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怎么升级快:清宫书画的聚散离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50:16

 

  聚宝汇珍的《清宫散佚国宝特集》(书法卷、绘画卷)27日出版,稀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现存世最早的楷书墨宝――东晋《曹娥诔辞》等,也已经在沈阳与世人见面。这些清宫散佚的千年遗珍能够重新浮现,与一个人紧密相关。他就是年过九十的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杨仁恺。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这位与国宝结缘逾半个世纪的历史老人,仿佛又回到了50多年之前。

  “上个世纪20年代,逊位的宣统皇帝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将1200余件历代书画珍品盗运出宫,这批书画从此也就踏上了颠沛流离之路,从北京到天津,再随溥仪到长春,最后成为伪满洲国皇宫的藏品。1945年8月,伪满政权随日本战败而土崩瓦解,这批书画或为溥仪所挟逃,或被伪满溃兵打劫,像秋风落叶般再次流散。”

  机缘让杨老与这批国宝的命运连在了一起。1952年3月,长春市公安局查获了一批从伪满皇宫流散出的书画。随后,对书画鉴定有着深厚功力的杨老被派往清理。从此,他踏上了毕生访求、研究清宫散佚国宝的道路。

  最惊奇的例子,是他在一堆“次品”中,发现了消失800年的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

  历史上以张择端之名流传的《清明上河图》不可胜数,仅溥仪带走的就有3件。“清明上河”是仿造古画的重要题材,以此名传世的作品数目众多,鱼目混珠,导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度被赝品淹没。是杨老在仓库的杂品中发现了真迹,而原先被视为真品的《清明上河图》恰恰是赝品。

  杨老1963年在北京的一次惊喜,是使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代表作《苕溪诗》“获救”。4月的一天,一个外地年轻人携带一件布包袱,内中装有乱作一团的破纸堆,希望琉璃厂门市部收购。“真没想到在一堆纸团中竟发现散佚已久的国宝名迹。我们在纸团中,选出37件书画,其中宋元作品有8件之多,且多精品和孤本,实在令人兴奋不已。”

  米芾代表作《苕溪诗》就是杨老从这堆乱纸中发现的。著名红学家、书画家冯其庸将之称作是“国宝巧遇‘国眼’,劫中遇救”。

  杨老在介绍已出版的《清宫散佚国宝特集》(书法卷、绘画卷)时说,特集共择入了93件书画作品,已经调往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明上河图》不在其中,但在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开馆时,会在“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展”中展出。

  杨老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当他向记者谈及当年清宫国宝散佚,而今部分展出供世人欣赏时,感慨地说:“历史上中国的国宝流失不知其几,而今国家新生,发展神速。国宝回到了人民手中,因而也就有了理想的归宿。”

  杨老说,几十年来,故宫散佚国宝陆续发现并回收值得庆幸,这些书画的鉴定不断有更准确的结论。希望海内外鉴赏家和各界爱国人士大力协助,使长春伪宫散佚的古代书法名画尽早浮现出来,使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清宫书画的聚散离合
作者:liuhua 时间:09-09-28 点击: 3 打印 关闭 顶一下 0  

 

  聚宝汇珍的《清宫散佚国宝特集》(书法卷、绘画卷)27日出版,稀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现存世最早的楷书墨宝――东晋《曹娥诔辞》等,也已经在沈阳与世人见面。这些清宫散佚的千年遗珍能够重新浮现,与一个人紧密相关。他就是年过九十的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杨仁恺。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这位与国宝结缘逾半个世纪的历史老人,仿佛又回到了50多年之前。

  “上个世纪20年代,逊位的宣统皇帝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将1200余件历代书画珍品盗运出宫,这批书画从此也就踏上了颠沛流离之路,从北京到天津,再随溥仪到长春,最后成为伪满洲国皇宫的藏品。1945年8月,伪满政权随日本战败而土崩瓦解,这批书画或为溥仪所挟逃,或被伪满溃兵打劫,像秋风落叶般再次流散。”

  机缘让杨老与这批国宝的命运连在了一起。1952年3月,长春市公安局查获了一批从伪满皇宫流散出的书画。随后,对书画鉴定有着深厚功力的杨老被派往清理。从此,他踏上了毕生访求、研究清宫散佚国宝的道路。

  最惊奇的例子,是他在一堆“次品”中,发现了消失800年的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

  历史上以张择端之名流传的《清明上河图》不可胜数,仅溥仪带走的就有3件。“清明上河”是仿造古画的重要题材,以此名传世的作品数目众多,鱼目混珠,导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度被赝品淹没。是杨老在仓库的杂品中发现了真迹,而原先被视为真品的《清明上河图》恰恰是赝品。

  杨老1963年在北京的一次惊喜,是使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代表作《苕溪诗》“获救”。4月的一天,一个外地年轻人携带一件布包袱,内中装有乱作一团的破纸堆,希望琉璃厂门市部收购。“真没想到在一堆纸团中竟发现散佚已久的国宝名迹。我们在纸团中,选出37件书画,其中宋元作品有8件之多,且多精品和孤本,实在令人兴奋不已。”

  米芾代表作《苕溪诗》就是杨老从这堆乱纸中发现的。著名红学家、书画家冯其庸将之称作是“国宝巧遇‘国眼’,劫中遇救”。

  杨老在介绍已出版的《清宫散佚国宝特集》(书法卷、绘画卷)时说,特集共择入了93件书画作品,已经调往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明上河图》不在其中,但在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开馆时,会在“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展”中展出。

  杨老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当他向记者谈及当年清宫国宝散佚,而今部分展出供世人欣赏时,感慨地说:“历史上中国的国宝流失不知其几,而今国家新生,发展神速。国宝回到了人民手中,因而也就有了理想的归宿。”

  杨老说,几十年来,故宫散佚国宝陆续发现并回收值得庆幸,这些书画的鉴定不断有更准确的结论。希望海内外鉴赏家和各界爱国人士大力协助,使长春伪宫散佚的古代书法名画尽早浮现出来,使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圆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