个区。1958年8月,增辖巢县、肥东、肥西等3县。局长赵振山(1954年10月—1957年8月)、黄明(1958年8月—1959年11月),政委丁继哲(兼,1954年12月—195多年11月)、傅大章(兼,1955年12月—1958年7月)、刘征田(兼,1958年8月—1959年11月),第二政委雷前彬(1956年11月—1958年8月)、谢永胜(1958年8月—1959年11月)。1959年11月,仍改编为合肥市人武部,辖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巢湖等5区和巢县、肥东、肥西等3县。部长黄明(1959年11月—1960年8月),第一政委刘征田(兼,1959年11月—1960年9月),第二政委谢永胜(1959年11月—1960年8月)。1960年8月改编为合肥军分区。司令员王枫(1960年10月—1961年3月),第一政委刘征田(兼,1960年10月—1960年3月),第二政委谢永胜(1960年9月—1961年3月)。1961年3月,又恢复合肥市人武部建制,将巢县归建芜湖军分区,肥东县归建滁县军分区,肥西县归建六安军分区,增辖长丰县。部长金仕华(1961年4月—1965年9月)、孙正华(1965年9月—1969年10月),第一政委刘征田(兼,1961年4月—1966年2月)、杨效椿(兼,1966年5月—1967年3月),第二政委郑鹏哲(1961年4月—1962年1月)、熊玉坤(1962年2月—1965年8月)、赵树湘(1965年8月—1966年5月)、时吉欣(1966年6月—1969年11月),政委连文新(1969年11月—1970年1月)。1970年1月,改编为合肥警备区。司令员周福兴(1970年3月—1976年10月),政委庄心一(1970年3月—1976年10月)、梅豪(1971年3月—1976年1月)。 #MMp0
淮南市人武部:1952年5月成立。辖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等4区,直属省军区。部长吴精忠(1952年5月—1953年6月)。1954年10月改编为淮南市兵役局。局长张兴邦(1954年10月—1959年11月),政委李任之(兼,1954年11月—1955年5月)、刘廉明(兼,1955年7月—1959年11月)。1959年11月,仍改编为淮南市人武部。部长张兴邦(1959年11月—1965年8月)、杜重山(1965年11月—1976年10月),第一政委刘廉明(兼,1959年11月—1970年9月),第二政委雷前彬(1960年6月—1965年5月)、高鹏(1965年3月—1969年11月)、赵贡祥(1970年7月—1974年1月)、张克平(1974年3月—1976年10月)。 m\=Cw&(
蚌埠市人武部:1952年7月成立,辖东市、中市、西市、郊区等4区,直属省军区。部长张振恒(1952年10月—1952年11月)、张建南(1952年11月—1954年10月),政委冯舜华(兼,1952年10月—1953年9月)。1954年10月改编为兵役局。1958年7月划归蚌埠军分区建制。局长高震远(1955年3月—1958年7月)、陈万朝(1958年7月—1959年12月),政委倪柏年(兼,1954年10月—1956年10月)、王宇(兼,1956年10月—1960年5月)。1959年11月,复改编为蚌埠市人武部。1961年3月撤销蚌埠军分区时,仍直属省军区。部长陈万朝(1959年12月—1961年1月)、何纯宗(1961年9月—1963年8月)、邹德胜(1964年7月—1969年11月)、贾应秀(1969年11月—1970年10月),政委王宇(兼,1960年5月—1961年9月)、程光华(兼,1961年9月—1967年9月),第二政委王云(1960年3月—1963年8月)、杨毅(1963年8月—1969年11月),政委牛虹(1969年11月—1976年10月)。 ,&O&h2=
淮北市人武部:1971年4月由濉溪市人武部改编而成。辖相山、烈山、杜集、宿东、郊区等5区。直属省军区。部长孙福亭(1971年4月—1971年8月)、李成祥(1971年8月—1976年10月),政委葛惠民(1971年8月—1972年1月)、杨再峰(1971年8月—1976年10月)。 YWANBM(v+
铜陵市人武部:1959年11月由兵役局改编而成。该兵役局于1956年12月成立,辖铜官山、狮子山、铜山、郊区等4区。局长宋在举(1956年12月—1959年11月),政委高明(1956年12月—1958年10月)。1959年11月改为人武部。1961年9月直属省军区。1975年4月增辖铜陵县。部长宋在举(1961年9月—1961年12月)、孙正华(1962年8月—1965年9月)、赵世宽(1956年9月—1971年11月)、张志平(1971年11月—1975年7月)、毛洪兴(1975年7月—1976年10月),政委薛化波(1963年12月—1969年5月)、张祥(1969年11月—1975年7月)。 %f&Bt,xEo
马鞍山市人武部:1959年11月由兵役局改编而成。该兵役局于1956年11月成立,辖四新、花山、雨山、向山、郊区等5区,局长刘振信(1956年12月—1959年10月)、刘及时(1959年10月—1959年11月),政委魏安民(1957年2月—1959年11月),第二政委樊庆德(1956年11月—1958年3月)。1959年11月改为人武部,直属省军区。部长刘及时(1959年11月—1960年9月)、孙福廷(1960年12月—1963年2月)、王克祥(1963年2月—1970年2月)、洪有德(1970年2月—1971年12月)、赵文(1971年9月—1976年10月),政委魏安民(兼,1959年11月—1963年2月)、黄驭(兼,1963年2月—1966年5月),第二政委马敏(196s年2月—1963年8月)、查捷(1963年8月—1965年9月)、刘辉中(1965年10月—1969年11月)、郝承顺(1969年11月—1976年10月)。 B.b sU
芜湖市人武部:1952年6月成立。辖镜湖、新芜、马塘、裕溪口、四褐山等5区。部长刘澜斋(1952年6月—1952年11月),政委姚克(1952年10月—1952年11月)。1954年10月改编为兵役局。局长王亚民(1954年10月—1956年4月)、严甲桥(1956年4月—1959年4月)、王克祥(1959年9月—1959年12月),政委郑家琪(兼,1954年10月—1959年12月),第二政委曹人珍(1957年5月—1958年4月)、李德和(1958年4月—1959年12月)。1959年12月改为人武部。1962年6月直属省军区。1965年9月,归建芜湖军分区。1973年5月复直属省军区。部长王克祥(1959年12月—1963年3月)、高震远(1963年3月—1965年6月)、邓书田(1965年6月—1969年10月)、丁兰生(1970年4月—1973年4月)、陶泰贵(1973年8月—1976年10月),第—政委李文英(兼,1965年9月—1967年1月),第二政委李德和(1959年12月—1965年2月)、李景波(1965年2月—1969年11月),政委唐学智(1973年4月—1976年10月)。 S!R (ae^}
据1975年计,省军区、军分区,县(市)人武部三级指挥机构实配干部、战士3456人,其中省军区机关273人,军分区机关1225人,市(县)人武部1958人。
From:江苏省顶端回复引用

