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票网的卡怎么用:练自发功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52:00

zt 写给练自发功的人

 

作者:师利子

 

 

 

1 前言

 

  ●

  以“写给练「自发功」的人”为题的缘由,在于自发功的殊胜与隐忧;

  

  10余年前师利子开始潜浸佛法,与诸多老参相较是年纪是轻了点。

 

  两年前因缘成熟开始练“自发功”,这一练两年多来未曾中断,为确立功法的正确性,期间除了林孝宗前辈的五本着作外,凡与“自发动作”有关的著作尽可能的钻研。

  

  不仅气功书上有相关记载,民国初年流行的日本灵子术、道家古籍、禅宗、藏密拙火、超觉静坐、瑜珈,乃至欧美早期的欉林修道士都有这类的记载!才惊觉“自发功”几乎是有人类以来就被注意到的现象,也几乎有文字就被记载下来。妙的是,不同的年代的信仰、文化或科学其描述的基础是径相回异的,纵然起始都是自发的动作(外显或内隐),后期的发展可就多样化了。

  

  以“灵子术”来说,自发功的后期开始进行以气驭物,使百片的木片移动,待手掌能驭气自如时,开始对外施功疗病,这外功历程的不同令人印象深刻。

  

  以“拙火经验”来说,自发动功是内蕴的,虽是坐着,体内可一点也不安“静”,拙火的觉醒总伴随痛楚,或对生命体验的变革,此种觉醒是否如同佛家所谓的“慧”的开启,或只是医系所谓脑内革命的化学反应?

  

  佛教“内观”,六妙门的数、随、止、观、还、净,自发功如何从止(定)进入观、还、净的阶段?这过程冗长,次第明显,可非自由心证之说。

  

  身为佛弟子,想试着从佛理切入自发功的另一面。世界知识依观测的条件不同可以发展出不同的解构系统,因系统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解答,就算答案不一致,却有可能契合部份真理,彼此不相冲突;以中、西医系统的明显差异却同样可以治病为例,是最明显不过例子....

  

  在介绍自发功之前,一些先备知识有必要建立,这可避免练功面对各种情境时的困惑。

  

  名词介绍1:动功与静功

  

  首先谈一下“动功”与“静功”,动与静这是从外相来看的,若从内在来说,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般来说,动功是指有明显的肢体动作,大都是成套的功法,如太极拳、严新气功、八卦掌....等,我未把如空手道、跆拳道之类纳入的原因在于他们属于运动不易从动功进入静功的状态。而自发功是属先“动功”后“静功”的综合功法,其进展快速且平顺。

  

  名词介绍2:气功态

  

  西德伯杰教授发现人脑处于一种连续自发振荡的状态,他把脑波分成α、β及θ等三种波,之后亦有休曼波被发现。

  

  α波:是指脑波介于8-13之间的波段,人处于α波状态最利于练功及开发潜能。而气功能是指脑波介于 8-9Hz (同入睡前) 若脑波介于 10-13Hz 会有轻松平静感觉,但不属于气功态。

  

  θ波:4-7Hz之间属于睡眠及入定态,入定态不同于睡眠的地方在于它是“清明”的,入定特征是时间感不明显,甚至忘了呼吸的感觉(处于内息),可能感觉一转眼三个小时就过去了。

  

  休曼波:科学家在地球磁场的等离子层发现也会有7-14Hz的波段,其中7.83Hz是较为稳定的波,而7.83Hz刚好是“气功态”进入“入定态”的历程,若有人脑波处于7.83时意识清醒且稍有停留,则有可能会与地球休曼波共振,引发「天人合一」特殊体验。

  

  谈觉受:曾静坐的人大都知道有所谓的“八触”一动、二痒、三凉、四暖、五轻、六重、七涩、八滑,若是初禅行者会经历十六触(含括前述八触)。这些统称为"觉受"。其实觉受也会出现在“动功”阶段,这并不是静功专属的;再则这些觉受并非必经过程,它端看修练者的身体状态而定。年轻人及身体好的人练自发功时,不仅自发动作少,连静坐时的触受也会少,这原因在于“触受”的起因是气脉贯通过程遇到“阻碍”所引起的,所以练功者实无跨示自己各种触受的必要,它仅代表的是自己气脉未通罢了。

  

  谈特异能力:大都数的特异功能者都是练功过程(动或静功)的产物,这些原始能力在贪瞋痴的染着下,大都被遮敝了。练功者不论出现任何异象,或治病,或神通都是过渡期的产物,千万不要沈迷,最好不要去用,因为这些能力是过渡现象,所以既不持久亦不可靠,大都数的能力都会消失掉的,追求这些能力易陷于沽名钓誉反而阻碍了修行路。

  

  下篇我们将介绍练“自发功”的方法....

 

  缘于坊间自发功的练功参考书充沛,本想把练功的基本方法跳过直接以“练功者常见问答”为命题而契入,但为求文章的一贯性与整体性,所以还是转载了林孝宗老师的自发功解说,其它关于可能的自发动作介绍及气功原理不在此繁叙,还请自行参阅相关书藉为要...

