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3任务:佛门以无事为兴盛,外来参学者过多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9:52:00
问:祖师大德说“佛门以无事为兴盛”,而道场如果外来参学者很多,是否会扰乱常住众清修?是否应闭门不接待?还是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答:古时候寺院丛林是学校,而且是专科学校,因为道场的道风、学风都是一门深入。道场里面的清众就是修行人,不接待客人的。接待客人是谁?知客师,知客,等于说他有一个小组,这个小组完全是附带接待客人的。不过从前客人不多,道场都建在山林里面,距离村镇都有相当距离,总得有五里、十里路,而且都是要爬山。不是真正虔诚慕道的、来参学的,他不愿意上山。而且山上生活非常清苦,一般人受不了,到山上没有特殊的待遇,谁愿意去过这个苦日子?现在不一样,现在这个道场是参观旅游的胜地,游客愈多愈好,香火收入多,他心不在道上。所以你就晓得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真修行怎么?建小茅蓬,二十个人,不要超过二十个人,个个成就。你要搞这么大道场干什么?建立在一个小地方,根本就没人知道,随缘不攀缘。旁边有一点土地,自己可以种菜,自己可以种粮食。我们不能种稻米,不能种大麦;可是我们可以种花生,可以种马铃薯,可以种玉米,用这些东西来代替做主食,可以的。再种一点蔬菜,像我们现在在澳洲,就是自己种植。真的要遇到灾难,我们没有问题。我们自己田地里面生产的这些蔬菜果实,够我们道场的生活。我们估计这个菜园里面的种植可以供养三百个人,那我们现在道场不到一百人。种植要跟农夫学,我们请附近的农夫给我们把这个地开辟起来,我们向他学习。学会之后,我们就不必依靠他。这是中国古人的思想,叫耕读传家,要自己动手。

  现在这个道场,我好像是在八0年代的时候,第一次回国,到北京去访问,赵朴老接见。我们很有缘分,说起来都是同乡。第一次见面,他接待我们就用四个小时。当时跟随我的有十几位同修,里面大部分是香港同修,他们听到都很惊讶,朴老接见一般客人都不超过三十分钟。他请我们一起吃饭,夫妻两个都陪着我们,我们聊了四个小时。我就谈到现前的道场问题,在中国的道场都是古蹟,都是几千年、几百年的寺庙。观光旅游,他决定不会放弃这个景点,他一定要来参观;换句话说,这些道场不适合修行。不适合修行乾脆就是开放做观光旅游,机会教育。观光客就是信徒,来的时候跟他们讲解佛法,让他们种一点善根,这多么好!不必讲一部经,讲个专题,或者经文里头摘录一小段讲几句,他们付的这些费用,到这里旅游付的费用,这是等于缴学费,他也真学一点东西回去。真正佛法要重新建道场。现在交通便捷,资讯发达,所以不要建很多道场。我跟朴老建议,建十个道场,中国佛教十个宗派,一个宗建一个道场。不要再建宫殿式的,建什么样?建学校。我跟他讲,模仿外国的大学城,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城市,分成两个部门,一个是研究的部门,学院,像我们净土宗,净宗学院;一个是修行的部门,净宗学会。名字都改掉,改成现在的名词,学院、学会,不要用寺院庵堂,让人耳目一新,这不是迷信。他老人家很赞成,很欢喜。我们见面的时候,他年岁太大了,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是确实是要向这个方向发展,也要把它做成现代化。

  那真正小规模修行的,确实净土宗适合,印祖讲这个方法非常之好。我这么多年来,普遍都是这样介绍,小道场二、三个护持的人就够了,不接待任何人,关起门来念佛听经。每天能够听经四个小时,不要听得很多很杂,一部经,听《无量寿经》,一遍听完了听第二遍,二遍听完了听第三遍,听一百遍,听一千遍,愈多愈好,不杂;一句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成就,这叫真正道场。这个道场佛菩萨加持,龙天善神赞叹,护法神照顾。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非常适合于现代社会。大道场适合于接引大众,机会教育。