ytsheu 离线
理事局常务副主席

级别: 管理员

UID: 3838
精华:4
发帖: 28908
积分: 300043
金钱: 9103
在线时间: 12221(时)
注册时间: 2005-02-23
最后登录: 2010-01-28
发表于: 2008-01-11 16:55只看该作者 |
部队 kRiZ6mn 
l2 LO,j}
一、皖北军区部队 s*>B"#En
【军区部队】 ab_EH}j1\q
警备第一旅: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3月4日,根据华东军区命令,该旅改为华东军区第十四旅,所辖警备第一、二、三团依次改为警备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团。旅长黄仁廷,政委刘健挺。1950年10月30日,警备第十四旅旅部改编为陆军第七十一师师部,警备第四十团改编为该师步兵第二一一团(1952年12月30日,第七十一师师部调归军委空军建制,1952年6月29日,第二一一团团部改编为安徽军区新兵团团部,部队补充陆军第七十师)。同月,警备第四十一团调归巢湖军分区建制,警备第四十二团调归滁县军分区建制。 Xu{S4#1
警备第二旅:建国后,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3月4日,根据华东军区命令,该旅改编为华东军区警备第十五旅,所辖警备第四、五、六团,依次改为警备第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团。后改为陆军第九十师。旅长李国厚。 p1\E C#Q
军区警备团:建国后,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3月,改为皖北军区警备第一团。1950年11月调归东北军区律制。 ?=Mg"QU
蚌埠警备团:1950年2月,以巢湖军分区肥东县独立团团部改编为蚌埠警备团团部,从巢湖军分区、军区警备团各抽组1个营,从宿县军分区、皖北军区荣校合组1个营,为蚌埠警备团第一、二、三营。3月,改编为军区警备第二团。7月,改编为蚌埠公安大队。 +|O& k
骑兵第二十五团:1950年9月,华东军区骑兵第二十五团,调归皖北军区建制。1952年5月改编为战车独立团,调归华东军区装甲兵建制。 !R$t>X
陆军第九十师:1950年8月,奉华东军区命令,华东军区警备第十五旅改为陆军第九十师。其所辖警备第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团,依次改为步兵第二六八、二六九、二七团。10月,改为陆军第90师,仍属皖北军区建制。1951年2月,第二七团调归陆军第七十一师建制。警备第四十二团改为第二七团。后并入安徽军区。师长顾鸿(1950年8月—1951年2月)、马长炎(1951年2月—1952年1月),政委张雷平。 _M[T8"e(
新兵团:1951年,皖北军区组建新兵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等9个团。1951年7月11日,新兵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团改编为辎重第九、十团,随即入朝(鲜),归志愿军建制。1951年7月25日,新兵第二十八团赴朝(鲜),同年9月16日返回,11月调归陆军第二十八军建制。1951年8月6日,新兵第二十七团调归军委装甲兵建制。1952年1月,新兵第二十九团改编为转业集训团。1951年8月20日,新兵第三十、三十一、三十二团赴东北,10月返回。之后,第三十、三十一团调归安徽公安部队建制,第三十二团调归陆军第二十八军建制。 Zu^J X/um
军区警备第七团:1951年7月9日,根据华东军区命令,皖南军区警备第二团,重新改编为皖北军区警备第七团,后并入安徽军区。 Q"`J-#L
【军分区部队】 ?OWJUmQ
阜阳军分区部队 OQsF$% * 
基干第一、二团:建国后,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3月,改编为皖北军区警备第四团,仍属该军分区建制。1950年10月缩编为军分区警备营。 U\tujK1
警卫营:建国后,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9月,编入军分区警备营。 E`UEl$($
县大队:阜阳、临泉、凤台、颍上、亳县、涡阳、太和、蒙城、阜南等县大队,建国后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9月撤销,编入军分区警备第一、二、三、四、五营。 f!##R-A
警备营:1950年9月,在撤销警备第四团、警卫营和各县大队时,成立警备第一、二、三、四、五营。后随阜阳军分区并入安徽军区,番号不变,等待整编。 G9a6 $K)b
宿县军分区部队 *Q2}Qbu
基干团:建国后,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3月,改编为皖北军区警备第三团,仍属该军分区建制。11月,缩编为军分区警备营。 W&0KO-}ot
县独立团:建国后,萧县、宿县、永城、灵璧、泗洪等县独立团,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4月,改编为萧县、宿县、灵璧、泗洪县大队。同年7月,县大队撤销,编入军分区警备营。 R9lb<`
警卫营:建国后,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4月,缩编为警卫连,后并入安徽军区。 G8!* &vR/
县大队:建国后,砀山、怀远、五河、泗县等县大队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4月,萧县、宿县、灵璧、泗洪等独立团改编为县大队。1950年7月撤销县大队,编入军分区警备营。 XVkCYh4,
警备营:1950年7月,撤销警备第三团和各县大队时,成立警备第一、二、三、四、五营。1951年4月,警备第三营上调参加抗美援朝。其余4营随宿县军分区并入安徽军区,番号不变,等待整编。 f^kH[C
滁县军分区部队 $23dcC*hI
警备第四十二团:1950年11月,由华东警备第十四旅调归滁县军分区建制。1951年2月划归陆军第九十师建制,改为第二七团。 H{j jA+0
基干团:建国后,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3月改编为皖北军区警备第五团,仍属该军分区建制。9月,改编为军分区警备营。 16R0#Q/{+*
县独立团:建国后,定远、炳辉、江浦等县独立团,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4月改编为定远、炳辉、江浦县大队。 $fl+l5?9
县大队:建国后,凤阳、嘉山、滁县、来安、全椒、盱眙等县大队,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4月,定远、炳辉、江浦等独立团改编为县大队。1950年7月撤销县大队,编入军分区警备营。 Ow4H7 sl
警备营:1950年7月,撤销警备第五团和各县大队时,成立警备第一、二、三、四、五营,后随滁县军分区并入安徽军区,番号不变,等待整编。 "s5[w+,R
六安军分区 /32x|Ow# 1
基干第一、二团:建国后,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3月改编为皖北军区警备第七、八团,仍属该军分区建制。9月,警备第七团改编为军分区警备营。11月,警备第八团上调补充第九兵团,参加抗美援朝。 8xN+LL'T{
县独立团:建国后,六安、寿县、霍邱等县独立团,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4月改编为六安、寿县、霍邱县大队。 ~V6wcXd
县大队:建国后,舒城、金寨、霍山等县大队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4月,六安、寿县、霍邱县独立团改编为县大队。1950年7月,撤销县大队,编入军分区警备营。 X(*MHBd
警备营:1950年7月,撤销警备第七团和各县大队时,成立警备第一、二、三、四、五营。后随六安军分区并入安徽军区,番号不变,等待整编。 Cmj+>$')0
巢湖军分区部队 5>u,Qh
基干团:建国后,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3月,改编为皖北军区警备第六团,仍属该军分区建制。8月,改编为军分区警备营。 *$yU|,
县独立团:建国后,肥东、肥西、庐江等县独立团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4月,改编为县大队。 X/' t1
县大队:建国后,巢县、和县、含山、无为等县大队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4月,肥东、肥西、庐江等县独立团改编为县大队。1950年7月,撤销县大队,编入军分区警备营。 pW4$$2S?9
三河独立连、水上连:建国后,三河独立连、水上连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7月撤销,编入军分区警备营。 0l+[[ZTV
警备营:1950年7月,撤销警备第六团和各县大队时,成立警备第一、二、三、四、五营,后随巢湖军分区并入安徽军区,番号不变,等待整编。 4(D/~OG-6
警备第四十一团:1950年11月30日,警备第四十一团调归巢湖军分区建制。后随该军分区并入安徽军区。 h"$)[k~
安庆军分区部队 ^ R7|x+
警备团、基干团:建国后,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3月,改编为皖北军区警备第九、十团,仍属军分区建制。9月,改编为军分区警备营。 YgL{*XYAt
岳西县独立团:建国后,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4月,改编为岳西县大队。 g`\5!R1
警卫营:建国后,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8月撤销,编入军分区警备营。 bAS/cuZs
县大队:建国后,桐城、怀宁、望江、太湖、宿松、潜山、桐庐(今枞阳)等县大队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4月,岳西县独立团改编为岳西县大队。1950年7月,撤销各县大队,一部编入军分区警备第一、二、三、四、五营,一部编入县公安中队。 @ q:S]YB 
警备营:1950年8月,撤销警备第九、十团和各县大队时,成立军分区警备第一、二、三、四、五营,后随军分区并入安徽军区,番号不变,等待整编。 _ 2 oZhJ
矿区警备司令部部队 92XG|CWX
建国后,淮南煤矿矿区警备司令部独立营和第一、二、三营,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8月,第一、二、三营改编为淮南矿区公安中队。10月,独立营上调参加抗美援朝。 Ym|%ka
二、皖南军区部队 C8t;E`
【军区部队】 ]e6$ ={
皖南军区警备第一团:1950年1月,由皖南军区警卫团改编而成。后随皖南军区并入安徽军区,番号不变,等待整编。 z07Xj%zX9
皖南军区警备第二团:1950年3月2日,以皖北军区警备团第四营、滁县军分区警备第一营、皖北军区荣校第三、四、五中队及皖北军区警备第一团团部等单位为基础,组建为皖南军区警备第二团。1951年7月,改编为皖北军区警备第七团。 -an~&C5\
【军分区部队】 = P$Q;d
宣城军分区部队 &oxHVZJ
县独立营:建国后,泾县、宣城、郎溪、广德等县大队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5月,南陵、繁昌、芜湖、当涂等县大队并入宣城军分区,仍保持原建制。年底,各县大队改编为县独立营。后随宣城军分区并入安徽军区,番号不变,等待整编。 Ruv`yfQ
皖南军区警备第四团:建国后,宣城军分区独立营仍保持原建制。1951年9月,扩编为皖南军区警备第四团,仍属宣城军分区建制。后随宣城军区并入安徽军区,番号不变,等待整编。 {PKf]m
池州军分区部队 Y_nl9}&+C0
县独立营:建国后,贵池、青阳、铜陵、东流、至德、太平、石埭等县大队,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底,各县大队改编为县独立营。后随池州军分区并入安徽军区,番号不变,等待整编。 tUi@'%>=5
皖南军区警备第五团:建国后,池州军分区独立营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9月,扩编为皖南军区警备第五团,仍属池州军分区建制。后随池州军分区并入安徽军区,番号不变,等待整编。 GBY{O2!3u
徽州军分区部队 4*'ZabDD
县独立营:建国后,歙县、绩溪、旌德、黟县、祁门、休宁等县和屯溪镇大队,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底,各县大队改编为县独立营。后随徽州军分区并入安徽军区,番号不变,等待整编。 zl皖南军区警备第三团:建国后,徽州军分区独立营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9月,扩编为皖南军区警备第三团,仍属徽州军分区建制。后随徽州军分区并入安徽军区,番号不变,等待整编。 bbT1p :RF
芜当军分区部队:建国后,芜当军分区所辖独立营和南陵、繁昌、芜湖、当涂等县大队,仍保持原建制。1950年5月,并入宣城军分区。
From:江苏省顶端回复引用