  

  ----------------------------------------------------

  

  「自发功」功法简介

  

   放松心情,开始练功~

  

   只要眼睛闭着,身心尽量放轻松,几分钟内即可进入「气功态」而引发自发动作。

  

  一、站好放轻松

  

  开始练功时,两脚张开与肩同宽,很轻松、很舒服、很随便的站着;手自然下垂;眼睛闭着;身心放松下来、安静下来,就好像要睡觉一样。当身体要动时,就顺其自然的动。腰和脚尽量放松、放柔软,不要用力挺住。

  

  两脚不可用力站稳,脚掌不要抓地。事实上脚站得越不稳越好。腰部和两脚越放松、越能自由活动,就可越快产生自发动作。

  

  全身尽量放松、放柔软,不必管身体的姿势和呼吸,也不必在乎脑中有杂念,完全顺其自然就好。

  

  身心保持松、静、自然,慢慢调整到半睡半醒的状态,脑波频率就会降低下来,并引发气功态。

  

  大多数人在几分钟之内,就会感觉到体内产生了变化:手掌发热、发胀、发麻,体内有一股力量要带着身体动。如果不刻意加以抑制,完全顺其自然,身体就会被这股内力推动,不由自主的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例如:前倾、后仰、前后摇晃、左右摆动、扭腰转圈等等。

  

  当内力推动身体向前倾或往后仰的时候,若是怕跌倒,心里开始紧张,或是脚掌用力抓地,故意抵制身体倾斜的趋势以维持平衡,那么动作就出不来,甚至打断了气功态。等到慢慢又放松了,才会再度动起来。

  

  如果脚或腰太用力,肌肉紧绷,不久腿和腰就会酸痛。感觉酸痛的部位,就是需要大幅度放松之处。

  

  当身体前倾或后仰太厉害时,两脚自然就会向前走一、两步,或向后倒退,以免跌倒。此时顺其自然的走动就好,不要剎住,更不要特意把脚拉回原地。

  

  练功中最要紧的是:身心始终保持松、静、自然,不要运用意识去干扰和抵制内在的驱动力;身体完全放任自然,任由内力带动而做动作。

  

  通常从开始练功到动作自然结束(自然收功或自动收功),整个过程大约持续半小时至两小时。

  

   若练功中出现绕圈跑这一类的大动作,在练功结束之前,一定要好好的、彻底的做收功动作(揉腹转圈、摩头摩脸、拍打头部等)。多做几次,把集中在头部和胸部的内气分散到全身。

  

   如果收功后当人还是觉得头晕、恶心、睡不着的话,就继续再多做几次收功的动作。初期练自发功其收功的时间长度最好有整个练功时间的1/4长,以练功40分钟来说,就必须用10分钟来收功,这可减少因气未归位而导致的种种不适。

  

  若时间充裕能练到自然收功最好。

  

   备注:不太适合练自发功的人

  

  练自发功可发挥生命本能,自动调整身、心、灵。所以绝大多数的正常人都可以练自发功。只有体质特殊或身体、心灵有严重偏差的人,需要特别注意。例如:

  

  ■不能摔伤者

  

  练自发功初期会做出倒退跑、绕圈跑、快速旋转等大动作。若身心不够放松,而场地又不够安全,可能会跌倒或冲撞而受伤。因此不能摔伤者(如骨质疏松或容易出血不止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最好有人全程护持。

  

  ■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患者、曾患精神病者、或有精神病遗传因子的潜在患者,在练功中进行调整脑部、治疗脑部时,病症可能会发作。病情较轻而肯持续练功者可能会改善。

  

  ■体弱多病情况严重者

  

  有些体弱多病的人,身上累积太多的病气和阴气,练功初期需要花很长时间做治病和排病气的动作,往往持续七、八个小时(甚至更久)才会自动收功。如果做得不够,当天随时都可能会白动发功继续治病和排气。因此若是吃不了苦,没有毅力每天花时间持续练功治病,学自发功之后反而会被大动不已所困扰。

  

  ■体质阴虚、被外灵附身者 体质阴虚容易被外灵附身而导致身心严重受损者,一旦进入气功态后会有激烈的排除动作,而且需持续不断的排阴气,过程很长、很痛苦。

  

  后记:大致而论自发功是老少咸宜男女可练的安全功法,自古即有,惟练功者的心态要正确,也就是动机要单纯,切勿追求神迹感应或神通谋利而为之,修行者也要避免沉迷于“动” 的美妙感觉而阻碍了进入“静”的禅修次第,总之要“无为”以对,以平常心面对自发功的种种境界才算合乎正道,也才能从中真正得益不迷失。

3–气脉的通与不通

  

  ●

  如先前文章即开宗明义说明,本部落格文章所论及的“自发功”内容是针对已练自发功者,或禅修者想进一步了解自发功的人而写的。所以在文中不陈述完整性的练功方法或练功体验,总希望能从本身练功经历粹取其中与佛教修行法门相应的部份,或从佛教修行法门中反馈于自发功书藉中一些尚未被论及的面向,这是想从研究其功法中的广度与深度,进而鸟瞰自发功的可能全貌。

  

  后续文章我都将以练功者常见的问题为主轴,以问与答方式,从佛法来探讨自发功的另一面;也欢迎先进同修能不吝指教是幸......

  

  -------------------------------------------------------

  

  Q.如何知道自己的气脉是通或不通?

  

  A.要谈论气脉,就须先了解气脉的粗、细、深、浅。概括来说,真正健康的人其气脉都是通的,但这也只是粗脉的通。自发功初期藉由规律且对称的动作及拍打所打通的就是粗的气脉,这过程也确实对身体健康有了很大的帮助。若练功者无持续性的练功,停个几天有可能部份粗气脉又变得不通,这是基于所通深度的不够,而只在练功阶段出现的“假通”,它是表层的,一停止练功就原形现出。因此初机者保持每日练功是必须的。

  

  进入自发功的高级班,都是以打坐方式入功,这其实才正是要开通细脉的启始,依我的实证经验,最先开通的是“心轮”;我练自发功一年后发现呼吸变得极为细密,甚而无法察觉呼吸,本以为心轮已通,怎知过阵子又消失了。等再过半年后才真享受到整日呼吸细微,身心轻安的境界。这是第一年正值心轮似通未通阶段所体验到的“假通”,若真正心轮细脉通了,打坐时想“数息”也无法数了,只好“随息”,有时因太细微了,外息若有若无,只觉得丹腹自发运劲带动内息,这是进入“止息”的前兆。这已是「六妙门」的前三门次第,至于观的部份容日后再述。

