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行书的写法:和尚的"爱情"生活(图)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1:13:04

《少林僧兵》的和尚与爱情

发表于 2008-11-17 09:39:07

              不期之间,居然没落几集就真把《少林僧兵》跟到了底,甚至还挺惦记最后两集的大结局呢。这几乎是最近两年我看电视剧少有的过程。    过后想想,其实还是被《僧兵》中的几个点给抓住了。    恕我以往从来就对中国历史一塌糊涂,所以此剧刚开播之时,我见有少林僧人进入戚继光兵营去充军,当时还以为是制作方和导演只为收视卖点面胡编乱造的故事呢。可后来有朋友告诉我,历史上不但真有其事,并且戚继光还相当借重少林僧兵呢。所以一路看下来戚继光在剧中与月空、月文矛盾纠缠甚至还跟月文为爱李若兰争风吃醋,甭管真的假的也就只当恶补了一段历史典故。    年轻之时,我曾经有两次机会去过山东蓬莱,在当地海边,还专门参观过戚继光当年训练军队的练兵场古迹。那时看练兵场石碑上对这位抗日英雄的文字介绍,我一直就以为咱历代中国抗击倭寇,不过就象正规军收拾残余土匪那样,完全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呢。可谁知仔细再看《僧兵》内容,却原来戚继光当年打日本鬼子,居然过程如此艰苦,竟然还屡败屡战,最后才勉强算是把倭寇给彻底消灭收拾了。所以一边看剧一边心里吃惊,可能还是因为自己小时候抗日战争电影看得太多,一直都被经过艺术化电影记史所误导了。比如印象中,当初看《甲午风云》,感觉邓世昌的海军打日本军舰,可能就是差一发炮弹就能打赢他们了。后来再看《烈火金刚》,也以为日本军队中就是象猪头小队长那样的蠢货最多。然而现在再看《僧兵》,这才明白日本兵从古代倭寇之时,就非常厉害。再看其中的风语,简直真可谓是刀法精良指哪儿打哪儿。想来这样的剧情也算是还历史一点真实面目吧。

   观此剧,除初步了解到中国人自古抗日就不易,印象更深的还是中国从古而后,汉奸职业即充分发达。再想其后到中国抗日战争的八年,却原来都是汉奸助日为虐所以整个过程才会那样艰苦卓绝。比如在《僧兵》之中,那位被称作“大善人”饱读诗书的汪直,不但能够拥兵自重而且打起仗来还神机妙算,甚至还经常将戚家军打得狼狈不堪。即使最后兵败明军,那汪直却仍然命大,还成功逃到日本安度晚年,简直就象获得了日本国离休干部的高级待遇。更准确地说,在《僧兵》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恰恰就是这个汪直了。

   倘若《僧兵》就照上述思路编导的话,本来可能内容还相当严肃。然而跟着全剧内容一路看下来,我却以为整剧主线又被所谓爱情纠葛给严重骚扰了。我在上篇博客中特别提到,少林武术,本来是可以作为一个电视品牌而畅销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但是且看《僧兵》各集,却张扬少林武侠场面严重不足,而每次打斗场面刚一结束,肯定就是英雄救美男女感情纠缠不清。如果就照正剧的路子发展,《僧兵》的故事内容本来完全可以编得相当吸引人,然而作为导演,他个人的创作兴致,似乎更喜欢描述和尚的爱情生活,所以每一打架完毕,爱情就必然拿出来凑戏。致使最后剪辑相当混乱,战争故事主线也被严重减弱。我在观剧过程当中,甚至还有一恶作剧之想:还不如改名就叫《少林与爱情》呢。

有媒体曾就此去采访少林方丈释永信,他的回答相当含糊:一是少林寺不太好直接干预导演及制作方的创作;二是月空、月文都乃俗家弟子(也就是脑袋上没烫点那种),所以即使从归少林,也不好对他们的俗世人生太过约束。然而这样说法太值得商榷了:既然此剧每天都要打出字幕显示由少林方丈而监制,那么再由央视而广泛传播,就很可能会让人以为谈情说爱,也是少林寺古代的一番野史传统呢。在网上见有人议论:《僧兵》中,给人印象最深而且最具武士精神的,就是那位倭寇刀客风语,这恰恰与我观感相当一致。因为从风语的前后一贯表现上,起码可以看出他对武道的尊重与恪守,恰恰不象月空月文,经常为情所迷所乱,说是俗家弟子,却太过心猿意马了。此剧将近结局,我读到这样的剧情介绍:“俞大猷和戚继光因抗倭有功,成为一代名将。多年以后,戚继光来到少林寺,在埋放着少林僧兵骨灰的塔林里,想起月空和那三十棍僧,他不禁潸然泪下……”而所有三十多名僧兵全部死于抗倭之战,总算也给了全剧一个光明的尾巴。

闲话至此,再想一想要打造某种品牌历史剧,也真是有所难为:既不可太拘泥传统教条,但又不能太超越民间认同的约定俗成。难而又难。

然而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戏不够,就拿爱情来凑,却都不能算是很好的中药处理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