ytsheu 离线
理事局常务副主席

级别: 管理员

UID: 3838
精华:4
发帖: 28908
积分: 300043
金钱: 9103
在线时间: 12221(时)
注册时间: 2005-02-23
最后登录: 2010-01-28
发表于: 2008-01-11 16:55只看该作者 |
三、安徽省军区部队 45k.U$<|
【军区部队】 kbo9nY1k g
陆军第九十师: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后,仍保持原建制。1952年5月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利工程第一师。属国务院水利部建制。所辖第二六八、二六九、二七团,依次改为第一、二、三团。师长马长炎,政委张雷平。1955年集体转业地方。 Y]7 6y>|e
皖北军区警备第七团: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后,仍保持原建制。1952年5月,调归上海公安总队建制。 WL?qulC}h1
皖南军区警备第一团: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后,仍保持原建制。1952年10月4日撤销。团直属队补充安徽军区速成小学,第一营及炮兵连拨归安徽军区警备第四十一团,第二营拨归徽州军分区建制。 I^HwXp([
警备第四十一团:1952年2月,将巢湖军分区管辖的警备第四十一团,改归军区直辖。1953年10月撤销,以该团团部为基础,组建华东军区健康归队团,其第一营划归六安军分区建制,第二、三营划归芜湖军分区建制。 %|j8#09
新兵第二一一、二一二、二一三团:1952年12月30日,由陆军第二十四军新组建的第七十一师第二一一、二一二、二一三团改编而成。1953年3月,调归东北军区,9月返回。1954年7月调归华东海军建制。 >.I9S{7
内卫第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八十三团:1955年7月15日,以南京公安总队第一团、公安第三十二团第一营、新兵第二一二团3个营机构,和安徽公安总队直属队及专县公安中队,合编成公安军内卫第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团。1956年4月26日,以新兵团为基础,组建成内卫第八十三团。1958年10月21日,内卫第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团,改称为公安第一、二、三团,划归安徽省公安总队建制,编余部队改编为安徽军区警备营。1957年5月16日,内卫第八十三团改编为江苏公安边防第十二团。 I E{:{b\
独立师(独立第一师):安徽省军区独立师系陆军第六十军第一八师改编而成。民国36年(1947年)8月1日,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改编为第一八师,参加山西省运城、临汾、太原攻坚战和晋中、扶眉运动战,以及解放大西南等战役。部队进入四川后,兼眉山军分区。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次年回国。1964年底,以第一八师机关、直属分队、步兵第五四团、炮兵第五六团机关和直属分队及2个炮兵连为基础,从陆至第二十军抽调1个营及10个连的干部,从陆军第六十军抽调2个营及10连干部,在安徽蚌埠组建成安徽省军区独立师。辖第一、二、三等3个步兵团。1966年6月改称为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一师。1967年9月,改属陆军第十二军代管。1969年11月14日,归建安徽省军区。1975年5月25日,与浙江省军区独立第一师对调。浙江省军区独立第一师的前身,系民国31年(1942年)组建的江苏泰兴县独立团。民国37年8月26日,改为苏北第一军分区特务第三团。民国38年4月22日,参加渡江战役进入江南。1951年,改为边防第十五团。1950年10月,改为公安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归华东公安部队兼淞沪警备区建制。1952年5月,仅为公安第十七师舆四十三团。1952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9月返回上海,调驻浙江台州地区。10月,改编为边防公安第十五团。1958年3月,改编为守备第十六师第八十二团。1964年12月4日,以该团(欠第一营)和守备第九十二团第二营、第八十二团第一、二连等为基础,扩编为浙江省军区独立师。辖步兵第一、二、三团和机炮营。第一团由守备第八十二团第二营一部扩编而成;第二团由守备第九十二团第二营扩编而成;第三团由守备第八十二团第二营一部和守备第八十六团第一、二连及温州军分区独立营第一连扩编而成。师直机炮营由温州军分区抽调一个营部,第一八师抽调1个82炮连、1个75无后座力炮连,守备第八十一团抽调1个高机连组成。师直警侦连、通信连、防化连、运输队从浙江省军区警备营、守备第八十二团和宁波军分区防化连抽调组成。1966年7月,改称为浙江省军区独立第一师。1967年8月,划归陆军第二十军代管。1969年11月14日,归建浙江省军区。1975年3月25日,该师与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一师对调,改称为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一师。1976年5月26日,改称为安徽省军区独立师。与此同时,陆军第七十三师炮兵团调为该师建制,师直机炮营增编一个高炮连。师长张学智(1965年5月—1969年10月)、胡景义(1969年10月—1972年1月)、刘清明(1973年1月—1975年4月)、高钟文(1975年4月—1976年10月),政委苗扶中(1965年2月—1972年1月)、金连德(1972年1月—1975年4月)、吕允均(1975年4月—1976年10月)。 4;Vi@(G)
独立第二师:1966年9月6日,安徽省公安总队调归安徽省军区建制,改编为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二师。辖步兵第四、五、六团和机炮营。1967年9月17日划归陆军第十二军代管。1969年11月归建安徽省军区。1976年3月撤销师部和直属队,第四、五、六团依次改编为安徽省军区独立第四、五、六团。第六团直属省军区建制,第四团划归芜湖军分区建制,第五团划归巢湖军分区建制。师医院移交江苏石油勘探指挥部。师长李士怀(1966年9月—1969年10月)、狄循(1969年10月—1973年1月)、林华春(1973年1月—1976年5月),政委高成贵(1966年9月—1969年10月)、郭文华(1969年10月—1970年7月)、吴甲申(1970年7月—1976年5月)。 1 e]D=2y
独立第六团:系1959年1月,由安徽省公安厅直属民警大队扩编为安徽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第三支队。1962年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安徽省总队第三团。1963年3月,改称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安徽省总队第三团。1966年9月,改编为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第二团。1976年5月,撤销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二师师部时,该团改编为安徽省军区独立第六团。 [jksOC)@4
通信站:1952年1月成立安徽军区时,建立安徽军区枢纽部。1958年,缩编为警通连。1961年,改编为安徽省军区通信站。1967年改编为通信营,同年11月,改称为通信站。1976年,扩编为通信第一、二站。 U#&+n-n pO
通信营:1976年以省军区警备营营部、独立第二师直属通信连、安庆军分区通信连为基础组建,辖有线连、无线连、训练队。 r*dNta<
电影站:1952年,成立安徽军区电影队。1970年扩编为安徽省军区电影分站,1976年5月,改称安徽省军区电影站。 3 q J00A
【军分区部队】 ?rA3<j
阜阳军分区部队 &H P g>
警备营: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时,阜阳军分区警备第一、二、三、四、五营随该军分区成建制并至安徽军区。1952年4月撤销,部分上调野战军,部分复员转业还乡。 )8oN$2 0
独立连:1966年9月,公安部队阜阳大队调归阜阳军分区建制,改编为该军分区独立连。1975年4月,与浙江省金华军分区独立连对调,金华军分区独立连改编为阜阳军分区独立连。 oe|8
县中队:1966年9月,阜阳、亳县、涡阳、蒙城、利辛、凤台、颍上、阜南、临泉、太和、界首等县公安中队,调归上述各县人武部建制,改为县中队。1975年4月,上述各县中队与浙江省金华军分区所属开化、东阳、县、义乌、兰溪、金华、武义、永康、浦江、常山、江山县中队对调,依次改为凤台、涡阳、蒙城、临泉、颍上、阜阳、界首、阜南、利辛、太和、亳县县中队。1975年12月,上述各县中队移交省武装警察部队。 )EQz9
宿县军分区部队 G0~Z|P
警备营: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时,宿县军分区警备第一、二、三、四、五营,随该军分区建制并至安徽军区。1952年春,警备第四、五营上调参加抗美援朝。4月,警备第一、二、三营撤销,一部上调野战军,一部复员转业还乡。 `6lOqH
独立连:1966年9月,公安部队宿县大队调归宿县军分区建制,改编为该军分区独立连。 @56*r@4:q
县中队:1966年9月,宿县、萧县、灵璧、怀远、砀山、泗县、五河、固镇等县公安中队,调归上述各县人武部建制,改为县中队。1975年12月,上述各县中队移交省武装警察部队。 r d-yqdJ
滁县军分区部队 Qc)i?Z'6
警备营: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时,滁县军分区警备第一、二、三、四、五营,随该军分区建制并至安徽军区。1952年春,先后上调补充野战军。 >3pT).wH|M
独立连:1966年9月,公安部队滁县大队调归滁县军分区建制,改编为该军分区独立连。 vm{8x o