  

  至于“如何知道自己的气脉是通或不通?”依我的体验,若是通了您一定会知道,这也是佛法所说的“自证心境”。若您无法肯定自己是否通了某些脉,那么您铁定还没通,您或许可以向过来人求证自己经验,但这也不是老师求“授证”,也没有授证这一回事,修行门是“自己吃饭自己饱”,吃饱了没你最清楚。

  

   通了心轮再来会通海底轮或头轮(喉轮与顶轮),头轮若通也能亲证到身心的变化。目前我亦处于似通未通的假通状态。头部的细脉若通,不止杂想妄念会变少,有几次我打坐时连要起“四弘誓愿”的念头都起不来,这是奇妙的体验。因制心于一处,导致要起心动念都不会,这也证明了“身、心、灵”本是交互影响的。道教的“疯关”就是在头部细脉的开通阶段,脉障大的人必须会自行进入“闭关”,因为这时期脑筋不太能适应真实的生活,我认为从自发功而入门的修行者,因通脉路过程由外而内粗部位分明,不太会经历到“疯关”的修行阶段,看官也须知道,不是非经某些关卡才算到了某些次第。

  

  头部的细脉若通,就算彻夜未睡亦不会头疼,此阶段也才能真正以打坐代替睡眠。而头轮的开发也是“因定得慧”的初机转,有些人在此阶段可能产生幻境,但这些都是自性显发,如楞严经中所叙之五十阴魔,无论见佛或见魔,切勿贪着或惧怕,以幻觉待之即可。

  

  其实,若真要论起气脉的种种觉受恐怕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只要记得任何觉受都是通气脉的过程产品,有觉受代表的只是“此脉不通”,而非功德果报或功力的标地。以平常心处之才不会因妄念召感染着,覆取爱欲,阻碍了修行之路。

  

 

  大部份人练气功时未处于气功态,而大部份练自发功的人未能把气功态应用于日常坐息中!此普遍现象是以练自发功为豪的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气功态由于是介于半清醒状态,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无法应于日常生活坐息的主因。这是“气功态”未能与“正念”结合的缘故!此部份没人提起过,我愿试着分享自己的体验。

  

  “正念”一词是指→对此时此刻觉醒的持续力!它不是昏沉的,所以它能用于生活。南传佛教要禅修者留意呼吸以练习察觉当下,南传大师阿姜查曾对正念有如此见解.....

  

  ------------------------------------

   恒长地观照当下所发生的事。

   在修行刚起步时,

   那时的正念力是断断续续的,

   就像从水龙头滴下的小水珠一样,但是,

   如果我们精进不懈地用功下去,到最后,

   这水珠与水珠间的空隙将会消失

   而成为持续不断的流水。这条正念之流,

   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

  -----------------------------------

  这是建立在生命是不断生灭接续的缘起观中。因为时间之流是接续的,所以有进入时间“空隙”的可能。

 

  对阿姜查的见解我是认同的,我曾有一次类似经验;某日心情轻松我深吸一口气正欲坐入沙发休息时,突然时间与空间消失,但对自体的存在是能察觉的。直到发现呼吸怎不见了?才又出定。日后参阅更多禅修书藉后更能确定“呼吸”是进入禅定的关键。

  

  因此心轮细脉未通似乎不可能真正入定。而入定能持续多久与“正念”的能力有关。在此所谈及的“定入定,若“正念”是应用于生活中对当下的察觉,那么虽未止息,亦是禅师们所谓的“生活禅”即行”是指止息上的、住、座、卧皆是禅。

  

  那么“正念”与“气功态”能有什么样的关连呢?

  

  ● 正念是→对当下清醒察觉的持续力

  ● 气功态→是松、静、自然,不带妄念与压力的身体状态。

  

  能串起两者的是“微细的出入息”。只要察觉呼吸即可,就算微细到若有若无也行,但不要去数息,若还能数息代表息不够细微,且数息过程只能摄心无法松静自然。

  

  因此,当您练自发功能到高级班,且已开通了心轮,那么就可以练习正念与气功态的结合。你将发现气功态中所具有的总总潜能亦能随时出现在坐息中。而“智慧”的张显也在此时产生作用。

  

  正念的持续不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反而让你对环境的警觉性更高。

 

  察觉当下的心能不带负担的去除妄念,系于微细出入息能处于松与静,在此阶段体验气功态不必再处于半梦半醒之间,亦能随时对外采气与布气。

  

  现今的我,若因工作觉有点累或五蕴情绪现起,只要立即系于呼吸,身体自然与外面能量作交换,体力即能快速补充。情绪的部份,藉由正念将自我从情绪中抽离,如第三者般去观照与分析自己的情绪,就能清楚明了它的升起也会快速看到它的消退。

  

  这是功法结禅观于生活中的妙用。

逸湘 (2008-3-01 09:43:33)

 

將密宗"三脈七輪"與道家"十二正經"混在一起

原作者要小心了

逸湘 (2008-3-01 09:44:58)

 

密宗自有一套完整功法

學佛者何必來練自發功?

eason1 (2008-3-01 09:57:09)

 

先生何不将原文贴出,对照本文,找出混合之处

批评的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这样更能让世人分辨的清楚真伪,造福世人,不是更好吗

逸湘 (2008-3-01 10:10:05)

 

"要谈论气脉,就须先了解气脉的粗、细、深、浅。概括来说,真正健康的人其气脉都是通的,但这也只是粗脉的通。"

這說的是十二正經

"通了心轮再来会通海底轮或头轮(喉轮与顶轮)"

這是密宗的七輪

卻尚未論及三脈(左右中)

