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四洪荒大劫篇:共产党人的不变信仰:火红炽热的信念 跨越世纪的坚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3:50:54
共产党人的不变信仰:火红炽热的信念 跨越世纪的坚守
2011年06月05日 11:46:05  来源: 新华网
(领航中国·红色启示)
火红炽热的信念 跨越世纪的坚守--记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信仰
新华网北京6月5日电(新华社记者)是什么,让共产党人始终挺立时代潮头?
是什么,让共产党人始终坚定不移,引领中国航船逐浪前行?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走近一个个普通共产党员,探寻90年光辉历程背后的奥秘——
是信仰,引领中国共产党人从南湖一叶小舟出发,走过90年非凡航程,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胜利走向胜利……
信仰是灯,指引方向
“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
初夏的一天,记者在中央档案馆编辑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资料上,看到了1920年11月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孕育之中。这份没有向外发表的宣言,却在今天向后人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梦想和信念——
为了这个“新的社会”,为了实现国富民强的梦想,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时期,90年来,无数共产党人一往无前,前赴后继——
最近,伴随《潜伏》等电视剧的热播,革命年代秘密战线的共产党人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而在数十年前,出身商人家庭、医科大学毕业的钱壮飞,凭着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在叛徒顾顺章叛变使中共中央面临巨大危险时及时送出了情报,为保卫党中央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
“对信仰的忠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提起后来在长征途中牺牲的爷爷,钱壮飞嫡孙钱泓充满自豪,“是信仰,使他敢于不畏艰险,深入龙潭虎穴。”
90年风雨兼程,90年苦难辉煌。不论环境怎样险恶,不论时代如何变化,共产党人的信仰始终如一,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中国。
这种信仰犹如一盏明灯,指引了无数人前行的方向——战争年代,也许会表现为一种生死选择;和平年代,则更多表现为对事业的由衷热爱。
王府井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北京百货大楼前,矗立着一位普通售货员的雕像。
“我们要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就是优秀共产党员、售货员张秉贵对自己心中信念的解释。
“常常有顾客说,你这服务有点像张秉贵的味道啊。”时隔数十年,作为张秉贵之子,子承父业的张朝和继承的不仅是父亲的岗位,更有父亲的信仰。
“很多人的观念变了,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但我要做一辈子售货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百姓服务好,让‘一团火’精神代代相传。”
信仰是火,点燃希望
信仰的光芒,在黑暗中点亮希望,在犹豫彷徨时,激励共产党人挺身而出。
一身橄榄绿军装和一枚飞行胸章,静静地躺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陈列展的橱窗中。
如今,我们只能在追忆中,走进军装和胸章的主人邱光华的世界——
2008年5月31日13时,51岁的邱光华驾驶着直升机,和战友们又一次飞翔在家乡的上空。“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已飞行63架次,向灾区运送救灾物资90吨,抢运伤员200多人。
这次参加抗震救灾,是邱光华主动找到领导请战的。地震中,他在茂县的房屋被毁,年迈的父母住进了窝棚。执行任务期间,他曾6次从家乡上空飞过;一次抢运伤员时,降落点距家不足800米,然而,在等待升空的间隙,他却没有离机回家。
14时许,邱光华驾机飞至汶川银杏乡狭窄山谷时,天气突变;同飞的其他机组,顿时与邱光华失去联系……
是什么,让邱光华选择了“不考虑自己的事,有需要我们的时候就上”?
或许,从同样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橱窗里陈列的2008年冒死空降汶川地震重灾区茂县的15名空降兵的请战书中,人们可以找到些许答案——
“军党委:……在这紧急关头,在灾区人民最需要我们人民子弟兵的时候,我作为一名空降老兵应责无旁贷地深入灾区一线,实施救援行动……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救灾任务,誓死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距汶川地震发生两年多后——2010年8月12日深夜,在同样遭受“5·12”地震重创的极重灾区四川绵竹市清平乡,大雨倾盆而下,山间不时传来轰隆巨响,600万立方米的泥石流,如死神一般扑向正在熟睡的五千多名乡亲。
冒着生命危险,驾驶警车逐村逐户叫醒群众撤离——在汹涌的泥石流面前,清平派出所民警、共产党员陈涛如一叶小舟,与惊涛骇浪赛跑,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报告灾情,第一时间转移群众,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在特大泥石流到来之前,五千多名群众安全转移,170余名被困群众被成功救出。
陈涛自己转移到安全地带不到5分钟,刚刚驾驶的警车就被泥石流瞬间吞没……
是什么,让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甘冒奇险,无惧生死?
或许,我们可以从他朴素的话语中找到些许答案——“救出了群众,我们再怎么样也值得。”陈涛说。
岁月穿梭,90年时光荏苒。从大革命、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从一穷二白起家、火红的建设年代再到改革开放,从长江特大洪水、非典肆虐再到汶川特大地震……每当国家和人民处于命运攸关的时刻,总有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给人们带来希望。
这条信仰之河,流淌至今,绵延不绝。
信仰如山,坚定不移
每月240大洋、客厅里还装有一部手摇式电话……初夏的一天,记者走进北京西城区胡同深处的一个四合院。
当一个个细节展现在人群面前,大家不禁发出感叹:是什么,让这位当年薪资和社会地位都很“高”的北大教授,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甚至直至被刽子手“三绞”——三上绞刑架、历时40分钟,都没有说出党的秘密?
今天,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上,当年的那具铁制绞刑架赫然在目——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的呼喊和预言,仿佛仍在耳畔回响。
“是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使李大钊在生与死之间做出了选择。”面对记者的提问,一位在北京李大钊故居工作多年的讲解员这样“讲解”。
年届百岁的中共七大代表、老将军方强,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方强多次身负重伤,曾在与敌人肉搏中被打断右手,也曾心口中弹,子弹在距离心脏一寸处穿过。然而,在无数次的战斗中,方强依然冒着枪林弹雨、身先士卒冲向敌阵。
是什么,让革命前辈在死亡面前如山一般不可动摇?
或许,我们可以在老人流动的眼波中找到些许答案——
“我跟着入党介绍人举起右手,握紧拳头,他念一句,我念一句……宣誓完毕,我全身热血沸腾,热泪夺眶而出,从这一天起,不管今后的斗争有多么激烈,有多么频繁,有多么残酷,我都要带领群众去拼死战斗!”84年后的今天,方强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入党的那一幕。
信仰如山,绵延至今——
他是北京“最帅的警察”——80后交警孟昆玉。24岁入党的他工作十年,日日“站马路”,天天“想发明”:制作公交信息灯牌、印制出租车停靠示意卡,便民利民。虽然是名交警,他却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关心街坊百姓的身体健康。
了解他的群众说,这孩子心里装着老百姓,是个好警察。被他罚过的司机说,孟警官工作方法细致热情,罚了你不恼还感谢他。队里领导说,小孟没把工作当工作而是当事业,没把出勤当辛苦,而是当快乐!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做任何事,都要让百姓满意、让自己满意。当大家对我满意时,我也会很满足。”他说。
他是新时期千千万万普通共产党人中的一个。
信仰如山。今天,他仍站在北京和平门的岗位上……(记者李斌、罗沙、邹伟、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