县中队:1966年6月,定远、凤阳、肥东、嘉山、滁县、来安、全椒、天长等县公安中队调归上述各县人武部建制,改为县中队。1975年12月,上述各县中队移交省武装警察部队。 FRajo~H
六安军分区部队 ?Z_T3/ f
警备营: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时,六安军分区警备第一、二、三、四、五营,随该军分区建制并至安徽军区。1952年1月,将5个警备营缩编为1个警备营,编余大部分上调补充陆军第九十师(后改为水利师),小部分复员转业还乡。1952年7月,警备营撤销,一部上调补充野战军,一部复员转业还乡。 2~l7WW+lx,
警备第四十一团第一营:1953年3月,安徽军区将警备第四十一团第一营划归六安军分区建制,5月撤销,一部上调补充野战军,一部复员转业还乡。 3 o$zT9j
独立营:1966年9月,公安部队六安大队调归六安军分区建制,改编为该军分区独立营。1968年9月,与合肥市大队对调,合肥市大队改编为六安军分区独立营。1976年3月缩编为军分区独立连,余部补充安庆军分区独立营。 *9uNM@7&0
县中队:1966年9月,六安、寿县、霍邱、霍山、金寨、舒城、肥西等县公安中队调归上述各县人武部建制,改为县中队。1975年12月,上述各县中队移交省武装警察部队。 d(TN(6g@
安庆军分区部队 ACi,$Uq6R
警备营: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时,安庆军分区警备第一、二、三、四、五营,随该军分区建制并至安徽军区。1952年4月撤销,一部上调补充野战军,一部复员转业还乡。 c*.
独立营:1966年9月,公安部队安庆大队调归安庆军分区建制,改编为该军分区独立营。1971年1月,与徽州军分区独立营对调,徽州军分区独立营改为安庆军分区独立营。1975年4月,与浙江省台州军分区独立营对调,台州军分区独立营改编为安庆军分区独立营。 D)?%kNeA
县(市)中队:1966年9月,桐城、怀宁、潜山、宿松、望江、太湖、枞阳等县公安中队和安庆市大队,调归上述各县(市)人武部建制,改为县(市)中队。1975年4月,除太湖县和安庆市中队外,与浙江省台州军分区所属天台、仙居、三门、临海、黄岩、温岭、玉环县中队对调,依次改为岳西、潜山、望江、怀宁、枞阳、桐城、宿松县中队。1975年12月,上述各县(市)中队移交省武装警察部队。 oA@M =
巢湖军分区部队 h@\-]zN{
警备营: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时,巢湖军分区警备第一、二、三、四、五营随该军分区建制并至安徽军区。1952年4月撤销,一部上调补充野战军,一部复员转业还乡。 WeaT42*Q{
警备第四十一团: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分区合并为安徽军区时,警备第四十一团随巢湖军分区建制并至安徽军区。1952年2月,直属安徽军区。 (]T[n={Y
独立连:1966年9月,公安部队巢湖大队调归巢湖军分区建制,改编为该军分区独立连。1975年底撤销。 yo-> mD
县中队:1966年9月,巢县、庐江、无为、含山、肥东等县公安中队,调归上述各县人武部建制,改为县中队。1975年12月,上述各县中队移交省武装警察部队。 wK7w[Xt
独立第五团:1976年3月,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二师师部撤销时,其第五团调归巢湖军分区建制,改称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五团。该团于1955年8月,由安徽省公安总队直属队和安徽军区新兵第二一二团第一营为基础,组建为公安军内卫第四十二团,属安徽军区建制。1959年1月,改编为安徽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第二支队。1962年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安徽省总队第二团。1963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安徽省总队第二团。1966年9月改编为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第五团。 $[?N^ 
池州军分区部队 ] &"ii
县独立营: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省军区时,贵池、青阳、铜陵、东流、至德、太平、石埭等县独立营,随该军分区并至安徽军区。1952年5月撤销,一部上调补充野战军,一部复员转业还乡。 3<+ZA-2
皖南军区警备第五团: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时,随池州军分区建制并至安徽军区。1952年5月15日,改编为农业建设第五师第十五团,归安徽省农业厅建制(1953年1月,改编为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部队,归人民志愿军铁路指挥局建制)。 Khi;2{`
独立连:1966年9月,公安部队池州大队调归池州军分区建制,改编为该军分区独立连。 h&CZN !
县中队:1966年9月,贵池、青阳、东至、石台、太平等县公安中队,调归上述各县人武部建制,改为县中队。1975年12月,上述各县中队移交省武装警察部队。 ;$zvm`|:
宣城军分区部队 H`fJ< So?
县独立营: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时,泾县、南陵、繁昌、宣城、郎溪、广德、芜湖、当涂等县独立营,随该军分区建制并至安徽军区。1952年5月撤销,一部上调补充野战军,一部复员转业还乡。 hZ452W
皖南军区警备第四团: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时,随宣城军分区建制并至安徽军区。1952年5月15日,改编为农业建设第五师第十四团,归安徽省农业厅建制(1953年1月,改编为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部队,归人民志愿军铁路指挥局建制)。 \V!{z;.fA
芜湖军分区部队 &U?4e'N)T
警备第四十一团第二、三营:1953年3月,安徽军区将警备第四十一团第二、三营划归芜湖军分区建制。5月,第二、三营撤销,一部上调补充野战军,一部复员转业还乡。 4)D~S4{E5
独立营:1966年9月,公安部队芜湖大队调归芜湖军分区建制,改编为该军分区独立营。1975年12月撤销。 mY/"rm
县中队:1966年9月,泾县、南陵、繁昌、宣城、郎溪、广德、芜湖、当涂等县公安中队,调归上述各县人武部建制,改为县中队。1975年12月,上述各县中队移交省武装警察部队。 0Zwx3[bq6K
独立第四团:1976年3月,撤销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二师师部时,其第四团调归芜湖军分区建制,改称安徽省军区独立第四团。该团系民国38年(1949年)3月11日,由南下的山东北海军分区集训大队和胶东西海军分区集训大队为基础合编而成。同年5月,改编为南京警卫团。8月,缩编为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大队。1949年12月16日,改为公安部队南京市总队第一大队。1951年1月13日与南京市公安总队第三支队合编为南京市公安总队第一团。1955年8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内卫第四十一团,调归安徽军区建制。1959年1月1日,改编为安徽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第一支队。1962年,改称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安徽省总队第一团。1963年,改称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安徽省总队第一团。1966年9月,改编为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第四团。 WwTl|wgvyI
徽州军分区部队 rf|Nu3AJ
皖南军区警备第三团: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时,随徽州军分区建制并至安徽军区。1952年5月10日,改编为农业建设第五师第十三团,归安徽省农业厅建制(1953年1月,改编为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部队,归人民志愿军铁路指挥局建制)。 g$#A'Du
县独立营: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时,歙县、绩溪、旌德、黟县、祁门、休宁等县和屯溪镇独立营,随该军分区并至安徽军区。1952年5月撤销,一部上调补充野战军,一部复员转业还乡。 !`H{jwH
独立营:1966年9月,公安部队徽州大队调归徽州军分区建制,改编为该军分区独立营。1971年1月,与安庆军分区独立营对调,安庆军分区独立营改为徽州军分区独立营。 0j4n1 1#
县中队:1966年9月,歙县、黟县、休宁、祁门、旌德、绩溪、宁国等县公安中队调归上述各县人武部建制,改为县中队。1975年底,移交省武装警察部队。 )'f=!'X
合肥警备区部队 .rO~a.kG
合肥市大队:1966年9月,公安部队合肥市大队调归合肥警备区建制,改编为警备区合肥市大队。1968年9月,与六安军分区独立营对调,六安军分区独立营改为合肥市大队。同时将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二师摩托连并入市大队,该大队由5个连增至6个连。1976年,改称为合肥警备区独立营。 %i3[x.M
市人武部部队 qGH[kd
1966年9月,公安部队马鞍山、芜湖、铜陵、蚌埠、淮南、淮北等市大队调归上述各市人武部建制,改编为市中队。1975年12月底,移交省武装警察部队。 R[jFB 7dd
据1976年计,全省军区实配干部8961人,战士14943人,职1118人,共24022人。其中女干部702人,女战士155人。
From:江苏省顶端回复引用