不知後面是否會論到

又佛家認為身體由四大組成

自有一套醫理與醫書

與道家及中醫說法不同

stety (2008-3-01 11:18:05)

 

5–谈练功阻碍

  

  ●

  此部份为了方便说明,我还是把动静功分开讲(基本上动静是一体的)。“动与静”是呈现在外的名相,相应于内的是“身与心”,而身与心的问题才是最常见的练功阻碍,在此我们排除所有环境对练功者的干扰,纯就身与心做探讨,其实这也涵盖了大部份的问题。

  

  动功其实最常见到的是“脉障”,有人要说它是“业障”也罢,它总是以病痛方式呈现居多,由于脉的名相还不少,有血脉、经脉、气脉、细脉(识脉)等,动功重在调身,所以身体也以直接的方式显现调整过程难以避免的“阻力”,这些阻力不练功还好,大家相安无事,一练起功它就现形,不少人因此退了道心实为可惜.....

  

  每个人的身体状态生而有别,这是从父精母血的结胎即种下基因原型(定业);及成长过程饮食、坐息、思想教育等影响了身心状态所致(因缘与所缘);就连人与人间的互动情绪也深深的透过心识影响了身体状况。基本上一个人目前身心所呈现的样貌就是宿世与现世的业感堆积,也可以说是自己的选择。佛家讲“业”泛指身心活动造就的结果,它可能是外在行为(所造作必反馈之余势),或心识的意念活动。

 

  了解“业”是为了深究练功阻碍的可能原因。殊不知练功的阻碍处处都在,练任何的气功或静坐都有可能遇到,有些善因缘不具足的就算给予正确的指导还是无法得其门而入。即说到这儿,那么阻碍如何排除?就“定业”而言是难转的,但也别忘了,中阿含相应品盐喻经第一卷,以盐比喻业力,以水比喻福德资粮,当水如大海般多时,捉一把盐(业力)放到海中其味不变,若是放到一碗水中必咸难入口。可转的业力能藉由忏悔减轻,再加上诸善奉行、诸恶莫作,与人结善缘,即能累积福德资粮,这资粮足以冲淡业报之力。

  

  上述也只是降低了阻碍的可能,那要如何才能正确修行呢?

  

  在杂阿含(七六六)经中有言,当舍利弗尊者向佛陀请问圣贤所得到的禅定三昧是如何得来时,佛陀答道:有七种正确的修道是圣贤得三昧禅定的根本,即有了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精进)、正念之后才能进入正定,故前七项不正确的话,正定亦将有误。这就是佛教常言的“八正道”,奉行这八个正道是累积“智慧资粮”,有些人虽有福德亲近善知识得妙法(功法)但少了智慧资粮,以致于于定中发狂慧,突能言诗作对、预知力变强等,以为悟道而自恃,殊不知此乃阿赖耶识流变示现,或说这是识田被定力冲撞出来的垃圾。因错误的判断自陷幻觉遂入魔境而不自知。这都是智慧资粮不足所致,此部份也是从自发功这个“易行门”最大的隐忧之处。

  

  从网络上看了不少人的练功日记,有自觉已在高功段却是走偏了还不自知。有些是业力(脉障)现前,同一个通脉动作做了半年还在作。也有的人因缘不具足,想要好好练功却因家庭因素、环境或亲友歉阻而放弃。这些现象,很多是可以排除的。或许只能说这是个人因缘业力不同吧!

  

  综观总总练功现象,我倾向于练自发功者最需要不是高功者的引导,反而是需要练功前,寻求对佛法或正确修行知见有一定理解的善知识给予观念建立。如此才能安全且快速的从自发功法中获取真正的法益。

  

stety (2008-3-01 11:19:32)

 

6–信仰与功法

  

  ●

  自发功法是观察天地、取道“自然”的功法,练功之人心性若能向自然取道是最好的,这并不拘限于是否有宗教信仰或佛教徒,但在现今社会,能自觉的人实在太少了,因此向古今大德取法是必要的。

  

  当前社会很多心灵团体并不以宗教的方式呈现,比如超觉静坐、克里斯那穆提乃至新时代的某些见解等,亦多少能助现代人们从杂染烦恼中解放,寻得内心的清静,避免可能因过度我执造成练功者的偏差.....

  

  虽然我也拜读过各类心灵团体著作乃至现代哲学与古奥义书等学说,然而在我有限的理解下,佛陀的智慧是最彻底且清净圆满的,衪能向自然取法向内心观照,澈悟缘起性空的真实性,也体悟了这五蕴和合的本我假相。

  

  衪是恒古以来对宇宙实相的创见者,尤其对“空有不异”看似形而上的论述,若非实证修行者,单凭字义是不易瞭悟的。

  

  要契入此功法,就算没有宗教信仰(有漏的宗教信仰亦宛然),心态上我认为至少要有以下了解...

  

  依循功法,但不预设目的(比如治病、神通),每天练,尽可能不要中断,进入高功段时,打坐方式可以改成多次少时(至少15分)。

 

  不要帮别人治病,这无关于悲愿心,因为用气帮人治病,大都只能暂时疏缓病痛感,能真正根除病因的少,反而误了别人病情,也蓄养了我高我慢习气。对于有病的人,可以判断是否适合练自发功。

 

  要断恶修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是很好的练功行为标的。

  

  勿贪着于名闻利养乃至觉受,若修练到一定程度,贪瞋痴一定会自然而然的大幅减少,无须特意自我约制;这也是用来检验宗教人士修持程度的关键。

  

逸湘 (2008-3-01 12:05:48)

 

作者已着'壽者相"

讀者慎之

stety (2008-3-02 17:01:47)

 

7–从五蕴谈觉受

  

  ●

  本文是为回复“ daniel-1”于10/4的针对“气功态的生活妙用”一文中的留言,写着写着又是一篇文章,所以就把它独立至网志中,以方便网友阅读,也感恩daniel-1的提问。

  

  原提问内文如下:

  --------------------------------------------------------------

  这像是练自发功后段后,再接上动中禅的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看到、听到的事物都很清楚,但不加以想象、分别、判断,也就是不用意识心去作用,如此一直保持在气功态。

 

  师兄,是这意思吗?