ytsheu 离线
理事局常务副主席

级别: 管理员

UID: 3838
精华:4
发帖: 28908
积分: 300043
金钱: 9103
在线时间: 12221(时)
注册时间: 2005-02-23
最后登录: 2010-01-28
发表于: 2008-01-11 16:56只看该作者 |
学校 J`0dF<<{[y
.!L{yU,
{ ixKc
D`[@7$t
一、皖北军区学校 `u_MdB}【皖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 XX90 Is
民国38年(1949年)5月成立。主要培训连、排干部。校部设教务处、政治部、校务处。教务处设军教、政教、秘书科;政治部设组织、宣传、保卫科;校务处设管理、供给、卫生科。辖5个大队,19个中队(其中女生中队为直属中队)。学期1年。从部队招收学员500余人,接收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皖北分校学员和招收社会青年学生1500余人。1950年10月,改编为皖北军区教导团。校长孙仲德、副政委王善甫。 DeW{#c6
【皖北军区医务学校】 hP WP6;Z
1949年成立。主要培训初级医护人员。校部设教务、政治、校务等处。辖4个中队。学员大部从社会青年学生中招收,少数从部队中抽调。举办1期,于1950年8月撤销。 cy? #LS
【皖北军区教导团】 6 F39'
1950年11月,系由皖北军政于校改编而成。团部设训练、政治、供给等处。辖3个中队。主要培训营、连、排干部。学期半年,举办1期,培训学员1500余名。1951年3月,扩编为第五步兵学校。4月,改编为第十六步兵学校。 o-&0_Zq_
【第十六步兵学校】 6A =k;do
1951年4月,系由皖北军区第五步兵学校改编而成。主要培训连、排干部。校部设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干部管理处。辖3个大队(每大队辖4个中队,共12个中队),1个政工队。学员大部从部队中抽调,并从上海招收一批社会青年学生。学期1年。举办1期,共培训学员1300余名。后随皖北军区并入安徽军区。校长顾鸿,副政委黎钊。 Tr}XG
二、皖南军区学校 AZik:C"Q
【皖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 #/H2p`5
民国38年(1949年)5月成立。主要培训连、排干部,校部设教务处、政治部、校务处。教务处设军教、政教、秘书科;政泊部设组织、宣传、保卫科;校务处设管理、供给、卫生科。辖3个大队(每大队辖3个中队)。共办3期,第一期学员主要招收社会青年学生,第二、三期学员主要培训部队连、排干部。学期半年,第一期培训学员600余人。第二期培训学员约2200余人。1950年9月,改编为皖南军区教导团。副校长王俊峰,副政委吴凤翔。 *fj]L?,
【皖南军区医务学校】 NhTJB7
1949年成立。主要培训初级医护人员。校部设教务、政治、校务等处。辖2个大队。学员主要招收社会青年学生,少数从部队中抽调,学期8个月。共培训学员273名。1951年1月撤销。 HEc.3 
【皖南军区教导团】 yDZm)|<.
1950年9月,系由皖南军政干校改编而成。团部设训练、政治、供给等处。辖3个中队。1951年3月,改编为皖南军区随营学校。5月,恢复皖南军区教导团番号。12月,改编为华东军区直属队转业干部文化补习学校,上调归华东军区建制。 IaO R%B g
【皖南军区后勤干部学校】 NySa%7@CD
1951年5月成立。主要培训初级后勤干部。校部设教育、政治、校务等处。辖3个大队。1952年1月,随皖南军区建制并至安徽军区。 kmu`sk"
三、安徽省军区学校 j+ L:Ao
【第十六步兵学校】 B6Ajcfy
1952年1月,随皖北军区建制并至安徽军区。1952年7月16日,大部与第十三、十四、十五步兵学校合并,改编为第四步兵学校,属中央军委建制,归华东军区领导。校长顾鸿,政委黎钊。 ,G="wI
【皖南军区后勤干部学校】 [YODyf}M>\
1952年1月,随皖南军区建制并至安徽军区,番号未改。9月,上调归华东军区后勤部建制。 1/;E8{
【文化学校】 ?fC9)s
安徽军区速成小学:1952年6月,第十六步兵学校并入第四步兵学校时,留下一部,于7月间在合肥成立安徽军区文化速成小学,其任务主要是培训团以下干部。校部设教务、政治、校务等处。辖8个班(男班6个,女班2个)。学期1年,共办2期,计培训学员1600余人。与此同时,在芜湖成立1所文化速成小学,名安徽军区芜湖文化速成小学。其编制与合肥文化速成小学相同。1952年10月,芜湖文化速成小学改编为安徽军区速成中学。 / bH2Z
安徽军区速成中学:1952年10月,安徽军区芜湖文化速成小学改编为安徽军区文化速成中学。1953年3月,改编为华东军区直属文化速成中学,上调华东军区建制,后改为华东军区第七文化速成中学。1955年3月10日,改称为第二十一文化速成中学,划归安徽军区建制。校部设教务、政治、校务等处,辖九个班。主要培训团以下干部。学期一年。1959年4月10日,移交安徽省地方政府。 GB pdj}2=
【安徽军区训练团】 /5L\:eX%
1952年4月16日,以安徽军区学习大队为基础组建而成。辖8个连。1953年l1月23日,成立安徽军区干部文化总校,下设3个分校。1954年9月2日,撤销总校及第一分校。总校改编为干部文化学校。第二、三分校就地移交地方。1956年6月4日,将干部文化学校与训练团合并,仍称安徽军区训练团。团部设训练、政治、后勤等处。主要为部队培养训练骨干。1957年11月,并入安徽军区干部轮训大队。 o^"OKHU,S0
【安徽军区教导大队】 )Qe]!$tqfD
1952年8月,由原皖南军区教导团改编的华东军区直属队转业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划归安徽军区建制,改编为安徽军区教导大队。1953年5月22日,缩编为教导营。1954年10月,改编为安徽军区干部学校。1957年11月,改编为安徽军区干部轮训大队。1959年11月改编为安徽军区教导团。1961年12月改编为安徽省军区教导大队。队部设军教、政工、供管等股,辖3个中队,主要培训团以下干部。1976年改编为安徽省军区教导队。为加强干部和骨干的培训,军分区、师、团均设置教导队、轮训队,定期或不定期地轮训团以下干部和训练骨干。 tk h *su
:X-S&S X0
z6d0Y$A G
医院 , !%E\`
a.?U $F
, u%V%
一、军区医院 @^ -Y&N!b=
【野战医院】 @>~\So|
民国37年(1948年)5月,系由江淮军区卫生部直属队改编为江淮军区后方医院。民国38年4月,并归皖北军区卫生部建制,改称皖北军区后方医院。1950年底,该院大部分上调,留下少数科室,扩建成为野战医院。1952年5月,撤销野战医院番号,移交公安部队。 `]6 【安徽军区直属医院】 #< e D
1951年9月,以皖南军区直属医疗所为基础,扩编成立皖南军区直属医院。1952年1月,改称安徽军区直属医院。8月,移交安徽省地方政府。 =GF=_Ac
【陆军第一四医院】 \>lA2^E f
1950年4月,从后方医院抽调1个科,组成皖北军区直属医疗所。1951年7月,扩建为皖北军区直属医院。随后,由原来的内科、外科,逐步增设妇产科、五官科、小儿科、检验科、药剂科、放射科、理疗室、供应室等。1952年1月,改为安徽军区医院。1954年12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四医院,为安徽驻军中心医院。院机关设医务处、政治处、院务处,编制床位200张。至1955年,发展成为有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妇科、产科、检验科、药剂科、放射科、理疗科、普儿科、儿童传染病科、骨科、泌尿科和手术室、供应室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医院,病床扩大到300张。1957年,由中心医院改为专科性质医院。辖内科、小儿科和小儿外科等。1962年增设胸外科。1964年10月,陆军第一五医院门诊部与该院合并,同时增设眼科、耳鼻喉科和口腔科病床。1966年,取消科室,编成3个医疗所。1967年2月7日,内科编50张床位,外科编60张床位,增设传染病科,编40张床位。小儿科和妇产科合并为妇幼科,编50张床位。1973年由所改为科,科室与原同,编制床位300张。 rrj.]^E_~
【陆军第一五医院】 ;i?2^xe^~c
系1951年10月,由志愿军后勤第二、三、四分部的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医院(中南军区),第十六、十七、十八医院(西南军区),第十九医院(华东军区)和第二十兵团第一、二总医院(华北军区)抽组而成。当时称志愿军后勤第二基地医院,配属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医院机关设政治处、干部处、医务科、行政科、供给科。下设重伤一院、重伤二院、轻伤病院、内科一院、内科二院、传染病医院、分类后送医院。总编制床位1000张。1954年,院部并入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卫生处(下属医院体制未动)。处机关设政治处、干部科、计划科、训练科、医管科、防疫科、药材科、行管科。1956年改称志愿军第五一一医院(编制床位500张),下属分院改为科。原卫生处所属政治处、干部科、医管科、行管科、药材科等有关干部并入医院。医院设政治处、医务处、后勤处。1957年,与驻合肥市的第一五医院对调换防并互换番号(第五一一医院改为第一五医院;原第一五医院赴朝后改为志愿军第五一一医院)。设药械科、检验科、放射科、理疗科、特诊科、病理科、口腔科、内科、外科、结核科、传染科、麻醉科、妇幼科、耳鼻喉科、眼科、脑科、非临床科等20个科和门诊部及1个护训队,编制床位50张。是安徽驻军综合性中心医院。 V!^0E.?a
【陆军第一一六医院】 LK}FI* A_
建国前原系安庆同仁医院,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是安徽省较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拥有100张床位,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门诊部、药局、放射局、检验室和一所高级护士学校。1951年8月1日,由皖北军区后勤部接收,改编为解放军陆军第十四医院,院机关设医务处、政治处、行政科、下设门诊部、药室、放射室、检验室、第一医疗科、收治内科、收治外科和一所高级职业护士学校。定编400张床位。1952年改编为华东军区第二陆军医院,直属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建制。1954年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疗养院,直属南京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建制,定编300张床位。下设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科、结核第一、二科,是南京军区以收治结核病为主的医院之一。1954年9月2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六医院,隶属安徽省军区建制,定编床位300张。1965年改为综合性医院,定编床位300张。下设结核科、传染科、内科、外科、眼科、五官科、口腔科、妇产科等。1969年9月科改为所,设第一(结核科)、二(传染科)、三(外科)、四(非临床科)等4个所,床位300张。1973年,由所改为科。设肺一科、肺二科、传染科、内科、外科、肺外科、床位仍为300张。 mR XR uK
二、师、团医院 #Mk: 4
安徽军区独立师(独立第一师)和独立第二师成立时,同时成立师医院。设床位100张。团亦同时成立卫生队,设床位20张。1976年5月,独立第二师医院移交江苏石油勘探指挥部。
From:江苏省顶端回复引用