  -----------------------------------------------------------

  

  兹回复如下....

  

  既属于体悟的,便不易用文字陈述出来。但就您的留言还是有些话可说的...既生为人,其能觉知的范畴就离不开六识与五蕴→色、受、想、行、识。其中“识”本身还另有分别的。

  

  六根缘于六尘而有了色、声、香、味、触、法等六触,这六触一进入人的身心,一般人而言,色→受→想→行→识,五蕴是剎那完成的。修行者要断的并不是这能察觉的六根,因为这六根缘于“色”时即完成了“受”,念兹在兹的关键在于这五蕴中的“想”字。

  

  比如练功打坐时,忽然耳朵听到一阵急啸而过的飚车声,您的耳朵是领“受”了,若您的念头跟随着声音开始展开联想甚至起了瞋心,那么您的五蕴早就跑了好几回。

  

  您去观照觉知即可,把“受”与“想”分开,请不要去跟随念头重重织造起另一个幻想空间。这是一种练习,去观呼吸是很好的方法,但最后这方法也是要丢弃的。

  

  对于提倡看似什么也不想的“放空”,佛也曾说“非想非非想定”都还不是究竟。所以如实的察觉体悟缘起的空性,进而消融五蕴之体得寂静涅盘才是根本宗旨。

  

  有一点附带一提,练自发功后段或禅坐,虽然动作已止息,体内还是会有自发的气动,不仅如此,最后也会有“念头”的自发,这点老师书中没特别提到,但这与一般的念头的确有差别。这是练习“正念观照”时,就可以有所体验的。

  

  同样的,碰到这种自发念头起来,也是看着它消失即可,它是累世及今世第八识的投影,在心灵净化的的过程被搬出来的东西。如同您在打扫房子,为了能彻底清洁,把东西先搬出来是无法避免的。这些被搬出来的心灵垃圾一经净化处理,很多因心灵引起的精神疾病是有可能不药而愈的。

  

  总之,自发功会引发的不仅是自发动作,还有自发调息、气动与自发念头。

  

  这也不仅是练自发功者会如此,几乎修行者无论是从何入门,只要有涉及制心的,都会有此历程。只因切入点不同所以历程与觉受有些不同罢了,真要深究此议题着实不易,夜深了....今日暂且停笔,后续再谈。

  

stety (2008-3-02 17:02:33)

 

8–专注与恍惚

  

  ●

  自发动作古今中外皆有,只是古代信息流通不易,加上大都冠以神秘色彩,无法解释的部份只能以形而上来论述。

  

  鸟瞰整个自发动作历史,能使身体不自主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精神恍惚,一是念力专注,从精神恍惚而快速体验自发动作的是现今大家所熟知的自发功,从恍惚入门的功法有其隐忧,因自发动作看似非自主其实尚有微细心识在主导,而这微细心识的正走向或负走向又决取于累世的「善恶熏习」。平日有对正法闻思修的人,因「正闻熏习」足够,练自发功反而有跃进的可能。对于那些想学此功法又不晓得是否有如实正见的人,有两种方式可以契入,一是先闻习正法建立正知见,确立习功动机的单纯性,然后在心智正常的情况下开始练功...

  

  另一方式是,从“专注”入门,舍弃“恍惚”。从专注入门所引发的自发动作是清明的,不会陷入昏沉,佛教的“安那般那息”即是如此。它的自发震动可以全程在体内完成,不见得有一堆的动作,因是经年累月的功力,其受益与自发功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体内的自发震动有人称之为“拙火经验”。但这类“拙火”在佛学家南怀瑾眼中看来大都是属于气动现象,以藏密对拙火的定义来看,似有不同之处。针对西方心理教授所写的“拙火经验”一书,南师也提出了他的见解,而经由弟子整理出“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一文。其内容的多彩多姿,比起坊间自发功练功日记真是不遑多让。

  

  对自发功有其隐忧的看法,是我在第一篇网志即提出的。毕竟不是每一个练此功的人都有足够的善业熏习。那么对于已练此功的人是否有一些能加强的作法?

  

  我将个人看法整理如下…

  

  对有正见的循善之人:动功部份请完成它,静功时改以觉醒的出入息观代替放任的恍惚。静功与动功不同点之一在于静坐时可以在觉醒的情况下进入气功态或入定态。既能如此当然要选择清醒的方式入功,这也是古今大德所推崇的方式。

  

  对动功其间障碍多的人:有些动功阶段容易陷入昏沉及感觉过于疲惫的人,有可能来自于体能的不具足,建议缩短练功时间,不足的部份改以运动代替,其间饮食与坐息一定要充足。然而有些障碍是脉障引起的病痛或贪爱引起的心识乖张,此类朋友可以放慢练功脚步,一方面建立正知见,一方面止恶修善,等自己觉得心变得宁静而有坚固感时再进行。

  

  然而这也只是大约的说明,有障碍的人状况每每不同,实在无法一言以敝之,只能提供一个方向供大家参考。

  

 

[ 本帖最后由 stety 于 2008/3/2 16:03 编辑 ]

stety (2008-3-03 23:10:02)

 

9–古今中外篇

  