ytsheu 离线
理事局常务副主席

级别: 管理员

UID: 3838
精华:4
发帖: 28908
积分: 300043
金钱: 9103
在线时间: 12221(时)
注册时间: 2005-02-23
最后登录: 2010-01-28
发表于: 2008-01-11 16:56只看该作者 |
陆军 =tt3nfZ9
一、陆军第七十一师 a0sz$u
陆军第七十一师,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四军的一个主力师。民国38年(1949年)5月,进驻立煌县,担任清剿国民党军队残余武装任务。第七十一师师长黄玉庭、政委崔文彬、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世杰、参谋长王香雄。民国38年初,一些被打散的国民党军的散兵游勇,集聚到大别山区的金寨一带,结为匪帮,控制一方,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民主基层政权建设。为了剿灭匪患,第七十一师在第二十四军副军长梁金华的率领下,于6月初进入皖西大别山区剿匪,师部驻麻埠。9月5日,师所属第二一三团,在皖北警备团和六安军分区基干团配合下,攻克由土匪武装控制的金家寨,占领土匪武装中心区。到1950年3月5日止,全师歼灭国民党军残余武装3500名,帮助建立乡人民政权27个,配合安徽军区地方武装完成剿匪任务。1950年5月27日,鄂豫皖东线剿匪指挥部,在六安麻埠召开万人大会,庆祝大别山区剿匪胜利,欢送第七十一师胜利凯旋。 ~KMah
二、陆军第六十军 X7L:cVBg
陆军第六十军,1950年进军川西,兼川西军区,属西南军区管辖。不久,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于1953年9月27日由朝鲜凯旋回国。10月17日,全军部队抵达宿县、蚌埠、滁县及浦镇一线。军部驻宿县。第六十军驻安徽后,归华东军区建制。军长张祖谅,1955年9月由饶子健担任,1960年7月由王诚汉担任。政委袁子钦,1957年由刘担任,1960年7月由曹思明担任。副军长钟发生、谭友夫、参谋长邓士俊、政治部主任李哲夫。下辖步兵第一七九、一八、一八一等3个师。1961年缩编,撤销第一八师。1967年扩编,增编第七十三师,第一八一师改称第一八师。1970年扩编为4个师,增编第一八一师。1979年,撤销第七十三师。1983年扩编为5个师,增编高炮第六十六师,坦克第十师。从1953年12月开始,第六十军在安徽省蚌埠、滁县、江苏浦镇等地建设营房。第一七九师建造蚌埠营房,第一八师建造浦镇营房,第一八一师建造滁县营房。经过艰苦施工,于1954年底完成3个步兵师各约18.7万平方米的营房建筑任务。1956年2月,第六十军军部由宿县移驻浦镇营房。安徽留下2个步兵师驻防。1955年,第六十军贯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要把我军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革命军队”的指导方针,转入正规化军事训练。1956年,完成单兵至营教练,少数团合练的训练课目。1955年12月,第一七九师第五三五团、师炮兵第五五九团、坦克第二八三团在凤阳进行“加强步兵团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术演习。1956年8月,第一七九师在淮河下游蚌埠至临淮关段进行强渡江河演习。1958年8月,军组成炮兵野战指挥部,在三界、珠龙桥地区进行炮兵野营训练。1959年1月4日至7日,军在滁县地区,组织第一八师、炮兵第九师、军高炮基干团、坦克自行火炮兵第二八三团两个连,航空兵第三十一团(5批40架次),进行步兵师对山地预有防御准备之敌进攻实弹战术演习。 }5oI` 9VT
第六十军所属部队驻安徽期间,在完成训练课目同时,还积极支援地方建设,参加抢险救灾,与驻地军政军民关系融洽。1954年7、8月间,江淮间特大洪水泛滥,淮水猛涨,蚌埠市被淹,第一七九师立即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在蚌埠加固淮河堤坝24060米,抢救被洪水围困居民15495人,同当地人民一道战胜洪水灾害。全军发扬南泥湾精神,先后围垦来安县汪波荡农场、霍邱城西湖农场,增产粮食,减轻国家负担,培养部队艰苦奋斗作风。 { E Ay~lo
三、陆军第十二军 ? F #&F
陆军第十二军,1950年由川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回国后,先后驻防浙江、江苏。1967年8月“文化大革命”初,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赴皖执行“三支两军”任务,进驻安徽。8月8日,军部率第九十一团、工区及工程建筑第一四一团到达合肥。9日,第三十四师到达淮南市,第三十五师到达芜湖市。9月6日,第三十六师到达蚌埠市。自此全军部队介入安徽“文化大革命”。1969年9月,“三支两军”结束,仍留驻安徽。1978年9月,离开安徽,调防到达新的驻地。第十二军驻皖期间,军长先后由李德生、官峻亭、成冲霄担任;政委先后由张文碧、宋佩璋、成冲霄、魏金山担任;参谋长先后由娄学政、林有声、任保俗、陆俊义、甄申担任;政治部主任先后由李宝奇、潘启琦、李天茂、马魁栾、史水洲担任。1969年9月,第十二军工作重点由“三支两军”转为战备整训。根据现代化战争特点,开展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的“三打”“三防”训练。从1970年开始,组织全军规模的野营拉练。在拉练中,进行试验过铁路、汽车运输和用多种方法克服江河障碍,2次横渡淮河,4次陆空协同训练,提高应付突然袭击的作战能力。第十二军在安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进行训练的同时,还在白湖农场、宣城南湖农场、五河潼淮农场等地建立生产基地。1968年生产粮食3929万斤,1969年生产粮食4079万斤,以改善部队生活,减轻人民负担。各部队经常派出人员支援地方工农业生产,1975年支援地方建设劳动日25万个。1975年8月,阜阳、滁县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全军出动8300多名官兵,车辆259台,舟船43只,同当地人民一起,排险情,筑提坝,抗洪抢险,抢救遇险群众2271名。在安徽人民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JXU ?'@QY
四、工程兵舟桥第八十三团 <L qJg
工程兵舟桥第八十三团,于1953年11月移驻皖北。驻防安徽后,即开始建造营房,经过一年半的施工,于1955年建成,部队驻进营房。舟桥第八十三团驻安徽期间,在执行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任务中,出色完成作战、训练、抗洪救险等项任务。1955年1月,抽调部分干部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斗。1960年1月4日,第一营赴六安地区梅山,围歼台湾国民党当局派遣的空降特务,击毙中校军官1名,抓获3名。1979年2月4日,全团2000余名官兵,赴广西前线,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保障陆军完成渡江任务。1958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临指导下,同兄弟部队一起,在黄河洪水期,架设起一座载重16吨的浮桥,确保京汉铁路的畅通。1959年6月至8月,参加芜湖东、西梁山地区长江水上渡江器材试验训练,摸索总结经验。自1975年,先后在安徽阜阳、定远、阜南、颍上等地参加抗洪抢险数十次,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出贡献。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舟桥第八十三团,对部队深入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实行战略转变,勇敢改革创新,严格按条令条例训练部队,加强作风纪律养成,部队多次立功受奖。所辖第一营、第一营第一连、第三营汽车连、弟四营第七连等单位,曾荣立集体二等功。连长刑全礼,曾荣立一等功,荣获“三级人民英雄”称号,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0x-g0]
VrZfjpV
'A:Y&w"r
后勤分部、农场、建设兵团 lF}@@e)N
一、南京军区后勤第十四分部 tf6m .
南京军区后勤第十四分部,于1963年10月16日,根据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的命令,在南京军区后勤部皖南基地基础上改编而成,分部机关驻繁昌县,设司令部、政治部以及8个业务处。辖工程团、仓库、技术分队、步兵连队等。主要任务是负责皖南地区辖境内的部队供应工作。分部在各个时期,根据上级指示,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和部队军事、政治、业务技术、思想作风建设,管理比较严格。工程团连队,普遍进行了风钻、爆破、被覆等基本技术训练,指战员对所用机械各部名称、结构、用途达到了熟练掌握,会保管,会保养,会操作,能排除一般常见故障。施工中注意安全,曾遇到千余次大小塌方,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第十四分部及所属单位,在驻皖南期间,发扬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积极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军政军民关系良好,为后方基地建设和地方建设作出重要贡献。1976年1月16日,根据总参谋部命令,第十四分部宣布撤销。 "73y}'
二、南京军区后勤第十五分部 +-|""`I1I
南京军区后勤第十五分部,于1965年10月15日,根据总参谋部命令,以南京军区后勤部皖北基地和独立营房施工所为基础,组建而成。分部机关驻滁县。设司令部、政治部和8个业务处。主要任务是负责皖北基地建设和该地区的部队供应工作。分部在各个时期,对所辖单位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在70年代初期,举办军事和各专业基层干部轮训班11期,培训各类干部398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589名,有效地保障了部队各项任务的完成。所属汽车第三十一团的9个运输连,分散在26个执勤点上,出车5万台次,运送人员2.4万多人,运送物资18.7万吨,行程300万公里,没有发生重大行车事故。分部在驻皖期间,发扬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积极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多次参加抢险救灾。1975年,第十五分部奉命撤离安徽。 2w7$"N
三、解放军城西湖农场 V[/9?5pM
解放军城西湖农场,位于霍邱县城西,围城西湖而建,名城西湖农场。1966年2月,南京军区奉中共中央军委指示,组建陆军第一七八师,担任城西湖农场建设任务。全师辖4个步兵团、5个独立营、91个连,干部1414人,战士10603人,共12017人。5月7日,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建设城西湖农场,并就军队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即“五·七”指示,城西湖农场也一度定名“五·七”军垦农场。在中共霍邱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武部和全县人民协助下,经过3年奋战,农场初具规模。1970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组建陆军第七十三师,进驻城西湖农场,接替第一七八师生产任务。第七十三师辖步兵第二一七、二一八、二一九团和炮兵团。1978年,第七十三师整编为南京军区城西湖农场,仍使用部队代号。第七十三师师部兼农场场部,下属第二一七、二一八、二一九团依次兼第一、二、三分场。其炮兵团拨归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一师建制领导。农场场长先后由王玉堂、郎东方担任,政委由张群英担任。城西湖农场是一座大型农场。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可耕土地12.5万亩。全场拥有农业机械501台。建有农机修配厂、榨油厂、面粉厂、饲料加工厂、木材厂等配套工厂。榨油厂每年加工豆类2400万斤、油菜籽2800万斤。面粉厂年加工小麦200万斤。饲料厂年加工饲料1000万斤。木材加工厂年加工木材600立方左右。1979年三分之一土地种水稻,三分之二土地种旱粮。1979年以后,全部种小麦与豆类。每年净收入300万元至400万元,1981年达469万元。水稻亩产达800斤,小麦亩产达450斤,豆类亩产达186斤。城西湖农场部队指战员,主要活动为农业生产,一年中有一个月的军事训练。1986年7月,农场奉中央军委命令撤销,垦区交给当地政府,退垦还湖。 c%doNY9Q
四、安徽生产建设兵团 *P*~CHx>
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于1969年1月21日,根据南京军区指示精神,由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安徽省军区和陆军第十二军共同研究,报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组建。9月11日在合肥正式成立。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 *b) (-#w3
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领导的,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部队。它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工作队。是政治、军事、经济三位一体的亦兵亦农,亦工亦农,劳武结合的集体。主要任务是,屯垦戍卫后方,协同驻军、民兵和专政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积蓄后备武装力量,在巩固、提高原有农场的基础上,逐步开垦荒地和围垦湖洼地区,发展工业、农业和其它副业生产。组建初期,是以省属28个国营农场和3个林场为基础,按军事编制分别组成农业师、团和独立营,连以下单位以农场生产队为基础组建。1983年,相继接收江淮汽车制造厂、淝河汽车制造厂、芜湖汽车发动机厂、六安汽车修配厂、皖西汽车修配厂、淮南轴承厂、马鞍山铸管厂等企业,直属兵团部领导。 (]'wQ4iQ
安徽生产建设兵团隶属南京军区建制,在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和安徽省军区领导下进行工作。有关兵团工作,凡属地方性的向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有关部门联系解决。凡属军事性的,向安徽省军区有关部门联系解决。正团职至副师职干部,报请南京军区审批;副团职以下干部由兵团审批。正师职以上干部,由中共中央军委审批。兵团部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驻合肥。下辖4个农业师,18个团(场)、9个独立营,及16个工厂。农业第一师师部驻淮南,下辖第一、二、三、四团。农业第二师师部驻滁县,下辖第五、六、七、八、九团。农业第三师师部驻安庆华阳镇,下辖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团。农业第四师师部驻宣城,下辖第十六、十七、十八团。全兵团总人口为20万人,其中干部1万人〔含军队现役干部2874人,地方干部4424人,以工(人)代干(部)2977人〕。职工中,凡符合民兵条件的男女青年称为兵团战士,其余称为兵团职工,计83700人。 Q*#Lr4cm{
安徽生产建设兵团领导成员,由军委从各部队抽调而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一名副主任兼兵团主官。政委李任之(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第二政委张春森(安徽省军区第四政委兼),第一副司令员程业棠,副司令员邓家泰、宗凤洲、罗映臣、李士怀,副政委王、高成贵、江洪涛,参谋长张学智,政治部主任邱布,后勤部部长刘瑞。 ?{TWsuP7
1975年6月5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撤销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由各部队调至兵团的现役干部,原则上各回原部队。同年9月10日,改变体制和领导关系。各农场、工厂移交地方。 IwnDG;+Ap
qA7,txQ:
e#HPU
军事院校 +&G(AW
5"nq h}5
jq )Bj#'7
一、第六步兵预备学校 UiV#w#&P
第六步兵预备学校,系1954年4月2日根据国防部命令,以安徽省军区速成小学改建而成,归军委建制,由安徽省军区代管。校址设合肥。校长胡守富、政委谢永胜、副政委张俊杰。下设训练处、政治处、干部处、物保处、队列科。辖2个学员营,每营4个连队。共办2期,每期学员1000余人。学员多系抗美援朝志愿军部队中的班、排、连干部。主要学习初中文化基础课。学制2年。第一期于1954年8月开学,1956年7月毕业。毕业学员转入商丘步兵学校学习军事;第二期于1956年8月开学,1958年7月毕业。毕业学员分别送往武汉高级步校和桂林步校学习军事。学员毕业后,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多数能出色完成任务,成为部队战斗、训练和民兵工作的骨干,有的担任部队的中、高级领导职务,许多人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荣立二、三等功,对人民解放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根据国防部命令,于1958年5月撤销。教职员工大部集体转业。原校址开办安徽工学院。 G;cC!x<
二、南京陆军学校 yGtTD9j
南京陆军学校,系于1962年6月22日,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由原华东军区初级步兵学校改编而成,隶属南京军区建制,执行军级权限。校址在滁州市。校长张延年、政委先后由吴甲申、温涌担任。 }TMO>eB'
南京陆军学校校部设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纪委办公室、研究室、办公室。下辖3个大队,15个学员队。南京军区所属通信、机要、外训、后勤4个训练大队陆续归建。学员来源有4个渠道;一是在职干部,经部队推荐输送学校轮训一年半,毕业后发中专文凭,回部队任军政指挥员。二是部队战士,具备当一年兵以上、高中毕业、正副班长、经教导队集训,由部队推荐,文化考试合格录取入校。学制分别为2年、3年,毕业后分别发中专、大专文凭,回原部队任排长。三是高中毕业生直接考试入校,学制3年,毕业后发大专文凭,由南京军区干部部门分配到部队任排长。四是大学毕业生,在个人志愿的前提下,经政治审查和身体检查合格后入校,学制一年,毕业后分配到部队担任排长或留校任文化、理论教员。1979年,还接收1000名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功臣入校学习,经2年半培训,分配到部队担任排长。 [6l0|Y
南京陆军学校,是一座具有一定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施的军事学校。有教员300人,其中大学、中专以上学历的占70%以上,平均年龄33岁。设有10个容量为120—140人的教室、电化教学室。拥有1个藏书近10万册的图书资料室。有10个各种训练、演习场地。军事队主要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军事地形学、兵种知识和运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外军研究、管理教育、军事体育、射击、汽车驾驶、参谋业务、战术和现代科技基础知识等科目。政治队主要学习外军研究、战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近代史、革命史、军队基层政治工作、形式逻辑、语文和写作等学科。1962年以来,培养和输送基层指挥员6416名。为部队干部队伍的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建设奠定基础。 } F{s\qUt
三、电子工程学院 xT&~ {,9
电子工程学院,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1976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筹建,1978年11月定点在合肥市。 QD%xmP
电子工程学院,属总参谋部直接领导。学院设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办公室、研究室、一系、二系及练习营。院长先后由伏希、张彭寿、魏斌担任。政委先后由张铁、周作桐担任。 }d}sC\>U
电子工程学院,是一所以电子工程与指挥并重的综合性学院。有一支以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具有比较完整的教学、科学实验体系。有门类齐全的图书资料。担负着为全军培训电子工程营、团指挥干部和军以上部队参谋人员,培养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及初级指挥干部,并负责现职干部短期培训和新技术的训练的任务。学校设有包括研究专业和自动化工程、电子工程等10余种专业。面向部队和地方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及大专生。学员毕业后,由总政治部统一分配到部队、科研单位、有关院校从事技术、科研及教学工作。 eV}"L:bgJ
电子工程学院,自组建进驻合肥以来,积极参加地方公益建设。1984年参加合肥市环城公园建设,投入1445个劳动日,同合肥火车站等12个单位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受到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合肥市人民政府的好评。 ^*fD
四、炮兵技术学院 tco G;ir
炮兵技术学院,隶属于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直接领导。执行军级职权。1978年7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由河南郑州迁址至安徽合肥。 h9 DUS,G9,
炮兵技术学院,是一所为炮兵部队、院校和科技单位培养地炮基层指挥干部、炮兵工程、导弹技术干部和炮兵技师的综合性高等军事技术学院。学院设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以及一系(火炮)、二系(指挥)、三系(指挥)。有教研室15个,教导营1个,学员队12个。院长先后由尹珙、郑立中、周放担任;政委先后由梁彬成、李振华担任。 b|.Cqsb
炮兵技术学院,设军事指挥、工程和技师3个专业,指挥专业为大学本科,学制4年,培养具有大学文化水平,适应现代化国防建设需要的初级军事指挥员。工程专业为大学本科,学制4年,培养炮兵技术人员、教员、防空导弹技术干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时,成绩优良者授予学士学位。技术专业(中专),学制2年,培养炮兵部队的火炮、雷达、指挥仪器技师。学院有一支以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为骨干,以讲师、工程师为主体的350多人的教员队伍。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学实验楼有各类实验室62个,可完成实验项目185个。有军事专业楼,各类兵器教学研究室、汽车驾驶训练场、晴雨炮场、枪管射击场、队列训练等大型教学、实验、训练场地。有门类比较齐全的图书资料15万册。截至1985年底,向部队输送各专业的本科生、中专生687名。1983年开始,每年定额招生为450名。学院把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起来,先后接收并完成国防科工委等部委下达的28项科研课题,有些项目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 Y)/|C7~W
炮兵技术学院,进驻合肥后,同合肥市20多个地方单位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参加地方重点工程建设5项。至1985年止,支援车辆机械300多台(次),出动劳动日达1.5万人(次)。被总参谋部政治部、炮兵部授予军民共建先进单位,荣获安徽省人民政府、合肥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文明院”称号。 !{+CzUo@
五、坦克学院 DcBAncsK
坦克学院,系于1978年12月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成立,院址宿县。1982年7月迁址蚌埠。 _ab8z]H 
坦克学院,是一所培养装甲部队初级指挥干部的院校。设3个学员大队,11个学员中队。院长先后由白琏、朱海峰、陈木挺担任;政委先后由李法昭、王允文、胡茄、藏天堂担任。 `PAQv+EYz
坦克学院分大学和中专2个学部。大学主要录取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合格、本人自愿、适合部队需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学制4年。中专主要招收入伍一年的优秀坦克乘员,经全军统考后择优录取,学制2年。军事专业课程设:军事思想、坦克分队战术、技术、射击、无线电通讯、军事地形学、军队管理学、军兵种知识。政治课程设: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和基层政治工作。基础课程设: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运筹学、工程力学、普通化学、大学语文、英语、电工学、电子线路基础、电子计算机等15门课程。学院有比较完备的教学设备和设施。有可供单车至连的战术训练和基础驾驶的训练场。有战斗射击和教练射击跑道各一条。院内设有微机监控的教学指挥中心,电化教学中心,齐全配套的教学楼、实验楼、语音室、射击场和练习场。学院装备有各型坦克、装甲车和自动火箭炮。学院办有《坦克教学》月刊,面向全军装甲部队发行,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截至1985年,学院共招生3282名,为部队培养一批坦克专业军事人才。 nG4ZOx.*1g
六、汽车管理学院 =5*Wu+S 4r
汽车管理学院,于1977年10月由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隶属总后勤部领导,院址蚌埠。 Ojz'p5d`>
汽车管理学院,是一所汽车管理专业的初级指挥学院。学院设有汽车排长和汽车管理干部轮训2个专业。汽车排长专业,学制分为2年和3年。2年制的学员,招收经全军统考成绩合格的优秀汽车专业兵,期满合格,发中专毕业证书。3年制的学员,招收经国家高校统考合格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期满合格,发大专毕业文凭。从1982年起,招收一部分部队在职车管干部,训练时间为半年至一年,期满合格,发结业证书。汽车管理学院,有一支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员队伍。有基本配套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装备有教学车辆20种,教学武器5种,汽车实验设备3种。教学实验工厂装备机加工和维修设备44种,承办汽车保养教学实习。有汽车教练场2处,可供75台车同时实习驾驶训练。有体育、队列、射击场各一处。有一座可藏书30万册的图书馆。院长先后由李志武、张郁文担任;政委先后由赵恒、张体亮担任。 ^k7I+A
七、海军士官学校 Tk[]l7R~
海军士官学校,是在海军第二航空机务学校、海军后勤学院、海军工程学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全国第一所综合性海军士官学校。校址蚌埠。 RK- bsf
海军士官学校,承担海勤、陆勤、后勤士官的培训任务。开设舰艇、舰艇高炮、初级指挥、财务、军需等18个专业专科。学校教学场所设备齐全,教学力量比较雄厚,是海军士官的成长基地和培训基地。八、第十三航空兵学校 b?OA|JqX
第十三航空兵学校,是一所培养军事航空飞行员的专业学校。1968年11月在北京南苑成立。1979年迁址蚌埠。每年有13个班的学员在校训练,学制2年零4个月。毕业发大专文凭。训练内容为:飞行训练、航空理论教育等。训练实施分集中教育阶段、初级机训练阶段、高级机训练阶段等3个阶段。校长先后由杨扶真、张牛科、邹承鑫、邹德玉担任;政委先后由赵国华、何连科、杨永祥担任。学校为适应训练和空军部队建设需要,先后对教学进行喷气初级教练机飞行训练试点、编成等多种改革。为部队培养了大批飞行学员。
From:江苏省顶端回复引用