  ●

  自发动功相传在秦汉时期即有,唐后流传至日本,随即融入中日各家功法之中。藉由自发功发展出来的气功在千年来已多采多姿,惟经文字保存至今并不多。灵子术以所以能从日本再回传中国,主要原因是这是以科学研究自发功(气功)的先趋。在中国自发动形气功也不遑多让,我从手上一本20年前出的「近代中国流行气功」里面就有不少以自发功为根基发展出来的气功,整理如下…

  

-----------------------------------------------------------

   引动功:讲求松、静、空、悟、慧的身心状态,由观想(清醒)入功,产生外动时一样会有颤、摇、晃、转、拍打点穴等动作。

   意拳站桩功:不需注意呼吸、不意守丹田,站、行、坐、卧皆可练,以站姿为主,能轻易引发体内自发震动。

 

  自然功:以卧姿为主入功姿势,以松、静为本,向内自我观照为法,完全放松后意守玄关及丹田,虽是意守,自然功也是容易引起自发动作的功法。

 

  铜钟功:年代久远,相传是由达摩祖师所传气功沿变而来,能考证到的是清代康熙年间由澄慧法师传出,同样要松、静、自然,意守丹田配合调息,原本铜钟功是静功,但清朝已发展出“铜钟自发动功”。

----------------------------------------------------------

   由上可以看出,自发功以前大都以意守清醒入功,虽然引动的时间比较慢,但有其殊胜之处。

  

  基于对灵子术的好奇,我透过网络买了一本民国22年出版的「新灵子术」厚厚的一本,据说这是最后出版的灵子术书藉,民国初年的版本已很难找到了。其内容一开始先对能量元素「灵子」(其实是道家的炁)多有着墨,接着用科学研究来解说其可能原理,然后谈到了“灵子潜动术”的功法以及对种种疾病的疗效见证。努力把它看完的话,几乎是林孝宗老师五本书的综合本了。

  

   「灵子术」的观点认为「宇宙的本元,就是灵子,为一微妙而活动的元素。」他们认为:身心就是灵子的组合,所以一经引发,便会震动飞跃起来,这是所谓的灵子术,从宗教经验中发现到身体的震动,而把它诠释为身心的元素「灵子」在动。

    

   灵子术的也是从意守而引发自动功,其中较特别的地方我认为有两个…

  

  1. 练灵子术的自发动作之一是有些人身体可以飞跃起来甚远,常人无法有此能力。这让我联想到,若自发功的书中,把它写成是必然的自发动作之一,是否也有些人练自发功时也会产生此动作?

  

  2. 灵子术中的灵子板(即木板)潜动术,是把自发后的气功态,应用到实物的一种应用,练功者能令百块木片在地板上移动(由自发内劲带动),也能在气功态下,藉由气场使人背对背时牵动出相同的动作。当然这都是练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练就出对气场的应用自如,然后以指气代替针炙治病。

  

  相传灵子术已失传这是不对的,海峡两岸到目前都还是有人传习下来。

 

图说:

  

  图一→灵子潜动术的表演,这些是桧木板,经常时的实验结果,这是最容易传导气的媒介。请注意,每一片木板都是独立的,却可以一致运行。

  

  图二→只要是木头类都容易驱气潜动,木椅也行,潜动过程,手只是轻触,而非握着。

  

  图三→以振动波形记载发功时的频率为10-9振幅(Hz)。

 

  图四→高功者能闭目下藉由发功互相牵引动作达一致化的现象。

  

  

 

[ 本帖最后由 stety 于 2008/3/3 22:12 编辑 ]

 

1470ba1fb249bc.jpg

 

1470ba22d847e2.jpg

 

1470ba246441d8.jpg

 

1470ba259caea1.jpg

stety (2008-3-03 23:13:58)

 

10–谈修行共法

  

  ●

  这是关于练自发功能否达到“解脱”的文章。

  

   先前曾辗转听到一位练自发功多年的人说,练自发功可以“不退转”,也有人说练自发功可以解脱生死。功友如此想是可以理解的,因练功后身心灵所产生的变化及向上提升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但我要说的是,自发功只是“善法”而非“解脱法”....

  

  -------------------------------------------------------

  

  如此论断的前提在于大家对佛陀言下的“解脱”有一致性的见解。“解脱”一词在佛陀出世前的婆罗门教徒,依吠陀思想与古奥义的修行,以致于后来提倡苦行的外道沙门行者,他们也都以“解脱”为修行目的。当时长者也不少能修到离身、离欲、甚至离色的境界,但最高也只能停留在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当时行者以为这已是究竟,所以视为解脱的标准。佛陀降世后,在悟道前亦四处寻明师,也已习定至“非想非非想”境界,但当时的佛陀(悉达多太子)清楚的知道这不是根本的解脱法,所以再经历六年的苦行,接着在菩提树下以观十二因缘起大彻大悟,了悟生死之门,接着以四圣谛初转法轮….。

  

   略说前言的目的在说明佛教所谓的“共法”与“不共法”的差别。所谓的共法是指不分宗派,只要是正向修行者都会去奉行的行为;比如持戒、习定(打坐)、布施等,这些不只是佛教的法,也是自古来很多宗教所奉行,这些称为“共法”,这些共法是善法,有助于解脱,但这些共法,因缺少了般若智慧这个“不共法”,而无法从缘起观彻悟无我的如来性。以致于无论如何修行,最后的那个“我”还是尚存,而无法契入真正的解脱。而未能真正解脱的神识(非实有的灵魂)最后还是流转于六道中。

    

   至于“不退转”一词,以南传佛教来说要证入初果(须陀洹),初果圣人是以智慧觉悟,见惑断除。”他们不为知见上的烦恼所迷惑,对佛法有绝对的信心,也就是执有坚定的正见与正念。经中说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结。所谓“不退转”就是终不再堕入三恶道。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就算习定到很深,将来到了无色界,时候一到终还是会堕于六道中流转。就大乘观点,行菩萨道至凡夫位,重般若而不重深定,等到功德成就,定慧均等时即入第七地菩萨果位,就进入不退转的圣位,到此时也才称为“无生法忍”的境界。