鄱湖渔人 离线

级别: 副排长

UID: 94546
精华: 0
发帖: 8
积分: 1223
金钱: 14506
在线时间: 352(时)
注册时间: 2007-11-01
最后登录: 2010-01-26
发表于: 2008-09-03 07:35只看该作者 |
盘点武警部队(转帖)
lilingjian    首席谈兵/鼎盛论坛 :tO?+1
5!9y nIC+>
http://bbs.top81.cn/top81bbs/thread.php?cid=3&rootid=964025&id=964025 fhZwYx&t
.(Ux1.0C
盘点武警部队(驻安徽篇)不对之处,望更正补充。 %LC)sSq{H
希望武警爱好者补充其它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部分,抛砖引玉,不胜感谢! n%;qIKnIq\
一、 内卫部队: a9lYX*:
武警安徽省总队(副军级)辖18个支队、1所指挥学院、1所医院、1个训练基地和1个后勤基地。具体为: U[;ECw@
武警安徽省总队直属支队(机动支队,原为五支队) *vBhd2HO
武警合肥市支队(旅级支队,和原四支队合并) o(v`
武警淮北市支队 W!8$:Ih_Z
武警宿州市支队 PNLlJlYlP
武警蚌埠市支队(旅级支队,和原三支队合并) FLPN#1
武警淮南市支队 05 6yhB
武警亳州市支队 )I武警阜阳市支队 gDfM}2]/
武警巢湖市支队(旅级支队,和原二支队合并) j }^?Snq
武警滁州市支队 m|cRj{xZF
武警六安市支队 v/ KTEM
武警马鞍山市支队 <0`"vPU
武警铜陵市支队 ,h 3,& ,
武警芜湖市支队(旅级支队,和原一支队合并) )Knsy
武警宣城市支队 mn<ea&
武警黄山市支队(旅级支队,和原六支队合并) gJOswN;([
武警安庆市支队 +xmZK<{<
武警池州市支队 9qZ|=r]y'
武警合肥指挥学院(副师级,合肥西郊大蜀山) x~yd/ R
总队医院(团级,始建于1962年,原为解放军696野战医院) x2f_>tu2
训练基地(肥西县南岗镇) Z3T26Uk
后勤基地(合肥市庐阳区) 0Zl1(;hx@
武警上海市总队六支队(驻宣城市军天湖农场和白茅岭监狱) KQqQ@D&n
二、 警种部队: }W%}_UT
武警交通第二总队六支队(对外称:新疆兴达公路工程部,合肥市张洼路108号) .~8IW,[
三、 序列部队(公安现役部队): 5 4LCoG/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警卫部队安徽警卫局 4';['
合肥警卫处 eS Fmx
芜湖警卫处 bm7$DKp#
蚌埠警卫处 g-(xuR^*
黄山警卫处 en~(XE1
黄山风景区警卫处 KoXXNJax
训练基地(合肥) }&naP 
ZmHl~MR@
武警安徽省消防总队(正师级,辖17个支队,1个教导大队) @+!d@`w:z2
武警合肥市消防支队(军政主管高配为副师) BR%:`uiQ<
武警淮北市消防支队 mLYB6 
武警宿州市消防支队  JuI,wA
武警蚌埠市消防支队 ^~I
武警淮南市消防支队 =f p(hX"
武警亳州市消防支队 8ksDXf`.
武警阜阳市消防支队 %qv7;E2C
武警巢湖市消防支队 1f:k:Y9i
武警滁州市消防支队 ']NM_0
武警六安市消防支队 武警马鞍山市消防支队 DQ}]'*@?
武警铜陵市消防支队 'huLv(U u
武警芜湖市消防支队 Pg36'aTe%j
武警宣城市消防支队 EKf4f^<
武警黄山市消防支队 1,J.
武警安庆市消防支队 Kna'5L5"
武警池州市消防支队 9.B7Owgr89
教导大队(团级,肥西县二十埠) 8FITcK^
武警安徽省边防总队(副师级) uwka 2aSS
合肥边防检查站(团级) ik*_,51Zj
黄山边防检查站(团级) \zUsHK?L"t
铜陵边防检查站(团级) v#FUD-Z
马鞍山边防检查站(团级) wW4S@m
芜湖边防检查站(团级) \YS?}! 0
安庆边防检查站(团级) 4o3GS8
池州边防检查站(团级)
From:江西省上饶市顶端回复引用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军政在线网 »军队沿革
http://www.ourzg.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取消访问
威望:  描述:  附件:
快速回复顶端
内容
HTML 代码不可用
使用签名
Wind Code自动转换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表情

军政在线网清除Cookies联系我们无图版手机浏览返回顶部
苏ICP备07503148号
Powered byPHPWindv7.5 SP3Certificate Code © 2003-09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