  

  从南北传大小乘经典都可以确定,唯有以慧才能断诸烦恼得真解脱,这“慧”不是世俗的聪明才智,是指能透过对佛陀所传“共法与不共法”中进行闻、思、修得清净慧(般若智慧)而来的。

  

   因此我所认为的自发功,若不偏差,它可以是一种修行上的助缘,肉身的健康亦有助于入定,气脉的通畅宁静亦能减少贪、瞋、痴的毒害。往好的方向想,我会鼓励佛弟子若状况允许,可习练自发功以排除某些学佛障碍,此时练功的目的不是为了青春常驻,而是为了减少这肉身对障道的可能,目的在于解脱。

  

逸湘 (2008-3-04 09:19:31)

 

三脈七輪

佛家自有功法

不必練自發功吧

stety (2008-3-05 09:50:27)

 

 11–梦里乾坤

  

  ●

  现在写网志就好像在写日记一般,一天不写好就像会对不起常来逛的网友。

  

  轻松过后总可以来一点好玩的了。

  

  似乎人总免不了喜欢谈玄说秘,

  

  因为一堆人想听,就激发了一堆人想去说、去编、去骗,这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喜欢灵异玄秘的人总想窥得灵界总总现象,人云亦云,好跑庙堂拜玄师。

  喜欢心灵玄秘的人总想从赛斯思想里拼凑出实相,从超心理学深究本我。

  喜欢科学玄秘的人总想从统计假设结论,从一堆混沌中去自筑科学定律。

  

  这些向外求的人啊~

 

  怎知所看到的世界只是心境相应而成,玩弄的只是意识认知与文字的交换游戏。

  

  要看清这个大千世界,何不妨先从这个五蕴和合的假我开始。

  

  请先试着想想看,现实与梦有何不同?

  

  在梦中我如实的经历过痛觉、嗅觉、色彩、听觉及总总的情绪起伏及生老病死,也在梦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梦中一切是如此真实,除非醒来,否则你怎知在梦中。而梦与现实何异?

  

  除非我们离开这五蕴肉体,否则谁知道现实与梦中无异,终将觉醒?

  

  我是那种偶而能梦中知梦的人,当我知道在作梦,总用心念控制身体往上飞翔,这可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我总是如此做,梦中与醒着本无差别。

  

  这是透过觉知与正念的培养可以做到的。

  

  科学对梦的研究还太少,但至少证明了每一个人睡眠时都会作梦,只有记得与不记得的差别;记得的人又分成浅眠与意识觉醒的人。

  

  练自发功进入后段的人,对作梦这一会事应会产生变化。

  

  因梦是多重意识的投影也是神识的表现,有些人开始能记起梦中情节,有人梦从黑白变彩色,也有人从有梦变无梦。让梦有变化总是好的。

 

  有人练功入静看到异象,更多人的是练功入梦后才会看到异象,这其中多数人会忘了这回事。除非他的觉醒能力够强,这也是我提醒练功者,把练功体验到的种种异象当成是梦的主因,因为它真的是梦。

  

  有时候睡前平躺,提起正念观呼吸,能看到入梦前的一刻画面,这入梦前一刻的画面自主性更高了。我曾入梦前看到一盆阔叶的盆栽植物,我能随意调整详看其中一叶,它是如此的条纹清晰色彩鲜绿,如同凑在眼前用放大镜看一般,透过心识还可以调整要看的角度,它的确比现实世界任何一项东西来得清晰。但别忘了,它只是心识的投影,意念的游戏罢了。还有一次看到一位约莫30岁女性的脸孔,同样清晰可人,在入梦前所看到这些影象似乎不会带我个人的情绪变化,它总是以平静方式出现,很快的离开(代表已入睡)。

  

  话谈到这里,这篇不是用来谈玄说秘的;只是抛出一个议题,人透过修练对梦是可能产生变化的,我也想听听练自发功的人是否曾有这类的体验。

  

stety (2008-3-05 09:51:21)

 

12–正念篇

  

  ●

  修行路上有所谓的“重德契入福报,重慧契入解脱”之说。“有德”是自古以来气功师一代传一代的,被明示为进入高级气功的不二心法;近代严新气功也讲明了,「重德为练功之本」,这是基于这个“德”字牢系着“心与灵”。由此知道要把气功提升到自利(强身)利他(助人)层级,非从德行下手不可,至此已不是所谓的技法或苦练可以达成,这也是我前几篇文章中把修行概念中的正知见、正念融入的主因。宗教是修德的选项,它不是必然,假使您有更圆满的修德方式的话。

  

  再来说到能契入解脱的“慧”。能解脱的慧是因行后的果,就因果律来说,有多因形成一果的现象。而“正念”就是形成“慧行”的大因之一。“正念”又称为「毗钵舍那」。“正念”是对当下察觉的心力训练,因没有杂染,所以是契入真理与般若智的修行方法。为期使功友对“正念”一词有更深入的体悟,我整理自德宝禅师所著“系念禅修法”一文中,对“正念”详述的部份,与诸功友分享,原文如下...

  -----------------------------------------------------------

  正念在巴利文叫sati。sati是一种活动,一种很难用几个字就能精准回答的活动。文字被设计来描述真实(理),但是文字符号只能做到象征性思考的层次。而正念却先于文字象征。我们可以用象征性的逻辑性概念来诠释正念,但切记!文字只是指月之指而已,真正的经验超乎文字与符号。以下我们将用多种完全不同,却都是正确的术语来描述正念。

  

  正念是用心于当下的精巧过程。虽然语言难以描述,但其真实性却勿庸置疑。以下对正念的描述,正如雾里看花一样,只是一些类推而已,也没敢打算做到完美的表达,难免遗漏一些文字无法表达的部份。但是你仍可藉此经验正念。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所传下来的正观禅(Vipassana Meditation音译作『毗钵舍那』),就是一套使你能够经验正念的心灵活动。

  

  当意识最初有所「觉知」的那一瞬间,还没有「概念化」、仍来不及辨识的「觉」,就是正念。通常「觉」只是短暂存在,来不及看、想,或客体化。正念发生在你心里想---「啊!那边那个是一条狗」之前,那个流动轻轻「聚焦」、纯然「觉知」者就是正念。在那一瞬间,你经验到一个「并不是东西的东西」。在那轻轻流动的片刻,你有了物物相关连的纯然经验。正念像用眼角的余光看、而不是用正眼瞧。在那一瞬间,轻柔、「将聚焦的觉知」具有一种「深知」,这种深知是集中心神、将事物客体化时所无法显现的。通常在认知的过程中,正念快得无法观察。我们已经变成将注意力浪费在认知、加标签的步骤中,陷在一长串的象征思惟中;那最初瞬间的正念因而被溜了过去。正观禅的目的就是为了延长那瞬间的觉知。

  

  当使用技术将正念延长之后,对宇宙的观点会发生深远的改变。这种感觉必须恒常练习才能体验。一旦你学会这个技术,将发现正念处处充满趣味。

  

  正念如镜子般,分毫不差地如实映现当前事物。

  

  正念是没有批判的观察。这是一种没有评论的心灵能力,以这种能力,不带责难、批判、也没有任何惊讶地看待事物。它只是持衡地注意事物的天然原貌。正念没有拣择、评判,只是观察。请注意,所谓的「不拣择、亦不批判」,指的是行者以一种近似于科学家用显微镜来观察物体那般的心态来观照身心的体验,不带丝毫先入为主的预设立场,只以事物本然的样貌来看待它们。也正是在这样的如实察照中,行者才能体证无常、苦以及无我的真理。

  

  按心理学的观点,如果不接受当下发生的心态,不可能客观地观察当下发生甚么。碰到不舒服的时候更是如此。为了观察恐惧,必须先接受恐惧的事实。不完全接受愁苦,便无法检查它。其它暴燥、激动、失望......等不舒服的情感也是一样。如果你忙于排斥,就无法完整地检查。无论发生甚么,正念只是「接纳」。接受它是一种生活体验,毫无自负、惭耻、也没有自我因素---只是接受当下。

  

  正念是一种不偏袒的「观看(观照)」。只是如实「觉知」而无疑。正念既不迷恋好的心理状态,也不逃避坏的心态;不攀缘愉快的、也不逃避不愉快的。正念对所有的思想、感觉、经验都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压抑。

  

  正念是不带概念的「觉知」,sati的另一种说法是「赤裸裸的注意」,但不是思考。它不陷入思想或概念。它不沈溺于想法、意见、回忆,它只是「看」。正念记录经验,但并不比较它们,并不贴标签或分类,它只是如同初次经历发生的事,它是在开始思考前的了解过。(译按:只运作了三量-比量、非量、现量-当中的现量)

  

  正念是「觉知」当下,对当下发生的事如实观察,它永远存在于当下。如果你忆起了你二年级的老师,那是「回忆」。你「觉察」到自己正在回忆二年级的老师,那是正念。如果你「概念化」整个过程,然后对自己说「我正在回忆」,那就变成是「思考」了。

  

  正念是无自我的觉醒,它跟「我」无关。正念使你明白现象只是现象,没有甚么叫「我」或「我的」。例如你左脚痛,通常意识会说「我痛」。而有正念的话,你只是视感觉为感觉,不会加上额外的「我」。正念阻止你在知道后又去增减任何东西。正念只是如实「觉察」,没有扭曲。

  

  正念是无关乎目的的觉知。一个安住于正念中的行者,能以不忮不求的态度来看待事情的结果。对于凡事的变迁,不会汲汲营营地强求。行者经由观照的心灵,如实体验每个当下的实相。没有未达成的目标。只有如实的观察。

  

  正念是「觉知当下变化」,它观察经验的流程与事物的变化,它看见所有现象的产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的过程。正念是时时刻刻不间断的观察事物,它观察现前于心境上,不论生理、心理或感情上的变化。就好像端坐看戏一样。正念就是观察每个现像当下瞬逝的本质。视其生、视其灭。看它带给我们甚么感觉,我们如何回应;看它如何影响他人。对一意修持正念的行者来说,惟一工作,就是不带任成见地持续直观内在宇宙的表演。注意!是内在的宇宙。禅修者开展正念不是为了关心外在世界,而是为了研究自身内证的经验、思想、感觉和认知。禅修就是要把自己当作实验室。内在宇宙包涵了足以响应外在世界的庞大信息。检视这些信息可以导向全然的自由。

  

  正念是参与性的「观察」,禅修者同时既是参与者也是观察者。他观察自己的感情与动作,而同时去感受它们。正念并非思考的觉知,它只是知道,就如同镜子物来则应般地反射。正念是客观的,但不是冷漠或无感情。正念是清醒地体验生活,是生命过程中觉醒的参与者。

  

  正念很难藉文字来定义它,这不是因为它复杂,而是由于它过于单纯而无隐。这类问题亦常存在于我们的经验中,往往最基本的的概念最难澄清。我们可以在英文字典中看到一个典型的例子:长的字通常具有明确的定义,而某些很短的字却需整页的说明。在物理学上,最难以解释的就是最基本的、处理最基础本质的量子力学。正念之难以用文字描述,即使你用文字说明一整天也无法解释清楚。我们无法将之完整地描述,但我们可以解释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